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學校德育評價的探索論文

學校德育評價的探索論文

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和教育學家布魯姆認為,“現代教育評價的目的是為了改善和優化教育過程,提供信息和依據,是改善教育過程和學習過程的手段”。由此看來,德育評價在功能上也是以教育性為歸宿的。學校德育評價的主體是全校師生,德育評價的目的是促進師生的和諧發展,為師生的再發展提供有效的信息。那麼,如何為師生提供有效的德育信息呢?通過7年的探索,我校的德育評價已見雛形。

學校德育評價的探索論文

一、改善德育評價思路

德育是帶有人文色彩的教育過程。自然而然,德育評價就是對精神產品的生產過程及其效果的評價,就會更多地受社會的文化特點和價值取向的影響,其過程具有長期性和多維性。對精神產品的評價直接導致德育評價缺乏定量內容,更多的是定性描述的結果,造成德育評價的泛化,導致德育效果缺乏實效性。其實,我們把“德”迴歸到人的生命歷程中,就不難發現,“德”存在於人的思維意識之中,但同時“德”又展示在人的日常言談舉止之中,我們是通過人的展示去評定其是否有德。為此,在評價過程中,德育評價應側重於個體的道德發展,加強定性和定量分析,用語言描述進行定性分析,對師生言行的量化進行定量分析,通過這兩項分析得出一個完整的結論,提供一個師生再發展的有效參數。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使用的評價一般都是終結性評價,這種評價無異於秋後算賬,失去了德育評價的導向功能。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師生品德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這就需要我們在過程中關注對師生進行的評價。評價的過程可分為:預設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以學年(或學期)為段的評價結果應該是主觀與客觀、籠統與針對、終結與階段的和諧統一。

 二、完善德育評價過程

我們落實德育評價的過程是:首先從“形”抓起,説白了就是使師生得有個師生的樣;其次,再從“行”抓起,抓言行的文明習慣;最後,通過溝通交流,抓師生的“思”,即思維品質,促其人性和人格的形成,再由“思”到“行”和“形”,形成德育評價的良性機制的運行。

當然,抓德育評價並非一時衝動、猛抓一氣就能見實效,它需要一個抓反覆、反覆抓的過程,要深入到師生的日常生活中。寄宿製為我校提供了廣泛而有效的德育評價時空。

我校是寄宿制高中校,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一直實施準軍事化管理,規範着師生的言行。

1.德育評價內容的確定

在對教師的評價方面,我們在崗位責任中,補充了崗位德育的相關職責;在“日碰頭、周反思、月診斷”的評價過程中,我們十分關注德育職責的落實情況;在終結性考核評價中,我們將崗位德育的履職情況及效果作為重要的考評內容;在評優、選先、職稱評定、崗位聘任的過程中,教職工的德育意識、德育能力和德育效果,也被作為重要的參考依據。

在對學生的評價方面,我們重新解讀了“操行”評定這一概念。操,即道德情操;行,即道德行為。在以往的評定中,我們對學生進行的評定更多的是以一種格式化的語言,對學生的德性進行抽象的定性描述,而對其道德行為往往是忽視的,因此,缺乏具體的指導性和激勵性。為此,我們重新設計了對學生進行評定的方式和方法,以定性的描述評定學生的道德情操,以具體的説明評定學生的道德行為。

我校通過制定“學生操行評定細則”和“學生操行評定手冊”,加強對學生“儀容儀表、衞生習慣、言談舉止、尊師愛友、誠實守信、出勤情況、集體活動、校園秩序、愛護公物、安全意識、自我調控、學習情況”等12個方面的日常行為的監督和評定,並把每一項進行細化,比如第二條衞生習慣,又細化為便於操作的四項:即1.宿舍內務整齊,及時換洗牀單、被罩、枕巾枕套,室內衞生良好:2.講究個人衞生,服裝乾淨整潔,定期洗澡,身上無異味;3.不吸煙,不喝酒、不喝生水,不從外面訂餐;4.認真值日,看見垃圾隨時揀拾,保持教室、校園整潔優美。我們還將這四項細化的內容分為四個等次,進行量化評價,但不是單一的等次。在“原因”欄內,註明學生等級的具體表現;在“情操”欄內,寫明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定性描述的內容;在“改進措施和希望”一欄,由班主任依據學生行為表現具體填寫。

