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給學生暢想的空間的論文

給學生暢想的空間的論文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初為人師時,當然把這積句話當成真理。作為教師首先要博覽羣書,先有一桶水才能教給學生一杯水,這是當時的理解當然的看法。

給學生暢想的空間的論文

第一次教《七根火柴》時,為了把課教好,把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儘可能地教給學生,我反覆鑽研教材,又翻譯一些資料,設計好幾套方案,幾資助推敲終於確定講課方案。

先出示教學目標:(1)緊扣線索展開故事情節的寫法。(2)自然環境的烘托作用。

上課伊始,我要求學生讀兩遍課文,然後要求學生朗讀課文挑出生僻字,安排思考問題完成第一個目標。

師:“本文的線索是什麼?”

生:“盧進勇” .生:“七根火柴” .生:“草地” .師:“線索是指貫穿全文的人、事物等,你們好好再想想” .生:“草地” .生:“無名戰士”。

師:“你們再想想,這個線索是人還是物?”

學生在教師的急燥的情緒下顯得有點緊張,開始小聲的嘀咕,到底是人還是物呢?由於我把問題侷限在“線索”這一點上,脱離教材牽制學生的思維,造成學生思維的.沒有了信息源,憑空想象,忽視了教材的背景,使思維受到阻礙。

我注意到學生一時拿不定主意,就説:“同學們看一看文題”。

學生馬上回答:“線索是七根火柴”。

這個問題終於解決了,我馬上追問:“本文是怎麼展開故事情節的呢?”

學生一時又沉默了(這個問題問得太寬泛了),以至於學生不知從何下手,於是我又問:“那你們想想什麼叫故事情節?”

生:“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師:“很好,那麼本文的這幾個部分在哪呀?你們找一找吧!”

學生開始看書尋找問題的答案,最後終於把故事情節找出來了。我又忙問:“那本文的線索和故事有什麼關係呢?”

學生馬上回答:“貫穿全文”。

師:“是‘貫穿’還是‘緊扣’?”

生:“緊扣”!

第一個目標終於完成了,下課鈴也響了。這節內容不多,確沒有完成教學任務。現在看來,原因有三:一、教師的角色沒定好位,沒有把學生當成這節課的主角。教師用自己的想當然的所謂“啟發”式思維,結果恰恰把學生的思維緊錮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變得越來越狹小,沒發揮的暢想的餘地。

二、沒有處理好教材。教師把教材看懂了,而學生只看了兩遍課文,就急忙應付教師的提問。

三、把理解感悟教材的意境,變成了尋找答案的智力遊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pqey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