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廣電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建設分析論文

廣電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建設分析論文

一、廣電媒資建設中易被忽視的共性問題

廣電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建設分析論文

“媒資”涉及音視頻、信息等眾多技術,其複雜性和實施難度不言而喻。同時,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因其本身的一些特點,也使得其推廣比起其他數字化、網絡化系統更艱難。本文作者結合本職的工作和重慶廣電在現有系統中對媒資的應用,我認為在現階段,以下是影響廣電傳媒業在未來大規模實施“媒資”時易忽視並需要高度關注和解決的一些共性問題:

(1)從業人員普遍沒有認識到媒資系統在未來競爭中的核心和特殊地位。

媒資系統將是未來電視台數字化、網絡化的核心繫統。為什麼説它是居於核心地位的,這是大家普遍沒有弄明白的一個問題,就包括不少技術人員對它理解也不深。更有不少領導和同仁認為,它不過是一個技術手段和技術系統而已。但是對它能夠帶來的變化和連鎖反應,因為沒有更多的瞭解與學習,包括親身的體會和使用,使得大家普遍都難以對其有正確的認識,就更難以領會到它在未來競爭中的核心和特殊地位了。

(2)國內廣電系統的媒資管理,相對於金融等行業,起步較晚,導致我們普遍缺乏整體運營的觀念。

因為起步晚,到底該怎麼做,系統內有些什麼好經驗可借鑑,也是缺乏的,摸着石頭過河,比比皆是。所以,我們現階段各級廣電機構和台站所擁有的設備和系統,相當部分都是根據模擬時代工作的需要和工作流程而產生和設計的。所以產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島,各個系統之間的相互排斥與互不兼容也是普遍現象,而在數字化生存的時代,媒資作為一個新生的事物,它採用完全不同的數字技術、運營理念和管理辦法,給廣電行業的從業者們帶來諸多的不適應和衝擊也很正常,未來如何在市場經濟的洪流中營運和管理,更是需要大家用心思考和學習的。

(3)不少單位單純從技術與設備角度考慮媒資,普遍由技術部門提出建設和營運方案,在設計前期易忽視對用户意見的蒐集與整理。

媒資能否建好且實用,絕非技術部門一家閉門造車就行,用户需求至關重要,特別是前期若忽視對使用者意見的蒐集與整理,易對其在整個集團或體系中的定位與功效等考慮不夠。特別是因安裝使用這一系統後帶來的連鎖變化與影響等,都可能因與用户等溝通不夠而出現一些該有功能的遺漏或缺失,不需要的又可能因部門的利益而擴大化。結果建成後,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導致使用效果不理想。

(4)廣電系統在媒資系統的存儲和應用特點研究和思考上還遠遠不夠,特別是應用明顯不足。

現在大家的想法與需求很多,也陸續推出了一些系統,但這些系統都不夠穩定,且系統間還有不小差異,普遍不兼容。而重慶一些區市縣建媒資系統,因條件所限,相關領導就提出能否用幾十萬來建,更多的是希望花100萬至300萬能夠建成適合區市縣要求和特點的中小型媒資庫。但不難想象,從幾十萬到上千萬,這其中不同的投入必然導致不同的效果。然而,在實踐中,它們的效果好否,能否達到預期目標,這是需要通過應用來檢驗的。因此,廣電系統的媒資從業人員應樹立相應的觀察和研究意識,從最初設計階段起,就有計劃地蒐集、記錄、分析、研究媒資在應用和運行中出現的各類狀況,有針對性地解決相關問題,而不僅僅是停留在簡單使用的層面,否則無法改進和提升系統的整體功效。

(5)媒資應用效果和績效評估較複雜且涉及多方利益,導致不好操作。媒資建設效果好否,是否滿足了用户需要?

特別是大量採集的資料是否真正發揮了作用,有多少是無效宂餘,有多少是有效、高頻使用資料?應怎樣評估其效率、效益?特別是針對不同的媒資應如何來科學分類評估?這儘管是大家都很關注的問題,但囿於技術和評估手段的有限,特別因為應用和研究的不足,導致了在這一環節上的普遍性缺位。另外,不少建設者也因為身處利益關聯者的地位,也難以自亮家醜,因為一旦全面評估系統績效,勢必優劣立現。

(6)沒把各方情況吃透,不顧自身條件,貪大求全,建成後發現問題多多,使自方處於進退兩難之地。

自20世紀90年代起,一些媒體先後有些媒資項目上馬,但是都不很成功。這裏面既有當時技術條件所限,也有作為先行者,無可借鑑成功經驗,探索成本過大、經濟實力等各方面還不匹配等諸多因素。而這些失敗教訓也給我們今天的建設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借鑑,從相關的案例和分析材料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時候當事人和決策者,往往可能受媒資建好後美好願景所鼓舞,在建設時並沒有意識到自身的實際需要和條件,而只是唯恐落伍,跟不上時代的步伐,腦袋一熱蜂擁而上,評估不夠,只想又大又好,導致建成後效果不彰。

