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幼兒素質教育論文

幼兒素質教育論文

幼兒教育是人生中最基礎的教育,對幼兒進行素質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向全體幼兒,使幼兒主動地、全面地、和諧地發展。那麼幼兒素質教育論文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收集的幼兒素質教育論文,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幼兒素質教育論文

幼兒素質教育論文【1】

隨着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尊重人才,重視教育已成為全社會的共識。改革開放以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望子成龍”的心理要求迫切了,對教育重視了,有教育投資的心理,也有教育投資的能力,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早期教育的問題。廣大家長已經不再滿足入托有人看,而是迫切希望孩子受收到良好的早期教育。這是新時期社會對學前教育提出的要求。

另一方面,我國幼兒教育事業也有數量和質量的變化。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多數幼兒園被當作福利機構,依附在企業和事業單位,辦園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員工的後顧之憂。市場經濟的建立,也使得一些投資者把眼光投向幼兒教育事業。合資企業出現後,相繼出現了為數不多的合資和外資興辦的幼兒園,這些幼兒園佔地寬廣,建築華美,設備先進,收費高昂,甚至以“雙語教育”為號召。一個時期,幼兒教育過分強調“智力”訓練,片面強調教知識,加快超前教育,而不考慮幼兒的全面發展,是一種違背幼兒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為。

國家教委及時發現和糾正了這個偏向,指出早期智力開發是重要的,但是,更重要的是早起行為習慣的養成,早起思想品德的培養。通過學前教育,要使幼兒多一些自然的體驗,多一些情感的體驗。素質教育成為我國幼兒教育一個有口皆碑的課題。

改應試教育為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場深刻的教育革命,涉及教育觀,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環境,教育活動過程和教材教法所有領域。

在教育觀點上,施教者首先要學會尊重被教育者——兒童,尊重其人格尊嚴,合理要求乃至細微的情感需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相信其自我發展的內在潛力。教育者的任務是引導其健康向上發展。如栽培一棵幼苗,施肥,除草,澆水等一系列措施無非是助苗成長,而拔苗助長只會摧殘和毀滅幼苗。

在教育目標上,中華民族素質的整體提高是羣體目標,羣體素質的提高和個體素質提高具有一致性和統一性。羣體目標的實現有賴於每個個體素質提高的程度。根據個體發展的水平設置不同的目標,古代稱為“因材施教”,現代思想工作稱之為“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素質教育稱為“創造適合每一個幼兒的教育”。

為幼兒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是提高民族素質的基礎工程,是《幼兒園工作規程》的精神實質,是幼兒教育工作者承擔的光榮任務。素質教育的基本精神,着眼點是兒童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每一個年齡階段所掌握和達到的標準都與其年齡特點有關聯,目標在前,內容方法在後。吃透了素質教育精神以後,我們制定了三年發展目標和學期發展的子目標,並將標準的分解到每週每日的活動中去,使每項活動有目的和有計劃的進行。在工作方法上,擯棄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採取幼兒樂於接受的分區教育活動方法,使幼兒在各自的基礎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素質教育轉變了教師的教育思想,過去備課重點是備教材教法,現在把重點放在研究幼兒生長髮育的年齡特徵,研究家庭和社會對幼兒成長髮展的影響;過去只重視封閉式的園內教育,現在密切家園聯繫,做好家長工作;過去重視管理教育,對幼兒管教,限制和干預很多,批評,挖苦現象時有出現,現在的管理教育注意發揮幼兒的自覺性的主動性,活動中注意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素質教育不止對幼兒園教育來説是一場教育思想革命,而且對家庭教育來説也是一場深刻的變革。焦點是培養什麼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

