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學生中級財務會計論文2篇參考

學生中級財務會計論文2篇參考

第一篇

學生中級財務會計論文2篇參考

1課程調查情況反饋

絕大多數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對課程感興趣,但感覺課程難度大,應加大分崗實訓力度。

2課程內容重新序化

市場上,大多數《中級財務會計》的教材按先講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等六大會計要素,後講財務報告的順序予以編排。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認為初學者在接觸資產中的難點資產(如投資類資產)的內容時,會感到內容生澀、抽象,難以理解和掌握。於是,將課程內容進行重新序化,將原來的“六要素+報表”的七大教學情境,按會計相關工作崗位改為“認識財務會計、出納崗位、存貨核算崗位、固定資產核算崗位、工資薪酬核算崗位、税務崗位、債權債務核算崗位、資金核算崗位、損益及利潤核算崗位和總納崗位”十大教學情境。

3改革教法,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傳統的教學方法,在理論知識部分以講授法為主,學生每次上課要接受的知識量大,這種“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往往讓學生深感疲憊,卻無法掌握知識點,久而久之,打擊了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積極性。為改變這種現狀,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我們嘗試了幾種教學方法,起到了良好的課堂效果。

3.1引入“微課”,巧設教學情境

理論知識點多、賬務處理複雜是《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典型特點,結合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在十大教學情境的基礎上,進一步把龐雜的理論內容分解成若干子情境,引入“微課”模式,將每節課的理論講解壓縮在20分鐘以內。以固定資產核算崗位為例,進一步分解為“認識固定資產、外購固定資產、分期付款購固定資產、一攬子購多項固定資產、營建固定資產、其他方式取得固定資產、固定資產的折舊、固定資產的後續支出、固定資產清理和固定資產的清查”十個子情境。理論知識講解前拋出一個簡單案例,讓同學們在案例中尋找自己需要學習的知識,帶着問題學習理論知識,最後分子情境和崗位要求引出較為複雜的案例,讓學生再次體驗做賬實務,看似淡化了理論部分學習,無形之中卻把握了足夠的知識。

3.2運用“等價轉換”理念,將複雜問題簡單化

所謂“等價轉換”,是指通過分析理解,挖掘交易或事項的實質,將複雜的交易或事項理解為相對簡單並熟悉的交易或事項。例如,在存貨核算崗位下設的“售後回購”子情境中,將“先銷售隔段時間再買回”的問題等價轉換為“融資問題———以售出商品作為抵押從商品購買方處取得借款,回購價高出先前銷售價的部分看作是回購期間的利息費用”。再如在固定資產核算崗位下設的“分期付款購固定資產”子情境中,將問題等價轉換為“設備的購買方從銷售方處借款購買某項固定資產,分期支付價款,支付的總價款高出現銷形式下買價的部分,作為付款各期的借款利息費用”。引導學生進行“等價轉換”,總能夠將複雜的問題簡單化。

3.3運用“類比分析”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在會計實務中,一個巴掌拍不響,所有的交易或事項都是有交易雙方的。一個合格的會計人員自然是無論充當哪個角色,均能順利完成相關的賬務處理。例如,在債權債務核算崗位下設的“債務重組”子情境中,先引導學生理解債務人的相關賬務處理,再站在債權人的角度思考相關賬務處理,最後剖析雙方會計處理的本質區別:債務人永遠是獲利的一方,故形成“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而債權人由於作出讓步,一定是損失的一方,故形成“營業外支出———債務重組損失”,或由於前期過於謹慎,需衝回已確認的“資產減值損失”。再如在資金核算崗位下設的“債券的.發行”子情境中,先從債券的發行方入手,理解其賬務處理,再站在債券的購買方(即投資方)的角度,把抽象的實際利率法下持有至到期投資的賬務處理講解完畢,同時完成了應付債券和持有至到期投資兩個知識點的教學工作,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效率。

