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地被植物中園林設計的應用論文

地被植物中園林設計的應用論文

隨着建築業的不斷髮展,園林景觀設計的要求不斷提高。作為城市園林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綠化設計是以提高城市生態價值和景觀價值為最終目的,而地被植物在綠化設計中體現出的綜合性能,無疑證明地被植物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應滿足這一要求。因為地被植物的生存特點,其在我國北方地區應用範圍較廣,應用效果顯著。本文首先概述了地被植物,通過分析地被植物的特點,簡要分析了地被植物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地被植物中園林設計的應用論文

1地被植物概述

1.1地被植物的定義

地被植物是指在自然界中低矮的覆蓋在地面上的植物。通過分析地被植物,可將其分為觀葉類、觀花類和觀果類,常見的地被植物有草坪、矮生灌木類以及蔓藤植物等。草坪因為其覆蓋性能好、種植簡單、效果美觀等優點,在景觀應用中範圍較廣,多用於大場地的綠化設計;而矮生灌木類因其生存能力較強,管理方便等優點,多用於道路綠化設計。蔓藤植物則因其攀爬的生長特點,多用於景觀造型的應用之中。

1.2地被植物的作用

(1)水土流失是園林養護最難解決的問題,所以杜絕水土流失是園林設計的重要要求,地被植物能夠很好地滿足這一要求,因為地被植物不僅能夠吸收地表水源,還能夠保持地表水源和土壤厚度,而且起到淨化水源、改善土壤環境的作用。(2)地被植物因其形態特點,多數以大數量作為一處景觀的組成部分,因此覆蓋面積大,由此一來,地被植物就能夠充分利用陽光照射進行光合作用,良好的蒸騰效果有效地調節了空氣濕度。對於氣候乾旱的北方,或者對於空氣濕度有較高要求的特殊場地,地被植物的利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這也是地被植物廣泛應用於北方地區的重要原因[1]。(3)地被植物不僅種類多,且大都對環境的要求低,野生地被植物在全國各地都比較常見,換句話説,地被植物具備一個天然的、能夠適應惡劣自然環境素質的植物庫。這就大大降低了園林綠化設計的操作難度,也為綠化設計者在各種季節和環境提供了更多造型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綠化的投入成本,大大增加了綠化景觀的經濟效益。

2地被植物的特點

2.1種類繁多、資源豐富

地被植物廣泛上可分為觀葉類、觀花類和觀果類;具體又可分為不同科屬,有菊科、豆科、十字花科等;另從生態類型角度上又可分為一年生、二年生和多年生,可見地被植物的種類之多。據調查,地被植物景觀設計中較為常見的就有300多種。此外,各地用於觀賞的野生地被植物的種類數量也非常可觀,例如北京地區,秋季觀賞的野生地被植物有21科84種,杭州地區有54科143種,濟南地區有73科349種,南京地區有139種,且尚有大量資源處於野生狀態,並未開發利用。綜上所述,地被植物具備豐富的自然資源支持,為地被植物的開發利用提供天然保障。

2.2觀賞性能佳

地被植物不僅種類繁多,而且多數生長快,花期又長,不僅能夠在生長的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的顏色、形態,具備顏色豐富、形態各異的特點,且羣體效果非常好;地被植物能夠通過合理的設計來實現形態各異的景觀,不僅在初期設計時豐富多彩、儀態萬千,令人賞心悦目,而且能夠隨着植物的生長變化,顏色等自然形態發生改變,使景觀呈現出不同的視覺效果,充分利用可實現一年四季都有其觀賞價值,這對於季節變換顯著、温度差異較大的區域來説是無可替代的。

2.3生存能力強

由於地被植物多見於野生,因此具備野生植物強勁的生存能力,再惡劣的自然環境都有地被植物的存在,很多地被植物都具備耐寒、耐旱、耐高温的特點,可以説,不同環境、不同水質、不同土質甚至不同季節都有很多種類的地被植物可以作為景觀設計的選擇。

2.4生態效益顯著

地被植物的應用不僅能夠滿足視覺效果,而且在營造平衡的生態環境上起到重要作用。地被植物形成的植物羣相互之間的非生物因子互相協調,不僅能夠在顏色、層次和整體效果上達到造型要求,還能在對水、土、空氣等自然因素的相互利用之下,達到生態環境的平衡。不僅如此,地被植物羣還能起到降低噪音、吸收尾氣等淨化環境的作用,這無疑是城市環境污染嚴重的現代社會的福音。

2.5管理簡單

大多數草本地被植物都在30cm以下,而且具有良好的匍匐性和可塑性,不論是球形還是塔形,或是形成整體模型,都操作簡單,而且不用搭設高架,增加安全係數。很多地被植物都是多年生,一經種植,經過嚴寒,來年也可重生,只需要進行簡單的養護即可,不必精心管理和定期灌溉。

