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關於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關於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一、高校統計學課程的教學背景

關於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論文

自1998年之後,統計學課程兩次被教育部列為高等學校經濟學類各專業的八大共同核心課程和工商管理類各專業的九門核心課程之一。2000年,教育部還專門組織力量進行研究,為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確定了基本教學要求、具體教學內容和教學要點,指出統計學“不是着重於統計方法數學原理的推導,而是側重於闡明統計方法背後隱含的統計思想,以及這些方法在實際各領域中的具體應用②”。至此,統計學的主要教學內容也被明確了下來,主要包括緒論、描述統計、推斷統計、經濟管理中採用的統計方法和國民經濟統計基礎知識等。在教育部的指揮棒下,統計學教師開始了統計學教學的研究探索、實驗論證和改革創新。統計學也由此開始肩負起培養學生統計知識方面的基本技能和應用統計方法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之重任。

二、當前高校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現狀

一提到統計學,學生普遍反映難學、難懂、難理解,廣大教師也倍感難講、難教、難入心。教育部雖然統一確定了統計學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和基本教學要求,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提出了課程性質和地位、教學任務及總體要求,但是各高校在開展統計學教學過程中還應結合本校實際對其提出具體要求或做出適當調整。可是遺憾的是,在調查中筆者發現許多高校生搬硬套,從而導致當前統計學課程教學中仍存在以下共性問題。

第一,教材選用的針對性不強,教材建設落後於實踐需要。許多教師在教材選用過程中完全不考慮學校層次、生源質量、專業設置、師資結構等實際情況的差異而盲目選擇,甚至出現了一本、二本和三本院校選用同一本統計學教材的怪相。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只能隨機自行刪減、調整內容,基本教學要求根本得不到保證。另外,目前國內有些統計學教材完全忽視從應用層面上介紹統計學在專業領域的運用,從而導致有些學生把統計學課程當成了一門高等數學課程,把統計學教材當作一本數學書籍。

第二,教學大綱設計嚴重滯後,學時少、內容多的矛盾尖鋭。許多高校現有的統計學教學大綱,除了緒論外,基本上都是以描述統計、推斷統計為重點,輔以介紹相關與迴歸分析、時間序列分析和統計指數的內容,弱化甚至省略了統計決策、產品質量統計管理和國民經濟統計基礎知識等應用性很強的內容教學。這樣的教學大綱設計嚴重滯後於統計學的學科發展和實際應用,無法充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統計學作為必修的學科基礎課在低年級開設,有些高校對教學時數進行了不適當地壓縮,總課時通常設計為48~64學時不等,鮮少有高校能達到教育部規定的72學時要求。在有限的時間裏,教師也無法系統地講授統計學知識,學生更不可能掌握和消化越來越多的“統計學”內容。內容多而學時少的矛盾越來越尖鋭,統計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也隨之下降。

第三,教學內容重理論、輕應用,與後繼專業課程結合不夠緊密。重理論、輕應用的教學只能導致學生在遇到問題時不知從何入手,更無法幫助學生運用統計學這一工具發現、分析和解決本專業領域的各種問題。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統計學的實用性,將其當作一種思維方法教給學生。此外,統計學與各個專業學科有着密切的聯繫,尤其是在後繼專業課程的`分析應用中,教師不但要根據後繼專業學習的需要合理選擇教學內容,還要根據統計學在專業領域的實際應用巧妙設置教學案例。

第四,教學方法多用講授灌輸,教學環節設計陳舊且簡單。在統計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普遍採用傳統的灌輸式課堂講授方法。雖然迫於課程中需要處理的數據較多、信息量大,統計學課堂中也常見以多媒體為主的講授,偶爾也有板書授課。但這都沒有改變以教師為主角的現狀,學生仍然是教學中的被動接收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唱獨角戲,沒有與學生的互動。即使通過考勤點名、課堂提問、小組討論、課後作業等方式督促學生認真上課,也難以保證學生主動學習。在教學環節設計中,一貫的“前課複習→本課導入→理論講解→例題解答”等簡單陳舊的模式,進一步打擊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限制了學生主動思考和動手實踐的能力。