3.4注重多門課程之間的聯繫與運用

高職高專的學生普遍缺乏多門學科綜合運用能力,比如在教學安排上,《中級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開設於同一學期,而由於《中級財務會計》教材中的例題通常假設不考慮相關税費,所以分學科考核賬務處理和計算税額時,學生沒有太多問題,但在會計實務中,會計核算往往伴隨着税的計算,導致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遇到附税的會計核算時就“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了。筆者認為通過教學情境的設計,應將《中級財務會計》與《税務會計》課程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以便學生獨立完成附税的案例。除此以外,《中級財務會計》中經常會涉及貨幣的時間價值,這就需要該課程與《財務管理》相聯繫,便於學生掌握計量過程。

4改革學法,增強學生學習的自覺性

4.1課前案例分析,佈置預習作業

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知識的主動性,任課教師可按十大教學情境佈置課前案例,同學們可以通過網絡或圖書館,有條件的同學甚至可以走出校門深入企業去嘗試解決問題,不能解決的問題帶回到課堂之中,通過系統的學習加以解決。這樣一來,達到了預習的效果,帶着問題學習,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印象。

4.2聯繫會計實務,形成基本思路

課堂上老師的授課是通過多個子情境的教學完成一個系統教學情境的,而同學們走上會計工作崗位後,遇到的往往是綜合而完整的交易或事項。這就需要同學們定期“温故”綜合案例,對每個交易或事項形成基本的處理思路,如在收入的確認問題上,何時確認收入、確認多少收入、涉及哪些税種、何時承擔納税義務、税款如何計算、如何編寫會計分錄等。另外,任課教師可以鼓勵同學們多歸納、多總結,有時必要的對比,可以使學習事半功倍,比如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這三項投資,哪些是流動資產、哪些是非流動資產;哪些是股票、哪些是債券;投資的相關交易費用是否計入投資成本,花些心思進行對比,學習效率明顯提高。

4.3重視分崗實訓,加強團隊合作意識

用所學理論知識指導實訓,在實訓中查找知識體系的不足,不斷改進,形成良性循環。另外,建立學習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分崗實訓,實行輪崗。小組成員各盡其職,若一人沒有按時完成工作,很可能影響其他成員的工作,最終拖整個小組的“後腿”。如此一來,既培養了學生的責任意識,又鍛鍊了學生的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加強了團隊合作意識。

5改革評價法,增加學科成績的合理性

5.1加大平時成績比例,重在實訓過程

改革前的評價體系雖然已引入“過程+結果”的考核體系,但期末考試筆試的70%比重卻過分強調理論而忽視了實踐。部分同學可能平時並沒有花費什麼精力好好研究賬務處理,期末考試前的“臨時抱佛腳”也能給自己一個不錯的考試成績,因而使該課程的成績有失偏頗。將平時、期中和期末成績比例定義為60%、10%和30%,使實訓部分佔到綜評成績的60%,可以讓同學們意識到學習的循序漸進以及知識積累的重要性,自然會重視實訓過程了。

5.2教師評價與學生互評相結合

前文中提及的平時成績不僅由教師評價,還要由學習小組成員互評。畢竟在實訓過程中教師的評價帶有一定的片面性,而學生在實訓中的表現,如學生的基本操作、職業素養、團隊合作等非學科方面的表現,小組成員才看得更清楚,更具發言權。如此一來,突出了過程性考核“既關注學習效果又關注綜合素質發展”的特點。當然,為順利完成《中級財務會計》課程的教學改革,提高該課程的授課效果,還應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由於該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突出實用性和操作性的特點,因此應鼓勵專職任課教師積極考取全國會計專業技術資格中級及以上職稱,同時聘請行業專家擔任兼職教師,以切實加強“雙師”隊伍的建設。

第二篇

中等職業教育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要求是能較好地掌握會計核算能力,並最終能編報真實可靠的財務會計報告。企業財務會計是這個專業的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都較強的基本課程。如何使學生學好企業財務會計呢?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我總結以下幾點,與同行商榷。

一、上好開學第一課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財務會計是比較難學的課程,所以對學生進行情感培養是很有必要的,課堂上可以引用現實生活中反響較大的經濟案例,讓學生意識到會計人員的職責及其肩負的神聖使命,從而激發其學習情感。例如:開學第一課,給學生講安然事件、銀廣廈事件,這些企業為什麼從光鮮亮麗到轟然倒塌,部分原因是這些企業普遍存在假賬和虛假審計等不符合規定的情況。這樣無形中使學生懂得,在建設良好的經濟秩序中,會計人員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學生學習起來就更有主動性。

