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幼兒園大班老師論文

幼兒園大班老師論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描述學術研究成果進行學術交流的一種工具。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大班老師論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幼兒園大班老師論文

幼兒園大班老師論文 篇1

摘要:

幼兒的常規培養主要包括了以下若干方面;如行為以習慣以及個人習慣的常規培養、衞生方面的常規培養、學習及其體育活動的常規培養等等。

關鍵字:

幼兒園;大班;幼兒;常規培養

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可以更好的做好一個階段向另一個階段過渡的過程,同時,幼兒的常規培養也是一個班級日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有利於幼兒發展的重要教學手段。隨着幼兒年齡的不斷增長,他們的自我控制能力以及辨別是非的能力都有了相應的發展和提高,這些都為大班幼兒常規培養提供了較為有力的基礎和保障。

一、愛的奉獻、心的引導

作為教師要在日常的常規培養中,給予幼兒更多的愛心和耐心,用心去引導他們,提升教師在幼兒心中的良好形象,使孩子能充分的去信任老師。在幼兒園的日常活動中,我們要用心去感受孩子的一言一行,不要盲目的批評孩子,覺得幼兒哪裏做的不對、不好,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要耐心的去詢問,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做,是不是有其他我們不知道的一些原因促使他們這樣做。當得到答案後,我們要再根據實際的情況來對幼兒進行教育。當幼兒在一個問題上表現的比較好,比如;對其他小朋友以及老師有禮貌、可以獨立把飯菜都吃乾淨、能自己獨立的整理自己的物品或是自己疊被子等等。這時老師要給予一定的表揚和鼓勵;老師要常對孩子説:“你真棒,做的真好,你是最棒的。”對於幼兒在任何方面的進步我們都要及時的和家長溝通,使孩子能更有成就感,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促使他們有意識的去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樹立榜樣,以身作則

對於大班的孩子,獨立自主的要求提高了,在班級常規的指定上要充分發揮幼兒的能動性。比如:我給班裏每個孩子安置了一個“小書櫃”,自從有了這個小書櫃,孩子們的學習用品就能自己安放得整整齊齊了,而且給我們教學活動減少了不必要的等待。如開放式的區域環境,讓孩子們有玩、能玩,區域裏的規則圖示在區域值日生帶領下能如實執行了,從此班上杜絕了你追我趕的壞習慣。

要想更好的教育孩子們,我們教師更要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要以自己為孩子們的榜樣,要以良好規範的行為感染孩子,給予孩子們規範的形象薰陶。如果幼兒每天都在一個清潔的教室進行學習和遊戲,老師的儀表整潔、物品擺放整齊,老師與老師之間的交流親切友好。正如“孟母三遷”的故事,這樣可以讓幼兒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潛移默化的受到這樣好的影響。因為老師可以説和孩子接觸的時間比較多和幼兒的感情也比較深厚,很多幼兒以自己的老師為榜樣、為模仿的對象,這個時候的孩子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喜歡模仿大人説話的方式、生活的方式以及如何與他人相處等等。

我們還可以利用榜樣的激勵法,就是當幼兒在老師或父母身上學習到良好的行為習慣時,我們要給予一定的表揚和肯定,也可以適當的給予獎勵,比如;獎勵幼兒小紅花、小圖章或是一些糖果等等。讓幼兒知道什麼樣的行為是好的,是自己要學習的,這樣使其不斷的在這樣的反覆中改掉自己不良的個人習慣。因為這時候幼兒對是非的辨別還非常的模糊,只是對大人們的表揚以及獎勵很重視。我們的老師恰恰就是可以有效的利用這一點,對幼兒好的行為習慣,特別是遵守常規紀律的'小朋友給予及時的肯定和表揚,並以此為其他幼兒樹立小榜樣,用這樣的方法使幼兒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對於幼兒良好行為的肯定和表揚,是鞏固其良好的個人行為最好的方法。被人重視、喜歡、肯定和表揚是每一個幼兒的心理需求,及時的鼓勵和肯定孩子也是滿足他們這種心理需求最好的方式。

三、反覆鞏固、貴在堅持

(一)我們要注意在日常的常規培養中,講求適當的方式方法,不要急於求成,要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從小事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從簡單到複雜,通過這樣的一個過程,使幼兒良好的習慣漸漸的養成。在這裏我們要特別注意的是;幼兒的穩定性不強,對於新的行為習慣或事物的接受、理解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差異。教師要根據每個幼兒不同的特點,進行有區別的指導,要多與幼兒交流,要耐心的指導。

