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實習報告 >

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報告(通用6篇)

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報告(通用6篇)

轉眼間充滿意義的實習生活就已結束了,相信你會領悟到不少東西,這時候,最關鍵的實習報告怎麼能落下!在寫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喔!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報告(通用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報告(通用6篇)

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報告1

1、實習概況:

20xx年x月,我們土木工程專業進行了工程地質實習,工程地質實習是整個工程地質學教學中十分重要的實踐環節,使學生在課程理論知識學習的基礎上,通過對基本地質現象的野外實地考察和現場實踐,獲得感性知識並鞏固和深化課程理論,使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為畢業以後的設計、施工中應用有關地質資料打下一定的基礎。

2、實習目的:

理解基本的地址概念,瞭解基本知識,學會基本技能。通過簡短的野外地址實習,鞏固學過的《工程地質》內容,加深對課程有關內容的理解;此外,通過實習培養對大自然的熱愛,陶冶情操,提高隨地址科學的興趣:同時充分認識到地質實踐對地質科學的重要性。同時,培養學生吃苦耐勞、艱苦努力、遵守紀律、團結協作等優良品質和增強集體觀念,掌握實地操作技能和編寫實習報告的能力,總結此次實習與我們所學專業的聯繫。

3、實習內容:

xx火山口xx火山口,距今xx萬年是新生代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火山口呈圓錐形,石頭呈紅褐色,氣勢極為壯觀,數萬根六稜石柱,由山底到山頂,直插雲天。此火山口是火山筒內充填的玄武巖栓,經過xx多萬年的長期風化剝蝕,被剝露出地面,巖栓柱狀節理髮育,呈輻射狀,向上收斂,向下散開,形象地記錄了當時火山噴發的自然景觀,展示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據中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考證認定,該火山口為第三紀玄武巖火山口,距今約xx多萬年,它的發現,對地求物理和地震科學研究都有很大參考介值。一色的紅褐圓稜柱石,豎指蒼天,凡經開鑿者皆顯露出明顯的噴發紋理,表明其成因於火山噴發,近百平方公里內的幾十座山包構成了蔚為壯觀的遠古火山羣。xx山旺國家地質公園xx山旺國家地質公園位於xx省臨朐縣城東約xx公里處,面積約13平方公里。地質公園地處魯中隆起區中的臨朐凹陷,公園內總體由兩個次級小盆地組成,即解家河盆地和包家河盆地,其外圍均為由玄武巖組成的低山丘陵,地形起伏較大。為季節性河流。地質公園以聞名世界的山旺古生物化石及反映其形成環境的火山地貌為特色。公園內各種地質遺蹟豐富,一是第三紀中新世時期距今xx萬年山旺瑪珥湖沉積巖層(科學上劃分為山旺組地層---硅藻土),沉積厚度x米左右,具有標準的層型剖面,現已成為國際上中新世生物建階的重要依據。由於層薄如紙,稍加風化即層層翹起,宛若書頁,被古人形象地比喻為"萬卷書"。

大量古生物化石含在其中。尤其是山旺地層層型剖面所處位置,是由早期的牛山組玄武巖、第三紀中新世時期湖相沉積巖(山旺組)、第四紀黃土和晚期的火山巖浸入等地質現象組合而成。二是新生代時期(距今xx萬年)火山作用形成的古火山錐、熔巖流動特徵等各種火山地質現象,如黃山、堯山、擦馬山、靈山等都是典型的古火山口,因此亦是研究新生代火山巖區的理想場所。特別是擦馬山玄武巖柱狀節理,直徑近於xcm,規模宏大,氣勢壯觀。堯山西側,火山作用形成了高高的台地,經長時間風化剝蝕,形成了自然景觀,人們稱之為"石樓"。山旺組地層中的化石,形成於距今xx萬年的第三紀中新世時期。目前已發現的動、植物化石有x幾個門類x多種,其中大部分是已絕滅的物種。

植物化石包括真菌、硅藻、苔蘚、蕨類、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及藻類。動物化石有昆蟲、魚、兩棲、爬行、鳥及哺乳動物。特別是山旺xx鳥、齊魯泰山鳥等鳥類化石的發現,填補了中新世時期的空白,山旺成為我國鳥化石豐富的產地之一,也是目前世界上發現鹿類化石最多、保存最完好的化石產地。新發現的帶胚胎的犀牛化石是世界上唯一的,在國際學術界引起了轟動。植物化石枝葉最多,花、果實和種子也保存得非常完美。

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報告2

一、實習基本要求

1、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識別沉積巖和巖漿巖,識別簡單的構造現象,能對一般的工程地質問題進行分析和評價,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對實習中所見到的各種現象要現場做好原始記錄。

3、每天結束實習後,要及時總結,做好實習日記

4、實習結束後,按要求認真編寫實習報告。

二、工程地質實習的性質與目的

本次實習是工程地質學課程的野外認識實習。工程地質實習的目的在於通過實習使學生具備分析、解決在實際工程中出現的簡單條件下的地質問題的能力。使我們瞭解工程建設中的工程地質現象和問題,以及這些現象和問題對工程建築設計、施工和使用個階段的影響,並能合理利用自然地質條件;瞭解各種工程地質勘測要求和方法,佈置勘察任務,合理利用勘察成果解決設計和施工中的問題。老師在課堂上已經向我們介紹了很多有關地質的知識,但這些知識是平面的、抽象的,我們還需要理論結合實踐,親自去觀察這些現象,通過實踐,知識才變得具體了,鮮活了。

