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對種植玉米管理及探討論文

對種植玉米管理及探討論文

玉米具有產量高、增產潛力大、適應性廣、生產成本低等特點,玉米品種類型多,適應多種生態環境及栽培條件。玉米可與麥類、豆類和薯類等多種作物間作套種,是提高單位面積總產量的主要作物,選擇玉米品種時要了解當地的自然條件,生產條件,栽培水平;瞭解品種的特徵特性,選擇優良的品種。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栽培水平合理選擇主栽品種

對種植玉米管理及探討論文

與搭配品種;要到正規的種子經營單位購買種子。要掌握先進的科學的玉米栽培技術種植好玉米,使玉米產量增加,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

1 選用高產優質品種

玉米品種、類型較多,根據當地自然條件、土壤條件和栽培制度選擇最佳的高產品種。

(1)瞭解當地的自然條件,生產條件,栽培水平。(2)瞭解品種的特徵特性,選擇優良的品種。(3)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和栽培水平合理選擇主栽品種與搭配品種。(4)要到正規的種子經營單位購買種子。(5)在確定購買品種後,要認真查看種子的包裝,並認真查看種子的內外標籤。(6)仔細觀察種子外形特徵,直觀判斷種子優劣。(7)購種後要及時索要發票,並妥善保管好。(8)妥善保管好種子。

2 根據當地栽培制度確定最佳種植方式,如小麥套玉米、馬鈴薯套玉米,選擇生育期適中的優良品種,合理密植。

3 適時播種

根據當地的氣候條件,栽培制度、品種特性等因素綜合考慮確定最適宜播期。

3.1 温度:土壤温度穩定在10~12℃以上,過早播種、土温低種子吸脹萌發慢,長勢弱,不整齊,缺苗嚴重。延遲播種,生長髮育快,營養生長期短,也不利高產。春玉米播種宜早不宜遲,一般以清明前一星期播種為宜。

3.2 栽培制度:若小麥套種玉米,要儘量縮短共生期,一般不超過40天為宜。

3.3 播種方式:一般有塘播、濕直播、育苗移栽等幾種方式。以單株育苗定向移栽為最佳,能有效培育壯苗,縮短大田生長期,充分協調早熟和高產,當季與全年增產的矛盾。實行規範化間套作,可補缺代弱,充分發揮邊際效應,對增強個體生長髮育,提高複合產量具有很大優越性。

4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玉米建立一個從苗期到成熟期的合理羣體結構,協調個體與羣體,地上部與地下部、營養生長與繁殖生長之間的矛盾。使羣體發展適度,個體發育良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力獲得玉米高產的關鍵措施。密度的小根據品種、土壤肥力條件、栽培制度來決定。一般大穗型、遲熟品種、春播套種、土壤肥力較高,一般畝植2800~3000株。如果是早熟品種、緊湊型、夏播淨作,一般畝植4200株以上。

5 地膜覆蓋栽培

玉米地膜覆蓋是一項增產增收的新技術,蓋膜比露地栽培每畝可增收75~150公斤,增產20%~50%。增產的主要原因是:增温保濕,保濕防旱,抑制雜草促進微生物活動,改變生態環境,促進有機養分的`分解和根系生長。

玉米地膜為0.8~0.9米寬,一膜蓋2行玉米,出苗破膜,引苗壓土,乾旱可先蓋膜,破膜播種,覆土,亦可出苗後蓋膜。

6 苗期田間管理

苗期管理:主要是通過促控措施促進根系發育,控制地上部增長,培育壯苗,達到苗全、苗齊、苗壯,為穗粒期的健壯生長和良好發育奠定基礎。主要措施是:破土防旱、助苗出土,育苗補缺,間苗、定苗,中耕除草,追肥澆水,防治蟲害。

7 玉米施肥

玉米是高產作物,需肥量較大,必須合理施肥才能滿足玉米在整個生育期對養分的需要,噴施新高脂膜大大提高養肥的有效成分率。據試驗,生產100公斤玉米籽實,需氮2.5公斤,需磷1公斤,需鉀2.1公斤。若畝產500公斤玉米,畝需尿素33公斤左右,或硝銨50公斤,過磷酸鈣31公斤,硫酸鉀13公斤。

玉米生長的三個階段,需肥數量比例不同,苗期佔需肥總量的2%,穗期佔85%,粒期佔13%。玉米從拔節到大嗽叭口期,是需肥的高峯期,施肥時做到合理施肥,即底肥、種肥、追肥結合;氮肥、磷肥、鉀肥結合;農肥、化肥、生物菌肥結合,並配合噴灑壯穗靈增加玉米千粒重。底肥要施足,這是基礎,一般畝施腐熟的有機肥2000公斤,五氧化二磷7.5公斤,鉀肥5.5公斤做底肥。

在底肥、種肥施入水平不高,地力條件較差,種植晚熟品種的地塊,可在玉米6~7葉期,進行追肥,畝追尿素15公斤左右,深追15釐米以上,提高化肥利用率;底肥、種肥施入水平高的地塊,畝追尿素10公斤左右 。 玉米追肥要及早進行,方法一是前邊追肥,後邊趟地,追肥和趟地要結合;二是用鎬刨坑,深追15釐米以上;追肥時,要化肥和生物肥相結合,促進根系良好發育,一般情況下,畝追尿素10~15公斤,加生物菌肥1公斤,能促進玉米提早成熟。 在抽穗期灌漿期,畝用0.25公斤磷酸二氫鉀和0.5公斤

尿素,兑水50公斤,進行葉面噴施,可防禿尖、缺粒,增加產量,提高質量。有機食品玉米,不能用化肥最好用發酵好的有機肥,做底肥,追肥用餅肥,肥效平穩而持久,效果好於化肥,[文祕站-您的專屬祕書!]而且後勁長,但追肥時,餅肥與作物幼苗保持適當距離,以免餅肥發酵時產生的熱量灼燒幼苗。

8 玉米的病害

玉米的病害有30多種,主要有大、小斑病,絲黑穗病,青枯病,病毒病和莖腐病等。通過選用抗病品種和加強管理預防之。蟲害有玉米螟、地老虎、螻蛄、紅蜘蛛、高粱條螟和粘蟲等。一般可採用藥劑防治。

8.1 玉米穗腐病

玉米穗腐病又稱赤黴病、果穗幹腐病,在全國各玉米主產區均有發生,玉米穗腐病在田間自幼苗至成熟期都可發生,最典型的症狀為種子黴爛、弱苗、莖腐、穗腐,其中以穗腐的經濟損失最為嚴重。

種子黴爛與弱苗:病菌污染粘附在種子表面,經播種後,受害重者不能發芽而黴爛,造成缺苗斷壟;輕者出苗後生長細弱緩慢,形成弱苗。

玉米螟危害嚴重的地塊發病重,凡被玉米螟危害的果穗或莖稈,穗腐與莖腐同時發生,經濟損失重。

8.2 防治措施

玉米穗腐病的初侵染來源廣,濕度是關鍵,因此在防治策略上,必須以農業措施為基礎,充分利用抗(耐)病品種,改善貯存條件,農藥灌心與噴施保護相結合的綜合防治措施。

9 結束語:

玉米不僅具有單產高,增產潛力大,適應性廣,生產成本低等特點,而且玉米品種類型多,適應多種生態環境及栽培條件。是提高單位面積總產量的主要作物,栽培種植好玉米是農村致富好項目,是解決温飽之關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ov98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