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儒家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論文

儒家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論文

摘要:當代環境藝術設計既要面向世界,探索現代化發展之路,也要立足本土,融入中國特色。本文以儒家文化為基點,以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及風格為着眼點,探究儒家文化對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旨在通過融入儒家文化,打造具有中國特色與中國風格的當代環境藝術設計。

儒家文化對環境藝術設計的影響論文

關鍵詞:儒家文化;環境藝術設計;設計理念;設計風格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在我國文化史上始終佔據核心地位,並以其強大的滲透性、包容性存在於古代社會的各個領域,且發揮着重要的引導支配作用。從古代園林建築到室內外裝飾,無不浸潤着濃郁的儒家文化氣息,如古代園林景觀設計,從自然中萌發設計思想,在“人化自然”的哲學意藴中成就中國特色古典園林藝術,樂山戀水,開闢風景式園林發展方向;再如,中國古代城池規劃,以“和”打造建設環境設計的折中平衡,以“中庸之道”造就了“天地人相參”的人化自然風格,使中國建築在設計上追尋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在形態上保證不偏不倚,這些儒家思想不僅指引着中國古代環境設計的發展,更隨着時代的進步,吸優吐劣,不斷地自我更新,深刻影響着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的走向。基於此,我國當代環藝設計要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僅要吸收國外先進的文化,還要始終紮根並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以儒家文化為核心,使當代中國環境藝術設計走上特色化環藝設計發展之路。

一、儒家文化視域下我國當代環境藝術設計理念

(一)“仁”為基礎

儒家文化以“仁”為核心,崇尚人與人、自然、社會的和諧相處。在當代社會中,“仁”趨向於催人向善,在藝術設計中,“仁”既是構建特色環藝設計的立足點,又是西方藝術設計人本主義的中國化體現。“仁”即“愛人”,這種“愛人”的普世觀念是中國環藝設計的基本觀念。中國環藝設計講究“以人為本”,“愛人”是以人為本的基礎所在。不管任何環藝設計作品,要始終以人為核心,服務於人才能受到人們的喜愛與推崇,作品才能有立足之本。環境藝術設計,環境為根本、藝術為中心、設計為手段,環境最終在於滿足人的需要,因此,環境藝術設計也要體現出對人的關注,尊重人的個性。在多元化的社會中,人們具有截然不同的個性、經歷與喜好,尊重人的差異,才能使環藝設計更具人文性與特色。以社區公園為例,環藝景觀設計以其中的綠地為中心,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公園未來面向的大多數羣體,其年齡結構、羣體觀念、心理需要,在照顧多數人需求的基礎上兼顧少數人的特點,在社區綠地環境設計上,滿足老年人對舒適安逸環境的需求,同時兼顧中青年人的個性化特點。環藝設計的首要價值在於為人所用,滿足人們對環境的.需求,第二價值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環藝設計師在設計上需首先顧全客户需求,即“大仁”,當然,這種“仁”需要建立在尊重的基礎上,尊重並非屈從,既要滿足客户需求,還要顧及美的價值,給予客户最合理的建議,用“仁愛”之心才能設計出既符合人的需要,又滿足審美需求的藝術佳作。

(二)“禮”的滲透

在儒家文化中,“禮”即規矩、秩序,是封建社會的基本道德指向,不僅用於維繫社會秩序,更影響古建築、古代園林及室內外的設計建造。以北京紫禁城瓦片為例,必須用金黃色的琉璃瓦,其他建築不得與其相同,用以象徵皇權。立足當代,“禮”同樣滲透於現代環境設計中,且佔據着重要地位。例如,人民大會堂就集中體現了“禮”的設計理念,雄偉莊嚴的建築風格,典雅壯麗的內部裝飾,人民大會堂內部空間有着明顯的主次之分,內部核心區域為主會場,正是“禮”中“尊卑有別”的體現,寓意將人民代表大會這一代表人民的機構置於崇高地位。在內飾上,充分利用各民族的特色裝飾,寓意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平等。上海世博會中國館的設計也滲透着“禮”的理念。在整體設計上,一方面延續了中國傳統的風格;另一方面,用現代表現方式簡化了傳統樣式的繁瑣,在整體規劃上一改高高在上的中式風格,在設計上更加追求“和善”“親民”,開闊的流通空間使遊客遊園觀景方式更加自由隨意,滲透着濃郁的儒家“禮”文化。

