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大學生心理教學的成本會計論文

大學生心理教學的成本會計論文

一、成本會計課程內容與特點

大學生心理教學的成本會計論文

(一)成本會計課程內容

成本會計作為會計學專業主幹課程之一,無論從理論上還是會計工作實踐上來講,都是一個重要環節。成本會計的內容可以從兩種角度界定,一種是以成本核算為核心,主要包括成本報表編制、成本計劃和成本分析等。另一種是成本會計在此基礎上還包括成本預測、成本決策、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等內容。其教學內容主要包括成本會計的基本理論、成本核算、成本分析以及其它成本管理的內容。同樣以成本核算為主。本文以第一種角度來分析。

(二)成本會計課程的特點

成本會計課程內容決定了它的特點:計算多、方法多、公式多、表格多,容易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膩煩心理。成本核算是成本會計的核心,其運用的方法多且靈活,不同的費用有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方法又適用於不同的情況。比如輔助費用的分配,方法有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計劃成本法、代數分配法、順序分配法5種方法,每一種方法都有各自的適用範圍。在成本會計中,每一種費用的計算與分配、成本核算方法的使用都要有一個載體,就是表格。因為計算方法眾多,所以表格的編制方法與格式又有很多種,可以很靈活。各種要素費用的分配、輔助生產費用、製造費用等需要編制費用分配表,費用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需要理解成本計算單,也是表格。要理解這些表格以及其中的方法運用、數字的來源,有一定難度。而且學生是在學習《基礎會計》、《財務會計》等課程時,學習經濟業務的賬務處理方法比較多,計算簡單,編制分錄是主要內容。而成本會計課程內容是以表格的形式主要講計算,表格眾多,表格之間也有聯繫,學生往往難以理解數據之間的來龍去脈。因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能在學習中獲得收穫和成就感,應該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探討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應用。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體會和對課程的認識等方面,改進成本會計課程教學,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更加積極、主動,直至熱愛這門課程的學習。

二、成本會計教學中的難點

(一)教學內容侷限

成本會計教學內容,一般是以傳統工業企業的成本核算為主。其主要內容是在學習成本費用分配方法的基礎上,對整個產品成本形成過程再做進一步介紹。也就是説,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看不到各種費用分配方法在整個產品形成過程中的計算,僅僅是單一的費用計算方法學習,無法從產品成本形成的全過程看到一個完整的案例,要使學生掌握產品成本形成和計算的完整過程,把課程核心的成本核算各部分內容銜接起來有一定難度。

(二)理論與實踐脱節

成本會計核心內容是成本核算,目前對成本會計的教學,常見的多是採用以教師為中心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教師講,學生聽,但是學生的聽能消化吸收的能有多少,每一堂課是很難衡量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即教師講的基本是理論知識,缺乏趣味性,且欠缺實踐環節,缺乏實用性。學生缺乏對製造業生產的直觀瞭解和認識,也很難直接把握實際操作方法。會計的實務操作性很強,成本會計也不例外。但是對於課堂講授的各種計算方法等,要求學生真正瞭解,有一定的困難。因為會計資料對於一個單位來講,有一定的保密性,是不變隨意外傳的。這也造成在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差距。

(三)學生學習興趣不濃,積極性不高

成本會計主要是通過成本數據的前後勾稽關係來反映成本核算流程的,而這種數據的前後來龍去脈又主要是通過成本核算的有關表格反映的。由於表格的應用有一定侷限性,不可能將所有表格都繪製在黑板上,只能單一地從書本上針對表格解釋數據的來源與計算,學生聽起來易產生疲勞感,教師的教學效果就很難達到。大學生作為一個青年羣體,朝氣蓬勃,在大的時代背景下,他們有着更多的未來個人發展的空間。同時,他們也容易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影響。會容易受到拜金主義的衝擊等等。成本會計課程有其自身的特點。它的應用性強,其內容主要介紹成本核算的方法。學習過程計算較多,這些計算多以表格的而形式呈現出來,內容顯得枯燥乏味,且不易掌握。學生理解有難度。這樣一門課程如果沒有恰當的教學方法與手段作為補充,不足以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結合學生心理特點提出的改革思路

