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有關如何上好複習課文的論文

有關如何上好複習課文的論文

淺談如何上好複習課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複習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學生接觸的知識是零碎的,而複習課則能很好地讓學生形成知識網絡,同時合理設計複習題,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回顧與整理、鞏固與應用和發展與提高是複習的主要環節,教師在複習課中應以雙基為基礎,進行有效的訓練,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有關如何上好複習課文的論文

一、回顧與整理以雙基為基礎,注重“記憶、理解與踏實”

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是數學學習的基礎,創新能力的高樓必須建立在紮實的雙基基礎之上,只有具備紮實的數學基礎,學生才會出現創新的可能。因此複習的首要任務是鞏固雙基基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回顧與整理,使學生在平時學習的基礎上溝通各部分之間的聯繫。在回顧與整理時,應以雙基為基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自主整理知識,形成知識網絡,體驗數學的系統性。

回顧與整理以記憶為先。新課標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然而由於複習課的特殊性,在教學中教師不可能再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等學習活動,因此記憶是複習中必不可少的。對數學中的基本概念、定義、法則、公式、規律等基礎知識,必須要求學生進行記憶,只有在熟練記憶的基礎上學生才能靈活運用。例如在練習和考試中,往往會有一部分缺少了一些限制條件的概念或法則讓學生進行判斷,如“兩條永不相交的直線互相平行”、“一個分數分母的質因數中含有2、5以外的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等,如果學生對這些概念、法則等基礎知識不進行記憶,不能熟練掌握,他們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

回顧與整理以理解為主。理解是雙基教學的重要目標,學生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在平時的學習中,有些學生可能對基本概念的理解不夠重視,有些學生則會在理解法則上有些模糊。複習時,教師應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理解,重點放在易混淆的知識點上,適時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事例進行理解,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同時對學生已能熟練記憶的基礎知識,再要求學生加強理解,弄清知識間的`聯繫,分清類似知識點的區別,從而更好地掌握基礎知識。例如在判斷“鈍角大於90度”時,如果學生對鈍角的概念只是機械記憶,只記概念“大於90度,小於180度的角是鈍角”,而沒有真正理解這一概念的話,那麼這道題很可能就會判為“錯”。只有在準確理解鈍角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的基礎之上,學生才可能正確解答這道題。

回顧與整理以踏實為本。回顧與整理是學生形成知識網絡的的重要環節,這一環節的教學必須踏實,通過教學,要使學生在平時學習中掌握不牢固或者比較含糊的基礎知識清晰化。在教學中,要注重知識的橫向與縱向聯繫,注重使學生形成清晰的知識網絡。只有在回顧與整理中踏實掌握雙基,學生在鞏固與應用,發展與提高等環節才可能有新的發展。

二、鞏固與應用以訓練為主線,注重“應用、合理與實效”

在回顧與整理的基礎上,需要通過合理的訓練以鞏固學生所學知識。只有通過合理的訓練、反饋,才能暴露出學生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同時訓練可以鍛鍊學生如何應用已有知識解決具體的數學問題的能力。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一直重視複習階段對學生的訓練,但也往往會落入“題海”戰術。因此在訓練中教師應注重應用、合理與實效。

訓練首先應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學生在回顧與整理中具備了一定的數學基礎知識與技能,那麼在鞏固與應用環節的訓練中,首先要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讓他們學會合理地應用已有知識和常見的解題策略來解決數學問題。

訓練應注意合理。鞏固與應用中的訓練應注重訓練量的合理,大量的、重複的訓練是不可取的,這種訓練往往會引起學生的厭學心理,這就要求教師在訓練中精選習題,注重習題的創新性,同時適當加強訓練題的趣味性和生活味,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節學生心理。從教學實踐來看,有時一些具有一定思維難度的數學題,也會激起學生的探究慾望。

訓練應注重效率。複習課中必須切實提高訓練的有效性,要提高訓練的效率就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在合理設計訓練題的基礎上,應注重訓練學生在解題前的判斷以及解題後的反思。在解題前要培養學生形成判斷的習慣,判斷所面臨的問題與哪些知識有關,在解題時會用到哪些常見的解題策略;在解題後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做對的可以反思自己的解題方法以及有沒有更好的解題方法,做錯的可以反思自己出錯的原因,是因為基礎知識掌握不牢,還是解決問題策略選擇不當等等,在以後的學習中該如何改進,讓學生在不斷地反思中提高。

例如:當題目中出現“已知甲組加工服裝套數的75%等於乙組加工套數的 2/3”時,首先應在解題前引導學生轉化這個條件,得出甲組與乙組加工服裝套數的比;再如當題目中出現“甲乙兩車在距離中點30千米處相遇”時,要引導學生明確“快車比慢車多行了30×2千米”。通過這樣的訓練,可以使學生在解題中減少盲目性,從而為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打下良好的基礎。

三、發展與提高以思維為目標,注重“建模、靈活與創新”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活動是數學學科的特徵,任何數學教學活動都不能缺少思維活動,複習課同樣不例外。因此在複習的全過程中,教師必須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為目標,注重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高,在發展與提高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解題的靈活性與創新意識。

發展與提高首先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建立數學模型是數學學習和課程改革的重要任務,教師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創新,但更應注重培養學生建立解決數學問題的一般模型。在複習課中教師要通過基本練習使學生初步建立數學模型,在此基礎上進行變式練習以發展學生的建模意識,特別是在進行變式練習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從中找出解決問題的一般策略。例如,在複習了工程問題以後,先進行一些基本練習,再通過類似“一張長方形鐵皮可做60個相等的圓形底面或40個相等的圓柱形水桶側面,用一個底面和一個側面配套可製作一隻水桶,現有兩張同樣的鐵皮,可製作多少隻水桶?”等題目的訓練,讓學生體驗工程問題的本質:把總量看作單位“1”,這種變式練習更有利於學生對數學問題本質的把握,從而更有利於學生建立解決這類問題的數學模型,培養學生的建模意識。

發展與提高應培養學生解題的靈活性。在學生建立了解決問題的一般模型後,教師應逐步引導學生靈活地解決問題,注重思維的靈活性。培養學生解題的靈活性,可通過一題多解進行,例如在解決“一列快車和一列慢車同時從甲乙兩地相對開出,8小時相遇,相遇後兩車繼續以原速前進,快車又經過6小時到達乙地,這時慢車離甲地還有175千米,求甲、乙兩地相距多少千米?”時,學生可能會用方程解答;也可能會根據兩車的速度和是1/8,快車的速度是1/8+6,求出慢車的速度去解答;還可以根據快車行6小時的路程,慢車行8小時,得出快車和慢車的速度比是4∶3,所行路程比是4∶3。在這種一題多解的訓練中,讓學生體驗解題的靈活性,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同時,一題多解的訓練,還可培養學生在解題過程中,當某種思路受阻時,可以換一種思路來解決問題。

發展與提高應注重發揮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始終是數學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在複習課教師要注重習題的選擇,要在課堂上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讓他們的想象得到充分的展現。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wmvmr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