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教學論文:轉變師生角色觀念

教學論文:轉變師生角色觀念

我們習慣於將2001年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正式出台、新課標教材在全國各地實驗區使用視為新課程改革的開端。一轉眼,新課改已走過了十年。採擷收穫十年來我國中小學教育改革尤其是語文教學改革成果,我以為最實在的莫過於課堂觀念的嬗變。這可以概括為學生觀的轉變與教師觀的轉變兩方面。從學生方面,我們的課堂教學經歷了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我會學的變化;從教師方面,我們的課堂則經歷了由主宰者到傳授者再到促進者的轉變。兩種轉變給我們的啟示是:教學的目的是學而非教,課堂關注的是學生的求知狀態而不是知識本身,課堂教學最有價值的資源不是教師也不是教材,而是學生。教科書不是教師的全部世界,學生才是教師最好的教科書。

教學論文:轉變師生角色觀念

一、新課改全面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凸顯了基礎教育的本質。

中國傳統的學而優則仕思想、無數家長的棍棒成才教育,西方赫爾巴特們強調發揮教師對教學過程的絕對支配作用,教師牽着學生走,學生圍繞教師轉,以教定學。這些將學生嚴重地置於被動接受地位。要我學讓搖曳多姿的生活變得乏味,讓樂趣無窮的知識變得單調,讓孜孜不倦的探索變得枯燥。作為中國基礎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中學語文教學進入新時期以來,面對少慢差費,傳統的師生角色定位遭到質疑:學生既不是一個待灌的瓶,也不是一個硬塞的鴨,而是一個活生生的有情有感有血有肉的人。於是灌輸式填鴨式被拋棄,以學生為主體被認可,一切為了學生成共識。近年來,伴隨着新課改的深入,教壇新鋭們不斷向課堂要質量,向課堂要效率,努力實踐多快好省。在教師、學生、文本三者間,課堂教學將視角更多地轉向了學生,轉向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挖掘學生潛質,我要學的生本角色定位喚起了課堂的主角學生的覺醒。在教改前衞們看來,營造平等、激勵、和諧的人文氛圍,激發學習興趣與求知慾望,遠比考河題海更能提升教學質量,提高教學效率。從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實際上是教師和學生地位、角色的互換,我要學凸顯了課堂的主體,激發了主體的潛質,觸及了潛質的靈魂。更可貴的是,探索者不僅將視角轉向學生的主動學,如何學會,又更進一步思考如何讓學生會學,如何加強學法指導,如何培養自學能力,如何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興趣等在和諧的課堂教學文化中的生成。對於教師來説,課堂的意義和價值不只在於教會學生學多少知識,而重在教會學生學習。45分鐘的教學過程就是滿足學生好奇心、求知慾的發現之旅,就是教師以自己的智慧幫助學生學會學習,帶領學生超越知識、共同展示智慧的探究之旅。基於此,課堂上學生的學習方式由單一性轉入多樣性,獨學,對學,羣學,讀中學,玩中學,做中學,聽中學,在合作中學習,在遊戲中學習,教師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我會學中增強自信、掌握方法、提升能力。

從要我學到我要學再到我會學,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確立了,學生的'積極性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活躍了,學生的個性彰顯了,如此,課堂的有效甚至高效就不難預見。

二、實施新課程改革以來,教師角色定位得到了重新審視。

漫長的封建社會,天地君親師師道尊嚴的古訓讓教師成為主宰者,師生的關係處於一種嚴格的等級制度中,學生只是接受知識文化的容器。學生唯有對教師言聽計從才是乖學生,才能博得教師的喜愛。訓斥懲戒學生就是嚴師,嚴師出高徒,嚴師就是好老師。據詞源學界定,教學就是成人用鞭子逼迫孩子效仿學習,以獲得各種知識的活動,棍棒成才是傳統的教學理念。繼教師是主宰者之後,一句傳道授業解惑的古語又將教師定位為傳授者。師生之間是我教你學,我講你聽,教師是知識的權威、思想的先哲。曾幾何時,專家學者們又一再告誡廣大教師:你要教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必須得有一桶水。於是乎,我們的課堂上,教師不厭其煩地講,學生全神貫注地聽;教師認認真真地念,學生仔仔細細地記。教師的任務就是傳授知識、灌輸書本,只重認知過程,忽略情感體驗,忽視學生對知識學習的思維過程,完全消解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此時,教師從事的工作充其量只是教書,根本不是在教育。這正是造成學生厭學、課堂低效的一個重要原因。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誤盡蒼生的驚世質問更讓語文教育界的同仁們如坐鍼氈、反躬自省。在此背景下,受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等影響,隨着新課改的普及深入,傳統的師生關係黯然轉身,師生的主從、主客關係漸趨式微,教師從主宰者、傳授者、主導者轉變為組織者、參與者、促進者,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放棄課堂上語言霸權,扮演一個平等中的首席角色已成大眾聲音,以教為主逐步轉移到以學為主的重心上來。課堂上,師生不再是我主你客、我説你聽的單向傳輸,而是平等的對話與交流的夥伴。在多元化教育的理論支撐下,課堂互動不再單一,師生對話、生生對話、師本對話、生本對話使課堂教學得以創生。正如聯合國《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所説,現在教師的職責已經越來越少地傳遞知識,而是越來越多地激勵思考。如果説傳統課堂教師過於注重教學的預設性,那麼,以建立民主、平等、和諧的新型師生關係為特徵的新課堂就更注重教學過程生成性和學生知識的建構性,主張更多地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興趣等在和諧的課堂中的生成。教師逐步從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轉變。尊重學生的發現,課堂因生成而變得更加精彩。

