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論文商業銀行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研究

論文商業銀行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研究

一、我國目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經濟結構調整的重點

論文商業銀行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研究

首先,是拉動經濟增長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結構的調整。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一直依靠的是投資與出口,而國內消費沒有得到太多關注。但是,國際金融危機徹底改變了世界經濟的原有格局,各大經濟體之間的供求關係發生了難以逆轉的變化,我國外需嚴重下滑。在這種情況下,刺激國內消費,尤其是非發達地區、中低收入者的消費將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同比增長6。1%,其中消費拉動4。3個百分點,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70%以上。而經過30年的改革發展,我國人均GDP已經突破3300美元,達到中等收入國家水平,城鄉居民消費模式也發生了重大變化,正在從生存型向基本需求型轉變。其主要表現為居民消費開始逐步由柴米油鹽時代走向房子、汽車時代,由生活必需品時代開始走向耐用消費品時代,由數多、價低時代開始走向量少、價高時代。如我國一季度汽車就銷售168萬輛,超過美國45萬輛。

其次,是區域經濟結構的調整。區域增長不均衡和梯度發展,是發展中大國的顯著特徵。而“雁行發展”模式告訴我們:當沿海地區的土地價格和勞動力成本上升到某些產業難以為繼的時候,這些產業會轉移到低地價和低工資的中西部地區。這種自東向西的轉移收益大而成本小,比跨國轉移更經濟,風險更低。特別是在金融危機衝擊下,我國更需要通過不同區域間的梯度發展和區域轉移,由過度依靠東南沿海地區的“單極增長”轉向依靠各區域“多輪驅動”來弱化外部衝擊,推動我國經濟的協調均衡發展。可以預見,今後一段時期,我國將會大力推動東南沿海和中西部之間的產業鏈分工與轉移。東南沿海將不斷拉長產業鏈,提高研發設計和後市場服務能力,形成新的產業集羣,以增強產業鏈條的根植性和競爭力;中西部將從戰略高度積極承接發達地區轉移產業,加快發展。同時,在不同區域內部,經濟發展的重點將延伸向欠發達、落後地區和非城市地域,區域內將轉向協調發展。就今年一季度的情況來看,我國東部10個、中部6個、西部12個、東北3個省份中,GDP增速高於全國平均水平(6。1%)的分別有6個、西部10個、中部5個、2個,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增長已經明顯快於東部。

其三,是產業結構的調整。2008年底,我國一二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3∶48。6∶40。1,而西方發達國家三大產業比重大約為2∶22∶76。過度依靠一二產業的經濟結構,將不利於國民經濟的持續發展。從純粹的製造業向生產性服務業、從第二產業向包括科教文衞等多方面的民生服務業轉移,將是未來我國產業結構變遷的大方向,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基礎產業和製造業為支撐、服務業全面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最終目標。從今年一季度的情況看,我國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9。1%,增幅比城鎮投資增幅高0。5個百分點,占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55。4%。多數生產性服務業投資增速明顯加快,公共事業投資持續回落的勢頭得到扭轉,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教育、衞生社會保障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等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同比分別提高33。8、74。3、19、26。50、37。6、54個百分點。

二、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信貸業務管理還不適應結構調整的需要

經濟決定金融,金融反作用於經濟。有什麼樣的經濟結構就需要銀行提供什麼樣的金融服務。但是,我國商業銀行目前的信貸管理還不盡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

(一)經營導向和資源配置不盡適應結構調整的需要

當前,我國許多商業銀行的信貸導向設計,業務領域偏重經濟的供給即生產方面,目標客户偏重於大項目、大企業、大眾高端和富裕客户,經營區域偏重於大中城市、東南沿海發達縣域。而對經濟的需求即消費方面、對中小企業和一般大眾客户、對中西部地區和一般縣域重視不夠。這種經營導向導致我國金融機構信貸資源配置不盡適應當前結構調整需要。一是國內消費信貸市場供給規模相對較小,難以滿足居民信貸需求。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我國居民消費信貸餘額為3。94萬億元,在金融機構貸款中的比重只有11%。非購房消費信貸餘額僅為4500億元,佔金融機構貸款的1。29%。而同期美國同類消費信貸餘額是我國的38。7倍,佔其銀行貸款的26%。二是信貸資源配置過於向東部地區傾斜,不利於支持區域經濟結構調整。據人民銀行《2008年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數據顯示,2008年底,我國東部地區的GDP佔全國的54。3%,佔用的信貸資源卻達61%,與之相反,中、西部和東北GDP佔全國45。7%,但信貸投入只佔39%,信貸投入與其經濟貢獻不盡匹配。三是民生領域信貸投入偏少。工商銀行是我國最大的商業銀行,而從其2008年年報來看,該行科教文衞,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的貸款餘額僅分別佔其公司類貸款的2。2%、8。5%。經營機構是商業銀行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的基礎資源,但目前各家商業銀行的機構網點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如建設銀行80箇中心城市的機構就佔了其全行機構總量的57。6%。這也就使各商業銀行難以為其他區域提供有效的信貸支持。這種資源配置結構不僅不適應經濟結構調整的要求,對商業銀行來講,也沒有形成經營結構的互補。在這種結構中建立和尋找利潤增長空間,不僅難度大,而且難以持續。

