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電力計量標準分析的優秀論文

電力計量標準分析的優秀論文

標準化計量是供電企業經營管理的基礎,是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的一個十分重要的環節,供電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就是銷售電量,計量標準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反映到企業經濟效益上。要實現計量的標準化管理,首先要建立針對性強的計量標準化實施體系,概括來説需要分三部,即技術標準化、管理標準化、人員及服務標準化。

電力計量標準分析的優秀論文

1技術標準化

要實現計量的標準化首先要從技術上提供支持,在技術管理上形成制度、方法和體系,以達到相關標準要求,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提高計量精度,促進計量儀表的標準化、規範化

(1)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品:更換國家明令禁用或淘汰的電能表,加大計量技術改造力度,逐步實現遠程抄表和計量數字化,提高計量自動化管理水平。電能計量裝置必須滿足計量規程要求,選擇高精度、穩定性好的多功能電能表,採用電流、電壓互感器的專用二次迴路,不與保護、測量回路共用。根據計量規程要求,開展計量點的改造工作,完善計量裝置

(2)計量監督加大檢驗力度:嚴格執行計量監督,加大對電能表檢驗、二次壓降及綜合誤差測試、互感器變比調整考核力度,發揮技術優勢,提高計量精度。按負荷的類別選擇所需要的準確度等級,並在投產前做好試驗調校工作,使計量裝置的誤差滿足要求。

(3)運行管理周檢和輪換:加強計量運行管理,根據規程進行週期校驗和輪換。電壓、電流互感器的合成誤差在要求的二次負荷範圍內,均可以用準確度等級來控制。電壓互感器的二次導線壓降所造成的.誤差,無法直接用準確度來衡量,在計量綜合誤差中佔有相當的比例,可以通過合理的調整互感器誤差互補或採用電壓二次導線電壓誤差補償器進行補償,從而降低計量綜合誤差。

1.2加強計量選型定表的綜合性分析,提高計量準確性

(1)正確接線:針對電力系統的不同情況採用正確的計量和接線方式,減少計量誤差。

(2)合理定位:合理選擇計量點的位置,儘量靠近現場,減少互感器二次負載和二次迴路損耗,提高計量精度。

(3)合理選型:合理選擇電流互感器變比,正常負荷電流要大於電流互感器額定電流的三分之二以上,對季節性較強負荷,採用多抽頭的電流互感器,保證互感器在高精度範圍內運行。

(4)綜合分析:開展計量點的綜合分析,提倡計量裝置的整體校驗,通過開展綜合誤差分析,做好電能表、互感器現場的週期校驗和週期輪換制度及電壓互感器二次電壓降的週期檢驗工作。

1.3保證檢驗用具及條件符合標準

嚴格組織進行計量監督及定期校驗,按相關標準對照執行。標準電能表和電能表現場校驗儀每一年送檢一次。凡檢定的計量標準器具和標準裝置,不合格應停止使用,進行修理調整,經檢定合格後,方能使用。現場檢驗條件應符合規程規定的要求。

1.4不斷推廣使用先進技術

不斷瞄準當代計量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大計量檢測和計量管理的現代科技含量,結合供電企業實際,完善計量檢測體系。

1.5加強同專業部門聯繫,得到上級部門技術支持

積極爭取上級專業主管部門的技術指導、支持,不斷學習,推廣和應用新技術、新產品,為電力計量標準化的深入開展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2管理標準化

2.1依法辦事

以法律為依據,加強宣傳,切實貫徹《計量法》、《電力法》等法律法規,將其作為企業計量活動的行為準則,依法管電。

2.2領導重視

在組織管理上,要建立行政一把手直接管理的組織形式,把計量管理工作放在突出位置上。

2.3建章立制

建立健全各種制度包括“計量管理技術規範”、“計量標準週期檢定製度”,“計量標準技術檔案管理制度”、“計量標準使用維護制度”,“週期檢定(輪換)制度”,“現場檢驗管理制度”等針對計量管理各個環節標準化管理的制度,確保計量標準器具和在用計量器具的準確可靠。

2.4部門配合

注重各部門、各崗位工作的配合、制約及銜接,對計量器具從選型、購買、配備、建檔、檢測、維護、檢查、報廢等各個環節採取閉環動態管理,責任到人,措施到位,嚴格獎懲制度。

2.5強制檢驗

加強電能計量表的強制檢定,對新購、在用表計按檢定規程要求,利用現場校驗儀進行現場校表,現場校驗不合格的表計,送指定計量站進行全指標檢查和實驗,如不合格,要求用户更換表計。從而控制不合格表的使用,同時為每塊計量表計建立原始檔案,進行歸檔管理。也為用户減少因計量不準造成的損失,外樹企業良好形象。

2.6檔案管理

完善的計量檔案,做到專人專責,提高計量管理水平。對計量管理中的各種記錄、圖紙資料、檢定證書、使用説明書等建立台帳,並進行動態的檔案式管理,隨時補充更新數據,保證資料的準確性,便於進行綜合分析。保證計量儀表的數據準確、可靠,為正常計量收費提供了有效的法定依據。

3人員及服務標準化

3.1隊伍建設

加強計量隊伍建設,提高計量人員素質,為計量工作的可持續發展開發智力和人力資源。

3.2技術交流

加強技術交流和技術培訓,提高計量人員技術素質。計量標準化管理的深入實施與先進技術的應用和高素質計量人員的分不開的。提高計量人員的技術素質和業務能力,對推進計量管理標準化、規範化有着積極的作用。要經常組織計量管理人員開展政治和業務學習,不斷研究和探討計量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結合不同企業計量管理的特點,有針對性的組織培訓班,聽計量專家講座,學習有關計量技術的理論,瞭解計量產品的性能和發展方向。使計量人員系統地學習計量技術理論,提高計量人員技術素質。

3.3諮詢服務

對用户開展電力計量諮詢服務,廣泛宣傳計量使用的相關知識,使用户清楚計量檢測工作程序和必要性,積極配合計量管理工作,使計量標準化工作順利開展下去。同時,要提高社會計量檢測工作的服務質量,以公開、公正、公平為原則,在供需雙方之間架起有效溝通的橋樑,全方位的推行計量的標準化工作。

3.4服務標準

加強服務標準的實施力度,大力推進服務標準化。建立健全營業室服務、服務制度及業務流程、收費標準、維修及裝拆服務、搶修搶險服務及服務監督等服務標準及獎罰標準。將服務標準進一步細化到人員的一舉一動,時間上的一分一秒,費用上的一分一釐,規範所有的操作審批程序,強化監督檢查機制,加大獎懲力度,使承諾服務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

4結語

計量標準化工作的深入實施是電力企業適應市場競爭的重要手段,是國家所倡導的需求側管理的重要依據。與企業節約供電成本、降低電能損耗、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實時掌握經濟指標等息息相關。因此,企業管理者要充分認識計量標準化管理的重要意義,在不斷完善電力計量標準化管理的同時,積極提倡標準化管理創新,從而提高供電企業的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grpw3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