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關於基層醫院全科護士培訓探討論文

關於基層醫院全科護士培訓探討論文

【摘要】目的:探索基層醫院全科護士的培訓模式。方法方法:將3年培訓期分為兩期,Ⅰ期(前18月)培訓後進行考核,在分析和找出難點問題的基礎上,作出調整後再進行Ⅱ期(後18月)的培訓,然後結合臨牀護理綜合技能考核和社區護理實踐技能進行效果評估。結果:在條件設備、師資人力相對滯後的基層醫院和受訓護士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基礎上進行全科護士的培訓,要實施“因勢利導的個體化培訓”方法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培訓完畢:(1)針對臨牀護理綜合技能考核的專科理論知識、專科操作技能、急救技術、臨牀教學、科研能力考核成績顯示實驗組明顯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P﹥0.05)。(2)社區護理實踐技能各項考核結果的醫療與用藥、康復與保健、飲食與訪視、心理與臨終關懷的比較,顯示實驗組優於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P﹥0.05)。結論:採取“強化師資、分層分班、因勢利導、‘一對一’個體化”的培訓方案並結合臨牀病例督促自學和實時彙報是在基層醫院進行全科護士培訓的有效方法。

關於基層醫院全科護士培訓探討論文

【關鍵詞】基層醫院;全科護士;培訓模式

基層醫療衞生人才隊伍建設相對滯後制約基層醫療衞生機構進一步改善服務和提高水平,培養全科醫生下基層是在“新醫改”背景下提出的一項培養人才的重大舉措,而要切實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必須構建醫護相匹配的醫療體系,才能確保達到“便捷、有效、高效”的醫療服務。相較於國外全科醫學培訓已形成一套比較完善的教育培訓體系,現階段我國以全科醫師規範化培訓為重點的全科醫學培養模式已然形成[1,2,],而全科護士仍以轉崗培訓為主,至今仍無一所專門培養全科護士的學校。本科教育雖將其列為教育目標之一,但實際上未培養出一名合格的全科護士[3],特別是在條件、設備、師資人力相對滯後的基層醫院培養進程尤為緩慢。現將我院在進行全科護士培訓時遇到的難點及應對策略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我院為二級甲等綜合醫院,總牀位285張,護理人員135名。設置科室有內科2個、外科、婦產科、兒科、康復科2個、手術室、急診科、重症監護室等。在崗護理人員117名,其中N4級9名(50±4歲8%),N3級25(40±5歲22%),N2級27名(30±4歲23%),N1級41名(25±3歲35%),N0級15名(25±3歲13%);本科6名(6%),大專98名(84%)。專科護士共10名,其中ICU2名(20%)、急診3名(30%)、手術室2名(20%)、靜療1名(10%)、傷口造口1名(10%)、康復1名(10%)。1.1.2參加全科護士培訓的`標準:在全院N0-N2級護士中選擇20名參加培訓,年齡22±3。年資3±1。職稱結構護師:護士=6:14=30%:70%。崗位結構N0:N1:N2=4:10:6=20%:50%:30%。學歷結構本科:大專=6:14=30%:70%。臨牀工作時間4±2年。1.1.3帶教老師標準:選擇院內具有帶教經驗的高年資護士20名進行一對一帶教,年資16±9年。年齡結構32±2:37±2:45±5:≥50=3:5:8:4;分別佔該年齡段的50%:100%:34.78%:36%。學歷結構本科、大專分別為6、14名;分別佔該學歷羣的100%和20.59%。、職稱結構副主任護師:主管護師:護師=1:13:6=5%:65%:30%。崗位結構N2、N3、N4級護士各3、12、5名,分別佔該級別護士的8.33%、63.16%、38.46%。專科護士均在列。

