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職業道德之我見論文

職業道德之我見論文

導語:職業道德是從事一定職業的人們在其職業活動中所應遵循的、具有本職業特徵的道德準則和規範的總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職業道德之我見論文,歡迎借鑑!

職業道德之我見論文

大家都有乘坐公交車的經歷。應該説隨着改革開放步伐的日益加快,各種基礎配套設施日趨完善,特別是公共交通事業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非常便利出行條件,並且更加適應人們快節奏的生活,深得民心。但,凡事都沒有十全十美。由於一些制度不健全,或制度不能落到實處,或監督檢查的力度不夠,等等原因,造成一些不良影響。比如,司機師傅的職業道德就是人們茶餘飯後時常議論的焦點。

而我,由於家離單位不是很遠,加上為了鍛鍊腿腳,所以平時很少乘公交車上下班,一輛自行車即解決問題,順路還可以採買些蔬菜和稱心的物品,很是方便。只有在特殊情況下才乘公交車。因此,對於人們議論的公交車司機的有關話題體會不深。

一個公休日,準備去參加同事“千金”的婚宴,時間尚且寬裕,於是我選擇乘公交車去赴宴,因此便“有幸”體會了一把公交司機的“作為”:

那天我從始發站乘上某某路公交車找了個前排的位子坐下。汽車緩緩駛出車站,司機師傅為了多拉乘客增加收入,駕駛的汽車猶如一頭耕地的老牛,慢慢悠悠、走走停停,不管車上的乘客是否有事着急。可當車程過半時,為了在規定的時間到達終點站而不被罰款,同時把前半程所浪費的時間“搶”回來,汽車又象一頭染上疾病的瘋牛,一路狂奔“衝”向終點,根本不管乘客的乘車安全。

再看乘客上下車:不管剛上車的乘客站穩與否,也不管乘客的手扶好與否,車又似一匹脱韁的野馬“疾馳而去”……一旦發現路邊有“招手”的乘客,不管汽車到站與否,也不管車上的人有沒有準備,都是一個急剎車……可到了站,不管乘客是本地的還是外地的,都要事先“報告”,司機才給你停車。如果是本地乘客知道司機的這個“毛病”尚可,但外地乘客就“慘”了,他們光等着到站下車了,沒成想你若不事前與他打招呼,到站了司機根本不停車,一直一路狂奔下去(除非站牌處有等待上車的乘客)。

經常乘車的乘客對司機的這些做法已經司空見慣`熟視無睹了,慢慢地也就麻木不仁了。而我卻憤憤不平。殊不知,這就是隻講經濟效益、講求個人收入而忽視職業道德的具體表現。

説到職業道德,使我不由得聯想到在澳門的一段乘車經歷:雖然我在澳門的乘車經歷不多,但對澳門司機師傅的印象頗為深刻。去年我和同事一行幾人去澳門學習,儘管我們乘坐的'大巴是公司包租的,儘管我們每到一處所停留的時間都是事先規定好的(是以小時計算的),按常規説,在沒有乘客的這段時間裏,司機完全可以把車停在停車場,離車去休息或做些自己的事情。可當我們按照規定的時間返回到停車地點時,卻發現司機師傅仍舊在車上等候,時值正午、豔陽高照,我們大惑不解,問司機師傅為何不到陰涼處休息一會?司機師傅卻説:這是公司的規定“不管乘客離車多久,司機是不允許離車的……”

簡短的回答卻道出當地行業管理的制度化、人性化。歸根結底就是注重職業道德規範化。

每個行業都有它應操守職業道德規範。作為公用事業單位更應該緊緊圍繞“如何為老百姓服務、怎樣才能滿足老百姓的需求、從而達到老百姓滿意”這個宗旨來制定執行本行業道德規範,因為百姓才是你的最佳評委。你服務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着經濟效益的高低;你服務的到位,老百姓就買你的帳,你才有經濟效益可談,否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何從談起?儘管我所體會的只是個別線路中的個別車輛及個別司機所為,但他們這種行為卻嚴重影響了整個公交行業的整體聲譽。

因此,我們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到搞好職業道德教育不僅僅是公交行業的事情,也不僅僅是服務行業的事情,而是全社會共同的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ez3ly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