傳統教育評價是以考核知識定優劣的,是以馴服聽話為尺度的。素質教育評價則是以幼兒的基本素質,包括身體,品德,知識,行為,態度和能力等多方面的因素,所以其評價是全面和客觀的。注重素質教育的家庭,就應該注重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行為和認識水平的提高,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對自然的應變能力的增長等等。用積極的評價發展幼兒的自尊感。教師在兒童心目中都佔有重要的地位,都希望教師關注和稱讚自己,要求教師關注與重視他。我們要用讚賞的目光期待孩子,不吝惜對孩子的表揚和鼓勵。注意避免用單一的標準評價不同的幼兒,在幼兒面前慎用?像比較。教師在活動中要隨時注意幼兒的表現,發現閃光點及時表揚。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把握教育時機引導幼兒快樂積極的活動。教師在與幼兒接觸中,要通過積極的帶鼓勵的語言,對幼兒的注視,微笑,點頭,肯定性手勢以及身體接觸,使幼兒有一種充分的被重視和接納感,沐浴在温馨和諧的氣氛裏。以真誠關懷理解尊重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使他們形成安全感。要教育兒童,首先必須理解兒童。我們在與孩子的交往中要耐心傾聽孩子的心聲,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幼兒大膽探索與表達。教師和孩子的關係,首先是愛的關係,只有透過愛,教師才能以真誠關懷的態度對待每一個幼兒,耐心細緻的觀察,分析,瞭解幼兒的內心世界,接受並滿足他們的合理需求,將自己愛的情感傳遞給幼兒,與幼兒的情感緊緊的聯繫在一起,幼兒就會對教師逐漸產生親切感,安全感,信任感,進而熱愛,信任老師,與老師心心相印,相容無間。教師的愛心應當是理智的愛。由於先天素質和家庭環境的具體差異,每個幼兒都有着不同的智力和性格,我們應瞭解其產生的根源,平等的對待他們親切,關懷,並提出嚴格的要求。不管孩子們的性格,長相,能力,背景如何,我們都應一視同仁,公平的關愛每個幼兒,把愛撒向每一個孩子,讓他們在愛的雨露下成長。例如,要從生活照料入手,向所有的幼兒傳遞愛的信息,要給安全感受到威脅的幼兒以特殊的關懷,要以冷靜,寬容的態度對待幼兒的挑釁和不服從的行為等等。師幼之間只有建立了和諧,親切,友好,尊重,充滿社會情感的關係,才能使幼兒樂意接受教師的要求和指導,敞開心扉地自然表達心理動態和全部智能,並且擴展為良好的同伴關係。

幼兒素質教育論文【2】

【摘要】幼兒素質教育是一種面向未來的教育。是基礎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基礎教育的奠基階段。我在工作中對幼兒的教育進行了探討:

一、在真實情景中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對幼兒進行獨立生活的培養;二、組織集體教育活動,進行課堂教學;三、注意觀察幼兒的情緒與幼兒進行情感溝通;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轉變觀念,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實處。幼兒期所獲得的'最基本的素質培養,對於人的一生的發展將會產生重大的影響。

【關鍵詞】素質教育  教學實踐   集體教育活動與情感溝通

幼兒教育時期必須實施素質教育,必須從幼兒的年齡特點出發,為其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幼兒園工作規程》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是實行保育與教育相結合的原則,實施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教育,促進身心全面發展。吃透了素質教育精神以後,我們制定了三年發展目標,在工作方法上,採取幼兒樂於接受的分區活動教學方法,使幼兒在各自基礎上,有各自不同程度的提高,作為以幼兒為主要教育對象的幼兒教師怎樣對幼兒是實施素質教育呢?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樹立面向全體幼兒發展的觀點素質教育不止對幼兒園來説是一場教育思想的革命,注重素質教育的家庭,就應該注重幼兒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行為和認識水平的提高,處理人際關係的態度,生活的自理能力和對自然的應變能力的增長。

二:潛移默化的培養幼兒素質,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潛移默化、循序漸進,循循善誘的培養,對幼兒品德的教育,要貫穿在教師的言行中,無論大事小事,教師都身體力行做出表率,為了使孩子養成有禮貌的好習慣,我堅持和孩子説普通話,我們班的每個孩子入園時都向我“問好”離園時説“再見”這是最基本的日常用語和禮貌表達的一種方式,在一日常規活動中,不放過每一個可以對幼兒進行品德教育的機會。比如:在教室裏我搬放桌椅輕拿輕放,在地上看見有碎紙片時就會把它撿起放進垃圾箱,被幼兒毀壞的書本我會一本一本把它訂好,老師的一言一行都像流水一樣,不斷的流進了幼兒的心田,使他們學會了講文明,懂禮貌,尊重別人,樂於助人,不打人罵人,從小養成良好的生活和衞生習慣。

三:把幼兒素質教育貫穿在教學當中,在教學中可多采用遊戲的方法,使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並自主發展。利用節日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也是必要的教育手段之一。結合我們這學期的《中國娃,民族夢》培養幼兒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