(三)“天人合一”的追求

儒家“天人合一”源自於孔子對人與自然關係的訴求,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當代環境藝術設計,以藝術的方式重塑環境景觀,在這一過程中,“天人合一”的思想始終將環保作為唯一追求,實現環境藝術與自然環境的和諧統一。當代環境藝術中,環藝設計以追求自然的和諧為根本,而對和諧自然的追求,首先要做到“克己”,這一思想也是儒家文化中的重要觀念。在環藝設計上,立足於“克己”,設計師應將環保理念貫穿於設計始終,在設計中運用或增添環保元素,運用環保思維,投入環保材料,摒棄對商業利益的無限追求,將構建健康和諧的人居環境作為設計的基本原則。“天人合一”的另一智慧在於對人與自然相互促進、相互支撐關係的追求。在當代環藝設計中,融入“天人合一”思想能較好地走持續發展之路。環藝設計者作為環境藝術的締造者,應以減輕自然壓力,築就適宜的生存環境為己任。在擁擠的城市中,可運用科學合理的規劃,減輕交通壓力,促進交通的流暢便捷。在人居場所的設計上,可以引入水循環、光循環等現代科技設備,引導人們開啟“低碳”生活。在城市綠地的規劃上,要在保證美觀的基礎上,合理配置植被,並顧及到風向、陽光等條件,使“城市的肺”最大化地發揮其環保功能。

二、儒家文化視域下我國當代環境藝術設計風格

(一)“和”——展現平衡與折中的藝術風格

“和”是儒家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儒家學派探析人與人、自然、各種事物之間關係的世界觀,本質在於追求萬物的和諧共生。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和”的思想表現為平衡、折中的中國風格,成為未來環藝設計的主流。首先,“和”即平衡。從我國紫禁城的設計上就可以參見“和”的平衡理念,紫禁城眾門被中軸線串聯,中軸線兩側為內庭,黃金分割線為太和殿,不偏不倚地依託出平衡感,這種平衡正是“和”的體現,是對封建秩序的尊崇。蘇州園林雖然不像紫禁城般中軸線分明,但拙政園的中軸線也較為明顯,其將內外宅平衡分隔,植被、亭台彼此呼應,對稱之感充斥於園中。這種對平衡的追求越來越成為現代藝術設計的習慣,並通過現代藝術設計作品得以展現與發揚。其次,“和”即折中。既是空間佈局上的平分、均等、居中,也是對各種文化與民族風格的折中。例如,瀋陽故宮在空間結構上仿照北京故宮的中軸線,建築風格體現了滿族、漢族風格的交融。在當代上海灘建築羣中,租界建築羣正是西方建築風格與中國本土風格相融合的最佳體現,也是在建築環境的藝術設計中,以儒家文化強大的包容力,融合、同化外來文化的印證,從而構建起中西方結合的折中式的建築環境藝術文化,展現出濃郁的中國特色與傳統風格。

(二)“天地人相參”——傳承人化自然風格

儒家經典《中庸》曾經詳細闡述過“天地人相參”的思想,這一古老哲學理念,注重人與自然的互動,即人化自然,主張人是自然的組成,要隨自然的發展變化而變化。對環境藝術設計而言,所有設計都要歸結於自然環境中,順應自然規律,運用自然條件,與自然發展相契相符。具體到環藝設計中,“天地人相參”主要呈現於園林景觀與室內外裝飾中,通過對自然的模仿,反映人與自然相互依賴。例如,明清隔斷、窗格等裝飾中,都可看到雲、水、各種植物,這樣的設計凸顯了自然表象,寄託了美好寓意,即託物抒情。再如,很多人喜愛在室內養育花草,如梅、蘭、竹、菊,寄託君子情懷,追尋清淨的環境,即託物言志。

三、結語

隨着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美的追求愈加高漲,因此,環境藝術設計者在環藝作品的設計上,可充分借鑑儒家思想中“天地人相參”的思想,傳承古典園林中的藝術精髓,立足於社會發展趨勢,運用現代科技手段,結合自然化的社會思想,將自然美景靈動地融入環藝設計中,將我國傳統的人化自然設計風格提升至全新的設計高度。

參考文獻

[1]矯克華.中國園林景觀植物設計中儒家文化理念探析[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5,(S2):224-228.

[2]熊陽漾.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創新應用研究[J].藝術科技,2015,(12):238.

[3]趙瑩琳.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運用探討[J].美術教育研究,2016,(2):80,82.

[4]張玲.淺析中國傳統文化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大舞台,2015,(10):92-9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qpz7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