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探析全球化視域下大學生傳統美德觀念的式微表現及根源論文

探析全球化視域下大學生傳統美德觀念的式微表現及根源論文

探析全球化視域下大學生傳統美德觀念的式微表現及根源論文

論文關鍵詞:全球化 傳統美德觀念 式微

探析全球化視域下大學生傳統美德觀念的式微表現及根源論文

論文摘要: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重要的倫理概念、道德理論和思想觀念。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受到了挑戰。全球化帶來的社會思潮的多樣化、價值觀念的多元化衝擊着大學生的價值抉擇、影響着大學生的判斷、弱化了大學生的傳統美德觀念。為此,我們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大學生對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認同。

一中華民族有着幾千年的悠久歷史和文化積累,其中也包含着重要的傳統美德觀念。

歷代聖賢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德觀;藴含着“仁、義、禮、智、信”的美德觀念;“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集體主義思想;“剛健有為、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以及“天人合一”、“中庸”、“厚德載物”的思想觀念。

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重要體現,在中國文化中處於一個重要的地位。任何時代的文化都離不開對傳統文化的繼承,都不可能擯棄傳統文化而重新開始。固然,傳統美德中的部分思想觀念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會因經濟發展、社會變革、制度變遷等因素逐步地喪失其合理性,但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內核、精神仍具有着重要的現代價值。如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民族氣節,體現了崇高的愛國情懷;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厚德載物的寬容精神;還有慎獨修身,誠實守信、中庸內斂的修身之法,這些美德都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精華,也是經歷了數千年的歷史洗禮和歷練出來的,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凝結了我們的智慧和力量,體現了我們的崇高理想。在當前全球化的背景下,傳統美德觀念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在全球化背景下發揚我國的傳統美德,保住中國傳統文化,使傳統的中國文化能夠在全球化的環境下生存並發展,保留住民族之“根”。因此,繼承與發揚傳統美德對弘揚傳統文化、推進文化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

當代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中堅力量,也是人類知識和文明的傳承者。中國高等教育一直非常重視大學生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在全球化的今天,經濟、政治、文化思想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激盪碰撞。全球化有其文化底藴和思想淵源,全球化反映了西方的思想與精神。隨着全球化的發展,特別是隨着經濟的全球化,源自於西方的社會思潮、價值觀念也必然在世界各地推行,全球化也必然導致文化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使得西方強勢文化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文化造成衝擊,這種衝擊不僅體現在一些行為上,更重要的是在深層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的轉變。

二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是以儒家美德倫理規範為核心的一套安身立命的價值體系。

它以人的品格為價值核心,尋求的是人們如何在社會生活中實現個體價值、踐行社會責任。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的很多優秀特質具有着重要的現代價值,同時,也成為大學生必須的具備的個體品質。 2.感恩意識:“感恩”是中國傳統的美德思想,在中國的文化中有着很重要的地位。古代聖賢崇尚“感恩”,對“感恩”思想也非常認同。古語云:“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知恩不報非君子”,“吃水不忘挖井人”等警句無不透露着感恩思想。“恩欲報、怨欲忘,報怨短、報恩長”,“鴉有反哺之義,羊知跪乳之恩”的格言都體現出感恩的重要意義。

3.進取精神:自強不息,改革進取,是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規範,也是中華民族人文精神貫徹古今的光榮傳統。自強不息是一種自主獨立、勤勉不懈的奮發進取精神。“自強不息”一語最先出自《易傳》:“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意思是説,天的運行以其自身的力量,剛健不懈、永不止息;君子以“天”為法,也應發揮自己的能動性,努力進取,決不懈怠。自強不息是一種自我超越、不斷進取的品質,它體現的是一種不屈不撓、頑強奮鬥的意志力。如《禮記·大學》稱讚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凝聚、增強了民族的向心力,孕育了自信、自尊、自立的民族精神。"

三在文化全球化這一大背景下,在思想領域出現了價值觀的多元化。

各種社會思潮以及意識形態的交織,導致工具理性、功利主義等思想的盛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中華傳統美德觀念造成了一定的影響,特別是大學生正處於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影響,對於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1.誠信危機:從一定程度上説,大學生的誠信危機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在考試過程中作弊現象屢禁不止。現在大學生考試,不論是大考試還是小考試,還是國家四六級考試,公務員考試,為了達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甚至冒着被處分的危險。二是在求職過程中,搞虛假簡歷,過分誇大自我。在簡歷中“注水”,證書做假等情況已是司空見慣。為了找一份高薪、待遇好的工作,隨便寫自己的實踐經歷,把一些莫須有的東西都寫上。這些都反映出當今大學生功利主義思想的滋長蔓延。三是在助學貸款、還貸問題上,不講誠信。部分大學生靠助學貸款完成大學學業,但是在畢業之後,卻不能及時還貸,有的甚至拖欠貸款,以為拖得久就可以不用還。以上種種表明,大學生的誠信危機亟待解決,大學生的誠信意識有待加強。

