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來源於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語文的存在。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希望有所幫助!

七年級語文教學論文

作文教學是我國中學語文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作文育人是中華文化素質教育的終極目標。我國《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造性表述的過程。”學生可以通過作文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表達個人的獨特觀點,彰顯文學的藝術魅力。在教師指導和訓練學生寫作的過程中,我們對作文教學是這樣定義的:“作文教學是按教學目標,指導學生進行寫作,使學生形成寫作能力、養成寫作習慣的教學活動。”學生在作文教學中,能夠培養表達能力,促進智力發展,融合各類知識,發展良好個性,陶冶審美情趣。

這裏講的中學語文教材,特指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它的編寫充分明確了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應該達到的作文知識程度,必需掌握的作文訓練能力和能夠具備的作文文化素養。我們可以結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具體探究中學作文教學的實施與運用,發掘中學作文教學的改革與策略。以下是立足於人教版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材中,關於作文教學在訓練系統和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系統中的體現,通過分析作文教學體現的特點,進一步探究作文教學的劣勢與不足,提出有關作文教學的有效對策。

一、作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教育體現

語文教材是作文教學的主要課程資源,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參照,結合人教版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材,有關作文教學的內容主要集中在課後的研討與練習,還有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中。通過具體地分析和探究,作文教學的特點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在寫作內容上,經過基礎教育改革的全面推進,作文教學應突出“學生是學習作文的主體”,作文教學要樹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作文思想。結合人教版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材,圍繞“以學生為本”的作文教育觀主要體現在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學生可以在學習專題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和寫作。例如,在人與自我、人與語文、人與自然、人與科學、人與家庭、人與想象、人與成長、人與國家、人與名人、人與藝術、人與探險、人與動物的主題學習活動中,學生可以創意寫作,有感而發。正如語文新課改的要求:“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鼓勵寫想象中的事物。”因此,在語文教材中設計了豐富多彩的作文教學訓練,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創造,感性抒發和理性思考,例如,情景作文,寫出特點;命題作文,寫出啟示;自擬作文,寫出情感;想象作文,寫出特點;觀察作文,寫出新意。學生通過自主、合作和探究活動,力圖能夠在寫作中提高語言表達水平,培養人文素質能力,樹立完整人格形象。

在寫作形式上,有關作文教學訓練的方式花樣眾多,主要體現在語文教材課後的研討與練習中,基本突出有以下各種形式。例如,啟發作文,以課堂學習內容為前提,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寫作;活動作文,以觀察、蒐集和整理資料為主,指導學生開展寫作探究;情境作文,以課文藍本為基礎,引導學生進行情感薰陶,人文寫作;想象作文,以課堂學習目標為出發,指導學生進行聯想寫作;改寫作文,以課文範例為參照,指導學生進行改寫寫作;仿寫作文,以課文範例為參照,指導學生進行模仿寫作。根據這些多種多樣的寫作訓練形式,學生可以自主寫作,研究寫作,創意寫作。同時,在文章的立意,情感的抒發,意識的創新,取材的範圍,思維的培養上,寫作教學進行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具體表現為由統一化趨向彈性化,主要將教材內容靈活處理,增加具有自由性和多元性的寫作訓練方式;由工具化趨向人文化,重點在作文教學中弘揚民族化,本土化,培養傳統優秀倫理道德,塑造人本內涵精神品格;由模仿化趨向創造化,注重在作文訓練中突出想象開發、思維發散和創造培養,鼓勵學生進行個性化寫作。

以上就是作文教學在人教版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材的訓練系統和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系統中的呈現。結合作文教學的教育體現特點,我們可以發掘和探究有關作文教學在中學語文課程改革中的劣勢。

二、作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教育劣勢

目前,為響應轟轟烈烈的語文課程改革,作文教學作為重中之重,一直被教育界視為改革的領頭軍。然而,我們的作文教學經歷了大大小小的整合改革,表面上風風光光,形式上熱熱鬧鬧,但究其教學本質,還是處於“學科無地位”“教材無重點”“教育無突破”的“三無”狀態。作文教學一直困擾着語文教育,教師難教,學生難學。雖然國內的教育者沒有間斷對作文教學的研究,但最終沒有形成完整的有效的作文教學體系。結合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我們可以探究作文教學的存在問題,具體有以下劣勢。

1.作文教學地位不突出,缺乏專業性編排

縱觀現代語文教材,它是作文教學的主要課程資源,是教師進行作文教學的重要參照,但教材僅僅是個例子,還嚴重存在着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例如,受地方文化、經濟、社會等諸多因素影響,有的內容未必符合本地區學生實際的作文需要。同時,教材改革比較滯後,多年反覆地訓練同樣的題材或內容,與現實社會脱節,使作文教學缺乏了創新的個性。

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教材不能明顯地突出作文教學的地位。翻翻中學語文教材,有關作文教學的專題內容基本圍繞在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系統中,在這些花樣眾多的訓練學習拼盤內,寫作不過是一道毫不起眼的小菜,為裝點我們的語文課程改革充當門面。學生可以在所謂的面面俱到中進行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但是,學生真正可以掌握到的寫作專業知識又有幾成呢?

