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關於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思考論文

關於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思考論文

摘要:網上銀行作為21世紀一種新興的金融業,其低廉的成本和廣闊和前景,已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外資銀行主要藉助網絡無極限的優點,實現遠程服務、以彌補其網點少、規模小之不足,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金融競爭歸根結底將集中在3條戰線:國內與國外(中資與外資)、業內與業外(同業與混業)、網上與網下(網絡銀行與傳統銀行)。由此,中資銀行在應傳統業務領域競爭以外,還要在網絡金融服務領域內與外資銀行展開競爭。本文分析網絡銀行特徵的基礎上,剖析了我國目前網上銀行發展的現狀,並針對我國網上銀行發展存在的問題,建議我國在發展網絡銀行應採取如下對策:營造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的良好環境;培育我國網絡銀行主體積極發展;加強對網絡銀行的有效地監管。

關於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思考論文

緒論

建立在IT(計算機通訊技術)之上的網上金融,是一種以高科技高智能為支持的AAA式銀行,即在任何時候(Any time)、任何地方(Anywhere),並以任何方式(Anyhow)為客户提供服務的銀行。它是金融領域的一場革命,將引發金融業經營管理模式,業務運作方式,經營理念風險監管等一系列重大變革。同時,網絡經濟特別是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為網上銀行提供了極其廣闊的市場。本文擬在通過分析我國網絡銀行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探討促進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一些對策措施。

一、網絡銀行的運行特點

1、業務智能化、虛擬化。傳統“磚瓦型”銀行,其分行是物理網絡,主要藉助於物質資本,通過眾多銀行員工辛苦勞動為客户提供服務。而網絡銀行沒有建築物、沒有地址,只有網址,其分行是終端機和因特網帶來的虛擬化的電子空間,主要藉助智能資本,客户無須銀行工作人員的幫助,可以自己在短時間內完成賬户查詢、資金轉賬、現金存取等銀行業務,即可自助式地獲得網絡銀行高質、快速、準確、方便的服務。

2、服務個性化。傳統銀行一般是單方面開發業務品種,向客户推銷產品和服務,客户只能在規定的業務範圍內選擇自己需要的銀行服務,而因特網向銀行服務提供了交互式的溝通渠道,客户可以在訪問網絡銀行站點時提出具體的服務要求,網絡銀行與客户之間採用一對一金融解決方案,使金融機構在於客户的互動中,實行有特色、有針對性的服務,通過主動服務贏得客户。

3、金融業務創新的平台。傳統銀行的業務創新主要圍繞資產業務,針對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業務,進行資產證券化,對金融產品進行改造與組合,滿足客户和銀行新的需求,而網絡銀行側重於利用其成本低廉的優勢和因特網豐富的信息資源,對金融信息提供企業資信評估,公司個人理財顧問、專家投資分析等業務進行創新和完善,提高信息的附加價值,強化銀行信息中介職能。

二、網絡銀行發展的前景

隨着網絡整體水平的提高和綜合實力的增強,它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會不斷提高,它將成為一個行業,成為金融業發展的一種趨勢,今後網絡銀行發展的潛力很大,市場前景廣闊。

1、產融網絡結合的趨勢將會加強。隨着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傳統工作方式的更替,資本市場的發展,直接融資比例的提高,一大批企業將會設立自己的網站網頁,居民也會積極投身於網絡銀行之中,網絡企業的擴展,網絡消費者的增加,使眾多的網絡企業從開展電子商務轉而向網絡銀行結合,相互持股和參股,大企業集團將與傳統銀行合作共同建立網絡銀行,提高網絡金融服務業務,產融網絡化結合將使眾多企業和居民對網絡平分的可信度提高,對網絡平台的依賴性增強,網絡客户羣將穩定發展,網絡銀行的經濟效益會顯著提高。