幼兒園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教學能力的提升和跨越,需要在研究實踐中不斷反思調整,下面我主要以以下幾個方面談談是如何對幼兒進行培養的。

一:在真實情景中觀察、發現問題對幼兒進行獨立生活的培養

目前對於大多數幼兒來説,由於他們從小就受到父母比較多的寵愛,生活技能基礎較差。在課堂上,我邀請了大班的小朋友為小班的孩子做穿衣服表演,表演同時配以兒歌講解,小朋友聽了兒歌非常感興趣,親子跟着老師的指點和圖解的提示學習穿衣服,這樣就輕鬆解決了這個難題,從此幼兒每次穿衣服都會邊背兒歌邊穿衣服,神情就像在玩遊戲一樣,再也不會皺着眉頭説:我不會穿了。

教師如何找出適宜他們接受的學習方法如果能將這些方法滲透到日常生活中,體現在隨機教育上,投入到活動區活動裏,幼兒園生活也一定要有紀律,無紀律的集體生活是不可能存在的,但在紀律約束的同時,給孩子創造一種輕鬆地生活和學習的氛圍。給他們一個自由的天地,不僅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閲讀學習是個體進行終身學習的重要手段,閲讀能力是對一個人終身的可持續發展產生重要影響因素,是未來社會一個必須具備的能力。近年來早期閲讀已是我國幼教界逐步受到重視的一個新課題,《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也明確地把幼兒的早期閲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如果在幼兒園不培養閲讀興趣,養成閲讀習慣,幼兒入學後就可能出現學習適應困難,因此在學前期為幼兒創設適宜的早期閲讀環境,為他們進入學校後的書面語言學習及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組織幼兒集體教育活動

同中小學一樣,幼兒教育最核心的組成部分是集體教學,但我們的教育特點強調的是讓幼兒在遊戲中,自願主動地學,要順應他們的認真規律,試想讓幼兒規規矩矩地做好聽老師講課,或讓幼兒一味的按照老師自己的想法來做,這樣既束縛了他們好動的天性,與不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以這種方式不可取,幼兒的學習特點與青少年相比有顯著區別,可概括為:“好奇、好想、好動、好問”,者分別來自他們的四中心裏潛能:“觀察力、想象力、求知慾和創造力,只有達到這些心理需求,才能讓幼兒達到真正意義上的發展”。在實踐工作中,我發現幼兒對音樂課的接受相對困難,一般的授課程序是:學會歌詞、教師範唱、幼兒學唱、熟悉後獨立演唱,這樣整個過程顯得有些呆板,這樣幼兒沒有自主性,孩子在演唱時顯得無精打采,拖着長音毫無美感可言,於是我做了如下嘗試:,首先對幼兒記憶歌詞速度慢,時間長上作出改進,針對幼兒先天具備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我們應當加以有效的指導和利用,授課前我為幼兒設定歌曲的主人公,請幼兒圍繞設定的主人公編歌詞,對幼兒的思路做簡單引導,讓他們抓住重點區描述,要調動他們學習的興趣,幼兒就不需要教師範唱就能跟上樂曲自由的演唱,這樣一項平時不易被幼兒接受的學習內容,在短時間內達到了教學效果,孩子們再也不會覺得上音樂課枯燥乏味了。

將這種教學方法推廣到其他類型的課程中,同樣會取到預想不到的效果,而這一方法本身也為今後的幼教課程改革任務中怎樣激發幼兒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注意觀察幼兒的情緒與幼兒進行情感溝通

幼兒比較特殊的一面也體現在教師與幼兒類似於母子一樣的情感交流上,孩子入園後與教師交往的時間比父母的時間還要長,這樣就造成了幼兒對教師的情感依賴,老師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一句表揚的話都使孩子的心靈受到極大的感觸,所以我們對待幼兒也應該像媽媽一樣,有愛心、關心、耐心,關懷備至,通過教師的親生實踐感受,體會互動的發展與生長的過程,在不斷的觀察、反思、分析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能,作為一名幼教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既是孩子的老師媽媽,又是與他們平等交流的夥伴,只有認真的去扮演好這些角色,孩子們才會從心底喜歡你,信任你、尊敬你,才能成為一名真正合格的幼兒老師!