2.感恩缺失:馬克思認為人是社會性的動物,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中,生活在他人的關愛之中,都應當懷着一顆感恩之心。近年來,有不少貧困大學生依靠社會資助和國家助學貸款完成了學業,但其中一些大學生從不知道感謝,更不知道要回報。惡意拖欠學費、助學貸款等費用,缺乏感恩思想。部分大學生受功利主義和拜金主義思潮的影響,在就業方面,只希望選擇那些工資高、待遇好的企事業單位,不願意回家鄉工作,沒有回報社會的意識。例如高校每年都有支教西部、服務西部等計劃,但是沒有人願意報名參加。家鄉的'父老鄉親、社會培養了大學生,但是很多學生卻不知要回報。“滴水之恩要湧泉相報”的道理在某些大學生的價值觀中早已被抹去。“感恩意識”的缺失從根本上講就是中國傳統美德觀念正在慢慢衰落。

3.喪失進取意識:現代大學生進取意識比較薄弱,表現在整體缺乏責任感。現代大學生很多都沒有責任感,沒有家庭責任、社會責任甚至自己走向社會所要擔負的責任,更談不上古代那種“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的宏大抱負。這種責任感的消失,就導致部分大學生缺乏一定進取意識,喪失了進取心。很多大學生整天就是上網、打遊戲,迷戀於“網遊”,認為大學生活毫無意義,學習沒有意義,因為任何想知道的東西只要在“百度”上搜搜就可以知道。對於自己的大學目標規劃和職業生涯沒有一個清晰的計劃,沒有明確自己的職業目標,整天不知所云,混沌混日子,出口就是“頹廢”。網絡使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發生了改變,大學生一方面從網絡中獲取了知識,另一方面也難免從中汲取了一些錯誤的價值觀和不思進取的思想。

 四全球化最先肇始於經濟領域,一般意義上的全球化也等同於經濟全球化。

“過去那種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給自足和閉關自守狀態,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相互往來和各方面的相互依賴所代替了。物質的生產是如此,精神的生產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產品成了公共的財產。民族的片面性和侷限性日益成為不可能,於是由許多種民族和地方的文學形成了一種世界的文學。”[5]在經濟全球化的催生下,文化領域也在進行着全球化。“隨着世界性的經濟利益在全球範圍內非平衡或有限平衡的流動,不同民族國家各具特色和水平的物質文明、思想文明、政治和經濟關係文明之間的交往和交換也在同時進行和展開”。[6]

文化的全球化引發了社會思潮的多樣化與價值觀念的多元化。多元化的價值觀一方面為當代大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價值選擇空間;大學生的價值觀正處於形成時期,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所以這種寬鬆自由多元的氛圍,也容易使大學生迷失方向,傳統的美德觀念在大學生心目的位置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另一方面選擇的多重性又弱化了大學生對傳統美德觀念的認同、深深地影響着大學生的價值判斷與價值抉擇。在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拜金主義等價值思潮的衝擊下,他們會認為傳統的美德觀念已經不適應於現代社會的發展,不適應於現代的潮流了。認為西方的一些思想才能適應於現在社會的需要和發展。大學生道德選擇上出現了混亂,分不清什麼該繼承什麼該放棄。有的學者形象地稱大學生“有智商沒智慧,有前途沒壯志,有文化沒教育,有知識沒思想,有青春沒熱血,有個性沒品性,有理想沒實踐”。[7]

經濟全球化的今天,經濟的發展,社會轉型,利益格局的不斷演變,思想領域的多元促使我們要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大學生正確對待中華傳統美德的價值,對其價值的認同感,使之內化為傳統美德意識,外化為美德行為。

參考文獻:

[1][戰國]荀況.荀子·修身[M].北京:燕山出版社,1995.

[2][宋]歐陽修.新唐書·陸贄傳[M].北京:中華書局,2003.

[3][宋]晃説之.晃氏客語[M].長沙:嶽麓書社,2005.

[4][晉]葛洪.西京雜記[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 [6]劉國章.全球化與文明多樣性[J].湖北社會科學,2008,(6).

[7]黃白蘭.盲點——中國教育危機的報告[M].北京:中國城市出版社,1998:154.(責任編輯/肖莉虹)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vnjme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