2、網絡銀行業務將向多樣化、創新化發展。網絡銀行的出現,使傳統銀行經受了一場技術革命,傳統銀行業務將受到挑戰,網絡銀行具有靈活強大的業務創新能力,不僅可延伸改造傳統的業務,而且會不斷設計業務新品種,創新業務方式,滿足客户多樣化的需求,網絡銀行利用現代金融技術,大力開展網上交易,網上支付和清單業務,拓寬業務範圍、增加業務收入,利用網上銀行為企業和居民進行資金餘額查詢、賬户轉移、第三方支持,銀行業務通知等基本業務服務,還要利用互聯網作為營銷渠道,交叉出售產品和服務,如存款產品、消費信貸、保險、股票交易、資金託管等高級業務,並且不斷進行升級換代,拓寬技術創新空間和領域。

3、網絡銀行業務的創新將會推動金融市場網絡化發展,並可能再現綜合性市場。隨着網絡銀行業務的深入開展,迫切需求外匯市場、黃金市場、資本市場、貨幣市場、保險市場及金融衍生產品市場網絡化長足發展;反過來,這些市場網絡化的發展也能提升和促進網絡銀行的進一步發展。網絡金融市場的地區整合和行業互動將會帶動金融市場結構的優化和銀行合業經營的出現,帶動整個金融金融市場深化網絡金融市場和非金融市場之間界限模糊,距離縮短,各類市場將混為一體,並且可能出現綜合性市場。

4、網絡銀行全球化、國際化發展趨勢明顯。隨着經濟全球化和金融國際化發展步子的加快,世界各國銀行業運用併購重組方式積極向海外擴張,採取“打出去,請進來”等多種途徑、多種方式擴展業務,佔領世界市場。目前,我國海外銀行的分支機構多達600多家,引進外資金融機構200多家,估計今後我國海外機構數量擴張的步子要放慢,而主要靠網絡銀行的發展來增加客户,擴展業務範圍。因為網絡銀行的發展使整個金融市場融為一體,它縮短了國與國之間遙遠的距離,模糊了國與國、洲與洲之間的地域界限和文化傳統,業務的競爭將變為信譽的主角和技術裝備水平及服務質量的競爭,在傳統銀行基礎上的網絡銀行模式近幾年可能有大的發展。但純網絡銀行經過結構調整和休養生息後天,將會有一個大的發展。

三、國外網上銀行的發展情況

網上銀行最早起源於美國,其後迅速蔓延到Internet所覆蓋的各個國家。美國安全第一網絡銀行(SFNB)從1996年就開始了網上金融服務,美國銀行業 6%—7%的客户使用網上銀行系統。

目前,國際上提供網上銀行服務的機構分兩種:一種是原有的負擔銀行(incumbent Bank),機構密集,人員眾多,在提供傳統銀行服務的同時推出網上銀行系統,形成營業網點、ATM、POS機、電話銀行、網上銀行的綜合服務體系;另外一種是信息時代倔起的直接銀行(Direct Bank),機構少,人員精,採用電話、Internet等高科技服務手段與客户建立密切的聯繫,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務。現舉例説明這兩種銀行的發展情況。

(一)高效、快速發展的直接銀行:德國的Entrium Direct Bankers Entrium Direct Bankers,1990年作為Quelle郵購公司的一部分成立於德國,最初通過電話線路提供金融服務,1998年開闢網上銀行系統。目前已經成為德國,乃至歐洲最大的直接銀行之一。截至1999年底,擁有客户77萬,其中使用網上銀行系統的客户達15萬;資產總額38.18億美元:控制德國直接銀行界30%的存款和39%的消費貸款。

Entrium沒有分支機構,員工共計3

70人,依靠電話和因特網開拓市場、提供服務。 370人服務77萬客户,人均資產達1000萬美元,大大高於亞洲的領先銀行水平(新加坡發展銀行人均資產580萬美元,中國農業銀行人均資產50萬美元);而且Entrium認為現有系統完全可以滿足250萬客户的需求,這一連串數字足以給我國人員臃腫的商業銀行敲響警鐘。

Entrium經營的業務品種主要包括消費信貸、循環週轉貸款、信用卡、投資、在線交易等。雖然目前仍以電話服務為主,但正在加速發展網上銀行服務,它的網上銀行發展戰略十分明確:將Entrium從擁有網上銀行服務的領先的電話直接銀行轉變為擁有電話銀行服務的領先的網上直接銀行o Entrium的成功歸功於它利用先進的科技手段開拓市場、聯絡客户、處理業務。

