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醫學影像專業論文

醫學影像專業論文

近來,不少朋友問小編如何寫與醫學影像相關的論文,那麼,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收集的醫學影像專業論文,供大家閲讀參考。

醫學影像專業論文

醫學影像專業論文1

醫學影像學是現代化醫院進行疾病診斷和治療過程中不可印少的手段。當今醫學的發展,離不開醫學影像學。然而,面對現代化的各種醫學影像學設備的引進和發展,我國各級醫院從事影像學技術力量十分薄弱、數量不足、層次較低,影響了各種現代化設備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充分發揮。因此,培養和造就高級醫學影像專業人才,便成了目前急需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就此問題,從師資隊伍建設、實驗室建設和對學生培養方面進行探討。

一、師資隊伍的建設

現代化的影像診斷思想一改傳統的平面式思考方式與靜止的形態學分析方法,強調形態與功能的統一,靜止與變化的協調,使立體辨思及析因意識等成為主導觀念;體現着現代科學思維模式的系統性、橫斷性、精確性及綜合性等特點;要求式們必需對影像多視角地認知、全方位地把握;要求我們有更加堅實、寬厚的知識結構。要達到這一要求,首先應有一支符合這一要求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符合現代化要求的高級人才。老一代放射診斷學的老師,經過數十年的實踐和努力,已成為本專業的專家和教授,但面對各種高新技術在醫學影像學中的應用和發展,仍感到力不從心,落後於形勢,存在着繼續學習和知識更新的問題。目前從事醫學影像專業的醫師(教師),畢業於醫學專業,對醫學影像學的知識掌握甚少,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地學習實踐,才能適應日常的醫療教學工作。在此基礎上,通過攻讀研究生或派送到國內外有技術特長的單位進修學習,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理論水平和操作技能,逐步成長為醫學影像人才和具有培養高級人才能力的教師。

另外,實驗室的建立和完善,對於影像學的教學、科研工作的進行有着重要意義。在實驗室裏,施行各種科學實驗、建立醫學影像學模型、驗證科學假説,通過各種科學實驗研究的綜合、歸納、判斷和推理,變未知為已知,變知之較少為知之較多,從而充實提高教師認識世界的能力和學術水平,逐步使教師從“經驗型”轉向“科學型”人才,為醫學影像學趕超國內外先進水平提供良好條件。

 二、醫學影像專業學生的`培養

xxx年,我校開始招收醫學影像專業學生,在學生人學前,我們便組織教研室有豐富教學經驗的教授,參考國內兄弟院校開辦本專業的經驗,擬定出我校對該專業學生的培養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

(一)培養目標

國家教委要求醫學影像學(本科)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從事醫學影像與放射治療工作的臨牀醫師。1990年4月25日衞生部醫政司發佈第27號文件指出:將一部分具備條件的醫院放射科由醫技科室改為臨牀科室。這意味着放射(影像)科室由原來只承擔疾病診斷,轉變為既診斷又治療疾病的雙重功能,這與醫學影像學的發展是一致的,這是形勢發展向我們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同樣,我們所培養的新一代影像學醫師,不應單純滿足於診斷疾病,而應將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有機地結合起來,全面瞭解疾病的性質、範圍及與周圍組織器官的關係,病變所處的階段,如何選擇與制定治療方案(手術、介入與內科治療等),病人的預後如何等等。我們認為,醫學影像學人才的培養具有知識面廣、實踐性強、培養週期長的特點,應該根據自己專業特色和培養目標制定專業培養計劃,抓住重點、兼顧一般,既重視實踐,又不輕視理論。

