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當代小學生情緒問題研究論文

當代小學生情緒問題研究論文

小學生正處於兒童時期,兒童最大的特點是天真爛漫、活潑可愛、純真無邪,對生活、對未來充滿好奇和幻想。這一時期可以説是漫漫人生旅程中最為無憂無慮的時期。然而,在“無憂無慮”之中卻還潛藏着危機,那就是小學生的情緒問題。

當代小學生情緒問題研究論文

與學習成績、身體健康等相比,小學生的情緒問題常常被老師、家長忽略。人們總是認為小孩子賭個氣、發個小脾氣是情理中的事,甚至根本不算事。的確,“六月天,孩子臉”,情緒多變是小學生的普遍特點,但是,每一個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由於教育方法不當、家庭重大變故等種種原因,或多或少地產生一些情緒問題,如果不及時地加以教育、引導,則很可能會引發性格的偏執,對其人格的形成及人生的發展產生不可估量的影響。如果情緒問題過於嚴重,還會導致小學生的各種逆反及過激行為,如説謊、逃學、打架,甚至自殘和自殺。因此,小學生的情緒問題應該得到足夠的重視。

一、小學生常見的情緒問題

小學生心理的內部穩定性較差,產生的情緒問題也多種多樣,其中最常見的有兩種:衝動和膽怯。

1、衝動

衝動是一種因微小精神刺激而突然爆發非常強烈的不能接受的情緒,它經常伴有衝動性的行為。小學生情感不穩,自控能力較差,易激惹,易與他人發生衝突。他會因點滴小事爆發強烈的憤怒情緒和攻擊行為,難以自控,事前不顧後果,發作後對自己的行為雖懊悔,但不能防止再發。強烈的衝動情緒會給小學生帶來意想不到的麻煩,如同學關係疏遠,師生關係緊張等,過度的衝動甚至還會使人喪失理智,引發犯罪、自殘、自殺或其他嚴重後果。

2、膽怯

膽怯是一種輕視自己、對自己缺乏信心的消極情緒。擁有這種情緒的人往往十分敏感、自尊心極強,卻又膽小怕事,一不小心就會受到傷害。在小學生當中,膽怯主要有兩種表現方式,一是自卑。自卑的學生總是喜歡拿自己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做比較,覺得處處不如人,上課不敢舉手發言,不敢參加集體活動,甚至不敢跟老師説話;二是冷漠。因為膽怯而心生戒備,從而對生活喪失了熱情和興趣,這樣的學生對學習漠然處之,對同學冷漠無情,對班級漠不關心,對老師的批評麻木不仁,一副事不關己的姿態。膽怯的學生一般不太合羣、精神萎靡,甚至會導致自閉症等心理疾病,嚴重影響身心健康。

二、引起小學生情緒問題的原因

情緒是一種複雜的心理現象,任何的情緒問題都有其誘發的原因。與成人相比,小學生比較單純,他們的情緒問題固然有性格等自身因素,但更多的還是來自於外界影響,主要是家庭和學校。

1、家庭影響

我們都知道,現在的小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家庭往往呈現出“124”的結構,即:一個孩子,兩個大人(爸爸、媽媽),4個老人(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特定的家庭結構,使得家庭教育存在着種種誤區。

誤區之一:百依百順。“124”的家庭結構使得孩子處於金字塔的頂端,成為家裏的“小皇帝”、“小公主”,過着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家長對孩子的物質要求總是盡力滿足,卻忽視了對孩子的品德教育、意志鍛鍊和人格培養。這種家庭環境下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而且對物質的需求毫無節制。一旦慾望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衝動、憤怒等不良的情緒反應。

誤區之二:縛手縛腳。有一部分家長還受封建家庭教育思想的影響,將“聽話”、“順從”視為好孩子的標準,孩子的一舉一動他們都要干涉,不得越雷池半步。在這樣的環境中,孩子沒有絲毫獨立的空間,也不敢説出真實的想法。他們的心靈受到壓抑,很容易出現自卑、自閉等不良情緒。

除此之外,隨着現代社會離婚率的增加,使得單親家庭不斷增多,這樣的家長往往責任感不強,對待孩子要麼簡單粗暴,動輒拳打腳踢;要麼不聞不問,把責任全推給學校。生活在這樣家庭中的孩子,情緒問題自然更加嚴重。

2、學校影響

相對於幼兒園的輕鬆、率性,步入小學的孩子第一次感到了壓力,雖説當今提倡素質教育,但學習的競爭仍不可避免。如果老師的教育思想不端正,不能一視同仁,而將精力集中在少數尖子學生身上,就會使多數學生產生自卑或逆反心理;而少數尖子學生則易產生優越感,不能正確認識評價、對待自己和他人,從而產生自傲、嫉妒等不良情緒。教師如果不瞭解或不關心愛護學生,在教育中採取命令的方式或強制、粗暴的態度,會嚴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與自信心,造成學生極大的心理壓力,進而出現各種不良的情緒問題。

此外,社會大環境中那些負面的東西,如“讀書無用論”、

拜金主義等,也會對小學生產生消極影響,引發他們的情緒問題。

三、小學生情緒問題的應對策略

如果小學生存在情緒問題,必須及時地進行調整和矯正,培養他們的自我認知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從而擺脱負面情緒的困擾。

1、家庭教育

俗話説,“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因此小學生情緒問題的矯正還得從家庭教育入手。家長不能一味地溺愛或不加節制地“嚴加管教”,而要把握好一個“度”,在寬容的同時給孩子必要的約束。要了解孩子的身心發展特點,重視培養孩子良好的心態,學會傾聽孩子説話,平等對待孩子。努力營造出和諧温馨、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圍。

2、學校教育

學校是小學生教育的主陣地。教師要端正自己的.教育理念,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能因為自己的厚此薄彼而讓學生產生情緒上的波動。除傳授科學文化知識之外,教師還需要時刻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要善於從點滴小事中發現問題,並及時進行糾正。主要方法有迴避和引導兩種。

迴避:即“冷處理”。這種方法主要適用於那些有衝動情緒的學生。當學生情緒發作時,可以視而不見、不聞不問,甚至可以暫時離開他一陣子。學生見情緒發作並不能起到預期的效果,久而久之便會自覺無趣。這時候老師再適時地進行教育,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引導:即説理、談心。對有情緒問題的學生要多進行正面教育,讓他們認識到情緒問題帶來的危害。尤其是對於有膽怯情緒的學生,更是需要老師主動去找他們,進行朋友式的談心,耐心啟發,正確引導。需要注意的是,引導不可能一蹴而就、立竿見影,所以教師不能急躁,不能過分地批評指責,更不能諷刺挖苦,要有足夠的耐心,慢慢引導學生一步步走出不良情緒的陰影。

小學生的情緒問題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而解決這個問題並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單憑個人的力量所能辦到的。這就要求家庭、學校、社會形成合力,客觀、理智地對待孩子的情緒問題,排除不利因素的干擾,共同幫助孩子擺脱不良情緒的影響,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o9q3x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