三、本實習基本內容

1、常見巖石類型、巖體結構類型及工程地質特徵。

巖石類型的鑑別:首先根據野外巖石的產狀判斷巖石屬於的大類(巖漿巖、沉積巖、變質巖),然後再從巖石的顏色、礦物成分、含量等具體確定巖石的具體名稱,注意使用一些輔助工具來幫助鑑別巖石,如:放大鏡、小刀、稀鹽酸等。觀察時,首先要用地質錘敲開巖石的新鮮面再進行其它工作,否則其風化表面會使觀察產生錯誤的認識。用小刀可以區分硬度為6級上下的礦物,如方解石和石英。如遇石膏和滑石,指甲刻劃即可識別。礦物之間相互刻劃可判斷他們相對硬度大小。一般放大鏡可將巖石中細小的礦物顆粒放大10倍,能夠觀察其成分,結構等。用稀HCL可以區別方解石與其它礦物。實地觀察時,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巖石的顏色。對巖石顏色的描述十分重要。一般地説,巖漿巖和變質巖的顏色往往與其暗色礦物(如橄欖石,輝石,角閃石,黑雲母等,它們都是含有Fe2+的硅酸鹽礦物)含量有關。含量愈高,顏色愈深。巖漿巖從超基性巖至酸性巖顏色逐漸變淺,就是暗色礦物含量漸少,而長石,石英等淺色礦物含量漸高的緣故。因此在觀察巖漿巖,變質巖的過程中,對顏色的正確描述有助於巖石類型的識別。而沉積巖中,深色巖層系因其富含有機質所致,如淮南地區石炭,二疊系含煤巖層多為灰,深灰色。它們往往代表還原,濕潤條件下的產物。而常見於巖漿巖,變質巖中的暗色礦物極易風化分解,難以出現在沉積巖中。紅色沉積巖層多含有Fe3+,是氧化,乾燥條件下的產物,如淮南地區上二疊統石千峯組的紅色砂巖,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晚二疊世後淮南地區再也沒有煤的形成。接下來利用手中的工具觀察巖石的礦物成分,結構,構造現象。沉積巖中,還要注意古生物化石的觀察。野外巖石在縱向上,橫向上會發生變化。觀察時應注意上,下,左,右追索一下,觀察它們的變化。這樣才能全面認識巖石及其組合特徵。

巖石的結構類型識別:注意觀察巖體中結構面(裂隙面、斷層面、巖層層面等)發育的情況,包括髮育方位、密度、延伸情況、充填。由此確定巖體是屬於如下哪一類型:

a、整體塊狀結構

b、層狀結構

c、碎裂結構

d、散體結構。

2、常見堆積物類型及其工程地質特徵。

首先觀察堆積物所處的位置特徵,然後結合堆積物的組成,顆粒大小、顆粒表面特徵、和下伏基巖的關係等判斷是屬於那種堆積物(殘積物、洪積物、沖積物、坡積物等)

3、常見地質構造類型(斷層、裂隙、褶皺)

(1)結合地形地質圖,注意觀察巖層的產狀,會利用羅盤測量地層的產狀三要素。

(2)會利用羅盤,皮尺等工具研究裂隙發育情況,能夠繪製節理玫瑰花圖,並分析節理的發育情況(程度、方向)

(3)根據指導教師的指導,觀察斷層兩側地層產狀的變化,地層移動方向,斷層面的特徵,並由此判斷斷層的性質(張性、壓性、扭性)

(4)結合地形地質圖,觀察地層彎曲變化情況、核部地層、兩翼地層、樞紐產狀,軸面產狀。有此判斷褶皺的類型:水平褶皺、傾伏褶皺,直立褶皺、歪斜褶皺、倒轉褶皺。

4、常見地貌類型及場地工程地質特徵

根據指導教師的指導,觀察地貌類型(河流地貌、山嶺地貌、巖溶地貌等);根據場地平整情況,巖石的分佈以及工程性質,土的類型以及分佈情況,場地周圍地形複雜程度等初步判斷場地的工程地質複雜程度。