第五,實驗教學重視力度不夠,教師過度依賴統計軟件。由於時間短、內容多、難度大,教師往往把重點放在理論教學上,只講教材內容,對實踐教學環節不夠重視,很少組織學生參加實踐項目,有的高校甚至沒有安排實驗教學環節。學生課後能自主結合本專業進行研究和實踐操作的也寥寥無幾,致使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嚴重脱節。隨着實驗教學環境的改善,不少高校開設了統計學實驗教學,但很多教師過度依賴統計軟件,僅滿足於對軟件處理結果的追求和對結果的解釋,完全忽略了對統計思想、統計方法及其應用的講解。

第六,考核方式過於傳統單一,理論考核遠大於應用考核。當前絕大多數高校所設置的統計學考核方式與別的理論基礎學科考核方式一樣,仍沿用“期末統一考試+平時過程考核”的傳統方式。這種考核模式忽視了對學生實際操作應用能力的考查,導致學生只重視對理論部分的學習,重新回到應試考試的學習循環之中,脱離了社會發展的需要,既不能完全準確地檢查學生的學習質量,也難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三、統計學課程教學的改革思路

要改變高校統計學目前的教學現狀,扭轉教師和學生對統計學的“三難感知”(即教師的難講、難教、難入心,學生的難學、難懂、難理解),就必須從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實驗的練和實踐的用等四個方面全面深入地改革統計學教學的各個方面。首先要改革教師的“教”。教師應在教育部對統計學相關教學統一規定的指導下,根據學生之間不同的差異角度設置教學體系,開展差異化教學,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讓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必須選擇學生之間的某一差異最大的角度進行教學體系的設計,並據此有差別地選擇教材,根據不同的教材制定差異化的教學大綱,安排差異化的教學內容,並配以差異化的教學方法,最後通過差異化的考核體系檢驗教學效果。其次要改革學生的“學”。學生要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中被動學習的角色,成為學習的主動者,根據本專業人才培養的具體要求和後繼課程的學習要求,在全面認知統計學基本框架的前提下,着重瞭解和掌握相關統計方法的應用,尤其是解決本專業和自身感興趣的領域的有關問題時所應用的統計方法。如財務管理專業的學生可加強對統計指數的深入學習,為其後繼專業課程學習相關財務指標的知識奠定基礎。再次要改革實驗的“練”。雖然目前許多高校實驗條件有所改善,增設了統計學專用實驗室,但是實驗教學的目的往往停留在數據的處理結果上,忘記了實驗的本質在於追求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上。在實驗中可以結合教學進度逐步引入Excel、Spss、Eviews、Stata、SAS、R等軟件開展上機教學,讓學生體會現代統計軟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通過實驗的多練,加強學生對統計軟件的應用能力。最後要改革實踐的“用”。統計學課程教學並不僅僅是要求學生掌握統計知識方面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實踐中能夠應用統計方法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因此,作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檢驗,教師應帶着學生一起將學習的統計方法應用到不同的領域開展社會實踐項目的調查和研究,如組織學生開展市場調查或者參與人口普查、收視率調查,亦或開展統計數據文案研究,等等。

四、結語

雖然目前我國高校統計學課程的教學仍存在着上述問題和不足,但是高校統計學課程教學的改革之勢已成為不可逆轉的浪潮。要想取得這場改革的勝利,基本前提就是要全面、深入地透析當前統計學課程的教學現狀和各種問題。只有認清統計學課程的教學形勢,從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實驗的用和實踐的練四個方面全面改革創新,才能不斷提升高校統計學課程的教學質量,開創大數據時代高校統計學課程教學的新局面。

作者:周莉 單位:電子科技大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wo9jm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