(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醫學影像學是應用基礎醫學與臨牀醫學對疾病進行影像學診斷和治療的新興科學,它具有多學科的相互交叉與滲透,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在診斷疾病方面,影像學是通過影像技術手段獲得人體組織器官形態和功能改變的信息,結合臨牀有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作出診斷。而影像(介入性)治療是在影像的監視下,利用導管或穿刺技術,對病變進行治療或獲得組織學、細胞學、生化或生理資料,以明確病變的性質。疾病的影像學診斷與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關係極為密切,如大葉肺炎,病理分為充血期、紅色肝變期、灰色肝變期、消散期。在充血期,可有明顯的臨牀表現,如發冷、發熱,白細胞升高,但此期影像學(X表現)為陰性;在紅色、灰肝變期,X線表現為大片狀形態與解剖肺葉一致的典型緻密影;在消散期,表現為散在斑片狀緻密陰形,若病人病程處在此期就診,X線表現無法與肺結核區別,只有通過結合病史病程經過、實驗室檢查資料,進行綜合分析,才可能獲得正確的診斷。以上例子説明,醫學影像學人才首先必須具備良好的基礎醫學和臨牀醫學知識,可以説,一個影像學醫師首先應是一個臨牀科的醫師,在此基礎上再深入紮實地學習影像專業的知識。這便決定了我們的教學內容,即:基礎醫學、臨牀醫學、醫學影像學。此外,結合本專業的發展情況,外語、醫學電子學、計算機的醫學應用也是學習的重要內容。醫學影像學專業課的內容應包括各種影像儀器的操作,各種疾病影像學表現、診斷和介入影像學。一個高質量的影像學人才必須是熟練地操作各種儀器的能手,才能從中捕捉到更多對診斷有用的影像信息。在介人性治療中,操作尤為顯得重要,否則,就不可能把導管或穿刺針送到靶器官或組織內去完成相應的治療或診斷,甚至還可能加重病人的痛苦或導致生命危險。影像診斷學是本專業教學的重點內容,不僅要傳授各種疾病的影像學表現、診斷,而且要注重培養學生對疾病鑑別診斷的辨證思維。在臨牀,疾病的種類繁多,疾病的表現多種多樣,可謂“同病異症”、“同症異病”;同樣,影像學上亦有“同病異影”、“同影異病”,從錯綜複雜的現象中,進行恰如其分的鑑別、否定、肯定,形成影像學的診斷邏輯思維,從而提高診斷的正確性,準確判斷病變所處的階段、病變的程度、治療手段的選擇以及預後。

總之,醫學影像學高級人才的培養應做到:檢查技術(操作)與影像學表現(診斷)並重,影像學表規與臨牀資料相結合,以及各種影像檢查技術的橫向應用,取長補短,充分發揮各種成像技術的特長。使學生達到具有紮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能,較強獨立操作能力。

醫學影像專業論文2

醫學影像學是以病理為基礎,根據圖象來進行疾病診斷的科學。形象、直觀為其特點,因此在教學上亦有其特殊性。97年下學期我們開始嘗試改變傳統教學方式,對94級影像醫學專業學生採用多媒體教學。為了總結經驗,我們通過任課老師的座談會和在學生中進行反饋性調查,比較使用傳統教學方法和多媒體教學方法的效果。如下。

一、材料與方法

教師方面的調查以座談會方式進行,參加座談教師10人,7人為有10年以上上大課經驗的教授及副教授;3人為講師,主要是帶實習。全部教師均用多媒體形式進行教學,學期課時20小時以上。座談的內容,包括多媒體教學對授課內容的貫徹是否全面,上課演講難易度,示教效果,備課所需時間及效果等。學生調查形式為問卷調查。接受問卷調查的學生為94級醫學影像專業學生,28人。在接受多媒體教學之前,這些學生已經通過傳統教學方法上完了放射診斷學中的呼吸、循環、頭顱五官系統。消化、泌尿、骨關節系統則採用多媒體教學。

 二、結果

1、全部教師認為與傳統教學方法對比,多媒體教材信息量大,圖文並茂。所包括內容完全滿足教學大綱的要求。課前準備所花時間少,藉助電腦優勢,相當於在課前把所需要貫徹的內容首先輸入電腦。

2、上課時演講方便,輕鬆自如,生動,得心應手,易於講深講透。

3、避免了過去上課中由於記憶不深可能出現講漏或少講的情況。

4、有時因工作需要,教學中可能臨時需要更換教師,因為教研室有同一的多媒體教材,替換上的教師稍加備課也能掌握授課內容與進度,保證授課內容的前後銜接,承上啟下。

5、多媒體教學已不需要板書,減少了傳統的煩瑣和不衞生的黑板書寫教學工作

6、學生調查結果見表。

教學效果調查表

課堂生動  圖文清晰  筆記易記  易理解  課後不必複習  課後稍複習即可記憶 多媒多媒體教學   68%      100%       43%         64%           20%                    60%傳統教學               32%      18%         67%         36%            5%                    50%

