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論文

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論文

摘要:

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實踐論文

目的構建跨文化護理背景下的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方法樹立專業教師跨文化護理教育理念,提高其跨文化護理教育能力;建設具有跨文化護理特色的課程體系模塊;編寫具有跨文化護理特色的教材;採用有利於提升本科護理學生跨文化護理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建立連續性的跨文化護理教學評價體系。結果教師的跨文化教學能力不斷提高;就業單位和考研學校的檔次迅速提升;學生對培養模式滿意度高;用人單位普遍反映學生的跨文化護理能力較強。結論改革後的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護理能力。

關鍵詞:

多元文化;護理學;人才培養模式

“多元文化”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指兩種文化現象,即殖民地和後殖民地社會的文化,前者是指殖民國家的統治文化和原住民的種族文化,後者是指具有不同社會和文化來源的民族雖共同生活在一起,但各民族之間以及各民族羣體之間的文化特性有較大的差異[1]。

因此,多元文化背景包含多元文化的差異、民族文化的認同和多元文化的融合。美國護理專家Ma-deleineLeininger於20世紀60年代在人種學及對護理和健康—疾病照顧相關習慣、信念和價值的文化進行比較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跨文化護理的概念。她認為護理的本質是文化關懷,同時強調文化因素對健康的作用,強調因人施護,即護士應根據人們的文化價值和對健康的認識,為其提供有意義和有效的護理保健措施[2,3]。隨着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的迅速發展,跨國界、跨區域的人,即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社會羣體越來越多,也就是具有多元文化的人羣越來越多,同一所醫院的護士面臨着從護理一種文化的病人到護理另一種文化的病人,即跨文化護理。因此,跨文化護理已成為我國現代護理的發展趨勢,跨文化護理教育也成為護理專業學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1我國跨文化護理教育存在的問題

研究表明,現階段我國跨文化護理教育存在許多問題:

①缺乏具備開展跨文化護理教育的高素質教師;

②護理教育課程設置偏重基礎醫學,教育理念不符合現代國際護理的要求,對語言應用及文化素養的關注不夠,從而導致跨文化護理內容的缺失;

③缺乏規範化的跨文化護理理論和實踐教材;

④現有的跨文化護理教育多以英語教學為主,未能將本土化的跨文化護理理念融合到護理教育體系中;

⑤缺乏有針對性的教學效果評價體系[4-9]。針對以上問題,我院嘗試對護理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並取得了一定成效。

2改革措施

2.1幫助專業教師樹立跨文化護理教育理念,提高跨文化護理教育能力

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力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對任課教師的信任和欣賞,教師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着潛移默化的作用。教師只有具備了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才可能適應多元文化教育,才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對各種教育資源進行整合與選擇,從而真正從行動上為跨文化護理教育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因此,建設一支具有跨文化護理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是開展跨文化護理教育的關鍵。為此我們在平常的教學工作中將跨文化護理教育理念根植於教師的腦海,浸入教師的骨髓。同時,我們還採取多種措施來提高教師的多元文化教學能力:首先,要求專業教師將自己的'知識結構從專業知識拓展到非專業的社會文化知識,通過博覽文化羣書,如《跨文化交流學》、《宗教學》、《多元文化與護理》、《民族學》等,瞭解和理解社會的多元性、文化的多樣性和價值觀的多元性,掌握多元文化護理的內容和方法,從而提高他們對多元文化的認知水平。

其次,班主任老師都由專業教師兼任。由於我院學生來自湖南、福建、廣東、雲南、新疆等全國十幾個省市,我們要求班主任老師在該班舉行“民俗民風”分享會,使每個省的同學都有機會展示自己的獨特文化,以此培養專業教師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再者,要求青年教師必須去學校定點社區或附屬醫院服務學習半年以上,通過社區或醫院服務學習獲得對不同社區服務對象的文化特質的認識,並在為服務對象提供護理服務的過程中建立跨文化交往以及獲得跨文化理解與反思的充足機會。社區服務學習方法賦予了抽象化的多元文化教師教育課程以生活化的詮釋,使得護理專業教師可以在社會實踐情境中直面文化的多樣性問題,為開展跨文化護理教育積累素材。通過採取多種措施,我院初步建設了一支具有跨文化護理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2.2建設具有跨文化護理特色的“3+3”課程體系模塊,突出人文素質教育

