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實習報告 >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合集7篇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合集7篇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報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應該是準確無誤的。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新聞類實習報告7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新聞類實習報告合集7篇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1

實習單位:廣東省南方電視台都市頻道《城事特搜》欄目組

實習時間:20xx年7月6日——20xx年8月20日

實習報告

“南方”之旅

為了擁有更多的實習經驗,早在放暑假之前就打算實習,但是好的實習單位難找,幸好有師兄的介紹,我得以在南方電視台這個省台得到了實習的機會。

新手上路

一個炎熱的中午我來到了南方台的門口,在師兄的帶領下我上到了七樓的都市頻道《城事特搜》的辦公室,裏面的冷氣開得很大,剛進去就打了冷顫,但是整個欄目的記者卻以最熱忱的微笑歡迎我的到來,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找對了“婆家”。

《城事特搜》是都市頻道自辦的一個節目,並且是頻道的品牌欄目,更是收視第一,原因大概是因為整個欄目的製作人員都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他們充滿活力和創新的想法,其節目的風格老少咸宜。節目的監製他們就是需要我們這些年輕人給他們的節目補充一下新鮮的血液。

任何一個新手,如果是整天坐在辦公室裏,學到的東西是極其有限的,實踐是學習的重要途徑。我是幸運的,剛來就有任務了。於是我開始在廣州穿街過巷,跑起了新聞專題來了。由於是新手,除了一些專業的知識,對於知識的實踐幾乎是一張白紙。很多的時候我顯得手足無措,好在身邊有師兄的指點,才勉強應付過來。

慢慢地,我學到的東西也就越來越多,知道採訪應該怎樣站位,手應該怎樣拿話筒等等,就連小小的腳架,怎樣放也是一種學問。比如什麼時候要,要多高,放在什麼位置,這裏面都有很多東西要學的。如果説在學校我們學的是一些大理論知識,那現在我學的就是一些“枝末小葉”,但如果沒有了這些小東西,整個知識系統就顯得不完整了。

經過一個多星期的“適應期”,我開始掌握了電視節目的整個製作流程,從它的策劃到節目的“出街”。在這個過程中我的優勢逐步顯示出來了,那就是我們的動手能力強,比較容易上手。但是也我們的缺點也“浮”了上來,雖然我們的動手能力是強,但是我們的寫作能力明顯跟不上我們的操作能力。通常一篇稿子要花上半天才能出來,甚至是一天,所以在整個實習期間最大的苦惱就是寫稿。這些都是因為我在學校裏過度強調了操作能力,而對於稿件的採寫能力卻忽視,才導致今天的困局。

錯誤中成長

一個人沒有犯過錯誤,那是絕對不可能的事,同時也不是一個完整的人。作為一個實習生,犯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每個人都害怕犯錯誤,我也是。每天我都要小心翼翼的幹活,害怕犯錯誤,因為志雄師兄對我的要求是極高的,他給我的理由就是就算你沒有達到我的要求,只是達到六七成,雖然沒有成功,但是你在失敗後還是會發現你的水平高了很多,這就是我為什麼對你的要求要這麼高。

我也深深知道,起點越高,成功的收穫也就越高,從整個實習的開始到結束,我從心底裏問我自己我是沒有達到師兄的要求。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我發現我的水平明顯有所提高,看問題的層面也比以前深了很多,這都是我在錯誤中學到的。

記得第一次犯錯誤就是拿MIC,我拿MIC的位置和站位都錯了,師兄將他的經驗告訴了我,知道怎樣才能達到採訪的目的。還有面對被採訪者我心理上所應該站的位置,不要與被採訪者的關係過於緊密,不是將自己的位置等同於受訪者,同時也不應該凌駕於受訪者之上,要個受訪者一種感覺:我的地位只比受訪者高一點而已。原來採訪還有很多學問的,怎樣引導受訪者向我們所需要的方向説下去,但同時又要有受訪者的獨特聲音,這就是採訪的最高境界。

錯誤總是在出現小小的地方,例如用機器的時候,裏面的設置有沒有符合標準,用機器之前都要檢查一番,這才是一個專業的記者。有一次就是因為沒有事先檢查好機器,導致拍出來的畫面不是很符合要求,雖然是一點點地小瑕疵,但是有瑕疵就不是好的作品。這些都完全改變了我在學校的思維習慣。很多我們沒有學到的小東西我幾乎都在我的實習生涯中犯了,導帶子時的格式,面對特別的要求應該怎樣處理,編輯的時候要細到畫面的每一幀,打點的時候應該如何準確到位,做電視就有一種膽大心細能力,拍東西的時候應該放開去拍,你儘量想辦法達到你想要的鏡頭,編輯的時候就應該細心,鏡頭之間的切換做到每幀都要準確。

