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產業發展實現城鄉共同進步的論文

產業發展實現城鄉共同進步的論文

城鄉商貿統籌發展是城鄉統籌發展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城鄉統籌的實質是城鄉二元經濟結構轉向現代社會經濟結構,其核心是城鄉資源的統籌配置,其重點是產業發展。只有產業發展才能帶動人口、產品和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充分流動和有效配置,只有產業發展才能實現工業化、城市化,實現城鄉共同發展進步。

產業發展實現城鄉共同進步的論文

一、城鄉商貿統籌發展的內涵與目標取向

城鄉商貿統籌是指城鄉商貿發展的統一籌劃、協調運行。作為先導性產業的商貿流通業,必須率先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以商貿流通產業的城鄉統籌拉動相關產業的城鄉統籌,拉動經濟社會的城鄉統籌。城鄉商貿統籌的目標取向不是消除城鄉市場差異,實現城鄉市場一致化、一樣化,而是加強城鄉商貿的整合和對接,充分發揮城鄉雙方優勢,實現城鄉商貿的相互融合與雙向互動。城鄉商貿統籌實質上是城鄉商貿結構的新安排,關鍵是打破城鄉分割的二元體制,建立城鄉互通的流通機制與制度,實現城市流通體系與農村流通體系的有機銜接和聯動運行,核心是城鄉商貿資源的統籌配置,重點是城鄉市場的統籌發展,以城鄉市場的一體化推動城鄉間商品和服務、資源與要素的順暢流動,使城鄉資源通過市場的聯結實現共享,實現城鄉市場的開放和融合,充分發揮商貿流通的先導性作用,以貿促工、以貿促農、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實現城鄉互動發展。

二、城鄉商貿統籌發展模式探析

作為城鄉統籌發展中的產業發展問題,從產業發展本身而言,城鄉商貿統籌發展既是一種政策性選擇和安排,又是體制的設計與運行。產業發展環境、制度與政策、產業發展主體、產業發展載體、產業發展客體之間相互影響,決定其發展模式的選擇;從城鄉空間關係上看,城鄉商貿統籌發展不是城市商貿和農村商貿的各自發展,也不是簡單的通過城市給予農村資金、人才等辦法支持農村市場加快發展,而是加大城鄉資源的雙向交流和優化配置。城鄉商貿統籌發展必須選擇有利於城鄉商貿融合、互動與互補的發展模式,單純從城市商貿或單純從農村商貿發展出發考慮問題都不符合城鄉商貿統籌的本質要求。參照城鄉統籌發展理論與城鄉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實際,本文對城鄉商貿統籌發展模式提出以下參考意見

(一)城鄉市場網絡化發展模式

城鄉市場網絡化是指城鄉市場之間構成一個有序化的關聯繫統及其運行過程,並通過這個過程獲得一種特有的網絡組織功能效應,以形成一定地域的城鄉市場之間網絡設施完備、產業內在聯繫密切、要素流轉通暢、組織功能完善,並構成一個維繫城、鎮、鄉市場網絡系統共生共長的空間過程。本模式強調城鄉市場統籌規劃,加強城鄉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區域內城鄉市場網絡化佈局,完善城鄉市場網絡體系的銜接,加強城鄉間商貿產業聯繫程度,通過連鎖化、網絡化、信息化發展城市市場和農村市場的多種關聯。如將城市與農村對接的市場服務向農村延伸,建立符合農村需要的農村消費品市場、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城市商貿流通企業通過發展產供銷一體化經營,與農民聯合興辦商品基地,發展“訂單農業”,擴充穩定優質的貨源。農村產地批發市場與城市連鎖超市、倉儲式商場和便利店建立聯繫,直接配送商品進城;大型批發市場發展農村分市場,等等,通過城鄉市場的網絡化連接,解決工業品下鄉、農民買難與賣難的雙重問題。

(二)小城鎮商業發展模式

小城鎮是城鄉聯繫的重要節點。本模式強調農村地區小城鎮商業的發展,以數量眾多、分佈合理的小城鎮商業為節點,形成遍佈全市的完整、分散的城鎮商業體系,將城市與農村兩個相對獨立的經濟體有機銜接起來,實現城鄉資源的雙向流動,形成以大城市為中心,以中小城鎮為節點的資源要素雙向流動的網絡體系。小城鎮商業的發展,還有利於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小城鎮成為城鄉統籌中農村人口轉移的主要吸納地。