(二)美國銀行提供網上銀行服務的優秀代表:Wells Fargo

根據國際上一家權威的電子商務評價公司,Gomez Advisors,從使用性能、客户信任 程度、網上資源、關係協調、成本等方面對美國、歐洲等地銀行的網上銀行服務進行的評比, Wells Fargo是1999年度網上銀行系統使用性能最好的銀行,是美國第七大銀行,資產總 額218億美元,擁有5925個分支機構,資本收益率高達34%。目前,它被認為是美國銀行 業提供網上銀行服務的優秀代表,網上銀行客户數量高達160萬,銀行網站每月訪問人數96萬(並非人次);接受網上銀行服務的客户佔其全部客户的20%。

Wells Fargo的網上銀行系統不僅節約成本,更主要的是帶來新增收入和客户:使用網上銀行的客户素質好、收入高、賬户餘額大、需求種類多,銀行賺取的收益和手續費收入相對較多;在160萬網上銀行客户中,15%是由網上銀行服務帶來的新客户。

WellsFargo取得的成功歸功於幾個因素:(1)及早地開發和使用高科技,包括Interneto Wells Fargo早在1994年就開始投資網上銀行,並不斷擴大、提高其網上銀行的服務。(2)方便、多渠道的服務網絡。該行認為,客户需要的是一個多渠道、全方位的服務網絡,Intemet

僅僅是其服務體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3)服務品種覆蓋面廣。提供服務的種類包括:賬,户管理、投資服務、保險、貸款等各個方面。(4)客户關係維護與客户羣體系。 Wells Fargo認為這一體系對市場開發至關重要,它嚴格劃分客户羣,其尊貴客户僅佔全部客户的2%,並得到特別的關注與服務。

Wells Fargo是一個傳統的機構銀行,它成功地步入網上銀行的軌道,可謂亞洲的負擔銀行開拓網上銀行服務的範例。

目前國際金融界的發展狀況表明,儘管不同的銀行有其不同的發展戰略,目前正處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即隨着Intemet的不斷髮展,隨着金融業的不斷創新,網上銀行必將包含銀行所有的業務,成為銀行主要的業務手段。

四、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經過幾年的發展,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現狀:

1996年6月,也就是美國開始有了網上銀行8個月後,中國銀行在因特網上設立網站.開始通過國際互聯網向社會提供銀行服務。經過幾年的發展中國的網上銀行發展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設立網站或開展交易性網上銀行業務的銀行數量增加。截止到2002年12月,我國正式獲准開辦交易類網上銀行業務的大中型中資商業銀行(總資產1000億元人民幣以上)已達3家,佔全部大中型中資商業銀行的50%。

二是外資銀行開始進入網上銀行領域。目前,獲准在中國內地開辦網上銀行業務的外資銀行包括匯豐銀行、東亞銀行、渣打銀行、恆生銀行、花旗銀行等。另外,還有幾家外資銀行的申請正在審核之中。

三是網上銀行業務量在迅速增加。這表現在客户數和交易金額兩個方面。2000年底,我國中資商業銀行辦理網上銀行業務的客户數為41萬户,交易金額6500億元。到2002年12月底,客户數已超過350萬户,交易金額超過5萬億元。業務覆蓋全國主要大中城市。

四是網上銀行業務種類、服務品種迅速增多。2000年以前,我國銀行網上服務單一,一些銀行僅提供信息類服務。作為銀行的一個宣傳窗口。但目前,交易類業務已經成為網上銀行服務的主要內容,提供的服務包括存貸款利率查詢、外匯牌價查詢、投資理財諮詢、賬户查詢、賬户資料更新、掛失、轉賬、匯款、銀證轉賬、網上支付(B2D,B2C)、代客外匯買賣等,部分銀行已經開始試辦網上小額貸款、住房按揭貸款等授信業務。同時,銀行日益重視業務經營中的品牌戰略,出現了名牌網站和名牌產品。但目前我國尚未出現完全依賴或主要依賴信息網絡開展業務的純虛擬銀行。

五是中資銀行網上銀行服務開始贏得國際聲譽。2002年9月,中國工商銀行網站被英國《銀行家》雜誌評為2002年度全球最佳銀行網站,這表明中國銀行業網上銀行的服務水平已向國際水平靠攏和看齊。