5、常見不良工程地質現象

(1)河流的側蝕作用注意觀察側蝕方向和建築物

物位置的關係。

(2)滑坡注意觀察滑坡附近地形特徵,滑坡體的物質組成及其形態特徵,滑坡周界和滑坡壁特徵。

(3)崩塌注意觀察山坡上危巖的發育情況,山腳處巖堆的分佈範圍。

(4)巖溶注意觀察和描述巖溶的形態特徵,巖溶發育和巖性、地質構造、地形、氣候的關係;巖溶發育和土木工程的關係。

(5)對各種類型堆積物(殘積物、沖積物、洪積物、坡積物等)的描述主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a、觀察堆積物所處的位置和形態特徵。

b、觀察堆積物的物質組成,顆粒均勻性,顆粒表面特徵。

c、給出堆積物成因類型。

d、初步對所觀察堆積物的工程性質給出評加。

四、實習具體內容

實習區主要位於淮南市境內,恰好在我國南北地理,地質分界線上。其地質特徵雖屬華北類型,但又有其特殊地方。因煤炭資源豐富,更由於早期三胚層動物化石—“淮南蟲”的發現而蜚聲海內外,引起國內外地質界的重視。因而地質研究程度較高,資料也很豐富,為認識實習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我們第一天的實習地點是淮南的洞山。洞山遊園是舜耕山脈的重要組成部分。舜耕山因上古賢君大舜在此耕耘而得名。山脈橫亙在市區,東西走向。峯谷蜿蜒逶迤,景區秀麗,動植物資源豐富,是市民觀光、休閒、健身的重要場所。

我們參觀了建設中的洞山隧道工程。該隧道是我省第一條市內城市隧道,其雙幅全長1823米,單洞隧道洞內淨寬14.5米,隧道斷面設計包括了2條2x3.75米機動車道、1條1x2.5米非機動車道及2米人行道、2米檢修道,隧道內設計縱坡2.2%。建成後的隧道既可滿足機動車、非機動車通行,又可滿足行人的需要。另據資料,該隧道在設計過程中綜合考慮了各種城市管線,配備了功能齊全的通風、照明、監控及消防系統。建成後的洞山隧道將成為淮南市的一個新的城市景觀。該隧道的總投資估算約1.32億元。

根據帶隊指導老師介紹,這個工程採用了兩端共同掘進的施工方法,但兩端的施工進度卻大不一樣,其原因主要是山南的巖石較為堅固,力學性能良好,因此施工時可以大膽施工,施工進度較快,而山北的巖石較鬆散,在開掘施工的同時必須為其安全問題多多考慮,因此工程進度受到了影響。

在山上我們認識了白雲巖。在野外,用小刀和稀鹽酸很容易認識和區別它們。石灰巖主要礦物為方解石,但其結構組分也可分為兩部分:泥晶基質與顆粒。特殊情況下還有生物形成的架狀結構,如淮南地區的疊層石灰巖。碳酸鹽巖中的顆粒不是巖石風化的產物,而是沉積過程中由於機械的,化學的或生物作用形成的,如粒屑,鮞粒,生物屑,藻團等。顆粒含量50%以上者可定為顆粒石灰巖,如:竹葉狀(礫石)石灰巖,鮞粒石灰巖,生物碎屑石灰巖。一般顆粒含量高,沉積時水體能量高。泥晶含量50%以上者稱泥晶。石灰巖,反映較為平靜的水體環境。例:中寒武統張夏組鮞粒石灰巖的描述灰色,厚層狀;主要礦物成分為方解石,滴稀鹽酸劇烈起泡;鮞粒結構。鮞粒圓球狀,大小均勻,一般粒徑1mm左右,含量60%;顆粒中含生物碎屑,主要為三葉蟲,軟體動物,約佔10%;亮晶方解石膠結,含量30%。水動力強,無泥晶基質。定名:亮晶鮞粒石灰巖白雲巖由白雲石組成,它們主要為白雲石交代石灰巖而成,故多為晶粒結構,放大鏡下能觀察得很清楚。若沉積時交代,則形成於乾燥氣候下,與鹽類共生,故少見生物化石。碳酸鹽巖易與水作用,表面溶蝕溝槽十分發育。特別是白雲巖風化面上的“刀砍”狀構造常是白雲巖的重要識別標誌,其成因系白雲巖在構造作用下破裂,在地下水作用下沿裂隙沉澱方解石,表面上方解石較白雲石易風化,形成“刀砍”狀。在地下,碳酸鹽巖是重要的含水層。

我們還了解了沉積巖。沉積巖一望無際的層狀分佈是最易辨認的。單個巖層厚度大小不一也是沉積巖應描述的特徵:巨厚層>2m,厚層2—0.5m,中層0.5—0.1m,薄層0.1—0.01m,頁薄層2mm,粗砂2—0.5mm,中砂0.5—0.25mm,細砂0.25—0.1mm,粉砂0.1—0.01mm。中厚層;碎屑礦物成分主要為石英,含量75%以上,次要成分為長石,巖屑,炭屑等,共佔15%;粒屑大小在0.8—0.3mm之間,含量共佔70%以上,主要為中粒碎屑;碎屑多為次稜角——次圓狀,分選中等;膠結物主要為泥質,孔隙式膠結為主,次為接觸式;基質含量少,主要為泥質,粉砂。單斜層理髮育,上部見波狀層理。向上為細砂,粉砂巖,粉砂巖中可見植物碎屑化石。定名:中粒石英砂巖。在野外,碎屑巖常形成山脊或突兀地面,抗風化能力較強,表面無水溶蝕痕跡,除鈣質膠結者外,滴酸無反應。更重要的是經常使用手中的放大鏡,

