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英國兒童奇幻小説在中國的研究現狀論文

英國兒童奇幻小説在中國的研究現狀論文

儘管各學者對奇幻的定義各抒己見,但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普遍認為廣義上的奇幻小説必須是發生在一個與熟知世界完全不同的第二世界,常識不是用來認識這個世界的法則。另一方面,奇幻小説必須包含超越現實的想象,這類作品往往是作者通過非理性思維,對主人公或事件進行超自然的想象。因此,按照這種定義,廣義的英國兒童奇幻小説起源於18世紀末的哥特式小説,成形於路易斯卡羅爾1865年出版的《愛麗絲夢遊仙境》,發展於20世紀。在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發展過程中,除了20世紀湧現的以CS劉易斯的《納尼亞傳奇》、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的《魔戒》以及JK羅琳創作的《哈利波特》為代表的典型兒童奇幻小説,我們不能把許多耳熟能詳的英國童話排除在外,例如詹姆斯馬修巴利的《彼得潘與温迪》、查爾斯金斯利的《水孩子》、喬治麥克唐納的《北風的背後》等。這些被歸為經典童話的作品實際上可以劃歸為兒童奇幻小説。它們以有別於現實世界的“第二世界”為背景,通過幻想的魔力鋪開故事。這類小説應該從童話的大類中細化到兒童奇幻小説的類別中。

英國兒童奇幻小説在中國的研究現狀論文

英國兒童奇幻小説在中國的研究現狀

國內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在此後的30多年間,陸續有學者把研究視野投放在此,並且有了一定的成果。然而,從總體上來看,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在中國的路途並不平坦,在其發展道路中,逐漸凸顯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起步晚,進程緩,理論研究少

較之於歐美,我國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起步較晚。在20世紀80年代,才有學者開始關注此方面的作品。然而,從80年代到90年代近20年間,我國在英國兒童奇幻小説方面的研究成果卻寥寥無幾。不過,這期間不得不提一位國內兒童文學領軍人物韋葦教授。1984年韋葦發表的文章:《支撐英國兒童文學黃金時代的一根柱石———卡洛爾和他的〈愛麗絲漫遊奇境記〉》[3],首次把研究視野投放在了作為英國兒童奇幻小説開端的作品中。然而,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真正凸顯其重要性的時期是21世紀。進入新世紀以來,不少學者逐漸把目光從成人文學轉移到兒童文學,作為兒童文學代表的英國奇幻小説也逐漸走入國內。根據知網數據顯示,進入新世紀以來的每一年都有幾十篇學術論文探討英國的兒童奇幻小説。特別是近一兩年,每年甚至有上百篇文章出現,從數量上大大豐富了我國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雖然如此,但在理論方面的研究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我國目前在此方面的理論研究基本上以翻譯國外的理論著作為主。國內幾本重要理論譯著的出現,彌補了國內這方面的空白。舒偉教授等翻譯了美國布魯諾貝特爾海姆的《永恆的魅力-童話世界與童心世界》,拉開了心理學視野下兒童奇幻小説研究的序幕。而新世紀王泉根教授與約翰史蒂芬斯主編的《當代西方兒童文學新論譯叢》系列為國內的學者研究英國兒童奇幻小説提供了理論參考。例如,該譯叢介紹了國外如何把拉康的精神分析理論用於分析愛麗絲的鏡子與彼得潘的永無島。國外理論譯著的引進大大提升了國內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水準。然而,國內學者在理論吸收及獨創方面的成果還相對較少。

(二)研究對象過於集中,很多經典被忽視

縱觀國內相關研究,大多數研究成果都着眼於目前最為人熟知的幾部作品。根據知網數據顯示,目前關於《哈利波特》的學術研究論文有三百多篇,關於《愛麗絲夢遊仙境》及其系列的學術論文有兩百多篇,關於《魔戒》的學術論文近百篇,關於《納尼亞傳奇》的學術論文也近百篇。雖然比起成人文學一些經典作品動輒上千的數量,這些數字還略微顯得稀少,然而相比於其他英國兒童奇幻小説,以上四部作品已經贏得不錯的關注度。通過知網搜索引擎可以看到,關於《彼得潘》的學術論文不足50篇,《水孩子》的關注度不足10篇,而關於《北風的背後》的學術論文從嚴格意義上來説目前仍是空白。以上數據表明,目前國內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仍然處於起步階段,很多經典的作品並沒有進入到學者們的視野,國內對此的研究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三)研究角度比較單一,缺乏文本間的聯繫對比