(二)我國網上銀行與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許多問題

1、發展環境欠完善。目前我國網絡銀行業務縱深和寬度都還有限,受信息基礎設施規模小、終端設備普及程度失衡,客户羣體缺乏規模,現代支付體系不完善,信用評價機制不健全,認證中心(CA)體系尚未建成等國情的制約,尚無一家開展網上存款、貸款、賬單收付、跨行轉賬、非金融產品銷售等業務。

2、市場主體發展不健全。目前國內網絡銀行是在現有銀行基礎格局上發展起來的,通過網絡銀行延伸服務即所謂的傳統業務外靠的電子銀行系統,大多隻滿足存款、匯款、匯兑等業務,只是一個簡單化的傳統業務外掛,其實只能算照搬櫃面業務的“上網銀行”。目前,國內網絡銀行一方面盲目攀比,盲目地引進與投入;另一方面技術手段停留在低層次,缺乏內涵,缺乏適合市場的特色。更難 “客户導向”了,一些銀行對網上銀行發展方向的認識模糊,僅把它當作擴大傳統業務的手段,因而發展緩慢。

3、監管服務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網絡銀行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已經出台,網上銀行市場準入的要求也開始規範化。然而,商業銀行過去那種在技術上想方設法採取措施避開監管的行為還會出現,網絡金融的監管要納入網絡經濟、電子商務整體管理框架中考慮,同時制定國際性標準。就此而言,監管的成熟之路還很長。

五、實現我國網上銀行發展的對策分析

面對五年過渡期的快要結束,外資銀行將全面進入中國,網絡銀行將是中外資銀行競爭的重要戰場,中國及中國的銀行應當增強競爭意識,增加競爭本領,惟有迎難而上,苦練內功,學會“與狼共舞”,才能“招狼為婿”,在競爭中壯大自己。

(一)營造我國

網上銀行發展的良好環境

1、大力推進信息化、網絡化建設。擴大網上銀行的生存空間,電子商務與網上銀行的發展空間取決於信息基礎設施的規模的水平,信息終端以及信息知識的普及程度。因此,要加強網絡信息基礎建設,儘快普及計算機及網絡知識。現階段必須提高認識,增強緊迫感,如果落後三五年,今後可能差之千里,必須進一步推廣應用網上銀行成果,使國民通過感性認識,感覺到網上銀行發展對我國信息化、自動化、現代化的優勢,感受到網上銀行對於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重大作用,感知到網上銀行迅速發展沒商量,通過教育

培訓等方式提高國民素質,更新理財觀念,大力發展互聯網業務,提高銀行體系網絡化水平,這是推動網上銀行發展的前提,也是當務之急。

2、結合信貸登記系統和存款實名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信用體系。要積極推行“銀行信貸登記諮詢系統”,在建立和完善企業信貸登記制度的基礎上,儘快開發和推廣個人信貸登記系統,逐步實現貸款信息共享,為防範信貸風險服務,還可以以居民存款實名制為基礎,開發個人信用數據庫,用以提供個人信用報告網絡查詢服務、個人信用資信認證,信用等級評估和信用諮詢服務,逐步建立個人信用體系。中國人民銀行應儘快組織進行個人信用評估體系建設,逐步建立健全全社會個人信用體系。

3、建立和規範安全認證體系。資金在網上劃撥,安全性是最大問題,發展網上銀行業務,大量經濟信息在網上載遞。而在以網上支付為核心的網絡銀行,電子商務最核心的部分包括CA認證在內的電子支付流程。國內不少銀行都在做網絡銀行業務,但都因為法律、管理等方面的原因,最後只能實行侷限交易,也就是説國內目前的網絡銀行還不能算真正的網絡銀行,只有真正建立起國家金融權威認證中心(CA)系統,才能為網上支付提供法律保障。目前中國金融CA工程已正式啟動,商業銀行及有關金融機構進行電子商務的網上相關法規必須研究制度,逐步為網絡銀行的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法律環境。

