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白頭翁皂苷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度論文

白頭翁皂苷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度論文

白頭翁為毛茛科植物白頭翁Pulsatilla chinensisRege的乾燥根,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殺蟲燥濕等功效,臨牀常用於治療潰瘍性結腸炎、慢性結腸炎、慢性腹瀉、急性胃腸炎、急性菌痢、消化性潰瘍、滴蟲性陰道炎等。三萜皂苷類是白頭翁中的主要成分,根據母核結構可分為齊墩果酸型和羽扇豆烷型兩大類。研究表明白頭翁皂苷具有抗腫瘤、抗炎、抗菌、舒張血管等一系列藥理活性,現將白頭翁中主要的皂苷成分及其藥理活性綜述如下。

白頭翁皂苷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度論文

1 皂苷類化學成分

白頭翁皂苷均為五環三萜類皂苷,其苷元類型主要分為齊墩果酸皂苷元、常春藤皂苷元和2,3-羥基白樺酸皂苷元三類,基本母核結構如。目前分離得到的有代表性的白頭翁皂苷化學結構信息。

2 白頭翁皂苷藥理作用

2.1 抗腫瘤活性有關白頭翁的抗腫瘤活性,於上世紀就有文獻報道。白頭翁水提物及醇提物對7721、Hela、MKN-45三種腫瘤細胞具有較強抑制作用,水提物作用強於醇提物。朱京童等採用MTT法測定白頭翁醇提物(PAE)及分離純化後的有效部位對BGC823、CoC1、K562、Bcap37四種腫瘤細胞增殖的影響,結果表明,白頭翁醇提物對不同來源、不同生長特性的細胞株均有非常好的抑制增殖的作用,其IC50<30μg/mL。章榮華等利用二甲肼(DMH)誘導的小鼠大腸癌模型,發現白頭翁水煎劑和醇提物均可抑制模型鼠腸黏膜細胞的增殖活性,並減少其發生突變的概率,從而發揮出一定治療作用。進一步的作用機制研究表明,白頭翁提取物可以提高誘癌小鼠紅細胞SOD活力和血GSH-Px活力,清除自由基,從而發揮治療作用。2,3-羥基白樺酸是從白頭翁中提取的一種單體成分,目前有關其抗腫瘤活性的研究報道較多且深入。有文獻報道,2,3-羥基白樺酸可通過降低LoVo細胞的線粒體膜電位來誘導其凋亡,從而發揮抑制腫瘤細胞增殖的作用。後期作用機制研究表明,2,3-羥基白樺酸能使ROS的生成和清除過程出現失衡,造成ROS在細胞內過量增加。葉銀英等發現2,3-羥基白樺酸在體內體外實驗中均對B16黑色素瘤細胞增殖有抑制作用。體內實驗表明,大量腫瘤細胞被阻滯在G0~G1期,使DNA的合成受到阻礙,同時也通過誘導細胞凋亡來實現抑制作用。嶽文化等分別通過MTT 法/集落形成實驗、Hoechest 33342染色、流式細胞術、Western blotting法證明了白頭翁皂苷D對BEL-7402細胞增殖及細胞集落的形成有明顯抑制作用,並且顯著誘導細胞凋亡,還可降低其線粒體膜電位,對上調細胞中Caspase-3的表達、下調bcl-2的表達也有明顯作用。25μg/mL 劑量的白頭翁皂苷D 作用在BEL-7402細胞上48h的凋亡率為81.71%,顯示白頭翁皂苷D具有良好的細胞毒活性,其誘導細胞凋亡的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線粒體途徑實現的。另有研究表明,白頭翁皂苷D對人源性膠質母細胞瘤U87MG 的增殖也有抑制作用,且呈時間和濃度依賴性,其機制可能與FasL/Fas通路有關。