課程是學校教育的核心,是實現教育目的的手段。為了突出人文素質教育,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護理能力,我們將原來“2+2+2”的課程體系模塊(公共必修課和選修課、專業基礎必修課和選修課、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變為“3+3”的課程體系模塊,即3個必修課模塊(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必修課和專業必修課)和3個選修課模塊(專業提高限選模塊、專業崗位限選模塊和專業崗位任選模塊)。課程體系的改革着重於選修課模塊的構建,即刪除原有選修課中的核醫學、大學語文等,在專業提高限選模塊中增加《跨文化交流學》、《文化護理與溝通藝術》等課程,在專業崗位限選課模塊中增加《宗教學》、《民俗學》、《護理美學》、《護理與法律》等課程,在專業崗位任選模塊中增加《人類文化學》、《西方文化導讀》、《英語國家概況》和《中國文化概論》等課程。改革以後的課程體系選修課學時增加了近20%。

2.3編寫具有跨文化護理特色的教材,實現多元文化護理理念的整合

為了滿足雙語教學的要求,達到課程優質資源的有效利用,我們聯合國內高校教師先後編寫了護理學基礎的理論與實踐雙語教材。2004年出版的雙語理論教材既涵蓋了《護理學基礎》(人衞中文版)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又將國外護理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與國內的護理基本知識和技能相結合,引進了許多新的知識和觀點。隨着護理學的發展和國外先進護理理念的引進,人們對多元文化護理和人文護理關懷的需求日益增多。我們結合護理學基礎實踐雙語教學改革經驗和護理人文關懷教學改革成果,於2011年編寫和出版了《基礎護理學實踐教程(中英文雙語版)》。該教材結合臨牀案例,在操作流程中增設情景對話,做到了人文關懷,體現了護理的本質文化關懷,為跨文化護理教育提供了良好的理論和實踐教材。

2.4改革教學手段和方法,提升本科護生的跨文化護理能力

2.4.1改革理論課教學方法在護理學專業基礎課和臨牀護理課程的理論教學中靈活採用PBL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方法,為學生提供不同文化背景、民族和不同國家服務對象的案例,使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樹立跨文化護理的理念和意識。

2.4.2改革實踐課教學方法在護理學基礎與臨牀護理實踐教學中,我們大膽採用角色扮演法、情景模擬教學法和標準病人教學法等方法,選擇有代表性的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病人”,也就是有些少數民族的學生進行現場教學,讓學生在護理實踐操作中感受不同文化間的差異;同時開展人文關懷教育,將人文關懷理念與基礎護理學知識和技能融合在一起,要求學生在護理實踐操作中運用人文關懷語言與病人進行溝通交流。通過這些方法,強化學生的服務理念,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灌輸跨文化護理理念,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2.4.3構建跨文化護理網絡教學平台我們在完善現有護理學專業課網絡課程的基礎上,搭建跨文化護理網絡教學平台。該教學平台包括跨文化護理基本知識、跨文化護理課件、資源庫、下載區以及實踐區等五大模塊。實踐區主要是針對某階段教學的內容需要結合跨文化護理的要求而提出的課程實踐。如在上完某階段課程內容後,要求學生將課程內容結合某個國家或某個地區或某個民族的文化背景撰寫一篇小論文,並製成幻燈片(PPT),從而增加學生對多元文化護理的理解和應用。

2.4.4開展多種形式活動,營造人文素質教育氛圍我院經常開展英語角、英語競賽、英語板報、英語話劇和英語演講比賽等活動,旨在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英語的能力;讓學生與我校國外留學生組成學習興趣小組,以互幫互助的形式更多地瞭解多國文化和風俗習慣;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社區服務和社會實踐,瞭解不同人羣的文化背景、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為其今後進行跨文化護理奠定基礎;定期開展學術講座,增加與國內和國際同類院校的交流;同時邀請醫院的護理專家、社區護士進行學術講座,增加學術氛圍,使學生了解國內外護理現狀,比較其工作重點的差異,提升學生跨文化護理能力。

