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平面設計史課程價值提升策略論文

平面設計史課程價值提升策略論文

摘要:平面設計史課程是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學生本科階段的一門專業必修理論課。內容枯燥、繁多是平面設計史課程教學存在的重要問題,影響了藝術類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多年來,平面設計史課程改革的呼聲不絕於耳,對課程教學方法和教育理論的實踐與探索一直持續。然而,究竟是為了改革而改革、為了創新而創新,還是真正地適應了藝術設計類理論課程的特點與意義,新的教學思路和方法是否真的對症下藥,等等,這些問題需要研究者認真思考。該文作者從事平面設計史課程教學多年,也在中外不同高校課堂中聆聽過多位優秀教師的講授。該文基於國內平面設計史教學研究成果,提出一些分析思路和實踐措施,以期讓學生理解並重視平面設計史課程的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平面設計史課程價值提升策略論文

關鍵詞:設計史;教學實踐;課程改革

多年來,針對平面設計史課程內容繁雜、講授模式單一、學生容易產生消極情緒的問題,許多研究者和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紛紛提出改革意見,呼籲擺脱固有的講課模式,優化教學輔助手段,適當調整編排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改革作業模式。作為一門專業理論課,平面設計史課程往往容易受到忽視,一些高校甚至一再壓縮理論課程的課時,而平面設計史課程改革效果不顯著。

一、平面設計史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

目前,平面設計史課程教學主要是理論知識的傳遞,文本學習與設計實踐缺乏綜合聯繫,教學目標也缺乏深度。其實,平面設計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綜合而有層次的。作為歷史類課程,平面設計史課程必須讓學生認真學習和掌握各個時期的平面設計風格,瞭解平面設計的發展歷史。其次,平面設計史課程能啟發學生了解現代平面設計思潮的起源,在歷史中尋找其根源,瞭解現代平面設計產生的動力,通過了解平面設計的發展歷史,從而更深刻地理解現代平面設計。學生通過學習平面設計史知識,能更好地理解現在的平面設計,進而展望平面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康威在《設計史》一書中説:“對過去的研究能使我們明白我們從何而來,曾面臨何種複雜的選擇和決定才走到了現在。如果沒有這種的視角,我們的理解將是有限的。我們會淪為‘現在’的囚犯,無法預見選擇性或是認識到選擇的可能性。”①除此之外,更高層次的平面設計史教學還應該使學生對設計物研究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瞭解,增強對學生綜合史論分析和設計思維的培養。要做到這一點,教師必須擁有多年的設計史研究經驗,這樣才能啟發學生構建歷史研究的獨立思維,知其然並知其所以然,達到更高層次的學習境界。

2.存在的問題

部分學生輕視理論課是大學教育存在的重要問題。史論內容繁雜、枯燥,其產生的學習效益也不能在短時間內體現出來,所以往往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是平面設計史教學面臨的一大難題。平面設計本身是一種實踐的過程,專業課程也以實踐性課程為主,學生本科畢業時做的是畢業設計而非畢業論文,就業需求也以學生的設計實踐能力為主導,這就導致理論課程不受重視。該問題之所以產生,從根源上講,是因為部分學生對課程背景與意義一知半解,對設計歷史與理論研究的價值沒有長遠的眼光,如“設計史學習對設計素養的提升有哪些益處”或者“學習設計史能給設計實踐帶來多少幫助”。如果能把這些問題的答案潛移默化地傳達給學生,使學生明白設計創新能力離不開開闊的設計視野和淵博的歷史知識,設計史學習有助於培養學生全面的設計修養和紮實的理論功底,平面設計史課程就會得到應有的重視。興趣的激發是多點的,而提升平面設計史課程的價值確實是重要的手段,尤其應注重激活傳統設計中積澱的設計思想與智慧,並創造性地轉化到現實設計中。在學習平面設計史課程時,部分學生因知識結構不全面而存在一些困難,需要教師通過啟發、講授幫助其克服。部分學生不理解年代久遠的設計作品產生的背景,所以對設計作品缺乏深入的瞭解和認同,而且每名學生對此問題的表現各不相同。教師要認真面對這個問題,平面設計史課程教學的目的應該是使學生建立正確的設計理念,而非就理論而理論地講授所謂“正確的.內容”。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理念。

二、提升平面設計史課程價值的方式

目前,平面設計史教學改革的重點是改變固有的教學方法,以適應藝術類學生的思維特性,創新教學的手段與方法,使學生在課堂中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探索,找到解決設計問題的真正方法與途徑,培養設計創新能力。這些改革手段都是必要的,可在不同程度上改變平面設計史教學的固有思路,適應人才培養的多元發展。筆者從事設計史教學多年,也在積極探索教學改革的方法。