(三)供應鏈網絡連接模式

供應鏈網絡系統將分佈於城鄉間的供應商、製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直到最終用户連成一個整體的功能網絡,供應鏈網絡連接模式強調通過現代流通中的供應鏈、服務鏈和價值鏈,構築城鄉間商流、物流及市場的雙向流通系統,形成縱橫交織、共生共榮、緊密聯繫的網絡化城鄉商貿流通體系。城市與農村經濟活動分佈於供應鏈網絡系統的不同環節中,依靠供應鏈連接紐帶,將城鄉間產供銷、產加銷業務活動連為一體。

(四)產業聯動模式

產業鏈是各個產業部門之間基於一定的技術經濟關聯,並依據特定的邏輯關係和時空佈局關係客觀形成的鏈條式關聯關係形態。產業聯動模式主要是基於城鄉產業間客觀存在差異,加強商貿流通業與關聯產業的互動,以產業間和產業內不同行業間的有效合作和聯動,充分發揮城鄉產業比較優勢,促進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如通過延伸城鄉的貿工農產業聯動發展、商旅文一體化發展、專業市場、工(農)業園區與物流聯動發展等,實現城鄉產業互利共贏。

(五)龍頭企業(市場)帶動模式

本模式以經營主業突出、管理技術先進、核心競爭力強、輻射面廣、產業帶動力強的實力雄厚的龍頭企業(市場)為主導,帶動供應鏈中相關企業(個體)商貿活動的開展,克服流通活動中“小而散、多而亂”、流通組織化程度過低、流通效率低下、產業帶動力不足的狀況。如“萬村千鄉”工程中以大型連鎖企業為龍頭,深入村社開辦連鎖超市、便利店,帶動農村商業發展;大型商貿龍頭企業、龍頭市場以“公司+基地+農户”、“市場+基地+農户”等方式,帶動種養加產業化,帶動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

三、城鄉商貿統籌發展對策——重慶之探索

(一)構築城鄉一體化市場體系,推動城鄉商貿共同發展

1。完善體制,激活機制

消除妨礙城鄉商貿統籌發展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建立資源在城鄉之間合理配置的市場體系。加強城鄉商貿統籌政策協調,在城鄉之間建立起均衡增長的良性互動機制,推動城鄉市場主體之間聯合、重組和經營網絡的跨地區、跨城鄉延伸,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商品流通組織體系與網絡體系,推動城鄉一體化市場體系發展。

2。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要素市場體系

打通城鄉生產要素合理流動的市場渠道,促進農村的勞動力、土地等生產要素和城市的人才、資本和技術等生產要素雙向流動和有效組合,提高資源要素的市場化程度,為商品市場的發展創造必要的體制條件。

3。建立健全城鄉一體化商品市場體系

統籌城鄉交通、通信等區域性基礎設施規劃和建設,加快城鄉交通網絡建設;高起點建設信息化平台,加強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建成城鄉普遍覆蓋的信息網絡,加快推進農村商務信息服務站試點,延伸公共信息服務到基層;促進市政基礎設施向農村地區延伸,實現城鄉同建共享。統籌城鄉商貿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將城市商業中心與周圍鄉鎮商業作為一個整體,統一規劃,在商場、市場及物流園區建設上,統籌佈局,推進城鄉商品市場一體化進程。

(二)大力發展城鄉商貿流通產業,加強城市和農村商貿層級傳遞與支撐功能

堅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商業協調發展的思想,重慶加快主城特大城市、區域性中心城市、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四級商業中心建設。注重培育大城市和中等城市商貿流通產業集聚,做優主城特大城市商貿流通產業。圍繞中央商務區、大型商圈、大型批發市場羣和會展業,重點發展現代都市商業,提升都市區商貿流通產業能級與輻射能力;做大做強萬州、涪陵、黔江、永川、江津、合川六個區域性中心城市商業,建成區域性商貿流通次級核心和傳遞樞紐;做活中小城市商貿流通產業,加快區縣中心商圈建設與商業發展,帶動中小城市發展;大力發展小城鎮商貿流通產業,尤其要加強中心鎮鄉鎮商業發展,突出功能特色,以貿促工、以貿帶農,增強對非農人口的吸納能力,有效拓展城鄉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空間。