 三、討論

1、多媒體教材代替了傳統的講義。多媒體教材由有豐富教學經驗副高以上職稱的教師編寫腳本,根據教學大綱以統一的格式編寫每一次課的腳本,並將豐富的教學經驗及教學技巧融入多媒體教材。編成的多媒體腳本通過Powerpoint的形式製作成多媒體演示稿,並儲存於電腦。便於保存、修改及重複使用。教師上課前通過提供的多媒體教材進行備課,改變了過去備課時寫教案背教案的教學準備方法,也可根據自已的教學習慣和當時需要進行教材的修改、補充,添加新的知識。在教學中,即使不同的教師講課,也可能獲得到相同的教學效果。

2、靈活的多媒體演示使老師講課得心應手。作為醫學影像學主要課程的放射診斷學,傳統的醫學影像學一般通過老師黑板、掛圖、影像圖像演示、語言講解來進行。儘管教師想方設法在語言描述、畫圖,幻燈片製作等方面作了很大改進,但常常感到“影像影像,有影不象”,學起來枯燥無味,影響教學效果。多媒體教材將教學內容提綱、重點製成幻燈片,結合圖像信息庫中大量圖像,配上背景圖案、聲音、動態效果,進一步擴大表現手段。通過大屏幕多媒體投影儀同步演示,書本上的知識就具體、準確、形象的展示在學生面前。教師在教學演示中,根據內容需要隨時調動多媒體資料,如需要圖像演示,可調出儲存在電腦硬盤、光盤中的各種圖像,需要進行血管造影、胃腸道造影演示可通過多媒體系統調出錄象、VCD的有關資料,需要演示實物標本,書本資料,可通過實物投影來完成。教師在整個課堂中輕鬆自如,理論聯繫實際,動靜結合地進行講解和演示,講得生動活潑,得心應手,取得應有的教學效果。

3、多媒體教學使學生有一個視聽新感覺。靈活多變的多媒體教學既貫徹了教學大綱的內容,充實學生的基礎知識,又增加了新技術、新進展,拓寬了知識面。68%的學生認為課堂氣氛更活躍;多媒體教學圖文並茂,動靜結合,通過視覺、聽覺,從多方面剌激大腦皮層,改變過去單一的教學方式,引發學生學習興趣。100%學生認為多媒體教材圖像更清晰,文字簡潔、清楚,一些複雜的影像學解剖、各種異常的影像學表現和徵象過去越説越複雜,越説越糊塗,通過多媒體大量圖片,多方位的旋轉演示,學生輕而易舉接受。真可謂“百聞不如一見”,“為看不知道,一看忘不掉”。學生反映多媒體教學,課堂的趣味性,生動性,可學性非常明顯,便於知識消化吸收,便於記憶,70%的內容課後稍加複習甚至不用複習即可記住,增強了學生學好專業知識的信心;64%學生認為多媒體教學融圖、文、聲於一體,理解印象深刻,更容易掌握書本知識。

4、有待改進提高的問題。反饋調查中,部分學生認為幻燈片翻頁過快,做筆記跟不上,影響課後複習,因而可能影響考試成績,認為傳統教學邊講解邊板書更容易做筆記和理解。這可能是一個適應過程。多年來的教學習慣,教師和學生都比較容易適應照本宣科,逐條逐段地講解和學習。學生認為背好書本內容就能考好,就能學好。多媒體教材容大量理論和臨牀實踐內容,比如必要的文字以顯示內容的重點,加上線圖、解剖圖進一步説明,再加上包括傳統X線照片、CT、MRI等各種實際圖像從多方面反覆演示,反覆印證地進行講解。説明的內容增加,自然演示翻頁可能過快。實際上只要能記住基本內容和重點,各種演示的圖像並不需要死記硬背,瞭解、有印象就可以了。由於我們多媒體教學才剛剛起步,教師在多媒體制作和教學中也還存在提高和改進的問題。多媒體最好圖文結合講解,文字顯示少而精,突出重點,所用的圖像能夠説明問題。講課中不能簡單地宣讀多媒體上所顯示的內容,應根據所講的疾病從基礎理論、臨牀表現、影像學表現和診斷方面由淺入深,從簡到繁地講解,講解的內容反映在多媒體上。這樣才可能引導學生通過聽老師講解,在理解老師講解內容的基礎上來做筆記,而不是盲目地、沒有理解地來做筆記,獲得真正的教學效果。

標籤: 論文 醫學影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xn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