1.豐富實物史料學習

“用歷史説明造物,用造物説明歷史”②是一種歷史觀。設計作品是對設計歷史的最佳體現,也是串聯歷史發展的基本點。早期平面設計史的研究主要是實物史料研究,即對不同時期平面設計風格演變的探究。因此,分析實物史料、案例教學對平面設計史學習至關重要,教師需要靈活運用案例教學法,採用多媒體教學手段,釐清不同時期、不同地區的平面設計脈絡,細化不同設計思潮、風格、流派的設計手法、主要特徵,構建豐富多彩、身臨其境的平面設計史學習氛圍,使學生深入歷史情境,產生共鳴,獲得更深刻的認知與印象。同時,教師需要擁有豐富的文化積累與開闊的視野,充分準備教學內容,否則容易使平面設計史課程淪為平面設計作品鑑賞課。如,在緒論部分,除了對考古已發現的史前原始人巖壁洞穴畫進行了解之外,還可以加入對洞穴畫與原始文明、原始巫術、原始部族生活的聯繫和考古猜想,將史前人類文明與視覺傳達內容相結合,為學生提供豐富的知識構架與學習渠道。

2.合理設置實踐環節

“設計學本質與內涵的擴延決定了設計學的人才培養觀,我們主張‘知行合一’,認識只是知識的反饋,實踐是對能力的評價……將認識的道理轉化為實踐的能力……”③因此,平面設計史課程教學應具有開放性,使歷史文本與專業素養、專業實踐互動提升。部分高校的平面設計史課程作業以理論為主,考試也是提交一篇論文。其實,平面設計史課程也是需要實踐的。設計的實踐轉化本身就是設計史學習的目標之一,教學實踐環節需要教師的精心設計。如,平面設計史的諸多章節都有對英文字體設計與發展歷史的介紹,這是學生熟悉經典英文字體的絕佳機會,可以進行字體創意實踐練習。講述現代藝術對平面設計的發展與影響的章節,以大篇幅文本介紹現代藝術流派,對平面設計方面罕有涉及,教師不妨讓學生對各個藝術流派的風格表現進行總結,用設計作品的形式表達自己對各個流派風格的認知。

3.培養學科交叉能力

如今,平面設計史研究的重點和難點逐漸轉向設計與設計作品在人類社會文化中的作用等方面。平面設計史不是獨立存在的,它是文化史和藝術史研究的一部分,還與商業史、民族史、文學史等研究有共通的話題和資料,有時研究者也需要查閲相鄰學科的內容與文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打破章節限制,增加跨學科的知識融合。除課本知識外,還可以融合區域設計史、設計史學術前沿思想和研究、設計的文化語境和專題教學等拓展性、外延性的內容,完善學生的設計史觀,鼓勵學生脱離書本獨立思考,營造良好的藝術設計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4.強化基礎知識記憶

課程改革並不等於拋棄傳統的知識記憶模式,我們不能為了改革而改革,也不能為了創新而否定傳統教學手段。平面設計史課程教學的主要目標應該且必須包括對整個人類平面設計史中重要設計事件、設計人物、設計流派、設計作品和風格的深入把握,課程結束後的理論考試是最好的手段。AlstonPurvis教授除了以博物館般的閲歷進行精彩的講授外,記憶和考試是他一貫堅持的教學手法。他多年來在平面設計史教學中堅持每學期兩次閉卷考試,期中一次,期末一次。在考試前他會給出需要記憶的範圍,其中包括大量設計作品的時間、作者、作品名稱,學生必須一字不漏地記住,不下一番苦功夫,是很難過關的。知識記憶的考查是提高課程難度的有效辦法,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能力的直接手段。

三、對平面設計史教學改革的看法與反思

我國自古以來就重視文人對歷史的學習和哲學思考,強調史學的“經世”功能。這個理論對設計史同樣適用,往事即“設計的歷史軌跡”,治道即“設計的當下實踐”。平面設計史課程是學生深入瞭解學科背景與發展的一門重要課程,它能使學生借鑑歷史、獲得設計經驗,提高設計理論素養。如今,部分高校忽視平面設計史課程,主要是因為未能正確認識其價值與地位。平面設計教育者不能急於找到改革措施,必須先從根源上理解改革的必要性,分析改革的原因與目標,從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平面設計史課程教學改革的過程中,我們應該正確看待傳統教學的落腳點,以務實的態度理解課程價值,重視設計理論與設計實踐的轉化關係,合理採用改革創新手段,把平面設計史課程的精粹與現代教學手段、學生的思維特徵、人才培養目標、設計發展趨勢結合在一起,不盲目創新、譁眾取寵,讓平面設計史教學成為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重要手段。教師必須認真思考課程教學的目的和手段,深入瞭解平面設計史課程的獨特性。在教學中,教師要潛移默化地讓學生認識到平面設計史學習的重要性和價值,同時,深入淺出地培養學生正確的歷史學習觀念和方法。

註釋:

①(英)康威.設計史.鄒其昌,譯.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②李立新.中國設計藝術史論.人民出版社,2011.③杭間.設計史研究.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

參考文獻:

[1]賈國濤.中國設計史課程教學理念與方法再探索.裝飾,2014(12).

[2]楊高鈺,邱琳.藝術設計專業設計史課程教學研究.美術教育研究,2011(9).

[3]陳紅玉.英國設計史教育與研究新動向——記英國皇家藝術學院亞洲設計史項目.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與設計版),2011(1).

[4]陳廣英.設計史課程實驗教學探討.美術教育研究,2012(2).

[5]黃倩.佩夫斯納的設計史研究方法探析.裝飾,2013(9).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r4rwx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