(二)信貸經營模式不盡適應結構調整的要求

東部經濟比較發達、中西部經濟比較落後是當前我國經濟發展的最大特點。但是,我國商業銀行近年來在信貸管理上一直在推行統一風險偏好,用同樣的尺度、標準、條件來衡量、選擇客户。這樣,必然導致其信貸資源過度投向東南沿海等發達地區,其他區域信貸投入不足。我國商業銀行近年在傳統制造業的信貸標準、風險把握、經營管理等方面已經形成了比較成熟的制度、模式。各行習慣支持具有有形物質形態產品的行業,偏好以實物資產抵押來規避信貸風險。但是,現代服務業卻具有輕資產、重知識和技術的特點。即使是加工製造業,其經營重心也將從加工製造轉向諸如提供流程控制、產品研發、市場營銷、客户管理、品牌維護、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從生產、銷售產品轉向提供服務和成套解決方案,服務業務將成為其新的增長點和利潤來源。其實物資產佔總資產的比重將大大降低。商業銀行以傳統制造業為對象、以實物資產抵押防範信貸風險的傳統模式顯然不利於支持我國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新產業發展、新技術運用。各商業銀行近年來為了防範信貸風險,還紛紛採取了集中審批模式。信貸審批權過度向總行、一級分行集中,信貸業務流程長,環節多。從而加大了信貸業務經營成本,使許多額度小、筆數多的中小企業和個人信貸業務成本大、收益小,甚至得不償失,各行從上到下熱衷“貸長、貸大、貸壟斷”,抑制了發展中小企業、個人消費信貸業務積極性。

(三)激勵約束機制無法適應結構調整的要求

經濟結構的調整必然導致信貸資源在各個區域間的重新分配,導致各行分支機構系統貢獻的重新洗牌。但是,我國商業銀行近年來一直比較偏重從總行到一線網點縱向上的激勵約束機制建設。譬如,層層考核各級行的經濟增加值,存貸款新增量,並與各級機構負責人的聘任升遷掛鈎。這種激勵約束機制必然導致各級機構對信貸資源的區域調整產生牴觸情緒,甚至相互之間的割裂對立,使各商業銀行無法通過信貸結構的區域調整有效支持經濟結構的區域調整。在各分支機構內部,管理人員往往偏重於按照客户經理髮放的貸款量及其利息收入兑現績效,按單筆或單户貸款風險暴露進行獎懲。而中小企業、個人客户往往貸款筆數多、金額小,收益低,個別户勢必也會出現風險。這樣,也抑制了客户經理營銷中小企業、個人客户信貸業務的積極性。

三、商業銀行支持經濟結構調整的信貸策略選擇

商業銀行要快速傳導貨幣政策,貫徹落實好中央“擴內需、調結構、保增長”的各項措施,使適度寬鬆貨幣政策釋放出來的流動性有效進入實體經濟,滿足經濟增長和結構調整產生的大量資金需求;同時,為確保自身經營穩健和資產安全,必須儘快調整其信貸經營策略。

(一)及時調整戰略導向

經營戰略決定經營政策、經營機制。科學合理的戰略導向不但是一個企業競爭成功的祕訣,而且是其管理卓越性最好的檢驗標準。縱觀國內外過去的許多知名企業,大都由於沒有順應環境變化及時調整經營戰略而導致失敗,銷聲匿跡。我國商業銀行應當看到經濟結構調整帶來的重大變化,必須順應宏觀調控導向和市場變化走向,積極調整信貸經營導向。業務戰略要從偏重滿足供給方面的信貸需求轉向滿足供給和消費兩方面的信貸需求;客户戰略要由偏重於大項目、大企業、大眾高端和富裕客户向大中小企業、大眾高中段客户和一般客户並重轉變,區域戰略要由偏重於大中城市、東南沿海發達地區向各區域均衡發展轉變。

(二)積極調整信貸業務經營模式

商業銀行要根據我國經濟目前發展還不均衡的實際,制定差別化的信貸政策、風險偏好和風險應對策略,在儘可能防範風險的基礎上適度加大對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信貸投入,推動我國經濟均衡增長。譬如,公路、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西部較東部地區,由於通行車輛較少,單位貸款的回收週期會更長,但是,隨着西部經濟的快速發展,其通行費收入必然會逐步穩定增長,最終來看信貸風險並不高。商業銀行對西部和東部相同金額公路建設貸款,可設計不同的回收期限、還款方式,給其適當的緩衝期,從而既有效支持西部公路建設,又避免因貸款期限設計不合理而導致風險暴露。

