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文化管理論文

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文化管理論文

【論文摘要】教學質量管理是高等教育教學管理的核心,將文化管理理念引入其中能克服單純的規範化管理所帶來的問題,以體現教學質量管理中的人本特徵。當前我國各高校應當通過以下途徑來完善本科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文化管理:在教學管理中建立高等教育價值觀,貫徹人性化思想,全面審視和評價教學質量管理制度的創新,加強教學質量管理的服務功能等。

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中的文化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教學質量管理 規範化管理 文化管理

我國高等院校伴隨着改革與發展,已突破了單純的經驗管理模式,大都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形成了健全的部門分工、職能監督及評教考核系統等。然而,由於缺乏科學的教學管理理念,很多以本科教學為主的高等院校把管理的重心放在教學過程的規範化管理上,尤其是教學質量管理環節,過度制度化與標準化導致了管理制度的僵化、教學理念的衝突和教學管理效率的低下。引入現代管理理念以指導教學質量管理,是當前高教教學改革的重點之一。

一、文化管理理念的內涵

文化管理於20世紀80年代提出,與“自我實現人”假設相對應,否認了“經濟人”、“社會人”、“複雜人”等片面的人性假説。文化管理的管理思想與泰羅的科學管理相對立,強調在管理的過程中,要以人為中心,提倡感情因素的非理性管理模式——文化管理…。文化管理並不排除理性因素,而是使之與非理性因素相結合,並以非理性因素為主。其本質是將組織看作是由人組成的系統,通過確立一套組織成員認同的價值觀念體系並以此來引導員工的意志行為選擇,來促進組織成員積極努力工作。

文化管理強調了管理的三個方面:首先,要以人為中心實施人性化的管理;其次,管理過程必須貫徹並體現一套完整的價值觀念體系,並以此激發員工積極進取;最後,管理方式要將理性與非理性結合,在科學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基礎上,增加了人性化管理的情感因素。

二、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目的和內容

我國高等教育經歷了從精英教育到大眾化教育的變化,伴隨着這一變化的是教學規模擴大,教育資源不足,以及學生擇業困難,教學過程和教學秩序受到了衝擊,教學質量越來越受到社會和教育界的關注。於是,各高校從自身發展和接受社會組織監督出發,開始規範教學管理,完善教學管理體制。而其中,教學質量管理是核心,也是各學校教學改革的重點。

教學質量管理是指對影響教學結果的全部教學因素和過程的管理,主要包括教學檢查、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學生成績管理、教學綜合評價等。學校通過教學質量管理,以達到控制教學秩序,保證教學質量的目的。在教學質量管理中,管理者屬於學校或學院的`教務管理人員,管理對象是實施教學過程的教師。

三、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思想的簡述

關於高校教學質量管理,針對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社會定位以及管理現狀,學者們所提出了不同的管理思想。一類是直接針對教學質量管理本身:王偉廉認為,教學質量管理並非越細越好,教學質量的保障並非嚴格管理,管理的重點也並非作為“警察”角色的教務處;朱強認為應該用全面的質量觀統領教學管理工作,應實現教學質量管理主體的多元化。另一類則論述了包含教學質量管理在內的教學管理的思想與理念:秦小云認為在教學管理中應該用人性化管理理念來確定教學管理方式及管理手段,激勵人們自覺為實現學校目標和個人價值目標的統一而奮鬥;高玉傑,白文莉認為高校教學管理應建立有利於創新的現代化教學管理運行機制;張芊認為未來我國高校教學管理應該向管理幅度大、管理層次少、中層職能部門服務功能增強等方向發展-oJ。上述文獻從多個側面提出了在教學管理和教學質量管理中應該遵循的思想,但系統性不夠。