從結構的觀察中很容易與其它巖類區別。

我們還測量了巖層產狀,它是描述巖層空間展布狀態,分析巖層形變和研究構造的重要數據。首先選定一個較平整的巖層面。注意選定時一定要前後左右觀察一下巖層層面的位置,不要將節理面或風化面當成層面。將羅盤打開成面狀,將長邊緊貼巖層面並保持水平,代表一個水平面,讀出磁針(南,北針均可)指向的刻度盤數據,就代表水平面與巖層面交線的方向,亦即巖層走向。將羅盤折起,短邊緊貼巖層面,保持羅盤水平,北針所指數據即巖層傾向。將羅盤長邊沿垂直走向方向上緊帖巖層,旋轉羅盤底部手柄,讓垂直水準器氣泡居中,讀出白色短線標誌所指度數即巖層傾角。

一般情況在對走向不做特別要求時,巖層產狀數據只需量出傾向和傾角。

我們的第二站是淮南的羅山。羅山下半部的土壤呈棕紅色,上部呈土黃色。在這裏我們除了看到昨天的白雲巖、砂巖和泥巖外,還了解了風化作用的影響。羅山南側山餘家村北小山崗上,有一個完整的風化剖面自上而下:土壤層:灰褐色,植被茂盛,厚5—25cm。淋濾層:棕褐色,主要由粘土礦物組成;富含Fe3+,板結成塊狀,垂直節理髮育,厚10—50cm。半風化層:土黃色,暗色礦物已風化,巖石結構尚保存,但已疏鬆。基巖層:深灰色,為上太古界霍邱羣角閃斜長片麻巖。基巖由角閃石和斜長石組成,風化過程中在H2O,O2,CO2等作用下,礦物被分解,K+,Na+,Ca2+,Mg2+等被淋濾,Al3+,Fe3+不活躍組分殘留原地,分別形成粘土礦物和氧化物。如地處熱帶—亞熱帶雨林氣候帶,粘土礦物。鐵的氧化物會進一步被水解,形成鋁土礦,褐鐵礦等礦產,是提煉鋁,鐵等金屬的重要原料。淮南地處温帶,這種情況較難出現。沉積巖除了粘土巖,其它巖類都或多或少含有粘土礦物,它們風化後,也會殘餘大量的粘土礦物。八公山,舜耕山的巖石縫隙中,凹地裏都可以見到它們。

風化作用可以形成許多有用礦產,但更重要的是它為人類提供了寶貴的土壤資源,形成人類賴以生存的耕地。但這是一個漫長的地質歷程。1cm厚的粘土層的形成可能需要成千上萬年,但一陣風,一場洪水就讓它們消失。我國人均耕地面積僅是世界的1/4,人口增加,水土流失,荒漠化還在使它不斷減少。究其原因,還是人類過度開發,生態環境日益惡化所致。保護環境,保護耕地,已是刻不容緩,否則,我們的子孫後代將何以為生地層中的古風化面常常當作不整合或假整合的標誌,它們代表巖層由沉積轉變為風化侵蝕的過程,造成了地層缺失和不連續,多被解釋為地殼上升的結果。如淮南地區奧陶系馬家溝組和上石炭統太原組之間的鋁土巖和褐鐵礦層,就是中奧陶世後華北地區整體上升,經歷了志留紀,泥盆紀,早石炭世的長期侵蝕風化的產物,直到晚石炭世才開始接受沉積,形成石炭二疊系含煤地層。山餘家霍邱羣與上覆上元古界八公山組之間的不整合面上也有含鐵的古風化面。

我們的第三站是茅仙洞和韭山洞。茅仙洞風光綺麗,令人心曠神怡,被道家奉為“清虛仙境”。西漢時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觀修道,以後是否成仙不得而知。有一點是真實的,是淮河的地質作用造就了這如畫的風景。隨着侵蝕作用的繼續,河道會逐漸北移,茅仙洞會慢慢消失,如此發展下去,也許幾十萬年以後,茅仙洞與二道河之間的山體會被侵蝕殆盡,夷為平地,或者形成一個“牛軛湖”,而河道則會“去彎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東北在八公山鎮附近流向二道河。那時,八公山的大部分將不復存在。河流既是如畫山水的“雕塑師”,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淮河河牀內沉積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組成,其次為長石,白雲母,巖屑,生物介殼碎片等。分選較好,磨圓程度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為細砂。河漫灘主要為粉砂和粘土。地史中的河流沉積由河牀沉積及河漫灘沉積組成,碎屑沉積物自下而上由粗變細,形成完整的沉積系列。在河湖密佈或河流入海處,河流淤積形成大量肥沃的土地,森林植被茂盛,是煤形成的有利場所。河流地質作用是陸地上最重要的地質作用之一,通過其侵蝕,搬運和沉積作用不斷改造地表形態,形成各種礦產,孕育着人類文明。茅仙洞附近,位於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於快速的側蝕作用形成了懸崖峭壁。繞過八公山,河流進入淮北平原,這裏地勢平坦,河道變寬,河水流速減緩,泥沙攜帶能力降低,沉積作用增強,特別是流經八公山侵蝕,搬運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積,逐漸形成河心灘,導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謂的“二道河”。河流淤積的土地肥沃,適合農作物生長,因而建立了“二道河”農場,每年向國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糧。