目前,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直接領導下,正以令世人矚目的迅猛之勢在全國順利推進。作為一名幼兒教育工作者,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收穫了許多,也發現了許多,下邊將就幼兒教育方法和教學經驗方面進行思考和總結。 這次的課程改革對我國現行教育制度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動,思路新穎,有助於改善我國日前應試教育下課程內容枯燥單一、脱離實際,學生課業負擔過重的情況,更重視學生自身素質的發展。這為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升我國人才素質注入了新的活力。 但不可否認,這次課程改革中也有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同時也向我們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總結幼兒園課程改革和實踐,筆者有以下看法。

一、注重課程形式,忽視課程精神。

2001年9月頒佈的《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出台後,全國各地掀起了建設園本課程的熱潮,紛紛根據本園實際和地方特點開展園本課程建設研究。但現在幼兒園的園本課程建設往往做為一個課題來做,它會預先設定理論依據和課程實施框架,讓一線教師根據目標來選擇相關的教育教學內容並不斷地充實。為了在幾年內能達成課題成果,幼兒課程評價往往會忽視過程評價而注重結果,為自己課程目標的達成而自圓其説。結果造成了標鑑式的課程滿天飛,卻失落了課程精神的狀況。

二、課程推行統一,忽視農村實際

上級行政部門在新課程教材的推行和使用中,往往一刀切,標準統一,忽視農村實際。 現在幼兒園課程改革使用的新教材是由上級部門組織編審的,專家教師多來自於城市高等院校或有着優良資質的幼兒園,組織的一些教育內容或使用的方法手段具有許多明顯的城市化特徵。比如要求學生家長和孩子一塊收集有關世界知識的圖片等活動在農村根本沒有實施的可能性。因此,新課程的預設和生成可能會給農村幼教工作者帶來一些理念上的收穫,但對實際工作幫助不是很大,造成理論和實踐脱節。農村幼兒教育由於其歷史侷限性,尤其希望得到有效的引導,但這種引導應首先考慮農村實際。

三、注重課程實施,忽視教師素質

我國幼兒園課程改革的基本導向已由強調教師教授學業知識和技能逐步轉化為強調兒童的發展和一般能力的獲得,從注重課程的標準化和統一化逐步轉化為注重幼兒園課程發展和實施的多元化和自主性。這種轉化的實現,根本上有賴於教師素質和水平的提高。幼兒教師除了要具有較全面的文化素養外,還必須具備樂於助人、樂觀進取、善於交際、與人合作、責任心強、自制力強等品質。而現在的幼師生由於准入門檻低,本身在學習、行為習慣上就存在不少的問題,加上多是由初中直接升入,基礎知識差,綜合素質不高,即便通過五年的專業訓練也難以保證能提高到怎樣的程度。很難想象,本身素質不高,行為習慣不好的幼兒教師會給天真無邪的孩子起到什麼樣的薰陶影響?帶來什麼樣的教育質量?這是一種令人憂慮的現象。新課程改革對教師也提出了更多和更高的要求。針對以上問題,我們在今後的工作中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

一、要多瞭解有關自我的知識,即教育者的知識。美國教育心理學家林格倫(H。G。Lindgren)曾指出,一個教師“所要了解的第一件事就是他自己和他周圍環境的心理因素和力量”,“教師需要了解他們自己的行為正如像他們需要了解他們所教的學生那麼多。” 幼兒教師首先必須對自身有一個清晰的瞭解和客觀的評價,包括對自身的文化素養、興趣愛好、態度能力、經驗積累等方方面面有明確的認識。這種瞭解會有利於教師在接受新事物新理念時,正確作出判斷,有針對性地補充自身的不足;有利於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時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教學行為,有利於教師不用自身的喜好去影響孩子的學習。

二、要加強對幼兒的瞭解和認知。要不斷從自己的工作實際中發現問題,吸取經驗,考慮幼兒的個性特點和他們真正的需求,掌握孩子的生理、心理髮展特徵及認知特點,從有利孩子終身發展、全面發展的角度來考慮問題,組織教學。幼兒教育在使用教材上相對來説較為自由,選擇的範圍也較為寬泛,這就需要幼兒教師能熟知各類教材,並能根據自身的教學所需作出合理的取捨。總之,推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領導組織和一線工作者都要少些急功近利,多些心平氣和,不斷積累經驗,求實創新,以此來共同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順利發展。

參考文獻:

1.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主編:《學會生存》,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96年版

2.孫培青:《中國教育史》,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

3.【法】盧梭著,李平漚譯:《愛彌兒》,商務印書館,1978年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x9yr3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