(二)一旦幼兒的良好的行為習慣建立以後,需要不斷的去鞏固和加強。這種鞏固就需要教師對幼兒的行為習慣進行定期的檢查和點評,從而使幼兒在日常的生活中自覺的養成和遵守良好的行為習慣。在鞏固的基礎上,教師更要鼓勵孩子堅持良好的個人行為習慣。比如;在洗手、外出的時候,常常會發生擁擠、吵鬧的情況,此時老師要給予幼兒適當的提醒,但是效果並沒有預期的理想。這時候就需要教師反覆的提醒和規範,達到最好的效果。對於行為習慣表現比較差的個別孩子要進行個別的批評教育。一段時間後大班的孩子就可以養成並遵守相應的規則。

(三)要使幼兒形成一個良好的日常行為規範,在這裏我們還要特別注意的就是堅持。個人行為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正所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老師要制定出一套有限的常規培養的方法,結合每天的常規培養和學習使大班的幼兒達到要求的水平。一套方法要有統一的標準和執行力度,不能一個課程的老師嚴格遵守,另一個課程的老師就不嚴格遵守,使幼兒鬆鬆緊緊,不利於幼兒常規習慣的形成。只有統一的標準,統一的執行力度,才能使幼兒的常規培養保持穩定的狀態。

四、結語

幼兒的常規,是一個班集體形象的展現,也是帶班老師班級管理水平的體現。我想,只要有愛心,擁有恆心,通過多種多樣的方式促進幼兒良好的個人習慣的養成,一個班集體一定會積極健康的發展,成為每個孩子快樂成長的家園。幼兒的各項常規教育培養以及良好的個人習慣的養成都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做為一名幼師,對於幼兒的培養我們要從點滴做起,通過長時間堅持不懈的努力對幼兒進行常規的培養。陳鶴琴先生曾説過:一個人只有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受用終生;相反,習慣養的不好將會影響他的一生。不良的個人習慣不僅僅不利於幼兒的身心健康,在一定的程度上還會影響到幼兒的交往能力以及人際關係的和諧。幼兒園的常規教育對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都起了重要作用。因此,我們在日常的幼兒管理中要對幼兒進行系統的常規培養,處處做個有心人,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教育環境,讓他們從小就養成自我服務的意識。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個人習慣。當然,這些並不是只單靠老師一個人,而是需要全社會、家庭給予我們更多的關注和支持,從幼兒做起,從老師、父母做起,為幼兒今後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幼兒園大班老師論文 篇2

摘要:

孝道是中華民族的兩大基本傳統道德行為準則之一,中國儒家文化的基石,是中華民族尊奉的傳統美德。在中國傳統道德規範中,孝道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百善孝為先,針對當前部分孩子不懂得父母工作的艱辛,缺少孝心的狀況,作者從平時的教育教學出發,有意識地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對幼兒進行孝道教育,對於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促進孩子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有非同尋常的作用。

關鍵詞:

大班幼兒;孝道教育;主題活動;弟子規

一、理解“孝道”的內涵

陶行知先生曾説:“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從小拉扯大,期間的辛勞可真謂大也。我們必須讓孩子明白父母的養育之恩,懂得孝敬父母。我們專門為孩子設立了“孝敬日”,要求孩子將自己的生日定為孝敬日,在這一天最要感謝的是自己的媽媽,要用行動表示對媽媽的愛,以此表達濃濃的母子之情。教育孩子知恩就要感恩,感恩就要報恩。讓孩子從小養成關心父母、體貼父母、愛護父母的好習慣。我們有意識地給孩子講一些有關二十四孝的故事,在滿足孩子聽故事願望的同時感受愛的教育。讓孩子知道對父母應該有孝心,理解父母對我們的愛,同時也要對父母表達自己的愛。另外,我們還利用發生在孩子身邊的典型事例,身邊的真人真事給予孩子榜樣教育。給孩子講述一些孝敬教育的實例或典故,同孩子一道進行分析,使他們懂得孝是一種優良的品質,鼓勵他們用實際行動去表現。讓他們理解什麼是孝道,孝道就是要為父母盡義務以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

二、在各科教學活動中滲透孝道教育

幼兒園教學活動是我們進行幼兒孝道教育的一個主要陣地。在音樂活動中讓孩子唱一唱有關孝敬方面的歌曲,使孩子們在歌聲中得到薰陶,受到教育。如:歌曲《人間有愛》、《小烏鴉愛媽媽》、《我的好媽媽》、《常回家看看》、《燭光裏的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媽媽的吻》、《母親頌》;手語表演《感恩的心》、《生命之河》等。在語言教學中通過兒歌、詩歌、三字經、故事等形式,豐富有關孝敬方面的人物事蹟。如:三字經裏的《黃香温席》,《孔融讓梨》;故事《我想要愛》《猜猜我有多愛你》《小兔真孝順》《我媽媽》;詩歌《遊子吟》、《媽媽的雨季》、《媽媽,我的守護神》;在美術活動中讓孩子畫一畫有關孝道方面的圖畫,如:《我幫媽媽做家務》、《送給爸媽的禮物》《小鬼當家》《學做小主人》。