什麼東西説起來是很容易,但做起來卻是另外一回事。當我第一次坐在對編機前的時候,我緊張到腦子一片空白。自以為可以應付過來的手腳卻顯得笨拙無比,打一個點的時間是人家的好幾倍。坐在身邊的師兄不斷指點我,但是我還是顯得有點手忙腳亂的。有好幾次犯了錯誤,不過好在不是什麼大的錯誤,要是將那些素材弄壞的話,我真的不知該如何是好。錯有錯的好處,起碼從錯誤中學到的東西要比平常學到的東西要深刻得多。就在這些錯誤中,我逐漸學會了電視節目的對編。面對幾十萬的設備,用起來總算可以得心應手。

但有一次最深刻的錯誤就是在過帶的時候,由於師兄要的是畫面和一聲道,但我卻不小心用了組合鍵錄取,發現錯誤的時候改過來的時候又犯了另外一個錯誤,導致了BETA帶的斷磁,好在發現比較早,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但是這一次的錯誤給我一個深深的教訓,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清楚要求,不要等到發現了錯誤的時候才懂得去彌補,有時候是於事無補的。因此以後在每幹一件事之前,自己都要很清醒的告訴自己應該怎樣做才不會出錯。這就是不斷在錯誤中吸取教訓,然後就能學到東西,不斷成長。

艱苦路途,受益匪淺

現在安逸地坐在電腦前回憶一個多月的實習路途,用“痛苦”形容這段日子最恰當不過。我們“享受”過烈日的煎熬,“品嚐”了暴雨沖刷的滋味。但是回憶起來,還是有點興奮,因為我熬了過來,我學到的東西遠比失去的東西要多。

大學校園,那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快樂園地,而我們就是那些充滿着幻想的“小男孩”。而外面的世界就是一個現實的大熔爐,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念,你的夢想很容易就給“熔掉”。外面的世界由不得你,這句話説得一點都沒錯。這一次的實習,讓我清楚地知道了我的實力,知道了我的方向,與其説打破了我的夢想,還不如説它讓我早點清醒過來了。

在學校了,都是老師將他們的知識“灌輸”給我們,但是在外面,沒有人會專門教你知識,只有你自己主動去學東西。很多東西都需要你動腦筋去想,然後你才能學東西。處處留心,於微處見真章,這可能就是學習的最高境界吧?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2

實習時間:20xx年7月8日——20xx年8月20日

實習報告

實習前奏

初到廣州的第一天,還沒有地方落腳,行李暫放在同學的親戚家,我們便要馬上動身在陌生的廣州為自己尋找一處地方落腳。

好不容易才在電視台後面找到了一所兩房一廳的住所,環境一般,價錢也不低,不過有個好處,就是接近電視台,從住處步行回電視台,兩三分鐘就可以了,不愁遲到。於是就迫不及待地和房東簽下了一紙兩個月的合約,同去南方電視台實習的一行十人在往後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就擠在這個狹小的臨時窩中度過了這次難忘的實習生活。

第二天,我們便到電視台報到,人事處專門安排了一位老師接待我們。在分配部門的時候,除了不會講粵語的要分到經濟頻道,其他人都可以選擇在經濟或都市頻道實習。就這樣,我們一行十人,四個去了經濟頻道,其餘的都去了都市頻道。

我所在的欄目是城市頻道的《城事特搜》,我們學院有兩位已畢業的師兄師姐恰好在這個欄目工作。有了前人開路,我的實習之路也順利了很多。

由於我們是學院與電視台簽約的,都市頻道總監羅虹就專門接待了我們,吩咐我們下週一早上來參加頻道的例會,就這樣為期一個半月的`實習順利開始了。

寫稿大過天

在《城事特搜》,專題的製作流程是: 選題-報題-選題審核-採訪拍攝-寫稿-審稿定稿-配音-根據稿件編輯-審核播 ,在這些流程中,寫稿是非常重要的,電視台對稿件的要求很高,編輯必須先寫稿,寫完稿還必須經過值班監製審核,然後有專門的記者為稿件配音,然後才能進行編輯,而編輯的時候也是要根據稿件來編。

在學校的時候,我們受過專業的新聞採寫訓練,但是電視台所需的稿件與我們在學校寫的新聞稿有很大的差別。不同欄目的電視稿也有不用要求,在《城事特搜》,稿件不但要 口語化,還必須引人入勝,所以稿件的開頭往往不是簡單明瞭地介紹 5 個 w ,而是設置懸念,吸引觀眾看下去,稿件的描述一定要生動活潑,有時候,為了把稿件寫好,記者往往要數易其稿。