(7)對媒資的建設規模與投入產出比等缺乏深刻認識與理解。

説到媒資,大家很容易想起目前中央電視台龐大而鉅額的投資。據中央電視台同行介紹,處理成本在初期是9000多元/小時,僅這一項支出就可能讓省級以下的廣電各級決策者們望而卻步。而即使小一些的系統也動輒上百萬至一兩千萬,甚至更高的投入。所以,對多數省級廣電集團或更小的地市級傳媒而言,的確是不小的負擔。可各個集團或單位,有無必要和中央電視台一樣,搞大而全,儘可能保存更多的各類資源?這是很多單位決策時普遍遇到廣電媒體資產管理系統建設中易被忽視的共性問題探討的一個難題。事實上,中央電視台作為國家級媒體的地位與資金等各方面的優勢,是其他任何一家地方級媒體無法超越與比擬的。而各級地方的媒資系統完全沒有必要貪大求全,但確有不少地方電視台的領導放出豪言壯語,希望與中央級媒體一較高下,打造或是中部,或是東部,或是全國之最的媒資系統。這種志向讓人欽佩,但是否有必要?有資源與之匹配嗎?媒資系統到底建到多大規模是合適的?怎樣投入是最優質的?投入與產出比應該是怎樣的一個比例才是科學的?這種種的疑問,都因可借鑑的成功經驗還不多,而使其成為正確認識與理解媒資建設的難點。

(8)廣電系統的各級領導對媒資的主要功能和作用,在認識上普遍欠缺。

由於媒資是一個比較複雜與功能全面的系統工程。而在廣電系統中,各級主要領導相當部分是從事新聞、經濟或文科類專業的人才,學科背景的差異,導致了在理解具體技術方面的功能與作用時,有一定困難。早期一些廣電媒體已上了播出網,製作網等系統,所以,在很多領導的意識裏,認為媒資也就是一個功能更全面一點的存儲系統而已。基於此,他們往往把存儲與製作網、播出網的數據交換當作了首要的問題。而實際上,對媒資而言,製作網僅僅是其部分數據來源而已。其他的如衞星接收,各種模擬磁帶數據採集,日常的新聞素材採集,各類文字、光碟等資源及廣電網絡傳輸等多種媒體都有可能構成媒資系統的數據來源。應用來説也不可能僅僅SDI、DVB播出,而流媒體、網絡電視、雲端存貯及計算、工業4.0等多種新技術,全集團或全台的綜合業務管理等都可以通過此係統來發揮和顯現作用。對此,因為技術的難度與壁壘等多種因素,使不少領導對它認識不全面、不到位,難免會對其應用和推廣產生不利影響。

(9)廣電系統的素材管理普遍缺位,新聞素材管理更是大大缺失。

電視台、電台花費了大量寶貴時間,巨大設備投入而拍攝的珍貴素材帶,尤其是具有很高價值的新聞素材帶,本應很好地加以保存,並可在以後的節目編輯中反覆多次使用。但目前情況是,不少省級台的同仁都詢問我們有必要保存素材嗎?特別是新聞素材更有必要嗎?有成片不就行了嗎?因為不少台都不蒐集新聞素材,但實際情況是每天記者編輯拍回的新聞素材,因節目時間所限,能播放的非常有限,那些難以再現的珍貴歷史畫面,由於沒有相應的設備和管理手段加以保護,往往被無情地刪除,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而我們所在的部門恰恰就極大地彌補了這一塊工作的不足。目前,我們所在的科室,經過幾年的運轉,已經保留了幾萬條經過處理的新聞素材,而2008年僅僅常規素材帶的使用量就達到12567盒/次,近幾年常規素材的使用也是普遍上萬盒/次,可以説全集團各部門對於我們的素材帶是極為依賴和需要的。而素材內確有極為寶貴的信息與內容,對節目創作顯然大有幫助。雖然,它們的一些畫面非常敏感,不少不能播出,但是,用於科學研究或歷史性保存,無疑又是不可缺少的。而在重慶範圍內的地市級電視台,不少同行因為意識或條件所限,也是大部分電視台不對素材進行篩選和存貯等處理,造成了大量有價值素材資料的流失。

(10)電視台保存有大量的播出節目帶,現在媒資建設中只是進行簡單的數字化處理是遠遠不夠的。

這些新聞、體育、文藝等各類有自制版權的節目正是電視台的獨特價值之所在,具有很強的重複使用性,同樣需要進行有效的保存,以備將來之用。但是由於模擬磁帶容易老化,給節目的長期存儲帶來困難,同時模擬磁帶經過反覆編輯,對信號質量損害較大,導致許多節目帶已經無法使用。而現在重慶不少電視台採取的方法就是簡單地把它數字化處理即可,而同步的對其挖掘性的開發與研究卻因種種原因而沒有開展起來,這也影響了媒資整體功能的.發揮。