韭山洞位於淮南市東南鳳陽縣宋集鄉境內韭菜山。韭山洞為石灰巖溶洞,形成於寒武紀,溶洞全長1400餘米,其鐘乳石,乳筍及巖溶造型千姿百態,五嶽齊天更為佳境。韭山以盛產野韭而聞名,又以羣山連綿別名九山。山腹有溶洞,因山名韭山洞(九山洞)。四面崖石犬東交錯,洞內寬窄不一,洞頂有的高達數十米,石幔重重。行程左轉右拐,有時可見洞中藏洞,各種鐘乳石、石筍等千姿百態,任人比擬測思。韭山洞是鳳陽不可不去的景點,韭山以盛產野韭而聞名,又以羣山連綿別名九山。山腹有溶洞,因山名韭山洞(九山洞)。四面崖石犬東交錯,洞內寬窄不一,洞頂有的高達數十米,石幔重重。行程左轉右拐,有時可見洞中藏洞,各種鐘乳石、石筍等千姿百態,任人比擬測思。區內出露下寒武統地層,為一單斜構造,巖層產狀一般為180°∠20°。其原為隱於淮北平原下淮南復向斜北翼東延部分。因受北北東向武店正斷層的影響,西部上盤下降,隱於淮北平原新生代鬆散層下,東部下盤上升得以出露。據測算,此斷層垂直落差在1500米以上。巖溶發生於毛莊組,灰巖與頁巖互層,節理密集,為地下水活動提供了便利條件。溶洞全長近1500米,初始時巖溶順着石灰巖層發育,隨着溶洞擴大,下伏頁巖層亦被沖蝕,上覆巖層發生重力垮塌,導致溶洞規模進一步擴大,形成“囊括五嶽”,“峽谷幽深”等壯麗景觀。洞穴延伸受巖層和節理控制,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瞬息萬變,猶如一個巨大的迷宮。地下水的沉積作用形成的石鐘乳,石筍,石簾,石幔更因其奇特造型引出許多美麗的神話與傳説,讓人浮想聯翩。進入洞中,遠離塵世的喧囂,猶如到了夢幻般的人間仙境,讓人真切體驗到融入大自然的美好感受。將來,當我們享受富裕的物質生活的同時,應該有一個怎樣的生存環境這也許是一個有益的啟示。地下水的地質作用會繼續,溶洞會不斷擴大,最後導致地面塌陷,溶洞消失。但新一輪的侵蝕又會開始,形成新洞穴。只要其它條件不變,這個過程就會永遠進行下去,直到有一天將山體夷平。溶洞是人類最早的“家”,許多古人類化石就是在洞穴堆積中發現的。淮南地區山區多為碳酸鹽巖,巖溶發育,如上窯東洞山的溶洞,舜耕山洞山的溶洞規模都不小。這裏緊靠淮河,有充足的水源,應是古人類繁衍生息的理想地方。中國古人類學者曾將其列為古人類化石發掘的重點地區,但無所獲,這些珍貴的地質遺產常常是”可遇不可求”的。

五、實習體會

通過這次習,進一步加固和加深課堂多學過的理論知識,培養出用工程地質觀點分析實際問題和觀察能力,在實習中,觀察分析褶皺、斷裂特徵,學回了辨認分析河流地質作用的能力,從而進一步明確了地質的地位以及與工程建設緊密結合的治學思想。地質學科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野外地質教學是地質教學中的重要環節。地質認識實習就是引導讓一年前對地質學還一無所知的我們運用在課堂上了解的地質學理論和方法去認識地球,即從地質學的角度認識我們過去熟悉的山,水,土,石,從而觀察瞭解過去或現代的地質作用及其產物。學習一些野外的基本工作和方法,初步地建立科學的思維方式,為今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運用學過的礦物巖石的知識和方法,在不斷的實踐中積累經驗,就會認識越來越多的礦物和巖石,識別能力會愈來愈強。

此外,地質實習還對我們的意志有所磨練,雖然有烈日當頭,有雨打風吹,但是我們還是在老師的帶領下勝利地完成了實習的各項工作。這期間我們曾經汗如雨注,下雨時,雨水浸透了衣服和鞋子,最後一天,有不少同學有暈車的現象,但是,堅持就是勝利,我們克服了重重困難,沒有一個人退縮。

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報告3

一、實習目的

1.通過實習鞏固課堂所學的基本理論,理論聯繫現場實際,再回歸到理論上來,培養我們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現場判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瞭解礦物和巖石的形成過程、結構、產狀等,掌握野外判斷能力,初步建立對某一種巖石的工程地質評價。

3.參觀工地,瞭解工程地質條件對基坑設計與施工的影響和地質災害與邊坡工程的治理。

4.培養學生吃苦耐勞、團結協作、積極主動的優良品質和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

二、實習日程安排

1、20xx年12月12日上午跟車前往湖山地區,陡山頂採石場,沿盤山公路步行下山;

2、12日下午前往陽山參觀斷層地質;