我第一次寫稿是介紹一個天然“浴缸”,記者讓我寫稿的時候已經是拍攝回來的第三天了,很多鏡頭已經忘記,但寫稿的時候必須要根據拍攝到的鏡頭寫,為了把稿件寫好,寫之前我收集了一些記者以前寫的稿件,體會特搜的風格,然後上網查找資料,回想當日拍到的鏡頭,慢慢琢磨着寫。還好第一次寫的稿件被採用了,不過記者也提醒我,稿件邏輯還是有點問題,看來當初沒修邏輯學是個錯誤。

在隨後的日子裏,我才發現寫稿不是一般的簡單。有一次,當我和另一位實習生國輝把我們花了整天時間琢磨出來的稿件給記者看的時候,滿以為可以順利過關,可是記者看完後不甚滿意,他拿回家研究了一天,把稿件徹頭徹尾修改了一番,後來還是覺得不滿意,第二天他又從另一個角度重寫了一份,一直到正式編輯之前,稿件還在繼續修改。

實習好與壞 在乎溝通與交流

《城事特搜》有十幾名記者,絕大部分都是年輕記者,有些甚至是今年的畢業生,因為年齡比較接近,我們也習慣把記者叫做師兄師姐。

雖説特搜的記者比較容易相處,不過實習生還是應該注意和記者的溝通和交流,平時除了要有禮貌,更要學會主動。平時有空呆在辦公室裏,可以整理一下報紙,收拾一下桌子,這些細微的小動作,人家可是看在眼裏,記在心裏。

“問”也是溝通和交流的重要手段,在適當場合主動發問,能學到很多東西,尤其是外出拍攝以及編輯的時候,在這個場合記者往往忙於工作,而忘了身邊的實習生,這就要自己大膽發問了。曾有一名記者對我説:“其實我真的不知道怎麼教實習生,因為我不知道他有那些不懂,他問我什麼問題,我就回答他的問題。”

《特搜》的每一位實習生基本上都有一名記者帶着,如果記者出差或手頭上暫時沒事做,實習生就要等監製指派另一位記者帶了。但是,如果和記者混熟了,你可以自己主動跟別的記者,這樣就自然就不怕沒事做。而這就靠平時和記者的交流了,反正去實習就儘量不要讓自己閒着。

有一次,帶我的記者去參加培訓了,我自個在辦公室看報紙找選題,旁邊兩名記者在談一個有關路名的專題策劃,恰好我在選題的時候曾在網上專門搜索過廣州路名,於是打岔進去,跟記者介紹了那幾篇有關路名文章,記者就讓我去網上繼續搜索古怪的路名。我隨後搜到的路名被記者採用,這樣我就可以跟着記者做這條專題了。

當然,有時候有的記者會主動叫實習生幫忙,這個時候,實習生應該向帶自己的記者交待一聲,這可是基本禮貌。

動腦

我來這裏是實習的,實習就是學東西,學東西就一定要學會用腦。來到這個欄目,師兄由於時間的問題,他們在拍攝的時候不會專門教你東西,那個時候就是你要動腦的時候。

就算是搬腳架,這也是一門學問。你要很清楚他們什麼時候需要腳架,在那個位置,要多高,這些都要你去動腦沒,而不是單純地記者叫你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3

採訪者的生平,小到他在過去的公開場合所説的每一句話你都要有所瞭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只有這樣才能讓你在採訪過程當中更加容易地與被採訪者發生共鳴,讓他們覺得你對他有充分的瞭解,對這個專訪非常地重視,自然而然,被採訪者也就會非常默契地與你一道完成整個採訪任務了。

與一般的被採訪者不同,《盛世》雜誌所專注的都是一些總裁、名人,他們接受採訪的時間並不是可以由記者自己挑選的。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注意的就是不斷地聯繫他們的公關,不時地提醒他們為自己安排採訪時間,確保能趕在截稿時間前完成。因為公關們面對的不僅僅是我們一家媒體,他們不會一直把我們的採訪計劃放在心上,需要我們不斷地提醒他們。

至於採訪所涉及的問題我們也要事前做好充分的準備,以防出現冷場的現象。我曾經對美食家蔡瀾先生所做的小訪問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因為是偶遇的關係,事前自己並沒有對蔡瀾先生以及他的一些情況進行了解,以至於在整個訪問過程中我只能提一些較為“客套”的問題,雖然心裏知道這樣一個機會是非常難得,但是卻因為事前準備太少而使整個訪問出現了幾次冷場的情況,頗為尷尬。

此外,我們還要做到“不懂馬上問”,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因為當你行文的時候才發現自己對於某個訊息不太肯定而打電話向被採訪者詢問,這樣就會讓對方覺得你太不專業,給人以不好的印象。哪怕自己在採訪過程中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切記一定要在現場“打破沙鍋問到底”,不要擔心這樣會讓對方覺得自己的領悟能力太低,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你對於被採訪者所説的全部內容完全消化,不會在文章中出現“失實”的情況。