(11)在存儲對象和怎麼保存的問題上,省市級媒體之間的意識差別不小。

以重慶廣播電視集團電視新聞中心資料科為例,現在按照集團相應的技術和要求,所保存的主要是磁帶資料,即視頻部分。採取BET、DVCPRO、數字帶及SONY數字藍光碟保存這幾種方式,另外就是針對部分重要的時政內容,因工作需要和方便各方調用,也採取了使用DVD、VCD光盤存貯的方式。而全台對節目文檔、台詞、攝製記錄、字幕等,沒有條件也沒有要求進行保存。這也是國內不少電視台的做法。而我們認為:更科學的節目資料保存除視頻、音頻外,還該有文字、圖片以及相關的數據等,在存貯磁帶、數字化光碟等介質外,也應有文稿、唱詞、圖片、光碟和編目信息等多個內容在內。在資料部門的定位上我們提出的是:努力做到“三服務”:暨資料部門應為廣大記者、編輯創作服務;為新聞及節目管理服務;為新聞研究服務。然而因為條件等諸因素所限,理想和現實之間尚有不小差距。我們有幸在重慶相關會議上做了發言,對重視媒資和資料存貯等進行了呼籲,使一些區縣廣電系統引起了一定重視,並設立了相關崗位和資源,但也還有一些區縣仍然認為多此一舉,保留播出帶足已。這也就是真實的狀況。

(12)電視台的記者、編輯手中,不少同志都建有小而全的個人資料庫,如何及時回收、共享併合理調動這部分資源思考還不夠。

記者、編輯手中的資料不僅對個人而言非常寶貴,同時,也是媒體單位非常稀缺的一筆資源。它們是否能完好保存、全面管理和充分再利用均將產生極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且這也是關係到技術提升和多種業務開展的一大戰略性行為。而各類影視資料,特別是磁帶保存的這些資源,對環境的要求非常高,大量的各類非成片類的節目長期以來散落在記者、編輯手中,缺乏系統管理。怎麼搶救、發掘它們,使其更快、更好地發揮作用?怎樣儘可能採取較好的方式,使大家都願意主動將手中的資料拿出來共享,這是不少從事媒資工作的同仁們普遍都感覺頭痛的難題。據我們所知,中央台採取了一些較好的做法,但省、市級電視台為此採取得力措施且取得較好效果的還不多。目前這些資料分散在各部門和編輯人員、記者手中,有些已經無法找到或損壞,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13)先進的技術系統與專業人員短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突出。

作為一個相當先進與高效的系統,它對於工作人員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如何科學地對每天採集的資源進行鑑別、分類與處理,如何更好、更主動、更高效地服務於各方,特別是及時地對用户需求做出反應,這是一個大問題。現在重慶廣電集團等不少省級電視台所採取的方式是:原有舊的節目的編目及數字化處理等,交外來承包公司,而後期出現了什麼問題則由媒體自行處理,這難免就造成了一些環節的相互脱節。而在專業化分工的今天,能否引進或培養一批技術基礎好、專業性強的人才隊伍,不僅僅是後期的工作能否勝任,其實已直接影響到系統功能的發揮了。在北京、上海等同行中,他們配備的各類專業人才是比較齊全的,碩士、博士等分工明細,學有所長的專業人才已經充實到了媒資建設的各個崗位。中央電視台音像資料館不少崗位的任職資格基本上均為碩士研究生或中高級專業技術職稱以上,當然,他們代表了全國的最高水準,地方台與之相比肯定有不小差距。但是其對從業人員素質的要求,也代表了這個領域未來的用人發展方向。沒有高素質的各類專業人才,再高級的媒資系統要想充分發揮作用,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

二、結束語

作為媒資的用户和建設者,我們也呼籲:在現階段中國廣電媒資的建設中,大家要不斷觀察、發現、探索和總結媒資中的各種問題和疑難,不要因為可能會觸及一些內部關聯者的榮譽或利益而回避其弊端,特別是一些失敗的教訓或問題更有其特殊的示範價值和意義。相信踏着先驅們的足跡前行,將使我們避免落入一些陷阱和泥潭,而為後來者探出一條可行的道路,讓他們結合自身的需要,找尋恰當的模式與路徑,高起點的規劃和建設,媒資就會以最小的代價得以全面推廣。相信媒資一定會在中國廣電領域大放異彩,大展身手,為廣電事業的發展貢獻出自己獨特而又不凡的一份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p834w0.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