要及時調整適應傳統制造業的貸款規則和實物抵押偏好,強化創新。積極順應產業轉型要求,研究符合傳統制造業服務化及第三產業經營特點、風險特徵的信貸業務經營制度、客户信用評價方法、准入退出標準,創新商譽、專利權、經營權等無形資產擔保制度,推出金融租賃、應收賬款融資及反向保理等產品,大力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構建和完善消費信貸服務體系,創新消費信貸產品,從利率折扣、貸款手續、期限檔次、信用評價、擔保方式等方面不斷改進和創新,有效滿足公眾的消費信貸需求,讓消費者通過貸款使消費隨着時間的推移得以平滑,並使其在遭受暫時性工資和收入衝擊的情況下保持福利水平基本穩定,激發其消費積極性,有效支持擴內需的結構調整戰略實施。

要根據不同信貸產品實行不同的風險管理制度。對受宏觀經濟變化影響大、經營地域分佈廣、基層分支機構難以把握控制風險的大項目、大企業,實行總行、一級分行集中審批。對經營侷限於一地、貸款金額小的中小企業,以及消費信貸,實行分層經營管理,總行、一級分行負責制定經營管理原則,具體審批、經營、管理授權二級分支行以下機構負責,通過降低經營重心來降低經營成本,間接提高經營收益。管理行可通過加大檢查頻率、不良率控制等手段促進經辦行在加強風險管理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相關業務。

(三)進一步完善激勵約束機制

要根據區域經濟發展出現的新特點,調整各個區域分支機構的考核政策。基於信貸投入仍是各級分支機構盈利主要來源的現實,商業銀行要根據各個分支機構所在區域經濟增長態勢、信貸需求特點,制定各個分支機構的合理業績評價標準,促使各區域行順應中央政策導向發展業務,避免各機構搶貸款、佔規模。

區域間的產業轉移、企業搬遷和兼併重組將成為我國今後區域經濟結構調整中的重點,各行要加快建立適應產業轉移的機構間橫向聯動激勵機制,創造“1+1>2”的整體經營效果。如各行總行可建立產業轉移服務獎勵基金,鼓勵各區域機構及時溝通本區域產業、企業移出和併購需求信息,產業承接、招商引資信息。一旦兩地的分支機構有對接項目,可以利用各自的地理便利性,為各自地方政府、企業牽線搭橋,並提供信貸和投資銀行服務支持,既有效服務於產業轉移,又給所在商業銀行帶來大量業務機會。

各個分支機構要針對不同類型客户,制定不同的激勵約束政策。尤其是對中小企業、個人消費信貸業務,應制訂有別於大企業信貸業務的績效獎懲辦法,適當提高單位貸款掛鈎績效標準,對客户經理經辦貸款的風險採取單筆和總量控制的管理辦法。只要其經辦貸款總體風險較低,個別貸款因個人失誤出現風險應輕處罰或不處罰,保護其積極性。

(四)適時調整機構佈局

經濟結構調整必將會加快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進程,也必將給一些欠發達地區帶來新的發展機會。各商業銀行應順應這一變化,重新調整機構佈局。一是將環繞大城市的郊區縣,作為業務拓展的潛在市場,給予高度的重視並重新進行佈局研究。二是按照有條件、分步驟、穩步推進的方式,在一些出現新發展機遇的縣域增設機構,充分利用城鄉一體化改革等相關政策,將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推進農村結構戰略調整、加快農業科技創新以及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戰略任務融入到銀行信貸業務發展目標中。三是利用國家大力推進村鎮銀行建設的契機,牽頭在一些有潛力的地區成立相應機構,擴大信貸服務觸角。

(五)拓展信貸業務功能,提升結構調整效果

現代金融理論認為,與其他金融中介相比,銀行與經濟組織的關係更加牢固,能夠更有效地獲得企業的相關信息,既敦促企業及時償付債務,又監督經理人員按照利益相關方收益最大化原則管理,提高經營質量,為經濟發展提供更多支持。商業銀行要利用自己的信貸投入,加強對借款人經營管理的監督,促使其合理利用信貸資金、國家投入資金,讓項目及早發揮預期效果,服務於經濟結構調整目標。

我國各商業銀行目前都在探索綜合經營,四大國有銀行及一些規模較大的股份制銀行都成立了投資銀行、基金公司、租賃公司。各行應充分利用這些機構,將其業務與傳統信貸業務緊密結合起來,為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更有效支持。如鑑於創新將成為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推動力,商業銀行應在一些創新型企業的起步階段,利用自己的產業投資基金提供風險投資支持,在其進入成長期後同步跟進信貸業務,既降低經營成本和經營風險,獲取更高回報,又有效推動創新;針對一些企業缺乏設備購置資金的情況,利用租賃公司,積極發展融資租賃業務,既有效滿足企業購置設備需求,又儘可能緩解其融資金額和成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vlk04e.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