大陸人的“優勢” 與香港土生土長的記者相比,我們這些大陸來的新聞記者顯然在處理內地新聞上有着“得天獨厚”的優勢,無論在語言還是背景資料的瞭解上,我們都會比他們更加容易上手。

記得我曾經參加的一個廣西“港澳招商周”晚宴上,與一席操着不鹹不淡的普通話的香港記者採訪梧州市委書記。在採訪中,我這個大陸人的普通話明顯在提問過程中引起了在場記者的“刮目相看”,而市委書記對於我的問題也顯得格外的感興趣和配合,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在眾多記者中當“主角”的滋味。

採訪過後,一位同是實習的文匯報記者還向我詢問了整個招商活動的背景訊息,包括什麼是招商,為什麼要招商,市委書記接受採訪中所提到的個別名詞概念,讓我這個“蹩腳”記者也有了一個充當“顧問”的機會。

穿裝打扮合時宜 我們這次的工作雖然屬於“實習”性質,但是對於用人單位來説卻決不會因為你是實習生而放鬆對你的要求,特別在香港這個“時間等於金錢”的地方,公司根本沒有時間給你重新學習,一到公司他們就馬上把你當成了他們的員工,與其他正式員工一樣對待。所以這就要求我們也要以同樣的標準去要求自己,不要一味地覺得自己只是實習生,所作所為還與在校一樣,包括我們的穿衣打扮也要與在學校有所區別。記得學院的外教nicole在安排學生到上海採訪世乒賽的時候,一直嚴格要求出行的同學要穿着成熟,此行的實習讓我深切明白了這個道理。

開始實習的前一天,在院長的指引和幫助下,我們精心準備了各自第一天上班的“戰衣”,雖然對於一身ol的打扮我們還不是非常地適應,但這樣的裝扮卻讓我們在用人單位裏留下了較好的印象。一開始我們還很不能理解,總是認為當記者的要四周圍跑,穿成這個樣子怎麼能工作。到了《盛世》,經過副社長的解釋我才明白原來記者也要分場合穿衣服。特別對於我們這樣一本高檔次的財經類雜誌而言,更多出席的是一些高檔場所,見的是一些商界名人,對於穿衣打扮的要求就更加嚴格了。在公司,我們永遠都能發現一些記者的位子旁邊掛着一套筆挺的西裝,目的就是用來應付突如其來的採訪任務。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4

一關於有線電視新聞台

有線電視新聞台簡介:有線新聞台是全球首個全日二十四小時以廣東話廣播的新聞頻道,包括《重點新聞台》、《財經資訊台》、《24小時新聞台》、《直播新聞台》四條頻道,擁有五百多人的新聞團隊,每天24小時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聞資訊。有線電視新聞台更是香港首間建造“全數碼新聞中心”的媒體,率先帶領香港進入全數碼廣播。

二實習前的準備

因為有線新聞台沒有在內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沒有看過它的節目。也可以説對它根本不瞭解。上網所能查到的資料也很有限。對它的瞭解,也是停留在學院老師對它的介紹。不過,在出發前,多留意有關香港的新聞,看TVB和亞洲電視的新聞,不但助於多瞭解香港最近的新聞熱點,還可以對新聞媒體的製作模式有個初步的瞭解。

另外,去香港實習臨出發前,還要注意檢查好自己的證件是不是已經辦好,行李是不是帶齊。這些出發前的準備工作,如果不做好,那麼就會給實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三實習工作

這次能去香港有線電視新聞台實習,對於我來説是一次十分難得的機會。因為對於讀廣播電視新聞專業的學生來説,應該多實習。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體運作方式。而在香港這樣一個寬鬆,自由的新聞環境,有線新聞台是我們更進一步學習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聞台報到的時候,港聞部的採訪主任黃慶州先生第一句告訴我們的就是:“你在實習的過程中,能學到什麼取決於你的態度。”而且他還補充説,來實習的意義,就是把我們在學校裏面學到的東西表現出來,電視台不會從頭開始教我們。這翻話,是個指引,也是個提醒,他讓我明白到,在以後的五個星期內,能學到什麼東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們也不僅僅是代表我們自己,我們所代表的也是我們學院,還有他們對內地學生的印象。

港聞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説港聞部(也叫assignmentdesk)是整個新聞台最忙碌的地方一點都不為過。每半個小時更新一次的新聞,幾乎每一條新聞都要有followup。有時候,一條新聞,又需要幾個記者採訪不同的部分,而這些新聞又是耽擱不得的。在assigndesk裏,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麼叫做跟時間賽跑。

