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淺談公共藝術畢業論文

淺談公共藝術畢業論文

公共藝術中已經容納了抽象藝術的形式,抽象藝術對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的特殊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公共藝術畢業論文,供大家參考。

淺談公共藝術畢業論文

公共藝術畢業論文範文

  論公共藝術中的人文精神

內容摘要 :公共藝術是存在於公共空間,並能夠在當代文化的意義上與社會公眾發生關係的一種思想方式的藝術,體現公共空間與民主、開放、交流、共享的人文主義精神,既是一個歷史性的文化載體,又有本身設計與製作的規範,它屬於藝術與設計的範疇。公共藝術的規劃與研究已成為當今以藝術設計為主體,綜合生態學、環境學、社會學、人類學、心理學、工程學等交叉學科的內涵應用理論研究系統。其中有功能與文化的綜合、文化消費與文化教育薰陶、文化氛圍的營造等等。

關 鍵 詞 :公共藝術 環境空間 人文精神

公共藝術是城市環境中的一個特殊的景觀空間要素。它的體量、尺度、比例、空間、功能、造型、材料、色彩等對城市空間環境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公共藝術設計及其相關環境因素的形成,不僅在於成就自身的完整性,而且在於對環境產生積極的影響。在城市環境設計領域中,公共藝術可以採用各種方式來實現,如建築、城市雕塑、壁畫、園林景觀小品、公共設施、大地藝術、裝飾藝術、行為藝術、表演藝術等。由於歷史的發展與社會的需求,現代城市公共藝術正越來越成為一門新興而富於生命的學科。從世界範圍來看,幾乎所有的發達國家無不關注城市文化藝術與環境建設,它直接影響到一個國家的形象。

一、公共藝術含義與環境空間的對應關係

隨着時代的發展,人們必將對改善生活環境提出更高的要求,公共藝術作為城市中文化藝術的傳播媒體,它不僅是高度物質文明的體現,而且還是人們尋覓的一個未來精神生活的空間。一件好的公共藝術作品,不但要求藝術家在改造時空的活動中發現新的造型和空間元素,而且要求觀賞者所有的感官同時參與和感應。

公共藝術又是一種純粹賦予物體以形式和結構的載體,或者説是形式的創造活動和美學活動。作為一種試圖賦予物質觀察和文化現實秩序的創新行為,它始終關聯着社會歷史進程中的意識形態因素。它給予社會的物質秩序和文化秩序創造富有美感的形式和結構,滿足人們的物質和文化以及審美的需求。

公共藝術與空間環境的關係是第一性的。在強調公共藝術作品的空間感的同時,拓展其時間感和流動感。它是將生活世界的各種因素,反映在空間形態、界面、構件等感覺體上。人們在置身這個空間環境時,由於形式與內容的結構相似而使公共藝術形態具有一定的適應性,便產生方向感,由方向感產生了認同感,使得公共藝術確立了與環境的關係,體現了社會文化的關聯,從而產生歸屬感。

公共藝術為人們的精神文化活動提供了一種可視的形態,而人們的活動又遍佈生存環境的每一個角落,因此,公共藝術隨着人的活動而擴展成互相滲透密不可分的環境形態。

公共藝術所置身的場所空間體現的是一種文化關係,是藝術家的創造與公眾互動構成對話的領域。置身於公共空間中的公共藝術是最具有大眾性的藝術,因為它直接向公眾展示。與公眾構成一個共同的場所空間,因而作為一種生活方式融於生活之中,顯示其社會化的本質傾向。所以,一方面公共藝術作為場所的存在,受到了各種因素的影響,為人們審視生活的意義提供了一種角度,使觀賞者感悟到其中的文脈與美感。另一方面,公共藝術設計有賴於場所因素,是一種整合性的藝術創作。

二、公共藝術的百分比制度

現今世界上不少國家在發展公共藝術上採取了“百分比制度”的有效做法,它的基本含義是:用藝術來從事環境建設,使藝術與周圍環境融合,因而形成一種新型的公眾藝術。它的做法是從中央政府到各地政府以有效的立法形式,規定在公共工程總經費中提出若干百分比作為藝術基金,它僅限於公共藝術品建設與創作的開支。

第一,確立公共藝術基本的審美標準以及在環境中的存在比例與投資比例。按照公共藝術城市化的審美標準實施規範,現代化比較發達的國家公共藝術在城市環境中的比例為60%或70%以上,而發展中國家的公共藝術在城市公共藝術上都採用“百分比藝術建設”的措施,即政府根據地方經濟實力制定出公共工程建設基金,用於環境藝術的建設。因此,公共藝術作為城市環境的美化載體,所形成的形態必然有着城市化的審美烙印。

第二,組合與引導包括公共藝術社會化的運作機制,公共藝術是整體社會完整系統的一部分,在社會系統規劃中擔當着重要角色,擔負着具體的社會實用功能,公共藝術活動也是一種社會活動。因此,公共藝術的'運作機制必須服從經濟規律,市場規律。這樣就需要加強公共藝術與歷史的關聯性研究,通過對歷史與藝術的探討,瞭解社會發展的各種因素對公共藝術的影響。

三、公共藝術與人文精神價值

公共藝術多元化的形式形成與環境的有效聯繫,體現了公共藝術的文化哲學態度與精神。公共藝術是介於純藝術與設計之間的綜合性藝術。從公共藝術的本質屬性來看,體現出一種融合的趨勢。很多好的公共藝術作品能引起人們審美的想象;很多藝術家也越來越多地應用新的媒介、混合媒介在公共場合表達自己的情感意識。特別是公共藝術的目的性與功能性並存於設計,因而所產生的形式也是多樣的。所以,公共藝術形式的表達實際上是對環境文化哲學態度與精神的綜合表達,是一種設計文化。

隨着現代公共藝術的發展,公共藝術已從純粹意識形態的紀念性、宣傳性而轉向對藝術形式語言的探索;開始關注到環境藝術與地域文化及其生態環境的關係;強調設計對現實文化整體的關注與對話,開始了對城市環境及公共設施形態的整體規劃與合理設計的參與。

結語

由於公共藝術不僅僅是把藝術設計展現於公共藝術空間,此外,它還要求藝術設計具有與社會大眾進行對話的可能。一方面,公共藝術要能夠產生與大眾溝通的藝術語言及展示形態。另一方面,公共藝術不一定都要求具有觀念上的前衞性,它同樣可以表達人類恆常的理性與普通情懷。在多層次與多元化的文化時代,公共藝術具有較為獨特和明顯的文化價值,恰恰是它與所在的文化背景一道,被社會公眾引申出更廣泛的話題,並載入公共文化生活的視覺記憶的核心中,體現出公共藝術的“公共性”及“公共參與性”,體現出公共藝術與社會所產生的雙向互動性。

從另一角度來看,公共藝術在一定的程度上是以藝術表達方式去傳達公共社會領域的各種意向、價值觀念及審美態度等。公共藝術所要強調的公共精神的基本態度,是力求在具有社會理性與道德理想的公眾之間,恪守必不可少的“大眾認同”。這種“大眾認同”是公共藝術精神的內涵所決定的,也是公共藝術賴以生存與發展的社會基礎條件。因此公共藝術必須體現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

[1]韓巍.形態.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6.

[2]鄒文.美術社會觀——當代美術與文化.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7.

[3]陳連富.城市雕塑環境藝術. 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1997.

[4]田衞平.日本環境雕塑. 哈爾濱:黑龍江出版社,1999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j88e9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