(三)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促進城鄉資源合理配置

加強農村市場體系建設。充分發揮“三商帶三農”作用,以商品帶農村、以商人代農民、以商業帶農業,推進城鄉商貿統籌發展。逐步形成以鄉村零售網點為基礎,以大中型批發市場和連鎖配送中心為骨幹,以各類農村流通合作經濟組織和大中型農村流通企業為主體,農產品、消費品和農業生產資料市場均衡發展,城鄉市場相互融合、內外貿易緊密聯繫,法制健全、佈局合理、服務規範、組織化程度較高的農村市場體系,初步建立適應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的農村商品流通體制。

1。積極培育農村市場主體,增強流通企業活力

鼓勵和支持農民進入農村流通領域,積極支持農村經紀人隊伍和各類流通中介組織的發展。擬建設1000個農產品流通合作經濟組織,重點支持20個管理規範、服務功能完善、經濟效益較好的流通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培育10大農產品流通企業,發展一大批運銷大户,建立一支農村經紀人隊伍。鼓勵具有競爭優勢的農產品流通企業通過參股、控股、承包、兼併、收購、託管和特許經營等方式,實現規模擴張。

2。建立和改造農村消費品流通體系

加強農村消費品網絡建設。加快形成為農村居民日常生活服務的零售網絡終端,搭建“農家店”收購農副產品、推動農副產品創自有品牌、進超市的綜合服務平台。引導各類大中型流通企業利用品牌、配送、管理、貨源、信息、技術等優勢,通過投資或加盟連鎖的方式建立或改造農村消費品零售網絡,利用供銷合作社在農村點多面廣的優勢,充分發揮其連鎖配送網絡在農村市場中的作用。

3。構建順暢的農產品流通體系

加強農產品批發市場建設。科學規劃城鄉之間、產銷地之間農產品批發市場佈局,重點支持永川、潼南、榮昌等具有農產品產地優勢、傳統集散地優勢的區縣,高起點建設一批特色突出、輻射面廣、能與國內外市場接軌的區域性農產品批發市場、農產品貿易中心,提高農業市場化程度。重點建設10家符合國際標準、面向國內外市場、現代化的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完善和拓展農產品批發市場的服務功能,積極推行農產品拍賣制、遠程交易、網上交易、集中配售、連鎖經營等新型交易及經營方式。鼓勵農產品批發市場向上下游延伸經營鏈條,通過建立農產品基地、發展訂單農業、建設農產品採購和物流中心等方式,建立起農產品進入城市市場的快捷流通渠道。

4。積極發展農產品零售市場

啟動“農商對接”行動計劃,探索和推廣“超市+基地”、“超市+農村流通合作經濟組織”、“超市+批發市場”、“超市+社會化物流中心”等方式。鼓勵條件較好的連鎖超市發展直接從產地採購農產品的進貨模式,與農產品生產基地建立長期的產銷聯盟。努力提高連鎖超市、便利店、大型綜合超市等新型零售業態中農產品的經營規模。大力發展農產品物流。加快現有農產品物流企業改造升級,推動其向專業化、規模化方向發展。建設農產品冷鏈系統,初步建立起統一高效的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努力改善農產品物流環境。

5。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體系

積極發展農資連鎖經營,建立以集中採購、統一配送為核心的新型營銷體系;放開農資市場準入條件,鼓勵各類投資主體進入農業生產資料流通領域。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資料服務體系。鼓勵農資流通企業將農資銷售與服務緊密結合起來,開展配送、加工、採購服務和技術服務及農機具租賃等多樣化服務,促進農業生產。

(四)加快鄉鎮商業發展,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因地制宜發展各類綜合性和專業性商品批發市場,為農村腹地的農副產品進入市場體系創造條件,形成發展現代農業的'市場支撐體系,大力發展鄉鎮生活服務業,創造小城鎮宜居環境,充分發揮小城鎮尤其是中心鎮高度集聚人口、承接產業轉移、服務農村、促進縣域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使小城鎮成為連接城鄉空間的紐帶和城鄉資源要素傳遞流動的平台,在統籌城鄉中,發揮重要節點功能,成為緩解大城市壓力的“蓄水池”。