在港聞部實習的三個星期裏,我們一般都是以觀察為主,高等法院,政府總部,教統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實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務這幾個線條的新聞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負責這些方面的記者漸漸熟落起來,看多了他們問問題的形式,以後獨自做採訪,也上手得比較快。

每天晚上十點左右,記者就要打回台裏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採訪什麼新聞。在新聞量多的時候,一個記者一天內做五條新聞也是很正常的事,這是在內地媒體實習的時候絕對無法想象到的。

而teamwork對於電視媒體來説也是很重要的,這點,在我們上課的時候,也是經常強調的一點。一條新聞的出來,不是記者一個人或者是編輯一個人的功勞。它需要全部人都很優秀,如果是在拍攝環節中,攝影師拍得不好,擠不到好位置,那麼無論記者的稿寫得有多好,畫面不好看,這不是一條好新聞。又或者,如果負責開車的司機,不熟悉路段,稍微開錯了幾個路口,或者是錯了幾個紅紅綠燈位,那麼新聞做得再好,被其他電視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輸了。所以,即便是看起來很小的一個環節,如果這個teamwork裏的成員不合作,做得不夠好,那麼都會直接影響到這條新聞的質量,長遠來説,會影響到整個台的形象。這也是為什麼新聞台裏面不強調英雄主義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電視新聞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們不喜歡在新聞中出現具體的時間,這是因為有些重要的新聞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聞裏面出現“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點”這樣的時間詞,就會混淆觀眾。香港媒體的新聞較之內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鐘到1分半鐘。在半個小時的新聞內,所含的資訊量就會加大,也是為了適應香港人節奏快,對資訊的要求快,準,好的習慣。

在觀察了三天之後,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實習的機會:在一個公開場合上採訪教統局局長李國章。

因為在整個實習的過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個熱點關注的新聞,所以每逢教統局長李國章出現的公眾場合,都會聚集一大批媒體的記者在外等候。當我到達了會場時,教統局的IO(informationofficer)在一開始就説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會接受媒體採訪了,大家都似乎認為今天也是不會有收穫。但是大家也還是繼續等李國章出來,準備突擊採訪。

教統局的IO又表示説李國章願意接受媒體的採訪。我們又馬上把麥克風插上,等待李國章出來接受採訪。在採訪完畢後,記者們大多數都會聚集在一起,互相參考大家所記錄到的筆記和聽回錄音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5

我想作為一個大學生,學業固然重要,課餘也應該積極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爭取多學一些東西,多見識一點世面,培養自己的心理素質。

誰該服務誰!?

有時候覺得去到香港才真正體會到一些關係的正確性,誰是賓,誰是主,誰該服務誰。

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次同事帶我到中行兑換港幣。人很多,我看着後面長長的隊伍,心裏一急,就用巴掌去抓兑回來的散錢,狼狽得很。櫃枱裏面的小姐保持着一直禮貌的態度説:“沒關係的,慢慢拿!”這讓我想起汕大中行有一段時間在櫃枱前放了一個客户評價器,一位黑着臉工作的櫃枱小姐在別人給她評了“差”之後竟然破口大罵:“你憑什麼評我差!”,把客人嚇得拔腿就跑。

後來和同事提起大陸銀行櫃枱小姐的態度惡劣,他不可思議地説:“你把錢放他那,他還對你這麼兇!以後就別把錢放那裏了!”我想想,對啊,為什麼我們把錢存在他們那裏,還要受他們的氣?可悲的是,我們沒有更多的選擇。

又説説bbs上的熱門話題,宿舍管理。我真不得不説,樹仁學院的宿管組態度和辦事效率都好得不得了!打電話去請求幫忙的時候,他們是禮貌的,説話的語氣是積極的,讓你感到信心十足。他們會用一些很禮貌的話語,例如“你介意我們在你不在的時候到你房間去修理嗎?” 、“你介意把你電腦的密碼告訴我們嗎?”等等。然後他們的辦事效率是很快的,最快一次幫我搞定電腦上不了網的問題是在十分鐘之內。我打電話過去後的十分鐘之內,那邊就回復説問題已經解決了。我驚喜得無以復加。

睡覺是浪費時間?

在香港,平時接觸得最多的是我的同事。我覺得他們有一個生活習慣和我很不一樣,就是睡覺!在大陸,我和我身邊的很多同學、朋友都是很喜歡睡覺的,恨不得能睡多久就睡多久,睡覺真是件美妙的事情啊!但是我的同事卻不這樣認為,他們會覺得睡覺是浪費時間。記得一位同事跟我説過的一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我常常捨不得睡覺,總希望多做些什麼”這個“多做些什麼”,不同人有不同的定義。有的人希望多看些書,有的人希望多玩一點,總之不要睡覺,浪費時間。

我想他們這種珍惜時間的習慣很好,但是對於我來説,現在還不能完全的認同,我仍然覺得,睡覺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哦!