3、13號上午參觀南京地質博物館。

三、實習內容

第一天12.12

今天上午下了不小的雨,雨中的山頂採礦區更加泥濘不堪,湖山地區位於南京城東28km,地形上由三列山組成,走向北北東。北列山海拔120~169m,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勢較高,包括黃龍山、團山、紗帽山、十山、陡山、狼山等,主峯孔山海拔341.8m。

此次實習由於天氣關係,我們着重參觀了泥盆系的茅山組。參觀實習過程中,指導老師十分詳細的為我們解説有關茅山組的地形地貌。茅山組總厚度達115m,與墳頭羣整合接觸。孔山北側採石公路東端出露厚度約20m。為紫紅色間夾灰黃色之砂巖、粉砂巖、粉砂質頁巖,中厚層狀,沿層面常見白雲母片。巖石原生色為灰黃或灰白色,巖石因氧化作用而出現紫紅色。

下午,緊接着到了南京周邊的湯山,有陽山碑材景點,已上大世界基尼斯之最,天下第一碑,陽山位於湯山鎮西北,由於獨特的地質環境和其它一些得天獨厚的條件,盛產石材且品質甚好。

進得景區,迎面是一塊巨碑,上書“陽山問碑”四個大字,為江蘇女書法家孫曉雲所書,字好,寓意更好。導遊説,陽山碑材給後人留下太多疑問,所以有“問碑”之説。這塊碑同時也是一個參照物,神功聖德碑如樹起來,整個高度會是此碑的十倍沿着山路台階走了二十多分鐘進到山裏面,終於依次見到已沉睡六百年的碑材。映入眼簾的先是碑座,再是碑額,最後是碑身。從介紹文字可知,碑座石材高17米,長23米,重達1.6多萬噸;碑額石材高10米,長22米,寬10.3米,重約6千噸左右;碑身石材長51米,寬4.5米,高14.2米,重約8800噸左右。若此碑立起總高為78米。關於碑材的“身高”、“體重”説法很多,爭論了半個世紀,這裏取景區的介紹。

第二天12.13

早上我們乘車前往南京地質博物館,展開我們第二天的實習,此站主要目的是認識礦物和巖石,增進我們對礦物和巖石的感性認識。

博物館裏的巖石和礦物琳琅滿目地陳列在展櫃裏,有關地球科學的圖畫也掛滿了牆。這裏的巖石和礦物有的在學校的實驗室裏見過,但更多的是從未見過的,只見於書本上介紹,自然也沒有那種感性的認識。這裏有常見巖石,如花崗巖、玄武巖、石灰巖、片麻巖、輝綠巖、混合巖、大理巖等。也有常見的礦物,如石英、螢石、長石、剛玉和雲母等。我們一邊仔細觀察這些礦物和巖石的顏色和形狀,一邊聽研究員和老師講解關於這些礦物和巖石的結構和構造,以及他們的工程地質評價。不過這裏最吸引眼球的要數沙漠玫瑰了,沙漠玫瑰又稱“戈壁石”、“風雕石”,常見的有球狀的和塊狀的,主要產於浩瀚隔壁,沙漠玫瑰是自然形成物,是沙漠的細石經風吹雨打後形成類似玫瑰般的結晶石,這種巖石在天然奇石市場上佔有特殊的地位,具有極其珍貴的研究和收藏價值。科普館裏同樣陳列這大量的生物化石,有大型的恐龍化石和恐龍蛋化石,以及第四紀全新世的鹿角,也有小型的植物和動物化石,如距今數億年的震旦角石、萊德利基蟲、創孔海百合、狼鰭魚、擬蜉蝣等,不一而足。

四、小結

為期兩天的工程地質實習很快便落下了帷幕,但這次地質實習給我們留下的印象卻是極為深刻的,在實習過程,從理論到實際,再從實際迴歸到理論上來,把書本上的'知識運用到實際上來,再從觀察到的實際對比理論,分析其中的異同,知識得到了運用、加深和鞏固,這是我們實習的主要目的。

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報告4

一、前言

主要説明實習的時間、地點、目的、任務及路線安排,實習隊的組成,工作的方法,工作量以及所取得的主要成果。

二、實習區概況

1.實習區的範圍、地理位置、交通概況等,最好附上“工區位置圖”。

2.實習區的區域地質概況

3.實習區自然地理概況,如地形、地貌、河流、氣候等概況。

4.實習區社會經濟概況。

三、地層

實習區的地層層序、時代、接觸關係、厚度及分佈狀況。按照地層的新老關係,由老至新敍述各個時代地層的巖石組合特徵、古生物特徵、沉積特徵、分佈和出露情況、接觸關係、厚度、地貌特徵及特殊的識別標誌。

四、巖石

敍述實習區出現的巖石類型,詳細描述其特徵。可按沉積巖、巖漿巖、變質巖的順序分別敍述,要説明成分、結構、構造、產狀、成因、時代等。

五、內動力地質作用

1.地殼運動及地質構造

概述實習區的大地構造位置、基本的構造格局、地殼運動、具體構造的類型和特徵。對褶皺構造與斷裂構造分別進行詳細描述,並應附有素描圖、構造剖面圖等。

褶皺構造要描述構造的位置、範圍、規模、長軸方向,核部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翼的地層時代、巖性、層序,兩翼巖層的產狀,軸面和樞紐的產狀,最後確定褶皺的類型、褶皺的形成時期及形成機制。