二、生活鏈接,使抽象問題形象化

在學習壞賬準備時,演示小孩用的儲蓄罐“存錢—取錢”的動畫,告訴學生計提壞賬準備就跟小孩平時存錢、有用時從儲蓄罐裏取錢是一個道理。針對準備金(壞賬準備)我們可以這麼想:平時存錢,那麼可動用的現錢就減少了,所以準備金(儲蓄)的增加即資產(現錢)的減少記貸方。到真正發生壞賬(應收賬款收不回———減少記貸方)要用錢時,就要從儲蓄罐(準備金)裏取錢,即準備金要減少記反向———借方。如果原本用掉的錢又重新賺了回來放回儲蓄罐(準備金),儲蓄金(準備金)增加,儲蓄罐裏的錢放在家裏沒有利息,存多了浪費(放給學生思考:什麼時候會浪費),取一些出來(思考:取多少),所以根據平時的花銷適當存現錢。如果存多了就拿出來,此時準備金減少記借方。最後總結:壞賬準備餘額=應收賬款期末餘額*壞賬準備率,壞賬準備應計提金額=壞賬準備餘額+壞賬準備貸方餘額+壞賬準備借方餘額。這樣使該問題從抽象到具體再到抽象,達到理論的昇華。

三、利用微課等新的教學手段

“微課”是指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的精彩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一般為5至10分鐘。微課有利於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自主學習”顧名思義就是以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其獨立地分析、探索、實踐、質疑、創造等方法來實現學習目標的一種學習方法。現在學生缺乏的就是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所以我們要找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來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微課程的研發主體是一線教師。教師要從習慣的細節中、從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追問和思考,發現和生成,研究和變革,這樣製作的微課更能讓學生接受。微課為教師創作提供了一個現實平台,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一個補充,教師在教學中占主導地位。好的微課視頻,能對學生的學習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四、財税不分家,學好税收對正確進行會計核算有重要作用

税收時代性較強,教師最好把新的税收法律法規給學生印一下,讓學生比較全面地瞭解有關規定。税收知識點較零散,這就需要教師總結幫助學生記憶。如從業階段計算應納增值税需要價税分離的情況:題目給出價税合計金額,商業企業零售價,普通發票上註明的銷售額,價外費用視為含税收入。再如:外購的原材料改變用途用於外部視同銷售,由於內部需作進項轉出,自產的和委託加工的改變用途用於外部和內部都是視同銷售。學生記住這些在做會計分錄時就比較輕鬆。

五、實踐出真知,多措並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是建立手工模擬實驗室和多媒體實驗室,在手工模擬實驗室和多媒體實驗室進行模擬實驗。在手工模擬實驗室,購置大量的憑證、賬本、報表。在實驗室完成財務會計實踐內容的教學,模擬現實情景,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在多媒體實驗室,利用實驗室的會計電算化軟件,通過手工操作與上機操作的結合,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學效果。該模擬實訓室系統以其逼真的仿真效果、美觀的界面、簡易的操作以及較少的時間和地點限制,可以極大地調動學生自主實驗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二是聘請企業管理人員擔任“財務顧問”。在進行課程的理論教學的同時,聘請企業的相關財務會計人員進行實踐教學,擔任學生的“財務顧問”,並組織學生在約定的時間內到企業進行參觀、講座、論壇等。同時,要經常組織開展聯誼活動,舉辦問卷調查、即興演講、講座等活動,努力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這樣將學校所學知識和社會所需有機結合,能使學生踏入工作崗位後迅速勝任工作。三是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各種職業技術考試。組織本專業學生積極參加“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並利用相關資源給予學生必要的考前輔導。參加考試、獲取資格證書不僅對學生就業有很大幫助,同時也可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促使學生了解我國當前財務會計實踐的最新成果。四是展示歷屆學生的學習成果,以此激發學生積極向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v4rl9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