2.5建立連續性的跨文化護理教學評價體系

2.5.1開通在線測評平時成績包括每門網絡課程每一章節的練習、跨文化護理網絡教學平台的參與和使用率以及實踐區中論文撰寫和PPT彙報情況,平時成績佔總成績的10%。

2.5.2課程理論和實踐考核中強調跨文化知識的應用課程理論考試要求強調跨文化護理理念與專業知識的結合,試題中案例要突出有較強的靈活性、綜合性和實用性,強調對學生應用能力的考核。護理學基礎實驗考核時提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病例,以考核學生跨文化護理的能力,並且修改實驗考核標準,增加了儀容、儀表、語言、體態、溝通等非技術內容。護理臨牀實踐評價則採用模擬現場考核,側重於對多元文化護理臨牀實踐技能、思維能力和決策能力的評價。改進後的評價標準更突出了跨文化護理的特點。

3改革成效

3.1師資力量發展壯大

我院初步建立了一支具有跨文化教學能力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如我院的青年教師100%獲碩士學位,2人獲得省級教學能手、3人獲得校級教學能手、2人獲得多媒體十佳教師,獲獎人數達50%以上。

3.2學生就業競爭力增強、就業質量提高

護理學專業就業率在全校名列前茅,就業率高達90%以上,其中在三甲等醫院就業率在85%以上。近三屆畢業生就業地區和檔次分佈呈現發達地區迅速增多、省城三甲醫院劇增的趨勢。

3.3學生客觀評價高

調查結果顯示:87.1%學生對我院教師的多元文化與護理的知識面感到滿意,94.3%學生對建設的“3+3”新增課程感到滿意,90.2%學生對雙語教學課本內容形式滿意,77.9%學生認為認可新的教學方法,98.8%學生對課外活動的積極性高。

3.4用人單位評價高

畢業生中,50%以上已成為醫院和教學單位的技術骨幹,5%以上成為單位的管理者,學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專業英語運用能力和多元文化護理能力得到用人單位充分肯定,深受用人單位歡迎。李昕、宋雅靜等10餘名學生通過託福或雅思考試出國工作或深造。

4小結

本研究在現階段我國跨文化護理教育存在問題的基礎之上,通過拓展教師的社會文化知識和去定點社區或附屬醫院進行跨文化護理實踐,幫助專業教師樹立跨文化護理教育理念,培養了一批具備開展跨文化護理教育的高素質教師。通過在課程體系中加入人文素質教育模塊,改革理論課和實踐課的教學方法以及搭建網絡教學平台,編寫具有跨文化特色的理論和實踐教材等措施,解決了以往護理教育課程設置偏重基礎醫學,對人文素養關注不夠,缺乏規劃化的理論和實踐教材,跨文化護理教育多以英語教學為主,未將本土化的跨文化護理理念融入教育體系等方面的問題。通過開通在線測評,增加多元文化護理實踐技能的考核,建立了連續性的跨文化護理教學評價體系。

與此同時,跨文化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也取得了學生對改革模式的滿意度高,學生就業競爭力增強、就業質量提高,用人單位評價高且有學生出國工作和深造等成效。由此可見,此培養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護理能力,同時也可為其他領域教學體系的建立提供借鑑。

參考文獻

[1]鄭金洲.教育文化學[M].第1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218.

[2]WillsWO.CulturalCompetentNursingCareduringthePeri-natalPeriod[J].PerNeoNurs,1999,13(3):45-58.

[3]徐寶珍,林成鳳.跨文化護理在護患溝通中的應用[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4,4:17-19.

[4]陳英,蘇麗西,歐陽明月,等.多元文化護理教育國內外研究進展[J].內科,2014,9(1):76-78.

[5]王莉萍.外語教學與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7:219-220.

[6]李娜,楊淑芳.護理本科教育多元文化護理課程設置的必要性探討[J].吉林醫學,2011,3(2):444-446.

[7]崔金波,蔣曉蓮.國內跨文化護理研究文獻計量學分析[J].護理研究,2011,25(2):366-368.

[8]張曉莉,彭幼清,俞海平,等.我國多元文化護理教育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10,13(5):133-135.

[9]陳鳳鳳.護理英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7,4(5):154-15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k7eew2.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