4、建立統一的支付網絡體系,解決跨行結算體系。支付網關連接消費者、商家和銀行,是商業銀行系統與公共網絡聯繫的橋樑,由於歷史的原因,我國國有銀行資金平衡能力脆弱,超負荷經營態勢嚴重,直接制約了銀行內控機制的建立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的實施,而這一問題的癥結,在於銀行系統內不同行之間結算資金和資金收付而引起的債權債務的清算方式,為了徹底改革這種傳統的聯行業務體制,必須儘快建立資金匯劃清算系統的高速公路,而建立這種支付網關,需要選擇與各商業銀行既緊密聯繫又權威性、公正性,又可按市場化運作的第三方機構進行建設,可由中國人民銀行牽頭,建立會員制機構。

5、建立健全自身的網絡安全系統。隨着網上銀行業務發展,必然出現很多金融業務創新,也必將涉及到現行金融管理體制和政策的空白點或禁區。同時計算機及計算機網絡系統極易遭受黑客和病毒的襲擊,內部技術和操作故障都難以避免,而由此產生的損失則因我國涉及到網絡交易方面的條款還不健全,各方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在網絡環境下,銀行業一些傳統業務的風險將被放大,使銀行面臨的風險更大。因此,銀行應儘快建立計算機網絡的安全體系,不僅包括防範計算機犯罪、防病毒、防黑客,還應包括各類電腦識別系統的防護系統。以及防止自然災害惡意侵入,人為破壞,金融詐騙等各類因素。

(二)積極轉變觀念,加強網上銀行經營管理

1、建立新型的銀行組織管理制度,適應網絡金融發展,網絡銀行發展使傳統商業銀行組織管理制度發生變化,銀行業是一種具有規模經濟特質的行業,在傳統經濟條件下,商業銀行實現規模經濟的基本途徑是組織體系的分支行制,而網絡銀行的出現和發展不僅僅使傳統的銀行經營理念,經營方式發生變化,而且正在使傳統的銀行外部組織結構由物理形態向虛擬形態變化實現銀行規模經濟的基本途徑已不再是分支行制,而是技術、創新和品牌,這是就外部組織制度而言,從內部組織制度看,隨着商業銀行外部制度的變化,商業銀行的內部組織結構由垂直式形態向扁平式形態發展。從而多層次的內部組織制度將被平行式的制度所替代,銀行內部的管理成本和協調成本會大大降低。我國傳統的.商業銀行組織機構是一種金字塔型的樹形結構,即由商業銀行總行下轄多個一級分,一級分行下轄多個二級分行,二級分行下轄多個支行的總分支行組織機構形式,這種組織機構形成大多按行政區劃對等設置,管理層次多,管理機構龐雜,業務上的條塊分割造成管理效率低下,宂員較多,管理的成本高,不利商業銀行的經營與發展。商業銀行電子化、網絡化即時溝通了各分支行與各部門之間的信息聯繫,網絡中的各個成員可以直接從職能管理部門獲取管理指令和反饋管理信息,商業銀行業務經營中的各種授權,授信等均可通過網絡實時實現。銀行組織結構的變化使得銀行對金融理論、金融技術、軟件開發數值分析,法律等方面的高級人才的需求將會日益上升。從現在起銀行必須有所準備,建立起銀行內部的人才庫。

2、樹立全新的銀行理念。在網絡經濟條件下,銀行業拓展全新的服務,以此來實現以客户為中心,提高智能化、標準經、個性化的業務發展模式。因此,要求銀行在經營管理的指導思想中,只有客户這個中心,而沒有其他的中心,銀行運作所有的構件都是為了客户這個中心服務的。從國際經驗看,客户導向的服務理念經歷了客户至上,客户第一,客户滿意,增加客户價值四個階段。在客户至上階段,把客户放在銀行組織體系和業務流程圖的上方,體現了銀行的服務姿態;在客户第一階段,把客户放在銀行工作日程表的前端,銀行全體人員和全部行為都圍繞客户,客户的事情是銀行工作的重心;在客户滿意階段,把客户的需求和利益放在前面,調動所有資源讓客户感到滿意,以客户的滿意程度作為評價銀行工作的標準;增加客户價值是目前客户導向理念的最新表現,在這一階段,把客户資產價值增加放在首位,讓客户享受增值服務。進入90年代後,我國銀行業在商業改革進程中,“客户中心論”的研究和實踐才露出端倪,銀行初步認識到客户對於銀行經營脣齒相依的重要性,但是這種認識還停留在一個較為表面和膚淺的水平上,而沒有從本質內涵上認識到銀行離開了客户,不重視客户,自身的發展就失去了立足之地。

