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析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審美教育論文

淺析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審美教育論文

語文學科不僅是訓練學生分析和運用語言的能力,而且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的生活情趣,逐步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的特殊學科.語文教育是一種美的事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審美中獲得知識.美的具體性、情感性決定了我們在教學中,必須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去創造美,指導學生去觀察生活中的人和事,鑑別生活中的真、善、美.語文不僅是交際工具,也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其人文教育功能和內藴豐厚的藝術魅力是學生精神生活、情感培養和智力發展的動力。可以説,語文教學的本質就是審美教育。

淺析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審美教育論文

一、高一階段要着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力

學生由初中升入高中,由少年期進入青年期,其心理趨向是從經驗型向理論型發展。高一正是這樣一個過渡銜接的階段。在語文學習上,大綱要求學生把握內容,既要消化課文中所涉及的知識,還要變作者的認識為自己的認識。這就需要學生學會從整體上感知、理解課文內容,從木見林、窺斑見豹。從教材而言,高一新教材與高二、高三相對有別,既注意與初中銜接,在初中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又為高二的文學鑑賞教學打下一定的基礎。此時,要變初中階段較為淺顯文章的學習為對內涵豐富作品的領悟,思維也由淺入深,這就為學生提供了更為豐富的審美對象和更深入的審美活動,並對其感性認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感性認識的發生離不開審美感覺和審美知覺。

高一階段,應利用新教材與初中銜接的優勢及現代和古代散文為主體的教材資源,着力於學生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重點放在體味文章意義、意境和情味上,逐步優化學生的語言感知力。同時強調意象各特點間的內在聯繫,要求學生整體地體味意象,領悟貫通整體的內在血脈,從而深入其中,舍形得神吸收精髓。只有在高一突出了審美感知力的培養,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去揣測、琢磨,才會在頭腦中儲存下大量的表象;感性認識能力的發展為學生積累了初步的審美經驗,學生才會具有審美想象的原料,才能在審美想象的工廠中加工生產出五彩繽紛的精神產品,併為高二的文學作品鑑賞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高二階段重點培養審美能力

高二是承前啟後的階段,既是把審美感受引向深入,又是為理性思維及審美創造力的培養做好鋪墊,加強審美想象力成為高二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高二是在高一基礎上的提高。學生通過一年的語文學習,“日常性情感逐漸發展為審美性情感,他們能對作品所隱含的情感和意味在審美感受中達到直覺性的把握。”[2]在全面感知課文內容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拓展、豐富意象的需要。從教材方面看,以現當代中國文學作品為主,兼顧傳統戲曲和影視文學,選讀中國文學發展史上主要時期的代表作家、作品,這些全部都是文學作品,而且以詩歌、散文、小説為主。文學作品本身就是一個模糊性、多義性的.集合體,且大都十分講究含蓄,常常是紙短意長寫而不滿,或弦外有音、或思想深刻,在行文中形成了若干空白和契入點,極具有限中富含無限的藝術效果。這就為集中進行審美想象力的培養提供了可能性和必然性。審美想象是審美反映的樞紐,教師要善於啟發學生巧妙聯繫同一作者的類似作品去強化感受,適當用某作家的作品來補充另一作家的作品,自覺而自然地融入自身的見聞感受,甚至是跨時空的、跳躍性地重組積累的意象以幫助學生探幽發微,形神兼備地領會作品的意象及深層意藴。隨着審美想象的豐富,學生在學習中潛在的創造思維逐漸上升到意識表層,加之審美想象本身就是一種對作品的再創造,這就使學生在審美教育中培養理性思維及審美創造力成為水到渠成的一步。

三、高三階段重點培養理性思維及審美創造力

隨着知識面的拓寬和基礎的紮實,高三學生的思維具有了充分的獨立性、批判性和內省性,其辯證邏輯思維與推理能力日趨成熟,智能發展上出體現出漸次向以抽象思維能力發展為主的方向。而且,在審美感受、審美情感、審美想象的共同作用下,學生對作品的深入認識達到了審美理解,逐步能從美學的意義上去體味和認識作品。學生作為鑑賞的主體越來越需要把握作品的精髓、需要賦予對象以不落俗套的內涵。如果缺乏一種深層的抽象思考的自覺性,就無法滿足這一需要。換言之,沒有學生理性思維的注入,作品還只是獨立於學生以外的事物,對作品的理解和詮釋便無從實現。學生越來越呼喚評價性閲讀。

還應看到,高三是高中語文閲讀教學的最後階段,發展學生理性思維能力、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是教學的終點目標。大綱規定的各項任務要在高三結束時最終完成。而理性思維及審美創造力的培養,要求學生既要鑽進去,又要跳出來,不但有利於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還有利於彌補高一、高二閲讀教學的不足,使學生無論是升學深造,還是就業,都能具備必要的認識事物的能力和獨立評價事物的能力去滿足日後的學習和工作需要。高三的教材三分之二是文學作品,其他以文學評論、論文為主,要在高二的基礎上着重培養研討、評價文學作品的能力,培養較高層次的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教材的特徵和任務非常適宜突出理性思維及創造力的培養。

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激發想象、鑑賞評價的同時啟發了思維,學生在感性基礎上得到了理性的提煉,並不斷髮揮主體的能動性,盡力捕捉新鮮而獨特的情思,於一連串原儲存表象的分解與重組中創造出新的意象。雖不如原文意象豐富,卻可能生髮出新的認識。學生也正是在這樣的精神活動中發揮了自己的創造性,獲得了審美的愉悦。逐漸地,作品裏、意象中藴涵着的美滲透到了學生的心中,淨化了他們的心靈,提升了他們的人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qzne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