1.2方法

以我市某三甲醫院培訓全科護士為契機,入選護士培訓前參加統一的相關知識筆試後成績備案後。利用晚間、週休等業餘時間參與進行同步培訓。因故不能參加者借閲參加學習者的學習筆記及課件自學。將3年培訓期分為兩期,Ⅰ期(前18月)培訓後進行考核,在分析和找出難點問題的基礎上,作出調整後再進行Ⅱ期(後18月)的培訓。1.2.1Ⅰ期(前18月)培訓方法:採用“666”制。1.2.1.1第一階段:理論授課,時間6個月,將所學理論課程設置分為三大類:Ⅰ類為多學科構成的人文課程,是必修課程和重點考核內容,旨在提高學員人文素養、交流溝通、法律意識、創新意識及應急能力等知識;Ⅱ類為護理學基礎理論課程,是必修課程和重點考核內容,重在加深護理基礎專業知識;III類由七大系統構成的器官系統課程,此為業餘選修課程,不列為考核內容(在校期間已學)。卷面考核合格後方能進入下一階段學習。1.2.1.2第二階段:基礎技能強化培訓,時間6個月,採用小組輪轉制進行科室輪轉,要求熟練掌握各項護理基礎操作技能,通過靜脈輸液、給氧、胸外心臟按壓等二十六項基礎技能考核合格後進入第三階段學習。1.2.1.3第三階段:專科技能強化培訓,時間6個月,繼續進行科室輪轉,導師“一對一”強化培訓,結合臨牀實際通過牀旁教學和情景教學教授專科知識和技能。考核包括專科理論知識和專科技能操作兩方面,主要內容包括專科理論知識、專科操作技能、急救技術、臨牀教學和科研能力五方面。1.2.1.4考核標準:理論考核以三甲醫院對全科護士培訓考核為參考依據,由培訓老師根據學員、醫院具體情況出考題,護理部主任審核對學員進行考試;技能考核參考三甲醫院考核標準,二十六項基礎技能操作分時分段接着考核,專科技能在輪轉科室由培訓老師進行考核。1.2.2Ⅱ期(後18月)培訓方法:1.2.2.1強化師資理論部分:護理部組織專家設定學習課題[4],指定帶教導師學習並要求上交手寫學習體會,同時完成課題的PPT在科室講解[5]。操作部分:要求自學操作視頻後在護理部技術組考核過關後再給學員示教。並組織學員的操作考核。逐項進行,不合格者不繼續下一項操作。分層分班:按Ⅰ期考核成績高低依次分甲乙丙班,按基礎水平高低實施對應的理論授課和操作示教,乙班丙班酌情增加學習培訓和練習時間。個性化“一對一”的培訓:教與學“一對一”,全程進行學習培訓指導和效果的跟蹤,並及時作出客觀的評價。採取Delphi【6】法徵求教學意見,改進教學方法,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強化結合臨牀病例加強自學並促使實時彙報:期間結合科室實際救治病人,對其病種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護理的問題施行牀旁提問和抽考。直到合格為止。過程中還必須完成該專科病人的護理查房、業務學習和疑難病例討論各一次,撰寫並上交小論文一篇。1.3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sx±)表示,採用SPSS18.0軟件對上述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採用均數±標準差表示,檢驗標準: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培訓Ⅰ期後考核平均成績:65±4分,與培訓前考核成績(58±4)分相比成績有所提高,但提高不明顯。2.2各項考核結果與崗位級別直接相關,與學歷年資間接相關:崗位級別與學歷越低成績越低(表1)。2.3N0-N2級護士Ⅰ,Ⅱ兩期依法執業和出院指導各項考核結果比較(見表1,2),P﹤0.05,具有顯著差異。後18個月(Ⅱ期)微調培訓效果評價:平均成績:86±4分。較前明顯提高。