(一)整合教學內容,易於學生學習

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教學要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首先應從學生易於把握的角度,規劃整合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不連貫,加之學生學習過程中往往急於求成,缺乏耐性,很多學生認為成本會計課程計算較多,不容易掌握。整合教學內容,應該從整體出發,合理構建成本會計的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例如,可以在介紹基本方法的基礎上,結合一個完整的例題、案例進行成本會計整體説明。既可以幫助學生從成本核算上掌握計算過程,又利於同時理解賬務處理。同時,結合現代成本管理的需要,也為了避免與其他相關課程(如管理會計)重複,在保留成本會計傳統體系中的理論與方法的同時,簡化過多涉及其他管理領域的內容。適當介紹成本控制戰略等成本管理領域的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使成本會計的體系內容更具前瞻性。

(二)加強實踐教學,利於學生學習

大學生重視所學內容的有用性,因為將來要就業、要深造,體現自我價值。如果課程有用,則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避免消極心理。成本會計教學要“有用”,教學內容應與會計崗位工作和學生的今後就業需求密切相關,這樣才能使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融為一體,不脱離社會需求。為此,在成本會計教學中,應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這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也使學生體會到成本會計在不同行業中的運用以及在經濟管理中的重要性。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動手能力。例如開設實訓課,學生完成實訓任務,認識到自主學習的樂趣,體驗工作任務完成的成就感。引導學生積極的學習態度。也可以分組分批深入生產一線,到企業中去,瞭解真實的生產情況。瞭解實際生產過程,便於理解不同企業類型適用不同的成本核算方法、做好成本計算工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書本知識的重要性和有用價值。

(三)擴充教學方法,培養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學習成本會計往往以學習財務會計的思維習慣來對待,對成本會計核算體系缺乏理解,因而感覺學習困難,很少感到學習成本會計很有趣。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成本會計教學的重要一環。如何培養學習成本會計的興趣呢?可以通過使用多種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比如

1.項目教學。項目教學法是指從學生實際應用技能出發,將學生在校期間應掌握的技能分成若干個項目,每項項目的結構形式均是圍繞該技能形成所組成的,與就業崗位工作任務密切相關的行動化學習任務。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實踐,教師在旁進行指導。有利於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從而激發學習興趣。

2.多媒體教學結合圖示教學法,使用多媒體,圖示直觀明瞭,配以文字、圖像、聲音、動畫、視頻説明,費用的計算、結轉過程形象生動,有利於集中學生注意力,便於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

3.翻轉課堂。翻轉課堂的應用,直接講解與建構主義學習結合。學生已不再是課堂和教師的簡單的受眾,而是課堂和學習的主人,可以從網絡、視頻中自主學習,學生掌控自己的學習,根據自身情況安排和控制學習,而不再是簡單的課堂上教師指令的迴應者。教師的角色從內容的呈現者轉變為學習的教練,增加了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也有時間回答學生的問題,實現對每個學生的個別指導。在作業問題上,也可以將集中的問題彙集起來,專門、及時的給予指導。同時,也有機會觀察到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是引導學生的學習,而不是簡單的指揮學生。這樣更利於學生理解理解課程的內容,真正成為學習的參與者。

4.探究式教學方法。探究式教學方法的主要思想是開發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自主性、主動性、創造性。讓學生通過課下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和發現知識。課上向教師提出問題,而不再是由教師先向學生髮問。我國現代傑出的歷史學家蒙文通,在華西大學、四川大學任教時,使用的考試方式即由學生出題問先生,往往考生的題目出口,先生就能知道學生的學識程度。這種方式獲得的知識和能力更加紮實、印象深刻。

四、小結

總之,成本會計課程教學的研究與發展與其他課程教學研究與發展的環境互相融合的。隨着時代的變遷,社會的發展,新思潮的不斷湧現,成本會計教學也會發生很大的變化。關注學生,注重教學質量,更新教學手段與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實踐能力。從而引導學生愛學習,會學習、學習好本門課程。做好學生個人發展的基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l7qy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