適應能力強

香港職位的流動性很大。我們呆了短短一個月,有一位同事轉工了,後來連頭頭也離開了雜誌社。我想香港人的適應能力挺強的!

轉工的同事是僅僅大我們一年的女生,她去年在浸會大學的新聞系畢業,然後就在盛世工作。

她在學校裏沒有接受過商學院專門的課程,但可以在財經雜誌做得非常成功。然後現在又轉到法律版,從事和以前完全不一樣的工作。但是,她很樂意去嘗試,去挑戰自己。我真的很佩服她。

放手讓我們幹

去年聽一些師兄師姐説,實習單位不願意放手讓他們去幹,甚至跟記者出去都不行。而我這次實習,完全沒有遇到這種情況,實習的第二天我就自己“出街”了。同事這樣問我們:“你們想做誰的故事啊?沒關係的,想做就説出來。”聽到這句話時,我由衷地感到一種被信任的感覺,實在太棒了!他們從來都不懷疑我們的能力,不亂改我們的文章,讓我覺得實習期間很自由,也有足夠的獨立的發揮空間。

好玩的事

在香港做記者,好玩的事可多了!不不不,我想應該説做《盛世雜誌》的記者真好玩!

天天吃五星級酒店的點心

很多香港企業都喜歡在高級酒店開業績會。在港島,這樣的酒店就有港麗、萬豪、香格里拉等。作為一個財經雜誌的記者,我經常出入這些場所。開始的時候還真不習慣,去着去着就把到酒店的路都摸熟了。最開心的,大部分公司都在會廳裏安排很多點心和飲料招待嘉賓和記者。於是,我就有了許多免費的午餐,甚至晚餐,而且還是五星級的!

我開始以為到場的記者都不會錯過這麼豐富的食物,誰知道其他媒體的記者總是匆匆而來,匆匆而去。後來聽其他同學訴苦才知道,原來他們一天到晚都趕時間,一項一項任務緊緊接着,連吃口點心的時間都沒有呢。我想我們還真幸運啊,這樣省下了不少餐費。

免費觀展

香港有一個會展中心,名副其實的會展中心。每當週六週末,會展中心都會舉辦一些展覽讓市民在假期有地方可去。幾乎所有展覽都有傳媒登記處,就這樣,一個月下來,我們免費看了不少展覽。例如美食展、電腦展、狗展、日本展等等。

有幸光臨海洋公園和迪士尼樂園

因為同事們太照顧了,所以給我們安排了那麼好的機會。我去了迪士尼和李錦記合作的新聞發佈會,雖然並未能進入樂園裏面,但是能夠在度假村的仙度瑞拉酒店品嚐迪士尼推出的佳餚,還能看見活蹦亂跳的米奇和高飛,真是幸運無比啊!

另外也因為工作的關係去了海洋公園,那天是週日,所以工作完了之後,我們在裏面逗留了半天。免費看了海豚表演,坐過了纜車,夫復何求?

帥哥美女多得是

《盛世雜誌》為迎合有錢人的口味,也提供一些時尚信息,例如服裝、名錶等。我去觀看過一些服裝表演,模特兒穿着高貴的服裝走在t型台上閃閃發亮,煞是迷人!偶爾也會碰見一些藝人,我見過不算多,能數得出名字。楊彩妮、徐子淇、廖碧兒、王喜等。

其實除了出席這些盛宴能一飽眼福,在街上能看見的帥哥美女也不少。也許是香港人比較會打扮的緣故吧,走在銅鑼灣或中環一帶,看在眼裏的女生,個個都覺得漂亮,男生個個都挺有型。嗯,確實一飽眼福!

樂於助人的港人

在香港人生地不熟,每次出門,香港的市民確實幫助我們不少,我在心裏真的非常非常地感謝他們。記得小學時,英語課本常常用“friendly“這個詞來形容中國人,我想這個詞用在香港人身上比較適合!

絕大多數港人,我向他們問路,他們都會笑着回答我,而且回答得很詳細,有時候,我轉頭要走了,他還在背後提醒一句,生怕我你走錯了地方。也有一些人聽到我們在談論這個站,那個站,知道我們不熟悉地方,主動地提醒我們這個站是哪裏,下一個站是哪裏。天啊,怎麼會有這麼好的人呢!是怎樣的教育方式教出來這樣的公民!