3討論

3.1突顯的難點問題與實施對策:從表1,2中顯示經過Ⅰ期培訓後結果:各項知識和技能成績差。教學組成員組織討論:分析難點對策及改進措施的實施後的效果評價。綜合其原因在於:一是基層醫院條件設備相對滯後、師資人力相對不足;二是培訓方式採取“一刀切”,與學員素質高低不一不相適應;三是學員理論知識與操作功底差,理論、操作與臨牀脱節,擬定出對策並組織實施改進措施後進行效果評價:儀器師資方面:充分利用本院區內和三甲醫院的資源共享,組織前往予以集中培訓學習;請該專科老師進行授課,並提交教學課件資料供學員自學,結合電子多媒體等進行操作視頻的教學,按Ⅰ期考核成績高低依次分層分甲乙丙班,調整授課時間和內容;針對學員缺陷實施實施重點的個性化“一對一”的培訓;結合科室實際救治病人完成護理查房、業務學習、牀旁提問和抽考,疑難病例討論,撰寫並上交小論文等學習方式,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然後實施筆試考試與操作考核監測學習進度與學習效果,直到合格為止(80分以上為合格)3.2全科護士順應當今醫療衞生事業發展所需【7,8,9】。培訓出知識面廣、操作技能強的全科護士意義深遠。院前:在保障患者生命安全的同時為患者提供全面優質的護理服務,為勝任急危重病人的搶救、院內外應急調動支援提供有效支持。院外:面對社區的全科護士以促進和維護社區人羣的健康為工作重點,因此必須具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做基墊。一個合格的全科護士對護理執業的要求有了更高層次的提升,所以在專業要求上必須體現依法執業和出院指導兩方面。3.3臨牀護理綜合技能:各項護理技術操作實施的對象是患者,如何做?怎麼做?為什麼這麼做?誰做?何時做等;必須在科學的全面的醫學基礎理論的指導下進行,相關的目的、操作程序方法、注意事項、觀察護理要點、併發症等必須全面深入地掌握。各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等必須爛熟於胸,在觀察、分析、處理和護理時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有條不紊。在護理記錄的書寫時才能真正做到簡明扼要重點突出有理有據。才能有效規避法律風險隱患。3.4社區護理實踐技能:全科護士深入社區,主要協助全科醫生,承擔起基層醫療衞生機構的醫療護理、用藥指導、康復訓練、健康教育、康復指導、衞生保健、精神支持、臨終關懷和獨立家庭訪視等工作。因此,要求全科護士必須通曉內、外、婦、兒等多學科衞生專業知識,熟練掌握各種常見病、多發病的護理操作技能以及掌握必要的健康教育內容,尤其是常見慢性疾病的預防和保健、家庭訪視、精神支持等。才能得心應手的勝任護理工作,才能真正體現“實惠於民”的初衷,才能真正達到優質高效的醫療護理服務環境的美好願望。

4結論

在條件設備、師資人力相對滯後的基層醫院和受訓護士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基礎上進行全科護士的培訓,存在的難點是師資和學員素質高低不一;理論知識與操作功底差;理論、操作與臨牀脱節。應對的對策:要實施“因勢利導的個體化培訓”方法才能收到預期的效果。採取因勢利導的個體化培訓方案:“強化師資、分層分班、因勢利導、個性化‘一對一’的培訓和強化結合臨牀病例加強自學並促使實時彙報的模式”是在基層醫院進行全科護士培訓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廣。

作者:張智慧 汪淼芹 李雪梅 單位:四川南充順慶區人民醫院護理部

參考文獻

[1]姜潤生,楊玉萍,陳存華.全科醫學教育的現狀與展望[J].昆明醫學院學報,2009,(3):5-8.

[2]ntialsofbaccalaureatenursingeducationforentry-levelcommunity/publichealthnursing[J]icHealthNurs,2010,27(4):371-382.

[3]汪淼芹,蘇霖,胡可芹,汪愛茹.全科護士規範化培訓課程設置初探,護理實踐與研究[J],2013,10:65-67.

[4]王日芳.規範化培訓對基礎醫院低年資護士素質培養的效果研究,中國醫學創新[J],2013,1:152-158.

[5]羅小紅.低年資護士臨牀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中外醫學研究[J],2011,09:98-100..

[6]代亞麗,姜元芳,孫曉莉.基於Delphi法的成人護理本科課程設置,護理學雜誌[J],2012,27:63-65.

[7]盧建娣,綜合科病房護士規範化培訓存在的問題及管理措施應用,按摩與康復醫學[J],2015,3:128-129.

[8]徐元,陳亞洲,曹晶,賀茜,吳興娟.三級醫院護士分級培訓核心課程設置研究,中華護理雜誌[J],2014,4:49.

[9]薛曉英,孫娟,王玲勉,石會玲.適應醫院改革需要,加強全科護士培訓,護理管理雜誌[J],2005,1:52-53.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q79v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