2.2 抗炎活性

楊坤等發現白頭翁醇提物可通過抑制脂多糖(LPS)刺激肝枯否式細胞(KC)分泌腫瘤壞死因子(TNF)、白細胞介素1(IL-1)和白細胞介素6(IL-6)而發揮抗炎作用,這種抑制作用是連續的且隨培養時間的延長而增強。且這種作用與藥物濃度有關,高濃度較低濃度的抑制作用開始時間早,抑制程度高。張文遠等研究證明白頭翁醇提物對葡聚糖硫酸鈉誘導的大鼠結腸炎症有良好的治療效果。治療組大鼠結腸組織中TNF-A陽性細胞數(31.47±14.35)與模型組(49.86±17.33)比較明顯減少,IL-6、PGE2也顯著降低。推測白頭翁醇提物可能是通過抑制上述炎性介質和炎性細胞因子來發揮抗炎作用,緩解黏膜糜爛、潰瘍等症狀,減輕腸炎損傷和腹瀉。腸黏膜肥大細胞參與了炎症性腸炎的致病過程,白頭翁醇提物對其也具有抑制作用。白頭翁治療組與模型組比較,肥大細胞計數結果明顯降低,腸炎組織中組胺含量明顯增加,證明白頭翁醇提物可通過終止IMMC所致的.肥大細胞細胞因子級聯反應的鏈式環節來抑制炎症反應。此外,白頭翁的細胞免疫調節作用也可能是其抗炎機制之一,有實驗證明,白頭翁醇提物可抑制CD4+T細胞的過度活化並上調結腸組織及脾臟中CD8+T細胞的表達,抑制TNF-A、IL-6等致炎因子水平,減輕炎症反應。翁福海等通過實驗發現白頭翁提取物可抑制大鼠腹腔巨噬細胞產生的LTB4及5-HETE,其濃度在5.9×10-2g/L時,抑制率分別可達到94.9%和44.4%。段慧琴等通過實驗發現白頭翁素可下調LPS引起的腸黏膜微血管內皮細胞NO和ET-I分泌增加,其作用呈劑量依賴性。

2.3 舒血管作用

林順明等證實白頭翁皂苷A3對預收縮的SD大鼠胸主動脈和大腦中動脈、腎動脈、左冠狀動脈這三種阻力血管具有明顯的收縮作用。通過考察白頭翁皂苷A3舒血管效應與K+ 通道、Ca2+ 通道及腎血管外周神經的關係,推測其主要作用機制是阻斷配體門控性通道(ROCC)和電壓門控性通道(VGCC)以抑制外Ca2+ 內流。

2.4 抗菌

白頭翁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綠膿桿菌有明顯的抗菌作用,對痢疾桿菌、枯草桿菌、傷寒桿菌也有明顯抑制作用。原白頭翁素和白頭翁素可能為白頭翁發揮抗菌作用的主要成分。時維靜等研究得到白頭翁三種提取物白頭翁素、白頭翁總皂苷、白頭翁浸膏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作用,抑菌效果隨濃度增加而增強。

2.5 抗氧化

龍盛京等利用H2O2-CTMAB-魯米諾發光體系研究了白頭翁水提液的抗氧化作用,實驗結果證明白頭翁水提液對H2O2的清除作用強於陽性對照物Vit C,且呈量效關係。劉忠平等發現白頭翁水提液可使小鼠血清SOD活性及血清總抗氧化能力增強,作用機制可能與消除自由基、中斷或終止自由基的氧化反應有關。

2.6 免疫活性

劉忠平等發現,白頭翁水提物可以刺激小鼠T、B淋巴細胞增殖,提高NK細胞的殺傷活性,提高小鼠脾臟細胞對大腸埃希菌脂多糖(LPS)的反應性,對抗環磷酰胺(CP)造成的免疫抑制作用,增強機體的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功能。楊小龍等證實白頭翁醇提物可以增強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並提高免疫器官指數,對其細胞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均有增強作用。也有研究報道,白頭翁糖蛋白對體外培養的小鼠腹腔巨噬細胞的吞噬功能有增強作用,並可誘導巨噬細胞產生一氧化氮,提高其分泌白介素-1的能力。

3 結語

多年來,國內外學者們對白頭翁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進行了較為廣泛的研究。白頭翁中皂苷類成分眾多,無論是總皂苷還是單體皂苷均具有抗癌、抗炎等藥理活性。若能深入開展白頭翁皂苷的體內代謝、藥代動力學及安全性的研究,將對研發創制新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yz0qp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