三、在主題活動和傳統節日中滲透孝道教育

充分利用各個傳統節日和主題開展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幼兒懂得感知、體驗“孝道”教育。本學期我班開展的系列孝道主題活動有:九月的《我愛我的老師》活動,孩子們感受了老師工作的辛苦,並通過自己不同的方式表達了對老師們的尊敬和感謝。十月的《我愛我的祖國》的繪畫比賽,激發了幼兒的愛國之情。《我和爺爺奶奶做朋友》活動,本次活動不僅是培養孩子從小關心尊敬老人,更是使孩子們走進社會的途徑之一。十一月的《感恩你我,真情成長》的活動,幼兒時期的感恩對象應該從幼兒身邊的人着手,在與他們交往的過程中,幼兒會學會感恩、實施感恩。我們讓孩子欣賞感恩影片。如:《暖春》、《媽媽再愛我一次》、《寶蓮燈》,並用心形制作感恩卡,上面寫上愛爸爸媽媽的話語。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説出了自己的心聲。十二月的《大手牽小手》活動,主要是讓孩子們懂得自己長大了,應該學會關心和照顧弟弟妹妹,它能有效地彌補獨生子女缺乏與不同年齡兒童交往機會的不足,幫助他們學習社會交往的技能,以此培養他們關愛他人的情感。一月的《做個孝順的孩子》活動,讓幼兒從小擁有一顆感恩的心。能以一顆感恩的心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學會感謝家人、感謝朋友、感謝身邊的每一位人。如:在主題活動“我們的家園”中,我們要求孩子在家能主動幫助父母做家務,好吃的東西和父母分享,給爸媽捶背、倒水、梳頭、拿鞋、唱首歌,等等。教育孩子回家要多做孝事,並把自己的孝事講給老師和周圍的小朋友聽,讓孩子在這樣的氛圍中,慢慢加深對“孝”字的理解,懂得要從小熱愛父母及家庭,進而提升到熱愛家鄉,熱愛祖國。

四、在一日生活中滲透孝道教

古人云:“不學禮,無以立。”一直以來我們都很注重孩子的禮儀教育,教育他們看見老師和小朋友要深深一鞠躬,並説“老師早”、“小朋友早”。剛開始孩子有點放不開,需要我們在旁邊不斷督促提醒。我們意識到要讓孩子鞠躬,我們自己首先必須作出表率。剛開始我也有些不能夠接受,讓我和孩子鞠躬,不是説不願意,而是覺得很彆扭。早上小朋友來,我們首先向孩子鞠躬問早,下午放學,我們也主動向小朋友鞠躬説再見。我們教育孩子,別人向你鞠躬,要及時給別人還禮。孩子的進步是巨大的,當我們和孩子們慢慢堅持去做了,我發現就這麼一個簡單的動作卻讓我和孩子的距離拉近了。甚至,當我們和同事阿姨之間互相問好時,我們感覺心中彼此更尊重對方了。越來越多的孩子甚至回到家也會給自己的父母、爺爺奶奶鞠躬,表達自己的孝心。不要小看這一鞠躬,當一個人從小懂禮貌,能做出鞠躬這個動作時,他的修養也在慢慢提高。雖然現在有些孩子還不能真正明白鞠躬的含義,只是機械模仿,但我堅信,一直堅持這樣做了,習慣成自然,對孩子一生都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教師是幼兒每日必讀的書”,暑假我們參加了為期三天的以“幸福人生”為主題的傳統文化培訓,利用暑期在家觀看蔡禮旭老師《細講弟子規》的光碟,並結合實際寫下自己的感悟。通過這一系列的學習,我們更加意識到了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不斷修煉自身的德行,用良好的言行影響、感染孩子,做到言傳身教。在進行教學活動時,我們教育孩子要遵守紀律,不講話影響別人。如廁時要排隊、學會等待,洗手開小水,不浪費水。進餐前我們都要組織孩子念感恩詞:“感謝國家培養護佑,感謝父母養育之恩,感謝老師辛勤教導,感謝同學關心幫助,感謝農夫辛勤耕作,感謝打眾信任支持。”以此教育孩子學會感恩,愛惜糧食。在進行遊戲活動時教育孩子要遵守遊戲規則,輕拿輕放,注意安全,不爭搶。午睡時教育孩子保持安靜,不打擾別人。角色遊戲時,開展“自助餐廳”“玩具大家玩”“給爺爺奶奶讓座”“幫娃娃穿衣”等活動,幼兒從中感受到了與他人共享的快樂,在體驗角色扮演的愉悦情感的同時,學到了助人、關心他人的言行,有助於將外在的道德觀念內化為自己的行為準則。

作為幼教工作者,我們應該肩負起歷史履於我們的光榮使命――做好孝道教育工作。使孩子從小就懂得感受愛並實踐愛,有愛心和孝心,這些不僅能使孩子受益,而且能使整個世界充滿和諧愛的陽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k3nr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