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談基於系統科學理論的學生學習型組織研究的論文

淺談基於系統科學理論的學生學習型組織研究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學習型組織系統科學理論建構

淺談基於系統科學理論的學生學習型組織研究的論文

論文摘要:本文從系統科學理論的角度探討學生學習型組織的建構,分析了學習型組織和系統科學之間的理論聯繫,提出了從不斷學習激活個體超越自我,改變心智;在協調、修正中確立共同願景,確保學習團隊建設;在系統論的指導下把握系統思考這三個方面建構學習型組織。

由於學者們對團隊學習研究的深入,其運用的效果也逐漸表現出來。在目前的中小學教學中,教師們都經常使用成立學習小組、學習團隊的方法來提高教學質量。但是,建立怎樣的學習團體能更好地發揮團體整體的智慧及作用呢?以下我從系統科學理論的角度來探討學習型組織的建構。

一、學習型組織與系統科學理論

學習型組織是在20世紀80年代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彼得·聖吉正式提出的。他將學習型組織描述為是一個“不斷創新、進步的組織。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斷突破自己的能力的上限,創造真心向往的結果,培養全新、前瞻而開闊的思維方式,全力實現共同的抱負及不斷一起學習如何共同學習”。在《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一書中,聖吉提出了構建學習型組織的五項修煉: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團隊學習、系統思考。[1]

系統科學理論是指“三論”(系統論、信息論和控制論)和“新三論”(耗散結構論、協同論和突變論)的總稱。“三論”以系統論為核心,“新三論”是系統論的新發展。系統科學成為了橫跨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一門綜合性學科,具有方法論的意義,指導着經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各個學科的發展。[2]

我在系統科學的理論基礎上,探討了如何建構學習型組織,以使學習型組織在現實的實施中更具有可操作性。

1.自我超越中改變心智與耗散結構理論。

自我超越指的是一個不斷突破現有水準的自我實現,也是學習型組織的精神基礎。通過自我超越改變我們的心理素質和思維方式,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識,打破原有的水平,提升自我。耗散結構理論告訴我們,系統發展的重要手段在於:必須使系統開放,有信息交流。一個人是一個系統,一個組織是一個大系統,無論作為個體的人還是作為集體的組織都只有以開放交流為重要手段,才能走向進步,走向有序,實現超越。

2.共同願景下的團隊學習與協同理論。

共同願景是全體成員共同發自內心的願望和意願,是通過共同的意願、價值觀、使命緊緊地將不同個性的人凝聚在一起,逐步突破組織成員個人能力成長的上限,朝着共同的目標前進。

團隊是學習型組織的基礎。所謂團隊是指為了達成共同目標彼此分工協作相互依存的人羣。團隊學習是發展團隊成員相互配合實現共同目標的能力的學習活動及過程,突破了“單個人”學習的封閉狀態,組織成員互相協調、共同進步。

3.系統思考與系統論。

系統思考是以系統動力學為理論基礎的一種思考方式,它要求人們樹立全局的觀念,形成整體的動態的搭配能力和思維模式,將問題置於系統中來思考,從動態發展的各種要素中尋求新的動態平衡。系統思考要求不孤立、片面地看學習型組織自身和其他組織之間的聯繫,把學習型組織活動的各個環節看成相互隔離的狀態,注意各要素之間的相互作用。

系統論的本質在於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統性把對象放在系統的形式中加以考察,從系統的觀點出發,始終着重從整體與部分之間、部分與部分之間、整體與外部環境的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相互作用的關係中進行綜合的、精確的考察,以期達到處理問題的最優化。它的顯著特點就是整體性、綜合性、層次性、最佳性和目的性。

二、學習型組織的建構

1.不斷學習激活個體超越自我,改變心智。

學生要超越自我,就要打破原有知識和觀念的有序狀態,遠離原有的平衡狀態,通過與外界的信息交換,達到新的有序的平衡狀態。

學生應該不斷地向經驗世界、語言文字世界和虛擬現實世界學習,樹立終身學習觀念。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給學校的教育和個人的學習方式帶來了重大的變革。在學習型組織內的學生要超越自我,應該利用好虛擬現實世界的橋樑作用,向這三個世界學習。隨着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學生從小就應該樹立終身學習觀念。

學生通過學習形成新的心智,從整體上理解知識,對知識的不確定性和非線性有進一步的瞭解,學會從知識網絡中理解新的問題。

在學習型組織內,小組內成員可以通過小組其他成員吸取知識和思想,互相支持超越自我。

(1)成員之間的感情投入。學習型組織的建立,使學習者有了一個情感交流和相互支持的小環境,從一定意義上彌補了個別化學習的情感缺憾,使各成員處於一種友好積極的氛圍,形成一種突破自我的需要。

(2)營造學習氛圍。學習型組織的建立,營造出了學習者之間相互支持和影響的環境氛圍,學習過程所形成的特定的人文環境和感染力,可以有效地維持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

(3)知識的交流。學習小組的建立,使學生間相互解難答疑、知識的互通有無以及學習方法和心得相互取長補短成為可能,對教學過程的支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不斷地學習是超越自我,改變心智是基礎。不斷地學習既是學習型組織的本質特徵,也是耗散結構理論的要求,必須不斷從外界吸取能量。主要含義:一是強調“終身學習”,二是強調“全員學習”,三是強調“全過程學習”,四是強調“團體學習”。

2.在協調、修正中確立共同願景,確保學習團隊建設。

以協同理論為基礎,通過共同的願景來凝聚學習的團隊。通過樹立共同目標,增加系統有序程度的參數,實現系統內部的協調,促進個人和團體遠離原來的平衡態達到新的平衡,實現新的突破和新的進展。

個體的學生也有自己的願景,確立共同的願景也是學生之間協同的過程。共同願景是由個人願景匯聚而成的,通過匯聚個人願景,共同願景才能獲得能量。必須不斷地鼓勵成員發展自己的個人願景,然後把擁有強烈目標感的成員結合起來,可以創造強大的綜合效果。

在學生學習型組織的建設中,非常重要的一點是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熱情,組織必須持續不斷地激勵成員發展自己的願景,併為個人願景的分享提供寬鬆和諧的環境,使學生對學習有明確的目標,使學習型組織的理念成為全體學生的共識。

在課堂學習中,協作學習的基本模式主要有七種,分別是競爭、辯論、合作、問題解決、夥伴、設計和角色扮演。

3.在系統論的指導下把握系統思考。

學習型組織建立以後,組織的一切行動都要從系統的角度來思考,主要就是在於看清複雜事物背後結構的形態。

聖吉給出了它們的基本模型,稱為系統基模。不斷增強的反饋,反覆調節的反饋,時間的滯延是系統基模的三個主要方面。在系統論的指導下,更有利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願景和團隊學習這四個方面的順利完成。

系統學科從整體上把握學習型組織的建設,從方法論上對學生給予了學習型組織建構的指導。通過學習型組織的建構也將會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彼得·聖吉.第五項修煉——學習型組織的藝術與實務(第二版)[m].上海三聯書店,2002.

[2]趙凱斌.從系統科學的視角看教育技術學中的一二問題[j].開放教育研究,2004.1.

[3]谷小娟,宋波.現代遠程開放教育學習小組模式的探討[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2.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ojpw8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