(五)以產業聯動延伸商貿流通產業鏈,增加轉移就業容量

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興辦市場、發展生產、生活服務業,延長商貿流通產業鏈。扶持商貿流通龍頭企業向農業領域滲透,通過入股、訂單生產、自建等多種方式,結合農業產業化百萬工程,建立產銷聯盟或產銷一體化的商貿流通企業生產加工基地。重點培育石柱辣椒、江津花椒、涪陵榨菜等種植養殖、加工基地。形成“市場聯基地、基地帶產業、產業興市場”的貿工農一體化良性經濟循環模式。依託產業園區、物流園區,大力培育專業市場、產業園區和物流業聯動發展的產業集羣。如以璧山西部鞋材交易中心為龍頭,建設西部最大的鞋材和鞋產品專業市場,建設璧山、銅梁鞋業基地,打造中國西部鞋都。充分發揮榮昌畜牧科技優勢,以榮昌西部飼料獸藥市場為龍頭,依託板橋工業園區打造畜牧優勢產業鏈,帶動畜牧產業聯動發展。商旅文結合,發展各具特色的農家遊、鄉村遊、風情遊;積極鼓勵都市圈商貿流通企業面向市內外“走出去”、“走下去”,開拓新市場。

(六)以“五雙工程”為主要突破口,打造城鄉商貿統籌發展的戰略平台

1。大力推進農村市場“雙建工程”

圍繞新農村建設,加快鄉鎮連鎖經營超市和村社便民放心商店建設,搭建工副食品和農資下鄉進村,農產品和廢舊物資出村進城的雙向流通平台,力爭在3—5年基本形成以縣城為重點、鄉鎮為骨幹、村社為基礎的商品零售網絡。

2。大力推進社區“雙進工程”

積極支持和引導連鎖經營企業運用連鎖經營方式在社區設立各類便民、利民的商業網點,提供定向、快捷、周到的服務,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改造和建設不同類型商業社區商業設施,不斷完善社區商業服務功能,為城鄉居民創造良好安居條件。

3。大力推進“雙十工程”

在重點培育建設納入全國“雙百市場工程”的觀音橋農產品批發市場、永川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及商社集團新世紀百貨公司、糧油集團公司的基礎上,選擇培育一批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流通企業,在資金和政策上予以支持,儘快形成一批帶動力強的大型農產品流通主體,構建農產品現代流通體系,穩定市場供應,豐富“菜籃子”,助農增收。

4。大力推進“雙帶工程”

依靠流通企業、餐飲企業和農產品市場,到農村建生產基地,辦加工廠,帶動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致富;帶動農產品流通,提高農產品附加價值。如重慶市商貿流通龍頭企業重慶商社集團投資10億元與北碚區政府在北碚靜觀、水土一帶,合作開發1。1萬畝的“重慶市生態農業科技產業示範區”。示範區包括三個項目,一是“美麗鄉村嘉年華”農業休閒觀光旅遊園;二是在水土建一個佔地2000畝的西南農產品物流港,主要把當地農副產品通過超市、商場銷售網絡賣到全國;三是山地農業科學城,以山地農業技術試驗和新型農產品開發為核心,使之成為重慶市及外地農科院所提供新品開發實驗的基地。

5。大力推進“雙轉工程”

充分發揮商貿流通產業吸納就業能力強的優勢,啟動“農村商貿人才培訓陽光工程”,通過多形式、多行業、多層次的職業技能培訓,將一大批農民培訓轉化為商人,將一大批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從商就業。城鄉商貿統籌發展,任重而道遠,非一日之功可蹴,必須大力改善發展環境,營造富有活力的體制機制環境。加大對商貿流通領域創業投資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服務體系,完善融資擔保、創業輔導、市場開拓、信息服務、中介服務等服務平台,鼓勵城鄉居民創業,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與創業條件,為農村轉移勞動力提供“草根創業”平台。要千方百計提高農民消費水平,積極鼓勵農民外出經商務工,增加非農收入,形成推動城鄉市場共同發展的持續動力。

參考文獻:

[1]賈后明,何春宏。以科學發展觀統籌城鄉市場建設[J]。學術交流,2007(3):66—69。

[2]龔勤林。論產業鏈構建與城鄉統籌發展[J]。經濟學家,2004(3):121—123。

[3]高雲虹,曾菊新。城鄉網絡化與西部地區城鄉發展模式選擇[J]。經濟問題探索,2006(8):13—18。

[4]段娟,文餘源,魯奇。近十五年國內外城鄉互動發展研究述評[J]。地理科學進展,2006(7):118—127。

[5]陳金生。對欠發達地區城鄉市場統籌建設若干問題的探討[J]。前沿,2005(12):191—194。

[6]路小昆。市場一體化:統籌城鄉發展的體制基礎[J]。理論界,2006(1):71—7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og3q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