3、開發新的產品服務,進行全新的業務拓展,銀行業務拓展、銀行業 實施傳統業務與創新業務的結合,採用新的業務開拓視角,新的操作方式,金融服務的延伸來賦予傳統業務以新的內涵外延網絡銀行。

網絡銀行不斷創新金融產品,增強網上銀行支付的靈活性功能。網上銀行要適應客户在電子網絡上進行買賣交易時的支付與結算需要,就必須創新與電子網絡交易相關聯的交易支付手段和金融工具產品,必將對傳統的商業銀行的支付手段產生深刻的影響。網上銀行新的交易支付手段主要有數字現鈔,電子支票,電子信用卡,其他電子金融工具。新的產品及服務內容主要包括:線上市場銷售、線上或電話客户服務(如透過網上、電話申請信用卡)、客户遙距操作及結算(如電子信用證)、線上產品資訊服務(如線上查詢存款利率)、數碼貨幣系統、電子信用卡支付系統、電子支票支付系統、網上電子現金產品(如數碼現金、電子貨幣)等等網上

銀行還可以對傳統的銀行金融工具進行電子化改造,以提高這些業務的辦理效率與質量,改善對客户的服務,降低經營管理的成本,擴大銀行的收益水平。例如,基於電子網絡系統的電子承兑匯票、電子信用證、電子抵押擔保等等業務的開發與運營,無疑會給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注入新的活力。未來銀行、證券公司的營業據點可能只剩最前線的服務人員,看不到他們身後一排接一排的複核主任、副理等業務執行人員。而行員、業務員的角色,也將轉型成理財、投資、財務顧問,提供各種理財產品的服務、諮詢。

(三)強化銀監會對網上金融風險的監管

一般認為,政府之所以要對金融機構實施廣泛的監管,是因為存在着市場缺陷。這些缺陷包括信息不對稱,以及由此引發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這些缺陷加上銀行業較強的外部性和天然的脆弱性,都極易給消費者帶來消極影響。引發消費者對銀行體系的不信任。因此,需要政府進行干預,政府對銀行業監管的最基本目的是保護消費者和提升公眾對銀行體系的信心。傳統的監管體系正是這一理論上建立起來的。

針對網絡銀行而制定的新的規則或指導性規範主要包括:

1.市場進入。大多數國家都對設立網絡銀行有明確的要求,需要申報批准。這些要求一般包括;註冊資本或銀行規模;技術協議安全審查報告;辦公場所與網絡設備標準;風險揭示與處置規劃;業務範圍與計劃;交易紀錄保存方式與期限;責任界定與處理措施等。其中,對於網絡分支銀行,一般還要求其母行承擔相應

的承諾。

2.業務擴展。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業務範圍,除了基本的支付業務外,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允許網絡銀行經營存貸款、保險、證券、信託投資、非金融業務、聯合經營等業務,以及所採用的方式等;二是對純網絡銀行是否允許其建立分支機構或代理機構等。

3.日常檢查與信息報告。一般都要求網絡銀行接受各監管機構的檢查,除資本充足率、流動性等檢查以外,還包括交易系統的安全性、客户資料的保密與隱私權的保護、電子記錄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等檢查。除此之外,對網絡銀行普遍要求建立相關信息資料、獨立評估報告的報告備案制度。

網絡銀行的金融監管應重點考慮以下幾方面的問題:將網絡銀行業務正式列入金融機構管理範疇,建立專門的網絡銀行准入制度;完善現行法律,補充適用於網絡銀行業務的相關法律條文;加強網絡銀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以便促使網絡銀行的經營者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制定網絡銀行的安全標準,建立安全認證體系;結合網絡銀行業務的特點、完善現行金融監管辦法;加強國際間的網絡銀行監管合作;加強金融監管人員的計算機培訓,提高監管人員的素質和水平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o7k7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