3地被植物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3.1地被植物的應用原則

(1)地被植物的設計要根據應用環境的性質和功能,區分不同特點的地被植物。在選取地被植物之前,除了考慮應用環境的土壤、水質及移植栽培的自然條件是否適合設計地被植物的生長要求外,還要考慮應用環境對地被植物的作用要求。例如場地入口應以色澤鮮豔、低矮整齊的地被植物為主來達到引人注目的作用;而覆蓋綠化設計則主要注重地被植物保持水土的能力。(2)園林藝術是多種美的'藝術結合,是利用自然美和園林美的結合。地被植物除了有園林的生態功能外,還要符合園林設計整體的藝術規律,搭配好植物和園林整體的關係。要利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期、顏色、高矮和季節變換的特點來進行搭配,與園林整體形成高低錯落、色彩豐富的設計效果。比如,美化園林入口環境可以搭配小灌木和時令花草,山林景觀搭配耐陰植物和草坪,而小路兩側則以花期較長的植物為主等[2]。(3)地被植物的設計面積要遵循多科目、小面積原則,在局部形成多種地被植物的搭配,注意景觀與生態綜合考慮,能夠更好地增加園林綠化的層次效果,實現設計初衷,增加景觀的高度。例如山邊林下要以自然佈景作為主要設計基調,增加植物的層次性;而廣場、場館等則需要規則佈置,以大色塊來突出羣體效果。

3.2地被植物的應用形式

對於園林綠化中的地被植物,可以根據園林的主體選擇具體應用形式。花壇中可以搭配萬壽菊、鳶尾、薰衣草等植物。同時,還要搭配好花鏡的設計,增加鵝掌柴、玉簪等花鏡經典植物。此外,草坪草的應用也是園林景觀設計中重要的一部分。草坪草的設計分為單一草坪和點綴式草坪2種,前者是大面積園林中為覆蓋土地或者進行休閒娛樂活動而鋪設的草坪,追求單一的視覺效果和強大的綠化效果,因此只使用草坪草即可;後者則是需要根據草坪的面積、形狀和顏色搭配好點綴植物,包括波斯菊等、金雞菊等植物都是良好的點綴式草坪地被植物。

3.3地被植物的應用注意事項

首先,應充分了解地被植物的各種習性,否則不僅達不到設計效果,還會增加操作難度。例如有些觀葉為主的地被植物喜陰,如果在全光的照射下,很快將會改變自然狀態,引起葉子顏色不正、葉緣乾枯等不良後果;而有些地被植物則需要考慮生長濕度,有些則需要考慮光照條件。其次,在大量應用灌木作為地被植物的顏色搭配形成色塊圖案時,要注意各株灌木的種植間距,間距大則造成色澤單薄,影響景觀效果;間距小則影響植物的長勢,縮短植物生命週期。再次,在利用地被植物作為景觀設計時,要注意取長補短、因地制宜。例如園林中有斜坡、來往人流比較少的土地要選擇保持水土功能強的灌木;在沙石較多、陽光不足、風力較大的場地,設計地被植物可以起到美化死角的作用;養護不足或是灌溉困難的地方要選擇抗旱能力較強的地被植物;一些特殊場地前面等有不許踐踏等特殊要求的地方,可以選擇地被植物以阻擋入內;出於襯景目的的需要,也可選擇地被植物。另外,除了在景觀設計階段注意地被植物的應用外,地被植物的後期維護管理也很重要,良好的後期工作可以保證景觀長久性,延長觀賞時間。

3.4地被植物的應用舉例

灌木植物是一種低矮的木本植物。由於不少灌木植物存在越冬能力,因此在園林景觀設計應用中,使用好灌木植物不僅可以保護好園林內其他伴生植物,還能在冬季保留部分景觀植物。灌木植物種類較多,色彩和形狀也各異。在使用中,搭配好灌木植物的色彩和高度是重要的應用技巧,比如木犀科金葉女貞搭配梔子花,不僅在高度上形成互補,而且在色彩上也遵循了黃白的經典色彩搭配,十分適合園林中圍牆和草坪周邊的景觀設計。另外,沙地柏作為重要的耐乾旱植物,是北方園林改善土壤結構,保持水土的重要地被植物,適用於北方乾旱地區的園林綠化。

4結論

地被植物在園林綠化設計中有着重要的觀賞價值和生態環境價值。地被植物的利用對於改良園林土壤,提高園林綠化程度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應用意義。在城市景觀綠化設計中,融入地被植物的特殊色彩,根據園林的設計要求和投入力度來選擇適合的地被植物,使園林植物和地被植物的生長相得益彰,這不僅能更完美地呈現設計要求,而且還能提高經濟效益上,實現園林綠化事業的不斷髮展。

參考文獻

1潘攀,景向欣.淺談地被植物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J].科技致富嚮導,2014(10)

2黃肖.地被植物及其在園林綠化中的生態應用[J].福建農業,2015(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nl230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