斷裂構造要描述斷層的位置、方向、規模,斷層面產狀及形態變化,斷層面、斷層帶的特徵如擦痕、斷層泥、斷層角礫、斷層崖等,斷層兩盤的地層時代、巖性,兩盤巖層的產狀,地層的牽引現象,伴生節理及構造巖等。

2.巖漿作用

按巖漿作用時代、作用方式及產狀等進行描述。分析柳江向斜的形成與巖漿作用的關係。

3.變質作用

按變質作用方式分別進行描述。

六、外動力地質作用

1.風化作用

風化作用的類型、方式、產物及特徵。

2.河流地質作用

描述河流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特徵。

3.海洋地質作用

描述海洋的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和沉積作用,三角洲的形成及沉積特徵

4.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關係

內動力地質作用與外動力地質作用的辯證關係

七、礦產

簡述實習區內所出現的各種主要礦產資源,説明每一種礦產的賦存層位、規模、找礦標誌、礦物組合和礦產應用等。

八、地質發展簡史

根據實習區的地層、巖石、地質構造、巖漿及火山活動資料,綜合分析本區的地質發展歷史。從古到今按地質時代連續論述各時期發生的地質事件,包括古地理、古氣候、古生物、沉積演化、構造演化、巖漿活動、地殼運動等。

九、結束語

概括性地總結野外實習的主要成果,自己的收穫和體會;野外實習方法上有哪些提高;哪一部分實習收穫最大;野外實習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和將來參加工作的意義,實習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對今後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等。

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報告5

古人有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自從走進了大學,距離工作就不遠了,老師為了拓展我們學生自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鍊和提高我們的能力,以便在以後畢業後能真正走入社會,能夠適應國內外的形勢的變化,王老師帶領我們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工程地質實習,讓我們充分認識到工程地質對於今後所從事工作的重要性

一、實習時間

xx年9月

二、實習目的

1、深化和加強對工程地質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方法的瞭解的掌握,為進一步學習相關的專業課程奠定感性知識基礎。

2、通過本課程教學實習激發和提高學生學習本專業的熱情和興趣。建立地質環境和工程地質條件與各類工程建

設存在密切的相互作用、協調關係的思想意識。

三、實習時間計劃和路線安排

9月7號,在教室上理論課,主要講解地質實習的目的,學習野外地質工作方法,技術手段,以及各個階段的準備,最後瞭解羅盤儀的使用,以及接下來四天的路線安排。

9月8號坐車前往登封

9月9號上午下雨,下午去少林水庫地質考察

9月10號前往三皇寨測量

9月11號前往“一腳踏過十八億年”

少林水庫是登封市人民的生活生產用水來源,我們在那呆了一下午,欣賞了煙波浩渺的水庫風光,然後聽老師講解了水庫大壩壩基的選址要求,然後我們又下到已經乾涸的河道中,觀察那些石頭,瞭解它們的形成,變化。面對着那些矗立億年的石頭,我們短短的二十年人生簡直就是太渺小了,我不由得想到蘇軾的《赤壁賦》中的一句“寄蜉蝣於天地,渺滄海之一粟”,怪不得那句鑽石廣告那麼經典“鑽石恆久遠,一顆永流傳”。王老師又親自演示了羅盤的使用,並讓我們現場進行了實際操作。

第三天,我們一大早起來乘車來到了三皇寨景區入口,在路兩側的峭壁上進行了節理裂隙的測量,我們組分成了三個測量點,經過一個多小時的辛苦工作,終於測完了要求的節理,並進行了記錄。然後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一處剖面,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不同地質時期的巖石,我們的任務就是測出不同的地質帶的長度,然後記錄下來數據,最後畫出該結構面的地質剖面圖。

第四天,我們來到了,老師口中鼎鼎大名的“一腳跨過十八億年”,在老師的帶領下,我們採集了一些可能含有三葉草的板巖標本,再回來的路上又參觀了古剎永泰寺,只是在外圍瞻仰了一下。

這次實習讓我瞭解了羅盤的使用方法。地質羅盤儀是進行野外地質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藉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觀察點的所在位置,測出任何一個觀察面的空間位置(如巖層層面、褶皺軸面、斷層面、節理面等構造面的空間位置),以及測定火成巖的各種構造要素,礦體的產狀等。因此必須學會使用地質羅盤儀。巖層的空間位置決定於其產狀要素,巖層產狀要素包括巖層的走向、傾向和傾角。測量巖層產狀是野外地質工作的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之一,必須熟練掌握。

