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論文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論文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忽視了個體積極的心理體驗和積極人格的培養,積極心理健康教育以積極心理學理念、人本主義的新思潮等為主要理論基礎,重視個體積極品質的開發和積極心態的培養,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本文分析了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的來源、體系、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等方面,以期更好地促進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論研究與實踐論文

論文是黑龍江省高等教育學會高等教育科學研究“十二五”重點規劃課題“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課題編號HGJXHB1111075)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一、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含義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由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心理與特殊教育研究中心孟萬金教授創立。該理念繼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整合並借鑑了西方積極心理健康、積極心理治療、積極心理學、積極教育等方面的內容,可以説是關於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種新理念。

孟萬金教授認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據教育對象的生理、心理髮展特點,以人的向善性為價值取向,運用積極的內容、方法,從正面發展和培養個體的積極心理品質,防治各種心理問題,促進個體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活動

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論來源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最重要的理論來源就是近年逐漸興起的積極心理學( Positive Psychology)。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 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股新的研究思潮,這股思潮的創始人是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裏格曼(Martin E.P. Seligman)、謝爾頓(Kennon don)和勞拉·金(Laura King)。他們認為積極心理學是研究人類積極的品質,充分挖掘人固有的潛在的力量的科學。主張心理學應對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條件下更好地生活、發展,具有天賦的人如何使其潛能得到充分地發揮等方面進行大量的研究;倡導要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待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以此激發個人所固有的積極力量,使每個人都能獲得良好的生活。積極心理學思想是對傳統心理學的批判與修正。

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另一個重要理論來源是人本主義思潮及它所激發的人類潛能運動。20世紀五六十年代,馬斯洛、羅傑斯等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開始研究人性的積極面,馬斯洛認為:如果一個人只潛心研究精神錯亂者、神經病患者、精神脆弱者,那麼他對人類的信心將會越來越小……,如果心理研究的關注點過多地集中於心理疾患的診斷與治療,勢必會忽略個體的積極特質、自我實現能力以及社會整體的發展。人本主義提出了一種積極的人的模式,人本主義強調尊嚴、價值、創造力和自我實現,強調人的健康成長和積極發展,認為人類有一種天生的“自我實現”的成長傾向,即一個人發展、擴充和成熟的趨力,它是一個人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各種潛能的趨向。可以説,人本主義心理學思潮為現代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崛起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聯繫我國實際情況,濃厚的中國傳統文化也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來源之一。中國傳統文化中包含着豐富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如“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民族精神、“中庸”的修身思想、“性本善”的人性論思想、“中和”的人生態度、“預防”與“整體”的中醫養生精髓,這些為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理論奠基和重要依託。

三、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理論體系

(一)積極心理健康的教育對象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關注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關注面較小;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關注對象不僅僅是有問題的學生,而是面向全體學生。

(二)積極心理健康的教育內容

傳統的心理健康教育側重於單一的修補功能,即重視研究如何解決出現的心理問題和困惑;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重視學生心理潛能的開發和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強調調動學生的積極力量。

(三)積極心理健康的教育目的

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解決心理問題,消除心理障礙。即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目的是問題的消除,側重矯正和治療。但是如果學生沒有形成積極認知和積極的品格,學生可能以後還會出現別的問題。而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和調動人的心理潛能和積極品質,提升個人的幸福感。即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側重於人的心理髮展。

積極型與傳統型心理健康教育雖然有區別,但是兩者之間還有着非常密切的聯繫。可以説,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是對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批判、繼承與發展。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更注重防患於未然,通常採取“提前預防”和“積極引導”去塑造和培養學生的積極品質,從而達到對心理問題預防的目標。當一旦出現心理問題,此時就需要對問題進行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診斷干預了。

四、實施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和方法

(一)建立積極完善的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系統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與學校的其他工作、與社會、與家庭的關係不是分離或者毫無關係的,它們之間是一個融合的有機整體,系統中的因素是互相聯繫、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因此,要建立起積極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組織系統。應充分挖掘和利用各方面豐富的資源,重新整合社會及家庭、學校等各種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要素,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個整體﹑一個系統,以課堂為主要陣地,以學生﹑家庭和社區為載體,構建“個人——家庭——學校——社會”四位一體的整合之路,形成積極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統,營造積極健康的大環境,組織系統中的各因素在共同的教育目標指引下,相互配合、補充和促進,共同培育學生的積極品格,共同打造和諧健康的育人環境。

(二)開展積極健康、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

高校要積極組織豐富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內容要結合學生的專業和興趣,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與創造性,重視學生潛能的發揮,可以開展如團體輔導、專題講座、主題討論、專家講座、素質拓展訓練、心理知識競賽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如社會調查、科技服務、支農支教等。學生在這些活動中產生積極的心理體驗,增強適應社會和自我心理調適的能力,形成積極品質和良好行為習慣,塑造積極樂觀的心態和健康人格,培養健康向上的世界觀和價值觀,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三)營造和諧向上的校園氛圍

和諧向上的校園氛圍會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潛移默化的使人受到感悟和觸動。校園裏的每一個角落都應該包含積極教育的因素,給學生以啟迪和影響。校園環境要優美,使人心曠神怡,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體驗美感、陶冶情操,提高其審美能力,形成積極人格。校園的精神文化要豐富,淨化學生的心靈,培養學生優雅的氣質和獨立人格。

五、我院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

(一)匯聚學生、學校、家庭、社會力量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我院將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置於大教育環境中,通過學校內部的教育、教學活動,同時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繫,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有機結合了各種教育要素,對學生的心理施加積極的、正面的影響,培養學生積極人格和積極心理。

目前,我院心理健康中心在學生入學時,為每名學生建立個人檔案,檔案包括家庭聯繫方式、個人家庭情況及支持系統等。心理健康中心的老師每月都會與各科教師及輔導員老師進行溝通,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制定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和教學模式,面對全體和個別學生開展班級團體心理輔導、學科滲透、個別輔導等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同時積極與學生家長、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進行溝通。這些舉措更新了廣大師生、家長的教育觀念,促進了學校心理工作的長足進步,培養了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

(二)努力探索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我院教師自2010年以來,努力探索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模式,教師注重培養自己的積極心理,同時也以積極的心理教育和影響學生。教學過程中,較多使用平等的、積極的、尊重的詞彙,鼓勵信任學生,調動學生的積極力量,注重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重視學生潛能的開發,強調學生的積極情緒和體驗,使學生能以自信和積極的心態面對社會和自己的生活。積極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效果體現在,我院師生關係融洽,教學效果良好,師生心理健康狀況良好,同時,我院學生就業率較高、畢業生綜合素質和優秀品質受到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各種技能大賽、藝術展演獲獎次數較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oxz2z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