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運用學習動機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論文

運用學習動機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論文

摘要:本文介紹了幾種主要的學習動機理論,並以此為基礎,力求更好地幫助學生激發學習動機。

運用學習動機理論,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論文

關鍵詞:運用學習 動機理論 激發學習

在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中,很多人認為智力是影響學習的重要因素。但除了智力因素外,非智力因素也同樣不容忽視,比如:父母的教育方法、教師的教育方法、學生自身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等等。綜合比較各種非智力因素,學習動機應該是處於核心地位,因為動機是一切活動的原動力。在學習當中,如果能正確瞭解、培養、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其在同等智力條件下,充分發揮潛在能力,他們就一定能在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上有一個非常大的飛躍。下面就以學習動機理論為基礎,談談如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1 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是指激勵並維持學生朝向某一目的的學習行為的動力傾向。學習動機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需要、個人價值觀、態度、志向水平、外來鼓勵、學習後果(如學位、待遇及社會地位等)以及客觀現實環境的要求(如考試、競賽和升學)等諸多因素緊密相聯。

學生的學習動機是在社會生活條件和教育的影響下逐漸形成起來的,不同的社會和教育對學生的學習有着不同的要求,所以反映在學生頭腦中的學習動機是非常複雜而多樣的。

2 學習動機理論

由於學習動機的多樣化,導致人們對學習動機作用的解釋也多種多樣,由此派生出多種不同的動機理論。加利福尼亞大學韋納教授認為,對學習動機的解釋,就如在心理學中許多其他重要概念一樣,也可以把它主要歸到兩個類別中:認知學派的觀點和行為派的觀點。當然還有廣泛流行的人本主義觀點。不管這三種觀點有多少分歧,至少有一點是一致的,這就是他們認為所有的行為都是有動機的,不同意有所謂沒有動機的學生。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用強化概念來解釋學習的動機問題,強調外部動機的作用。例如,強調外部事件或來自外部的獎賞、強化的作用,而不大考慮學習本身的情況。因此在實際應用於教育工作時,強調分數、等級以及對學習的其他外部獎賞。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代表人物馬斯洛和羅傑斯認為,人生來就有成長和自我實現的傾向,所以強調動機的內部和內在因素,如自主的需要、發展能力、實現潛能等。這種觀點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特別是在他的自我實現觀念中十分突出。簡言之,在人本主義看來,動機就是受環境支持或阻礙的某種特定的基本需要或傾向的展現,學習等外部事件則會加速這一進程。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行為是由我們的思維決定的。動機作用以選擇、決策、計劃、興趣、目標以及對可能的成敗的分析等為基礎,強調的是內部的動機理論,最具代表性的是韋納的歸因理論。

對動機作用的解釋除了上述觀點之外,還有成就目標理論、自我價值理論等。

3 各種學習動機理論對激發學生學習動機的實際意義

以上對學習動機理論的分類不是絕對的,不同的理論只是強調了不同的側面。在實際工作中,針對不同的目的,每一種理論都能有所幫助,有所啟迪。具體來説,可以上述學習動機理論為基礎,採取以下措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1 激發學生的求知慾和好奇心

人本主義教育學家將學生的個人發展放在很重要的位置,其代表人物羅傑斯認為,人都有學習的自然潛能,都有學習的願望。因此,教師的首要工作不是傳授,而是起到一個促進者的作用。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位語文老師正要上課,這時空中飛來一架直升機,且高度很低。隆隆的響聲一下子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了過去。學生們湧到門口、窗口,伸出頭往天上看,教室裏一片混亂。老師看到這個情景,很生氣,本來這堂課準備讓學生背課文,現在看來要讓學生靜下心來很難,然而這位老師靈機一動:何不因勢利導,讓學生寫一篇關於飛機的作文呢?於是,他提起嗓子高聲説:“同學們請注意,今天我們要寫一篇作文,題目是《我是未來的飛機設計師》,你們可以自己想像去設計一種理想中的飛機,看誰設計得最好。”正在喧譁的孩子們一下被這個題目所吸引,很快安靜下來。(下轉第60頁)(上接第37頁)課後所有的同學都交了作文。老師批改後驚喜地發現,自己教孩子幾年了,孩子們從來沒有這樣認真、投入地寫過作文,許多學生不僅文章寫得好,而且設想的飛機也五花八門,充分表現了孩子們豐富的想像力和獨特的創意。本來一堂要砸鍋的課卻成了優質課。

3.2 設置適合的目標定向,使學生獲得成功體驗,鼓勵學生的自我強化

成就目標理論的代表人物德維克等人提出,人們對於能力持有不同的內隱觀念。一種是能力的實體觀,一種是能力的增長觀。持有能力實體觀的學生傾向建立表現目標,從而避免被人看不起。持有能力增長觀有學生,更多地設置掌握目標,並尋求那些能真正鍛鍊自己的能力,提高自己技能的任務。持掌握目標的學生,學習是為了其個人成長,又被稱為任務捲入的學習者,而具有表現目標的學生更關心的是能否向其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被稱為自我捲入的學習者。

我們需要培養的是持掌握目標的學生。而對於持表現目標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經常運用讚揚和鼓勵來對待這些學生,採用循循善誘的方法,先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再一步一步讓其走向成功。鼓勵學生自己想解決辦法解決問題,即使是教師施以援手,也應該循循善誘,學生動腦筋為主,教師處於輔助的位置。學生只要學會了方法,就可以運用這些方法解決生活和工作等方面的實際問題,這對他們的個人成長是非常有益的。

3.3 訓練學生對學習結果有一個積極樂觀的態度

歸因理論對成敗的.分析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所謂歸因理論,就是人們用來解釋自己或他人行為因果關係的動機理論。美國心理學家韋納認為,一般地説,人們常把自己的成功或失敗歸結為個人能力、努力程度、任務難度和運氣、他人的幫助、情緒、環境等多個因素。歸因理論研究發現,個體對成功或失敗的歸因分析廣泛影響着他們後來行為的動機。不同的歸因方式,對個體所產生的效應極不相同。我們應該學習和借鑑歸因理論,幫助學生對自己的成敗進行正確歸因,因勢利導,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3.4 正確運用獎與罰

行為主義方法強調積極和消極的外部強化的重要性。積極的強化能提高做出某種行為的可能性,消極的強化則可排除一些不良行為。強化所提供的信息,有助於學生矯正其學習行為,促使學生對學習情境進行相應的控制。教師的表揚或批評、微笑或皺眉、給高分或低分等,都是強化的例證。一般來説,表揚與獎勵比批評和指責更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實施獎勵時,我們必須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有的放矢。一般情況下,對於低年級學生,教師評價起的作用更大一些;而對於少年期的學生,通過集體輿論進行評價效果更好;對於自信心差的學生,應給予更多表揚和鼓勵;對過於自信的學生,則應更多地提出嚴格要求;對女學生宜個別談話,切忌當眾嚴厲指責等。只有這樣,獎懲才能起到激勵學習動機的作用。

綜上所述,在學校教育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學習動機理論來培養與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使學生學習由被動變為主動,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琦,劉儒德.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4.

[2]廖承綬.巧用歸因理論,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師道,2005(8).

[3]隋光遠.中學生學業成就動機歸因訓練研究.心理科學,1991(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g8zlj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