通過對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的編排進行分析,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每一個主題單元中,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活動所佔篇幅比重較大,教師引導學生參與的實踐內容較多。只有在七年級上冊第五單元,關於“我愛我家”的主題活動,重點表現出作文教學專項訓練。這説明,寫作活動還只是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活動的附屬,寫作活動還不能作為單獨專題訓練而成立,教材主要突出口語交際訓練和綜合性學習訓練,因此,學生在討論交流、實踐活動的比重遠遠大於動筆寫作,教材幾乎將聽説讀做整合編排完,最後,才煞有介事地把寫作介紹出來,這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姿態,是不能充分突出作文教學地位,明確寫作專業知識構造的。

再結合教材的課文內容,我們的作文教學只能是依附於課後的研討與聯繫,作為一種呼應課文精神而延伸的所謂作文教學訓練。試想,作文教學作為語文課程改革的主體,如何實現獨立式教學訓練?怎樣成為專項式知識指導?所以,有關語文教材的作文教學不過是被動地寫作訓練,隱性地寫作教育。

2.作文教學環境受限制,偏隅課堂教學指導

由於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多數教師除了利用教學計劃的課時外,很少把作文教學拓展到課外,更缺乏在生活中指導作文,有關生活化作文訓練也等於形同虛設,空擺架子。其實,生活是學生作文的源泉,沒有生活也就缺少了素材,讓學生在生活中學會觀察,學會發現,學會積累,邊生活邊寫作,這是作文教學的最佳途徑。要讓學生建立生活與寫作的聯繫,就要先明確寫作目的,然後指向生活,再由生活迴歸寫作。

結合中學語文教材,有關作文教學的生活化指導也確有一二,例如,活動作文裏面就有相關生活觀察和體驗的教學指導,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裏面也有有關生活氣息的作文指導。但是,這些作文生活化教學過於紙上談兵、好高騖遠,容易脱離學生的生活實際。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綠色蟈蟈》中,作文教學指導要求“學生去户外靜聽蟲鳴鳥啼,辨別這些聲音,並用一段話形象地描寫出來”.請問,生活在高樓大廈裏的城市學生,如何能夠接觸到蟲鳴鳥啼呢?這就是不考慮學生的真實情況而誇張了生活化作文的誤區。

因此,作文教學需要真正走近學生的生活,作文訓練應該真切符合學生的實際。我們的中學語文教材本着“以人為本”的宗旨,確實要努力建構適應人性化的“大語文”教育環境,樹立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真實典範。通過確立生活本源觀,能夠旗幟鮮明地摒棄那種蒼白貧血的應試作文,力圖還學生作文以原汁原味,注重作文教學回歸生活,拓展學生的生活視野、豐富其人生經歷和體驗。

3.作文教學訓練單一,拘泥命題寫作指導

現在的作文教學仍然沒有擺脱老框架,仍舊強調作文的'寫作技巧,講究語言的表達方法,交待文章的結構佈局。我們認為作文章法是重要的,但對作文教學來説,不是最重要的。作文教學要適合學生的作文心理,符合學生的語言的發展規律。作文就是表達,作文內容應該反映的是真實的生活,真實的情感,真實的態度。受傳統的思想意識的制約,要求學生作文必須反映積極的並有一定的價值取向的內容,或者我們總用成人的思想去量度學生的意識,那麼也就在某種程度作文真的成了“作”文了,過於為文造情、為文造勢,這樣就顯得矯揉造作,本末倒置。

看看我們的作文教學,還是側重命題作文訓練,自主性和實用性的作文表達能力訓練還沒能有效的走進課堂。我們應該反思現代的作文教學模式,考慮作文教學的實效性。長期以來的作文教學方法都是來應對應試教學,忽略了學生對自主表達能力的訓練,致使有些學生只會機械地寫作而不會自覺地創作。我們要全面發展學生語言知識表達能力,要從單一的書面命題作文中走出來,訓練方法多樣化,培養形式開闊化,改變學生對作文的因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知識,提高作文的含金量。