唯一的壞印象

香港人給我留下了這麼多的好印象,其實也有一個特別不好的地方。我不知道自己這樣理解對不對,或者説這只是很表面的東西。我覺得香港人成天在嚷嚷環保環保,其實最不環保的就是他們。可不是嘛,無論什麼地方,公車、辦公室、酒店,空調都開得老大!下雨那幾天,我上班就冷得直哆嗦,看了看我們辦公室的中央空調調節器,15度!天啊!我趕緊把它調高到二十度,好讓大家都能少穿點衣服。其實香港的報紙也提過這個問題,巴士上的冷氣太涼,小孩子坐了車再到户外容易感冒。但這個情況就是不改,難道香港的電費就那麼便宜嗎!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6

你正在瀏覽的實習報告是新聞實習報告--廣東南方電視台衞星頻道《城事特搜》欄目 交談。不要採訪對象剛説起某個話題並且意興怏然的時候,記者突然講到全然沒有關係的問題上面,這樣就考驗到記者的採訪功力了。通過層層深入引導式的提問,逐步挖掘深度內容。在循序漸進中消除與採訪對象的芥蒂,讓採訪對象不自覺地把重點道出,新聞採訪的目的也就達到了。

一、統籌和控制能力。

統籌和控制能力是指記者在採訪過程中駕馭整個採訪過程的能力。很多記者往往採訪以後發覺獲得信息量並不多,甚至必要的問題點也沒有涉及到,這就是因為記者缺乏採訪的統籌和控制能力。首先,記者的統籌和控制能力表現在採訪的設備控制絕對權。有時候看到一些記者的mic被採訪對象拿在手上説話,這是記者不專業的表現之一。記者務必視採訪設備為自身神聖權利的象徵,記者通過手中的mic採訪受訪對象,從而獲取有用資訊。失去mic等於失去了採訪的發問權。其次,記者的事前準備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這有助於記者更好地發揮統籌控制的能力。事前準備包括:採訪聯繫、採訪對象背景、節目大體構想、記者和攝像之間的協調溝通、和採訪對象的事前溝通等等。再次就是記者的臨場應變能力。

二、具備後期意識。

任何媒體的採訪具備後期意識都可以大大節省前期的採訪拍攝工作。電視業務上,編輯對於前期採訪拍攝的要求比較嚴格,假如前期素材質量過低就會給後期編輯帶來很大的困難。因此,記者採訪的問題務必做到精確簡練,問到重點上面。

三、不屈不撓的精神。

這種精神主要體現在街訪上面。街道上來往的人種複雜,而且對於突然而來的採訪表現得抗拒迴避。因此,街訪是記者遭遇最多冷眼和無情待遇的時候。這也是街訪具有鍛鍊記者功底的原因。首先要求記者應該具備不屈不撓的精神。經驗老到的記者已經可以看出哪些路人會是希望發表見解的,但那是長期鍛鍊的結果。

四、《城事特搜》人事制度

《城事特搜》內部的人員角色呈現複雜和多層次性。從身份地位上面,主要分成台聘工種、頻道聘工種、稿酬工和實習生;從制度上看,分成編制工種、臨時工種、鬆散合同工。所謂台聘就是指進入電視台編制制度的在職人員,其福利是完全享有的,勞動分配也沒有設定上限。然而電視台裏面的台聘工並不多。其次頻道聘的就是指由於人手資源不足而賦予單個頻道自行聘請的員工名額,其不被成為編制員工。享受福利微薄,勞動分配沒有設定上限。稿酬工就電視台裏面一種較為鬆散的合同工,基本沒有福利保障,而且工資設定3000元的上限。實習生一般不享有電視台裏面所有的制度保障和待遇。

在工作職位晉升過程上面看,首先必須經過半年到一年期限的實習生表現,其後表現優秀者有機會獲得稿酬工的機會。而臨時工和台聘工的數量基本處於飽和狀態,因此再由稿酬升至臨時工或者台聘工就更加艱難了。一般等待時間1年~2年不等。其後的臨時工轉到台聘工種就更為複雜,很多記者基本到了這一步就停步或者已經轉到其他的工作單位了。從觀察其人事制度上看,這種人事設置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屬於一種懶惰型的人才管理機制。為什麼稱之為懶惰型的人才管理機制呢?這是側重其對工作人員的激勵程度上面考慮的。內部流行的一句話“有錢收的不做事,做事的沒錢收”。早期進入編制的在職人員基本不那麼賣力工作,但是仍然高據編制人員的職位,享受優厚的待遇和福利保障。而剛進入的新手們要想進入編制,必須努力表現,不斷加班加點工作,受到福利保障和待遇並沒有跟着成正比發展。特別是實習生,一連半年到一年時間是分文沒收,還要支付採訪外出的全部車費,因為電視台是不接受實習生的報銷的。因此可見,內部的人員激勵制度是存在變形的狀態。由此導致的問題包括:

1、部分員工工作時間長了以後漸漸低落鬆散;

2、人才的流失嚴重;