四、實踐中我國高校教學質量管理模式與誤區

在實踐中,自教育部2004年對全國的高等院校開展新一輪的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開始,幾乎每所高校都結合自身情況引入和嫁接了諸如全面質量管理、IS09000標準質量體系認證等模式。雖然模式上有所差別,但在教學管理中都以規範化管理作為管理的目標,在教學質量管理中都普遍採用了制度化和標準化作為改革的重點和方向,特別是教學研究型與教學型高等院校,並由此產生了管理過程越來越細化,管理內容越來越瑣碎,管理文件越來越多的局面,使得教學管理常常陷於繁瑣的日常程序化的事務性工作中。

(一)管理方式簡單等同於制度化和標準化,過度追求教學管理過程中的制度細化與統一性。

標準化和制度化管理的本意是增加教學過程的可控性,以此促進教學活動實施中的公平公正性和教學質量的提高,比如在教學質量管理中,規定試卷必須有標準的格式、試題必須有標準的類型等。但如果對涉及的所有教學內容都事無鉅細地制定標準,或對不同性質的學科制定一樣的標準,就產生了過度管理的問題。比如,許多學校要求經濟類學科的試卷標準答案也必須具有唯一性和完全參照性。

由於經濟類學科實時性強,目的不僅僅是學習基礎性的知識,而且是要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果要求試卷中的論述題也必須有統一而完整的標準答案,則無疑是限制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也給老師們出題與判卷帶來了障礙。最後的結果則是為了規避制度規定與教學實施中的矛盾,老師們就摒棄了那些需要創造性思考的綜合性論述題,試卷上有的只是那些能用標準的條條框框來判斷的簡單的基礎性題目。顯然,過度制度化與標準化的結果是嚴重影響了老師們創造性,並犧牲了自主教學方法的合理性。

(二)管理的中介目標簡單化為文本文件,過度追求存檔資料的豐富。

許多高校在規範化管理中的另一個誤區則是將對教師教學工作的管理直接轉化為對檔案文件的管理,將文本文件的完善作為考核教師教學完成程度的依據,將存檔資料的豐富作為管理制度創新的亮點和成就。管理過程中不僅有大量的檔案記錄各種管理制度,更有大量的檔案記錄教師的教學過程,甚至要求指導教師在指導一篇畢業論文時必須寫滿一本指導手冊,詳細記錄論文指導的每一個細節。這種把對教學過程的管理直接簡化為對檔案文件的管理的做法雖然增加了管理的可控性,但過度檔案化卻浪費了教師的大量時間,最後是本末倒置,對文檔內容的追求更甚於對教學效果的追求。

(三)教學效果的檢驗手段直接等同於監督,過度追求多層次的檢查和督查。

現在,各高校都設有教學督導室,都在建立其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在檢查、控制、監督上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對教學質量的監督原本是為了發現現行的教學環節中還存在的不足與問題,以及時改正。但如果把發現問題作為長期監督的目的和評價監督工作的指標,督查也就失去了公正合理性。因為教學實施過程具有穩定性,教學環節在短期內不會有大的變動,在原來的不足和問題得到修正後,檢查者本着必須發現問題的初衷,開始吹毛求疵。同時,過多環節的監督會讓被監督者喪失主人翁的精神。對於學校來説,當老師們感到自己總被懷疑時,就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工作任務,激情、奉獻、創新、責任心也就喪失了。

五、文化管理理念的引入能更好體現教學質量管理的特徵

相比於單純的制度化管理與標準化管理,以及人本管理思想和現代化管理理念,文化管理理念引入到教學質量管理中能全面地體現教學管理的特徵。

首先,教學質量管理要求對影響教學結果的所有因素與環節進行管理,落實到具體層面,也就是理性管理中所制定的關於決策程序化、考核定量化、組織系統化、權責明晰化、目標計劃化、業務流程化、措施具體化、控制過程化的行為標準。