同時,作文教學仍舊強調模仿,一味地遵照教材的教學設計要求,指導學生照本宣科的套寫作文,生搬硬套的模仿範文。例如,在七年級上冊《理想》中,作文教學是這樣設計的:“詩人給理想打了許多比方,異彩紛呈,含義深刻。試模仿第一段也寫幾句”.學生在模仿作文中,雖然可以強化和鞏固寫作知識,但是這樣的作文,是沒有個性色彩的文章,是沒有獨特生命力的作品。

學生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的世界是天真浪漫的,他們對事物往往是感性的認識,我們應該尊重學生的思想意識,指導他們抒發自己的獨特感受,暢寫個人的奇思妙想,表達內心的創造熱情,突出創新作文的有效運用。“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我們不是要訓練寫作的仿製者,而是要培養寫作的創造者。

三、作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材中的教育對策

結合作文教學的實施過程,有關作文教學的主體還是比較模糊,教材不能明顯地體現作文價值體系,教師難以突出地體現作文教學過程,學生缺乏有效地落實作文教學目標。如何在中學語文新課改中促進作文教學的運用與發展,真正體現出作文教學的核心和本質,這是值得教育者作出的思考和探究,針對作文教學在中學語文教材改革中的劣勢,具體有以下對策。

1.在編排上,加強作文教學主體化地位

面對語文新課改,我們的作文教學應以主體性姿態,在語文教材中突出其重要地位,組織其系統編排,呈現其專業特點。根據教育家列伏夫的研究,運用什麼方式可以使學生理解和掌握作文?列伏夫認為,通過敍述讓學生掌握語言的範例,而提出作文讓這些範例得到運用。他認為激發動機是掌握書面語言的主要條件,他所建議的發展書面語言的作文,再現了書面語言的一個功能---轉換空間的創作。由此可見,在語文教材的編排上,課文範例的選用就是很好的作文教學動機,結合課文文本的學習,可以促進學生再現作文的實施和創作。

同時,列伏夫的作文教學把掌握連貫的書面語言,看成是先學詞語、再學造句、最後才學寫文章的多級的過程。按照列伏夫的意見,在書面語言的結構中包含着下述操作成分:

(1)理解作文題目;

(2)選擇與題目有關的材料;

(3)按照一定的順序安排材料;

(4)根據規範語言的標準和表達的需要用詞造句;

(5)修改文章。通過列伏夫的作文教學啟示,語文教材的編排應該緊扣作文教學的主體要求,突出課文文本與寫作材料的有效聯繫。

具體來看,圍繞中學語文教材,我們可以開設有關作文教學專欄,將作文文體知識融入到教學的方方面面;我們可以突出作文修改過程,將作文寫作技能活用到教學實踐環境;我們可以運用作文評價標準,將作文教學反饋貫徹到教學互動成果;我們可以選擇有關作家寫作的課文例子,將作文訓練指導滲透到課本的閲讀學習;我們還可以增加課外文本瀏覽,將作文文章典範充實到課後的學習拓展等等,這些有關作文教學的對策,是需要將我們的語文教材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最終,才能實現作文教學的主體地位,突出作文教學的專業構造。

2.在教學上,加強作文教學生活化特色

語文教育界泰山葉聖陶先生説過:“我們作文,要寫出誠實的,自己的話。”《新課標》也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學生作文反映出他們在思想認識、生活經驗、表達能力、人格素養等多方面的情況。這表明,自由寫作、個性表達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策略。因此,我們在教學時要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的教育宗旨,提倡生活化寫作、個性化寫作。讓學生寫自己想寫、愛寫的內容。讓學生在放鬆的生活狀態下心靈鬆綁,無拘無束的發散和馳騁創作思維。

值得指出的是,將生活化作文內容虛假、誇大是作文教學中的常見病。教材在設置作文訓練的環節,教師在指導學生創作的過程,為了吸引學生的目光,就把作文生活化內容神奇化、虛假化、浮誇化,以博得學生的青睞,顯得不切實際,生搬硬套。作文是需要誇張,也需要適理的創造,但不能過分的浮誇事情的本質,更不能子虛烏有的生成文字。這樣不利於學生的健康素質成長,與作文教學的生活教育脱離了關係。寫人就要寫實實在在的人,寫景就要寫目所能及的景物,寫事就要寫真真切切的事實,抒情就要抒發內心深處的感情。教師在指導作文時務必強調所寫內容要與現實生活相符,這樣作文才能“活”起來,是真實、真切、真情的生活化作文。