巖層走向是巖層層面與水平面交線的方向也就是巖層任一高度上水平線的延伸方向。測量時將羅盤長邊與層面緊貼,然後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的水泡居中,讀出指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之走向。因為走向是代表一條直線的方向,它可以兩邊延伸,指南針或指北針所讀數正是該直線之兩端延伸方向,如NE30度與SW210度均可代表該巖層之走向。巖層傾向——是指巖層向下最大傾斜方向線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恆與巖層走向垂直,測量時,將羅盤北端或接物覘板指向傾斜方向,羅盤南端緊靠着層面並轉動羅盤,使底盤水準器水泡居中,讀指北針所指刻度即為巖層的傾向。假若在巖層頂面上進行測量有因難,也可以在巖層底面上測量仍用對物覘板指向巖層傾斜方向,羅盤北端緊靠底面,讀指北針即可,假若測量底面時讀指北針受障礙時,則用羅盤南端緊靠巖層底面,讀指南針亦可。

巖層傾角是巖層層面與假想水平面間的最大夾角,即真傾角,它是沿着巖層的真傾斜方向測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測得的傾角是視傾角。視傾角恆小於真傾角,也就是説巖層層面上的真傾斜線與水平面的夾角為真傾角,層面上視傾斜線與水平面之夾角為視傾角。野外分辨層面之真傾斜方向甚為重要它恆與走向垂直,此外可用小石於使之在層面上滾動或滴水使之在層面上流動,此滾動或流動之方向即為層面之真傾斜方向。測量時將羅盤直立,並以長邊靠着巖層的真傾斜線,沿着層面左右移動羅盤,並用中指搬動羅盤底部之活動扳手,使測斜水準器水泡居中,讀出懸錐中尖所指最大讀數,即為巖層之真傾角。

方位角記錄方式,如果測量出某一巖層走向為310°,傾向為220°,傾角35°,則記錄為NW310°,SW∠35°或31°,SW∠35°或22°∠35°。野外測量巖層產狀時需要在巖層露頭測量,不能在轉石(滾石)上測量,因此要區分露頭和滾石。區別露頭和滾石。主要是多觀察和追索並要善於判斷。巖體受力作用斷裂後,兩側巖塊沿斷裂面發生了顯著位移的斷裂構造,稱為斷層。在斷層分佈密集的斷層帶內,巖層一般都受到強烈破壞,產狀紊亂,巖體裂隙增多、巖層破碎、風化嚴重、地下水多,從而降低了巖石的強度和穩定性,同時,溝谷斜坡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質現象發育。

實習很快就結束了,在指導老師和師傅的幫助下我們解決了許多問題,鞏固了專業知識,發現了許多不足,明白了專業重心所在,專業運用於何處。對於自己專業知識掌握不紮實,缺乏獨立思考探索的意識等等缺點,我將在今後的學習與工作中不斷加以改正,認真學好專業知識,以求真正地將理論運用於實踐,用實踐指導理論。

地質工程專業實習報告6

一、實習目的與任務

1.實習目的:

通過野外實習,使我們鞏固,充實《資源環境地學基礎》或《普通地質學》、《構造地質學》、《礦物巖石學》、《古生物地層學》、《測量學》、《水文地質學》等基礎地質學的理論教學內容,加深對課程相關內容的理解,學會典型地質現象的觀察、描述、綜合分析的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基本技能,以及團結互助、吃苦耐勞的精神。

2.實習任務:

(1)通過巢北鳳凰山地區自然露頭和人工揭露的地質點進行系統的觀測,收集各種地表地質信息等有關資料,研究地表地質規律,包括地層劃分和層序、巖性組合及巖相特徵、地質構造及構造變動、巖漿活動以及有用礦產的賦存規律等。

(2)繪製相應的地質圖件,如綜合地層柱狀圖、地質剖面圖、地形地質圖、構造綱要圖等。

(3)編寫文字報告。對測區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境的變遷、古生物的演化、構造形態組合及變動歷史作綜合分析研究。

二、實習要求

1.掌握實習區內地層層序、巖性巖相、厚度、標誌層、接觸關係以及地質體的變化規律,對測區內的地層層序的沉積環境變遷、古生物演化、構造形態組合及變動歷史作綜合分析和研究。

2.掌握實習區內各類巖石、古生物化石的野外觀察、鑑定、描述和命名方法。

3.掌握各種野外地質現象(如地層接觸關係、褶皺構造、斷裂構造、典型沉積特徵、各種地質作用現象等)觀察、描述、記錄和分析的方法。

4.掌握實測地質剖面和野外地質填圖的步驟、方法和要求。

5.掌握編制地形地質圖、地質剖面圖、綜合地層柱狀圖等主要地質圖件的方法、格式和要求。

6.學會在地質觀察、編圖基礎上進行綜合分析,掌握地質報告編寫的要求和方法。

三、工作方法

每個階段進行之前,都要上課對本階段的要求以及方法進行介紹。

第一階段:由老師帶隊進行踏勘,分別到xx山東南麓以及xx山和xx山交匯處、xx工廠及xx寺一線、xx山、xx山、xx山、和xx高地等地,共計x天。

第二階段:分組進行實測地層剖面(包括繪製地層剖面圖、編寫地層剖面説明書),共計x天。

第三階段:地質測量填圖,共計x天。

四、成果

(1)、區域地質調查報告x份;

(2)、實測地層剖面圖x張;

(4)、xx地形地質圖x張;

(5)、xx構造綱要圖x張;

(6)、x千綜合地層柱狀圖x張;

(7)、xx圖切剖面圖x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shixibaogao/nm97pl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