其次,教學質量管理中必須要樹立和貫徹統一的價值觀,以此作為學校管理和規章制度的依據,這個價值觀來源於高等教育的價值觀,也許是人本位,或者是知識本位,或者是社會本位(胡建華,2008)。有了統一的價值觀,教師才能更好安排教學過程,才能充分理解和支持學校的教學質量管理體系。

最後,教學質量管理中的管理對象主要是教師管理客體是教學過程。教學過程不是簡單地教授知識,同時還具有引導社會價值取向、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作用。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對教學效果產生潛在的重要影響,所以,教學質量管理中必須貫徹人性化思想,以激發教師的主人翁責任感主觀能動性和創造精神。

六、如何實現高校教學質量管理中文化管理理念的幾點思考

當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在教學質量管理中都採用了教學檢查、課堂教學質量評價、學生成績管理督查等管理手段,並且對於每一項管理都建立了嚴格的行為標準,基本上實現了理性管理的制度化、標準化。但對於文化管理中價值觀的樹立以及人性化管理思想卻沒有貫徹,如何貫徹正是當前我國高校教學質量管理的文化管理的重點。

(一)學校應建立高等教育的價值觀,即教學質量管理的價值取向

計劃經濟體系下,社會本位為主的高等教育價值觀一直是我國政府制定高等教育政策,同時也是高校開展教育活動與管理活動的基本價值取向。而現在,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的結合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主流價值取向,它能同時兼顧社會發展與個人發展。對於教學質量管理環節,重視個人發展就是重視教師在教學中的個性化因素與創新。各高等院校應該通過宣傳和討論等方式在全校師生心目中樹立起社會本位與個人本位結合的價值觀,管理服務機構在制定管理制度和決策時應全面貫徹這一價值觀。

(二)在教學質量管理中應樹立人性化思想

首先,學校管理者要正確認識高等教育中老師的角色和地位。學校不是簡單的服務機構,教師也不是單純的服務人員,而是具有精神影響力的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同時大部分教師熱愛教師這一職業並把學校作為實現自我價值的依託。其次,在制定教學質量管理制度時,應更多地採用激勵導向機制而非懲罰約束機制;在實施教學質量管理時,避免對同一環節實施重複的多層次的監督和檢查,特別是課堂聽課方式的教學檢查。最後,教務管理者應該多聽取教師的意見,因為教學質量管理決策中教師的積極參與將有利於提高教學管理的價值整合程度。

(三)全面審視和評價教學質量管理制度的創新

首先,教務管理者不能簡單將教學管理制度的細化與標準化作為教學管理制度創新的內容,更不能以此作為教學管理效果提高的審核依據。其次,對於某項教學質量管理制度的創新,教務管理者應當進行全面評估,從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兩個角度思考制度帶來的積極與消極影響,同時還要考慮短期效果與長期效果,以確定制度創新的實際意義。

(四)監管內容上根據學科性質和特點制定不同監督、評價標準

高等教育教學中,不同學科的學科性質和教學方法差別很大,比如自然科學類知識具有客觀性,知識體系相對穩定;而社會科學類理論具有主觀性,且更新快,實時性強。那麼統一的監督評價標準既不公平也不合理。所以,對於教學質量的管理,雖然管理的目的都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但管理的具體內容卻應有所不同。比如,高等數學的課堂教學內容可以完全統一,考試的標準答案也是唯一的;但經濟類學科課堂教學內容就應允許在教學大綱範圍內根據教師自己的專業愛好和特長做一些調整,實時論述題也不能要求完全統一的標準答案。

(五)加強教學質量管理的服務功能

教學質量管理不僅具有控制和監督的性質,還應具有服務的性質。教學質量管理的目的是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而解決問題的途徑不僅僅是勒令教師嚴格遵守制度,更可以通過加強教學服務功能,幫助完善後勤保障來達到。所以,對於教學質量管理中發現的問題,教務管理者應積極分析問題的多面性,並本着服務於師生的出發點,通過制度改進,或提供更好的教學設施,幫助教師們解決各類教學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ymy22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