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長引水隧洞施工安全管理體系探析論文

長引水隧洞施工安全管理體系探析論文

近年來,為了解決水資源不平衡的問題,水利工程建設如火如荼的開展,長隧洞引水工程成為解決用水問題的必然選擇。然而長隧洞引水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必須克服瓦斯泄露、塌方、爆破等施工難題,施工安全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更是以人為本理念的要求。

長引水隧洞施工安全管理體系探析論文

1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體系

長隧洞引水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必須貫徹“教育為先、以人為本、從嚴管理”的工作思路,制定安全管理方針和管理措施,落實安全管理目標與責任。工程開工之前確定工程管理第一責任人,並由第一責任人為主導開展安全管理體系建設工作。工程建設業主方應當制定《安全施工管理辦法》,明確工程建設施工單位、監理單位等相關主體責任,並與其簽訂安全責任承諾書,並制定一系列規章制度。此外,還應當結合工程實際規模,組建專門的安全管理部門或由專職安全員負責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現場標段工程師除了負責解決施工難題和控制施工質量之外,還應當負責安全管理和檢查工作。業主單位應當經常組織參建單位對在建工程進行安全檢查,及時查出安全隱患進行整改,在每日工作例會上也要不斷強調安全管理意識。監理單位、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和勘察單位等參建單位也要成立專門的安全部門,由項目主管人擔任安全第一責任人,尤其是工程施工方,在工程建設之前必須制定嚴密周詳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特種崗位必須持證上崗,同時應當制定詳細的施工方案[1].

2 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隧洞施工安全制度,規範施工行為。如《防汛預案》、《質量與安全管理辦法》、《緊急救援預案》、《安全培訓》等,有效指導施工現場安全管理和建設工作。其次,建立安全生產約談制度。針對施工環節出現的隱患及時約見主管領導,進行問責,並提出整改要求,限期整改。最後,抓好施工安全管理制度的貫徹執行工作,對現有制度進行細化、補充與完善,確保制度建設不留空白。

3 採取科安全管理措施

3.1 安全管理措施

第一,召開安全會議。工程施工現場各方參建主體應當定期召開安全會議,集中精力共同解決施工中遇到的難題,尤其重點解決各方推諉扯皮的安全隱患問題。安全會議根據實際可分為安全專題會議、定期安全例會、專家諮詢會、安全風險通報會等。

第二,開展安全施工培訓工作。隧洞引水工程施工現場每月至少組織兩次全體作業人員和管理人員集中培訓教育活動,並結合三級教育與安全技術交底,對特殊崗位工作人員和關鍵施工環節崗位人員進行專門的.安全教育培訓。總之,要通過長期的培訓讓全體人員樹立安全風險防範意識,並清楚的掌握施工過程中存在的風險項,並積極採取安全管理措施進行防範,杜絕人為因素造成的安全事故[2].

第三,強化施工現場安全檢查工作。隧洞引水工程施工現場項目部應當不斷強化現場安全檢查工作,依託日常檢查、安全專項檢查、各類綜合性檢查,以及其它檢查工作,及時發現並消除施工環節存在的安全隱患問題,以檢促安。

3.2 安全技術措施

在長隧洞引水工程建設中,隧洞大涌水和支護力量不足是面臨的主要問題。所以,在長隧洞施工過程中,必須嚴格控制水量,並增強隧洞支護承載力量。

第一,灌漿加固隧洞圍巖,增強隧洞阻水性能和承載力。灌漿加固施工的灌漿深度和防滲性能應當視隧洞巖體具體情況確定。灌漿加固隧洞圍巖的原理在於利用適當支護合理控制圍巖開挖應力重分佈,充分利用圍巖自承力,讓隧洞圍巖成為應力重分佈的主體,起到圍巖一支護體系的聯合承載效果。同時,圍巖灌漿還能有效封堵滲水通道和透水裂縫,起到阻水效果[3].

第二,做好隧洞水文地質超前預測預報工作,提前摸清長隧洞施工前方施工條件。採用預注漿施工措施,如迂迴導洞和超前預注等,對地下滲湧水進行封堵,並進行噴錨自護,加固圍巖。此外,在長隧洞引水工程內施工時,還應當結合洞內實際情況,圍巖支護性能差以及滲水嚴重的位置,進行二次灌漿加固,提高圍巖的承載力和防水性。

第三,部分長隧洞引水工程地下水位較高,無需考慮內水外滲問題,但是隧洞的襯砌應當重視過流糙率的減小,按照“以堵為主,堵排結合”的原則進行圍巖處理。此外,還應當適當增加支護結構的滲透力,以便於外水壓力的釋放,避免因外水壓力過大導致支護結構失穩。長期實踐證明,要確保支護結構的穩定性,就必須選用滲透係數較好的材料,最好與灌漿圍巖的滲透係數一致乃至更大,避免襯砌澆築薄層受到高外水壓的破壞。

第四,超前高壓灌漿,將隧洞四周動水變為靜水。經實踐證明,長隧洞引水工程中在隧洞四周部分位置進行10~15m的超前高壓灌漿,可以在灌漿巖體四周形成一層防水灌漿承載圈,堵湧水作用明顯。如果長隧洞圍巖灌漿承載圈的防滲係數在10-6~10-7cm/s數量級,就能很好的將高地下水壓力控制在灌漿圈以外。如此,在灌漿圈圍巖支護和襯砌支護的雙重保護下,工程的穩定性和施工的安全性就能得到很好的保障,也能將對隧洞水文地質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4].由於灌漿承載圈的深度將直接影響到其本身的流量載荷力,但是襯砌支護和隧洞圍巖的位移和應力影響並不大,所以灌漿承載圈深度的確定主要取決於施工的能力、圍巖內的塑性區範圍和耐久性滲流比降。一般來説,從運行的穩定性及施工的經濟性和便利性綜合考慮,建議超前預注漿的深度不小於15m,局部地帶二次高壓固結灌漿深度為10m左右。

4 結束語

長隧洞引水工程項目建設的開展,相應的挑戰也越來越多。筆者認為只有從建立健全安全生產管理體系、完善施工安全管理制度和採取科學安全管理措施三方面着手,構建起全方位的施工安全管理網絡。安全無小事,必須不斷地提高人們的安全觀念,堅持貫徹“安傘第一,預防為主”的方針,狠抓不懈。

參考文獻

[1] 胡振良。建築工程施工安全體系化管理的研究[J].現代裝飾(理論),2012,(6):204

[2] 馬治安。小議某輸水隧洞的施工安全管理[J].建築安全,2014,(9):38-40

[3] 林峯。長距離輸水隧洞TBM掘進過程圍巖穩定性研究[D].浙江:浙江工業大學,2013

[4] 殷國權。深埋引水隧洞長距離輸漿、高壓灌漿技術研究與應用[J].水電站設計,2015,(1):55-61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r4rp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