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生物新課程教學轉變策略論文

生物新課程教學轉變策略論文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進行之時,討論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成了當前教師們所需要面對的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已成為當前教學改革的重要方向。

生物新課程教學轉變策略論文

關鍵詞:高中生物;新課程;實驗教學;轉變

新課標強調教育要培養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切實轉變教學方式,真正做到運用新課程理念指導課堂教學實踐。高中新課程已在我省展開,作為一線教師,學習新課標、體驗新課程,以積極的心態應對課改實驗,勢在必行。通過對高中新課標的學習,對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內容的特點有些許體會,籍此為使用新課標生物教材的教師提供一點幫助。

1課堂教學內容的轉變

1.1生物課程功能的轉變:生物新課程標準改變了以往強調以灌輸生物知識為主要方法,以生物學科體系為中心,忽視學生現實生活,偏重知識要求,忽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傾向。高中生物新課程則強調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將學習過程轉變為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合作、學會生存、學會做人的過程,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的是“全人”而非“完人”。生物新課程倡導的是面向全體在校高中學生,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打破了傳統的基於精英教育思想和升學價值取向過於狹窄的課程定位,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健全人格,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終身學習願望的高中生。

1.2生物課程結構的轉變:生物新課程突出的變化是打破了沿襲幾十年的理化生3學科中生物學科處於次科的不平等地位。同屬於科學領域,高中生物新課程包括必修3個模塊和選修3個模塊兩部分,每位學生通過每一模塊的考核都將獲得2學分。生物課程結構的改變體現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思想和培養目標,重視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保證高中學生全面、均衡、富有個性的發展。通過模塊的設置,有利於解決學校科目設置相對穩定與現代科學迅猛發展的'矛盾,便於適時調整生物課程結構,利於充分利用教學資源,特別是實驗設備等,並利於學生自主選擇,及時調整課程,形成有個性的課程修習計劃,為高中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選擇空間和個性發展空間。

1.3生物課程內容的轉變:生物新課程內容的選擇注重了基礎的夯實和創新,不再單純以學科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與原有教學大綱比較,必修內容的主題略有減少,3個模塊“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突出了生物的核心基礎,又注重反映生物學迅速發展的領域,體現基礎性和時代性,同時將研究性學習活動作必修課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經濟、科技和生活中的問題,通過自主探究、親身實踐的過程分析和解決問題,對培養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必修的基礎上,選修內容“生物技術實踐”、“生物科學與社會”、“現代生物科技專題”,從科學、技術、社會層面展開,加深學生對生物科學、技術、社會相互關係的理解,拓寬學生的生物科技視野,關注學生的經驗,增強課程內容和現實生活的聯繫,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生多樣化發展的需要,使課程具有較強的選擇性,有效改變學生學習生活和現實世界相脱節的狀況,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1.4生物課程實施的轉變:生物新課程標準改變了以往只關注教師的教學,加強了課程實施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致力於學生個性成長,建立相應的校內選課指導制度,鼓勵學生在感興趣,有潛能的方面選修更多的模塊,為高中生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學習選擇空間和個性發展空間,使學生實現有個性的發展。

1.5生物課程評價方面的轉變:新課程改變了強調結果,忽視過程,以學習終結考試為評價基準的評價體系,代之以由實行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式,給予學生更大的生活空間,教師可以根據多元目標,多樣方式,注重過程評價原則,建立綜合動態的成長記錄手冊,全面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教師不斷髮展的課程評價體系。

2實驗教學內容的轉變

傳統的生物實驗以驗證性實驗為主,以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觀察技能、繪圖技能等基本能力為目標。驗證性實驗在科學過程與方法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上有其侷限性。在高中生物學課程中,科學的過程主要是指科學家的研究過程和學生親自參加的探究過程,而在實驗教學部分又側重於學生的探究過程;科學的方法主要是指探究的一般方法和思維方式,而思維又是科學探究的核心。因此探究實驗是讓學生領悟和掌握科學過程與方法並提高思維能力的主要途徑。課標教材在探究實驗的設計和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2.1由驗證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的轉變:在大綱教材中,我們可以看見探究實驗的影子。例如“觀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在課標教材中探究實驗的比重明顯增加,在人教版課標教材中,共有11個探究實驗,佔整個實驗部分的35%,其中有一部分是新增加的實驗內容,例如“探究醉母菌細胞的呼吸方式”、“探究生長素類似物促進插條生根的最適濃度”等。也有一部分是由大綱教材中的驗證性實驗轉變而來,例如“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則是由“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轉變來的。探究實驗在數量上的變化體現了新課程倡導探究性學習、強調培養探究能力的理念。

2.2探究實驗層次的轉變:探究活動雖然沒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來説,一個完整的探究活動(特別是實驗式探究)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6個環節。但是,在課標教材的探究活動中,每個探究活動的設計都不盡相同,或對6個環節都作了詳細的指導,例如探究“植物細胞的吸水和失水”,或對部分環節僅作簡要提示,例如,人教版課標教材探究“影響酶活性的條件”是通過一段材料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分層次設計探究活動,能在較好的指導學生的探究活動的同時又為學生提供思維的空間,能夠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主動、合作地探究,掌握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另外大多數探究實驗在材料用具和方法步驟上也沒有硬性的規定,這種開放式的實驗設計,有利於教師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實驗教學。

2.3探究實驗形式的轉變:探究一般有發現式探究、推理性探究和實驗式探究三種基本形式,在高中階段,主要是實驗式探究和推理性探究,不同形式的探究可以培養學生不同的探究方法和思維方式。在實驗式探究中,比較多的用到了觀察、實證、模擬等探究方法和形象思維、模型、系統等思維方式,例如“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是為知識體系提供實證即實證的方法,而在“模擬探究細胞表面積與細胞體積的關係”中,則用到了模型的思維方式,“抽樣方法調查草地中某種雙子葉植物的種羣密度”是利用系統的思維方式。推理性探究較多的用到了邏輯思維和數學的方法。例如“去氧核糖核苷酸序列與遺傳信息的多樣性”及“自然選擇對種羣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則屬於此類。多種探究方法和思維方式的融合體現了能力培養多元化的趨勢。總之,只有從根本上改變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才有可能使用好這套新課標生物教材,才能真正實現培養學生生物科學素養這一終極目標。

參考文獻:

[1]葉佩珉;《生物學學習論》;廣西教育出版社

[2]劉大宇;“研究性學習”與教學創新[J];職業技術教育;2000年31期

[3]王崇信;淺談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生物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

[4]趙卿;新課程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學新模式的轉變;《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3(8):172-172

[5]許國清;新課改下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轉變;《廣西教育B版》2014年第02期

[6]馬雲鋒;淺談新課程下高中生物課堂教學轉變;《教育學文摘》2013年1月總第75期

[7]王洪鈺;高中新課程理念下的生物課堂教學;2013年河北省教師教育學會優秀課題成果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mjm98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