在將抽象的要求具體化,便於操作的同時,也為德育評價的實效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讓德育評價工作迴歸主渠道

德育不能遊離於生活之外,而師生的主要生活是教學和學習,課外活動的必要性不能取代課堂德育主渠道的根本地位,每位教師的德育意識,只有通過課堂教學才能轉化為實際行為。為此,我們明確提出了“德育迴歸課堂主渠道”的觀點。這樣,德育評價也就自然而然地迴歸對課堂主渠道的評價。在實行新的課堂質量標準時,我們發現德育標準是其中重要的構成部分。在貫徹新標準方面,我校組織專項研究小組,就課堂德育滲透展開研究,獲得了有一定價值的研究成果,如實施課堂德育的三個基本途徑,即教師示範、習慣培養、學科滲透等。德育幹部、教學幹部帶着量化表走進課堂,對教師和學生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價,並做到及時反饋,及時糾正。經過實踐,我們發現,課堂德育評價落到了實處,課堂德育主渠道的功能也得到了明顯提高。

3.德育評價圍繞核心才能得到落實

班級管理是學校管理的核心,是形成良好班風、校風的重要前提和基礎。為此,我校實行日碰頭、周反思、月診斷制度,根據需要,每天各班都有5分鐘的班前會,及時評價前一天的學習生活,佈置當天的內容,每週的周反思,班主任開好班會,評價一週來學生的具體表現。每月的月診斷,班主任從整體上分析本班問題,評價一個月以來學生的`具體表現。此外,班主任還要做好學生的過程記錄評價表,做好班級日誌、回宿條、班級家長訪談錄等文字記錄。同時,學校德育處定期召開班主任會議,交流經驗,評價各班、各年級的現狀,通過班級評價使班級管理走向成熟完美。

4.在走動式管理中。實施監控評價

我們通過走動管理,對學校存在的不文明言行進行有效地遏制與消除。為了保證教育教學秩序,養成好習慣,我們設立了升旗、廣播體操、室內衞生、校園公共區每週大掃除、自習課紀律、課間紀律、宿舍量化等常規檢查項目,由德育處與學生幹部組成值日周隊伍,每天定時檢查,量化打分,公佈結果,反饋到每個班主任手中。考核分作為評選先進班集體的重要依據,每個班集體、宿舍設立“流動紅旗”,鼓勵學生自覺遵守行為規範,樹立為班集體爭奪“流動紅旗”的信心。

5.加強自我評價。確保評價實效

目前,大多數學校所採用的評價方法有自評、小組評、師評(領導評)、家長評等。德育工作者在進行德育評價過程中,往往在綜合運用這些方法的前提下,注重小組評、師評(領導評)、家長評。雖然這些評價方法相對於自評來説更具有客觀性和權威性,但就個人發展來説,師生的自我評價更為重要,師生既是開發自身潛能的主體,又是將外部教育影響內化為身心素質的主體,當然也應該成為評價自身道德素質發展狀況的重要主體。我校在教師方面通過“教師成長軌跡”,引領教師自我反思、自我評價、自我體悟、自我提升;在學生方面通過“自我成長卡”,提倡學生自我教育,自我評價。實踐證明,師生的自我評價能更有效地培養師生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從而更有利於道德素質的真正提高。

 三、正確使用評價結果

評價的目的不是遏制人和為難人,我們要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全方面、多角度客觀地評價師生。任何一名師生都有優缺點,我們不能只看到師生的問題,那樣只能激化矛盾,出現不和諧的雜音。我們認為,評價要從關心師生的生活小事做起,做到尊重師生、幫助師生、關愛師生。我們通過“校長信箱”、“師生聯繫冊”、“學生週記”等形式進行溝通交流,慎重地使用評價結果,隨時校正師生的過失,給他們以及時正確的指導。這樣既有利於他們的可持續發展,使評價發揮其良性功能,又可為師生下一階段的發展提供豐富可信的背景資料。

俗話説,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德育評價組織者應該用寬容、博大的胸懷去對待評價對象,應該多些關心和呵護,少些抱怨和指責。作為評價者都應樹立這麼一種意識:評價的目的是為了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xm9g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