3、舊編制人員工作鬆散僵化。

正是基於我國傳播事業機構的守舊制度模式,現正急需進行一場全面的徹底的廣電文化體制改革。希望能夠真正實現“行政事業單位,企業化體制管理”的實質。從根本上注重以人為本,激發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在生產經營上面與企業化經營管理模式接軌,完善媒體的外循環經濟實體;在人力資源管理上面參照企業化的管理模式,實現人才戰略,推進我國廣電事業走向實質性的健康發展道路。

新聞類實習報告 篇7

時間像流水,在不經意中的蹉跎和忙碌中,我的實習生活已經畫上了句號,文藝新聞實習報告格式。我不敢説這個句號是完美的,只能説我收穫了很多。習慣了自由的學生生活,曾在開始的時候,對那麼長的的實習時間有犯愁和些許不適應的感覺,覺得這日子是沒有盡頭,做任何事情都得一板一眼,規規範範。但是,現在回味起來時剩下的只是在實習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滋味:有為自己的稿子沒寫好而煩惱的時候,有為自己的小小成功而竊竊自喜的時候,有為受到領導批評時而生悶氣的時候……我們每個人都在成長,但是不可能直接就到達成熟,而只是不斷地成長,在成長中不斷地接近成熟。很慶幸的是,在實習這段日子裏,我成長了不少。同時,又對自我有了一個更為深一層次的認識。

實習生通常是沒有工資的,即便是有也不過是微不足道的一點伙食費。很多人説,做實習生,就是變相的廉價勞動力。我不否認這一點,但換個角度思考,我把它看作收穫應繳的學費,成功前必要的付出,因為從書本到實踐,我完成了這種跨越。原來在課堂上做練習寫的稿件,只要能獲得老師的認可就行,而一旦進入實際操作,必須要保證所有人都能認可你。在實習老師的指導下,我盡力像一名合格的電視媒體記者靠近。

更重要的是,我從身邊的員工身上感受到了什麼是職業精神。比如,在學校我們總是習慣於考試前臨時抱佛腳,而真正到了工作中,每個人都會自覺地把前提工作做到最好,因為每一個環節都是環環相扣的,"我們做不好必定會影響到下一步",實習老師總是這樣告訴我;比如,課堂上老師佈置的新聞作業,我寫完了就直接交出去,而在實習中,因為一點差錯就會直接關聯到整個電視台的工作,從稿件到同期視頻不檢查兩三遍我不會放心;再比如,上面佈置了一項看上去很辛苦很難完成任務,如果是在學校,我們的第一反應肯定是抱怨和抵制,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會連續好幾天加班到很晚,也一定會盡力完成,實習報告《文藝新聞實習報告格式》。

實踐然後知不足。我發現自己在溝通、交流方面,還有許多不足。在學生時代的時候,並沒有有意識地去發展自己在這些方面的素質能力,等到實踐的時候,才發覺問題一個接一個的出現。曾經是那麼的自以為是,在遭遇了這些事情後,便收起了那種鋒芒,變得謙虛低調多了。能夠知道天高地厚的人不多,我有幸對此有了一定程度的認識。

幾個月的實習也讓我明白了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實習是一段獨特的經歷,當記者更是一種讓人受益匪淺的體驗。實習對人是一種綜合素質與能力的考驗,更是對我們的人生態度的衡量。

在這場考驗中,我相信從四川音樂學院國際演藝學院文藝新聞班走出去的實習生肯定是經受得住的,我們決不會退縮,我們決不會成為懦弱者,雖然我們可能沒有做到最好,但我們肯定是拼盡全力的。

先做人後做事,這是一個社會生存的潛規則,在這次實習的過程中是一樣的。在與實習老師,其他的記者,編輯以及電視台領導交往的過程中,我更是深深地體會到了怎樣做人、怎樣與人交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人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我們不可能獨立存在,我們人與人之間是相互聯繫的。當我以前學習這樣的抽象理論的時候,感覺是那麼的陌生,而在實踐的時候,切實體會到了其中的深刻道理。做事同樣重要,這是檢測一個人的又一個重要標準。

這樣一段充實的體驗,改變了我很多的想法的同時,也端正了我的態度。每天朝九晚八的工作生活,鍛鍊了我的意志,改變了我的不良習慣;我們要積極適應這樣的生活、這樣的環境,唯有適應我們才會有收穫,我們才會有進步,我們才會更加成熟。

對於未來,我想現在不能説我已經完全有了清晰的思路,但是我知道下一步該怎麼走。在平坦的大道上邁出下一步並不難,你只需要向前走就是了,可是在十字路口的任何一步都有可能影響大局,所以我們要走的路還很長。最後我衷心祝福我親愛的05文藝新聞班的同學,未來的路上一路順風,早日實現自己的夢想!

標籤: 新聞 實習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shixibaogao/40zln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