由於國內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歷史並不長,很多的研究成果都集中在某個具體的文本。從總體上而言,國內在此方面的研究有三個主要方向:對作品各版本的比較研究,對文本的母題及美學特徵研究和對文本人物的精神分析。英國兒童奇幻小説進入國內,學者們首先關注到的是其中文譯本,因此不少的研究成果都集中於比較兩種語言版本的語言特色、翻譯過程中的文化差異及總結翻譯技巧等。例如:郭亞星通過分析《愛麗絲夢遊仙境》譯本中對兒歌的翻譯,分析譯者如何使譯文達到與原文功能對等[4];常升等則從文本因素及超文本因素兩方面解釋了《哈利波特》在中國取得成功的原因[5]。這些譯本與原版的對比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凸顯了小説文本語言特色以及兩國之間的文化差異,並引導讀者更好地體會小説文本的魅力。除了譯本比較,學者們更為關注兒童奇幻小説的母題及其文本的審美特徵。學界普遍認為,兒童奇幻小説之所以能有如此大的魅力,在於其母題的選擇性及符合讀者接受心理的美學特徵。從吳莎莎對《指環王》中人與自然生態主題的分析[6],到鞠訓科對《哈利波特》兒童奇幻文學文本審美特點的挖掘[7]等,這些研究成果或從文本意象的象徵性出發,或從奇幻意象的詩性特徵出發,對作品進行比較細緻的挖掘,加大了作品研究的深度。國內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還有一個主線,即從精神分析角度分析小説中人物的性格及個性。巧的是,國內的學者們不約而同地使用弗洛伊德“本我-自我-超我”的人格理論和榮格的“集體潛意識原型”理論來研究小説中兒童人格的發展及集體潛意識。如申媛媛等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論剖析哈利波特內心、黑暗的一面和所經歷的痛苦掙扎[8];孫靈俠用榮格的陰影原型理論來解讀哈利波特成長的個體化過程[9];陶懇用集體潛意識原型理論來分析《魔戒》中人性的心理矛盾[10]。以上談論的是國內目前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研究比較深刻的'三個思路。當然,在這三個思路之外,還存在一些新的思路。一些學者嘗試着用兒童發展心理學的理論來闡述文本對於兒童的心理建構功能。如劉旭華(2007)引入兒童發展心理學家皮亞傑的兒童認知理論,從兒童認知心理研究《哈利波特》,總結其對於兒童心理教育的意義[11]。

國內研究的不足及對策

不可否認,國內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成果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就目前的研究現狀來看,還存在一些不足。首先,我國在相關領域的理論創新還不夠。我國目前已有的理論基本借鑑國外,難免有隨波逐流之嫌。如果國內對此方面的理論研究能有所創新,將會極大提高研究深度。其次,國內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廣度有待於進一步擴大。目前,國內的研究涵蓋面比較窄,除了人們熟知的四部作品,很多英國兒童文學史上的奇幻經典作品仍然徘徊在學者們的視線之外。經典之所以成為經典,必然有其特色,因此,把學術視野覆蓋到這些被忽略的作品上,能更為開闊地理解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特質。同時,國內的研究視角相對較窄,多角度多維度的研究有待進一步開展。例如目前國內在小説與兒童心理構建方面的研究還比較少,多數學者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説文本中兒童心理的把握還停留在意識原型表面,沒有從文本中還原一個包含兒童認知、社會人格和道德的動態心理;沒有從小説中剝離其對於兒童心理髮展的建構功能。再比如,多數研究者的研究對象還侷限於單個文本,沒有從歷時的角度對整個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發展脈絡進行縱向梳理,沒能凝視英國兒童奇幻小説所處時代的社會心理與文化心理。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對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與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目前迫切需要擴大學術視閾,引入新的理論;需要跳開單個文本的侷限性,從縱向對比的角度挖掘同類作品的共性,梳理髮展脈絡,系統地呈現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發展過程;也需要解析文本對兒童心理成長的獨特作用,為兒童教育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總的來説,我國對於英國兒童奇幻小説的研究還有待於進一步繁榮。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gpe2x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