因此,在新課改中,加強作文教學生活化的理念特點是使學生在求真、立誠、平等、尊重、無壓力的輕鬆氛圍中受到啟迪,在生活的懷抱裏浮想聯翩,在心靈的世界中坦誠相待,將教條、死板、逼迫的作文教學由“要我寫”變成“我要寫”,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實踐證明,這些改革的成效是顯着的,學生通過多種多樣的作文訓練形式,能夠充分實現自由寫作,豐富表達,提高素質,優化內涵。更重要的是,我們學生的文章清新自然,真情流露,個性紛呈,擅於表達。

3.在訓練上,加強作文教學創新化架構

目前,我國中學課程改革掀起一股創新作文熱潮,它要求在以不斷挖掘和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下,一方面學習和繼承傳統作文教學的精華,另一方面更注重衝破舊的作文觀念及思想的束縛,選取新的視角,開拓新的意藴,不斷變革進取,從而達到自主創新的寫作活動。

但面對寫作教學的現狀是,教學框架性嚴重束縛學生的個性,限制了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為改變作文教學尷尬的處境,走出作文教學的困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真正地表現自己的思想,提高作文能力,張揚寫作個性,提倡自主創新,這應該是我國作文教學的重要課題。因此,在作文教學中,要加強豐富多彩的作文模式架構,從而突出學生自主探究、創新寫作的地位。在作文教學中,我們提出要進行創新寫作,就是要摒除傳統的教條主義,突出作文教學訓練在作文擬題、作文形式、作文內容和作文評價上的創新。

在作文擬題上,教學訓練要注重讓學生自主命題,儘量考慮擬題角度是否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展開聯想,激發學生的獨特感受;在作文形式上,教學訓練要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創造表達,儘量採用多種多樣的文體體裁和形式指導學生或啟發、或活動、或情境、或想象,提供豐富多彩的創作平台;在作文內容上,教學訓練要提高學生的思想發展能力,引導學生通過在實際生活的觀察、感悟和體驗,進行正確而大膽地創造,從而充分而準確地提煉作文的奇特內涵;在作文評價上,教學訓練要運用多種評價方式,加強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相結合,充分發揮教學評價的作用,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創作意識。通過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評價,碰撞出創新思維的火花,迸發出個性創造的激情。

結合人教版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材,我們可以將作文教學的訓練系統分為啟發作文、活動作文、模仿作文、情境作文、想象作文、改寫作文和仿寫作文。其中,啟發作文、活動作文、情境作文和想象作文是需要我們大力提倡和實施的。啟發作文是樹立相關作文命題,引導學生進行觀察與聯想,具有開發性和導向性;活動作文是組織作文實踐活動,指導學生進行實地考察與體驗,具有活動性和實踐性;情境作文是創設相關作文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情感抒發與感受描寫,具有情境性和感悟性;想象作文是構造有關作文主題,指導學生進行思維發散與聯想,具有創造性和想象性。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作文教學訓練,教育要打破模仿作文和命題作文的死板框架,努力拉近學生創新化作文的距離,創造屬於學生獨特的寫作視角,豐富學生的創作趣味和人性之美。

創新教育的時代要求決定了教學必須發揮學生的主體探究精神,新的世紀,競爭激烈,知識爆炸,培養創新人才已成為中華民族復興的重要任務。我國的作文素質教育就是要給學生創設一個適宜於學生髮展的良好環境,積極發揮主體意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的創造意識和創作能力,讓學生在創新表達中適應時代對人才高素質的要求,受益終身。

通過結合人教版初中七年級語文教材,我們充分發掘出有關作文教學的內容特點、劣勢不足和對策改進。作文教學是我國語文教育的重要價值體系,它是思維與知識的昇華,是人性與文學的結晶。在語文新課改中,不論作文教學的發展有多少坎坷崎嶇,朝着“會作文,定會作人”的終極目標,作文教學一定能夠充滿生機活力地奔跑在教育的前線,用改革與創新去披荊斬棘,創造屬於中華民族特色的作文世界。

參考文獻:

[1]王文彥,蔡明.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倪文錦,謝錫金.新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3]閻利欽.語文教育學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4]朱紹禹.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王玉輝.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6]海恩斯.作文教學的100個絕招[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

[7]殷立.中美小學作文教學方法比較[J].作文教學研究,2013.

[8]高洪武.如何指導學生進行作文修改[M].課程教材教學研究(教育研究版),2008.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lo47x.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