從主宰者到傳授者再到促進者,教師的主角意識、支配意識受到抑制,學生的主體性、獨特性得以張揚。

三、轉變觀念,提高效率,並非要拋棄傳統。

更新觀念,提高質量,並非跟往事説再見。面對當下新課改的繁華,我們須洗去鉛華。接受新思想、走進新課程,切忌走極端。

在有些教師看來,實施新課改,只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積極探究,一切問題便可迎刃而解,課堂可以淡化知識教學。這種理解的片面性顯而易見。無論何時何地,知識教學都是非常必要的,輕慢知識教學勢必造成教學效率低下、教學任務難以完成。從新課改理念看,學生是知識建構的主體,教師是學生知識建構的促進者。時下風行的少教多學先學後教策略中的學指的主要是基本知識。

在師生關係上,有些教師為了突出學生的主角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任由學生在課堂上展示,將自己置於無為無奈之地。由先前的居高臨下到時下的平起平坐,這種矯枉過正實在是對新課改師生關係的膚淺認識。強調學生主體不能取代教師主導,此時的學生作為一個無論身體、心理還是知識、經驗都欠缺的受教育對象,各方面都有待於進步、完善,而教師無論在職業角色還是知識閲歷上都擔當着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任務。教師是平等中的首席,這個平等説的是人格意義上的平等而不是兩相對等、平起平坐。教師在主導教學過程時應當尊重學生課堂的表現,把學生納入到一種和諧共生、雙向交流的師生關係之中。教改先鋒們呼籲要多給孩子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多給孩子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多給孩子一些問題,讓他們自己去解決就準確詮釋了師生主導與主體的關係。

當下賽課成風,一些教師片面理解新課改就是課堂上追求熱鬧,師生互動就是教師精彩表演。於是出奇招、變新法,十八般武藝紛紛亮相,教師兩眼只盯着聽課專家表情,絲毫不關心孩子的收穫,最終將公開課上成作秀課,而且這種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有愈演愈烈之勢。從以教論教到以學論教,我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教師的講絕不能替代學生的學,講得好不等於學生學得好。教師上課不是演員表演,浮華熱鬧不是新課改,師生平等互動、教學和諧共生的課堂才是理想課堂。

四、評價一節課的成功與否,我們當看三點,即結點、原點、落點。

結點就是課堂上師生的角色定位。課堂教學就像居家生活,一個三口之家,妻子越強勢丈夫往往越弱弱,媽媽諸事包辦兒女百事無成。教師越具表現欲學生往往越迷茫被動。教師既不能充當言語霸權者,也不能不自覺地讓出了平等中的首席,學生是課堂的主角,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原點就是看這節課是否遵循教育規律,是否讓學生身心得到生動、活潑、健康的發展,是否傳授科學的方法,讓學生獲得知識、技能和技巧,全面發展他們的認識和創造能力。而落點則體現在三個關注上:一是關注學生的參與廣度與學習效度,是全體參與還是個別參與,是臨界點啟發還是填鴨式硬灌,是攻堅克難還是避重就輕;二是關注學生的思維狀態與思維品質,是主動思考還是被動思考,是深層思考還是淺層思考,是獨立思考還是人云亦云;三是關注學生的生成狀態,但凡教學必有預設,凡有預設自會生成。一個成熟的、優秀的教師首先關注的是學生最需要什麼,這是教學的起點,也是提高課堂效率最本質的東西。自己要教的是什麼,先教什麼,再教什麼,一步一步考慮周全,想清楚這一點就可以在課堂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關注學生的狀態與反應上,才可以從容應對,不亂章法,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預設。成功的課堂不在於單純追逐知識的增長而在於享受追逐知識的過程,學習的主要意義取決於學生的課堂體驗、課堂收穫,課堂教學的價值與魅力就在於每一節課都是不可預設、不可複製的生命旅程。你萬不必為學生的越軌而惶恐,也不必為一節課沒有完成預設任務而不安,一堂好課就是人在課中,課在人中人即是課,課即是人,好課當收放自如、舒捲無跡、取捨無痕。

標籤: 教學 師生 論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vkg3l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