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居住區兒童户外活動空間設計初探論文

居住區兒童户外活動空間設計初探論文

摘要:通過實地調查研究,分析了邯鄲市不同年代居住區兒童户外活動空間的現狀及分佈特點,並以雞澤嬌鄉一品花園居住區設計為例,闡述了兒童户外活動區、交流區與挑戰區的設計手法,體現了兒童親近自然,在大自然中成長的設計理念。

居住區兒童户外活動空間設計初探論文

關鍵詞:居住區,兒童,户外活動空間,設計理念

1研究背景

兒童天生就喜歡玩,玩能開拓兒童的思維,培養興趣,不斷地刺激他們探索認知周圍的世界。居住區是兒童進行户外活動的主要場所之一,其所營造的兒童活動空間質量的良好與否對兒童能力的培養、創造力的激發以及交往能力的提高都有很大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城市的建設速度飛快,住宅樓一棟又一棟的拔地而起,總體來看我們所處的居住環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實際上在居住區內專供兒童活動的空間越來越不受重視,且活動空間變得越來越小,無法滿足兒童的活動需求。

2邯鄲市居住區兒童户外活動空間的現狀分析

2.1邯鄲市現有居住區兒童户外活動空間調研概況

筆者根據邯鄲市居住區的發展,按照年代順序選取了6個居住區,對其兒童户外活動空間進行調查研究。20世紀90年代的居住區兒童户外活動空間極其匱乏,如南苑小區,筆者在調研中發現,兒童活動只能選擇在宅前空地或街道上。到20世紀初期時,兒童活動空間慢慢地被引起關注,居住區內一般都有中心廣場空間供兒童活動,健身器材也逐步在增加,活動空間由單一型轉變為多樣型。2010年至今,居住區建設更加註重以人為本,注重空間品質的提升,不僅滿足兒童户外活動空間的需求,還關注兒童活動時的安全問題。

2.2現狀問題

1)兒童户外活動空間設置數量不足,設施單一陳舊。在筆者調研的居住區中,大多兒童活動空間沒有被受到重視,通常是在居住區廣場周邊隨意劃分出一小塊場地,放置一些形式單一的健身器材供成人與兒童共同使用。有部分居住區的健身設施常年風吹日曬,維護不及時,已陳舊破損。筆者在調研羅一生活區廣場時看到一種現象,幾個兒童在廣場一角放置的健身器材上玩耍,父母在一邊陪同,而廣場的另一角健身器材上搭滿了居民的衣物。居民這種行為不僅佔用兒童的活動空間,還反映出缺少對公共設施的保護意識。2)兒童户外活動空間無法滿足各年齡段兒童的需要。邯鄲市居住區內的户外活動空間劃分不明確,在同一活動空間通常會有不同年齡段、不同性別的兒童。這些兒童由於個人的愛好或者因不同年齡段心理需求的不同,而在使用同一空間時很容易產生矛盾。如在電力小區宅前道路上有幾個不同年齡的兒童在騎車,由於居住區年代較久,路面長期碾壓,出現坑窪現象,加上活動空間有限,騎車時很容易出現碰撞。户外活動空間的這種侷限性和空間劃分的不明確性對兒童今後的成長會產生很不利的影響。3)兒童户外活動空間形式較單一以及地面材質安全性較差。兒童户外活動空間的組織形式比較單調,無趣味性。筆者調研的居住區中大多活動空間呈長方形或正方形,缺少一些過渡與連接空間。地形過於平坦,無高低起伏或曲折迂迴,兒童活動起來比較枯燥乏味,兒童的好奇心無法被滿足。地面鋪裝的材料以水泥、大理石等硬質材料居多,兒童使用時無法保證其安全,很少有使用塑膠等安全性較好的軟性材料鋪裝。

2.3現有居住區兒童户外活動空間分佈特點

1)主入口與道路旁的活動空間。主入口是一個連接空間與過渡空間,是一個居住區的開始,人流量比較大。兒童喜歡在人多的地方扎堆玩耍且他們天生好奇心比較大,他們樂於在這個空間觀察其他人或有趣的事,如:阿爾卡迪亞碧水灣等。2)中心廣場綠地兒童活動空間。居住區內的.中心廣場空間是人們活動的中心,是一個綜合性的空間,而且空間比較大,通常在這個空間會聚集不同年齡段的人:兒童、中青年、老年,如:同仁花園、廣安小區等。3)宅間綠地兒童活動空間。宅間綠地距離家比較近,兒童使用起來比較方便。同時,也在父母的視線範圍內,便於父母照看。宅間綠地屬於“半私有”的空間,居民從心理上就存在領域感,所以兒童喜愛在這個空間遊玩、活動,如:電力小區、阿爾卡迪亞碧水灣等。

3案例分析

筆者通過實踐調研以及對已建成小區中兒童户外活動空間的優點與缺點總結的基礎上,在實習過程中有幸地參與了雞澤嬌鄉一品花園居住區項目設計。在對本項目兒童户外活動空間中,貫徹以下設計理念及手法。

3.1項目概況

雞澤嬌鄉一品花園位於河北省邯鄲市雞澤城區,北臨戎新路,西側為祖望大街,南靠詩經大街。小區中心區住宅樓以12層為主,沿街住宅樓以6層為主。小區地塊淨用地總面積173117.27m2,總建築面積為350938.1m2,容積率1.68,建築密度24.84%,綠化率33.2%。

3.2設計理念

方案設計中強調兒童與自然親近、在大自然中成長的理念,將一些自然元素假山、水體、沙石、林木等融入到兒童活動空間中,同時將不同的區域聯繫起來,形成了一個供兒童活動的空間軸。設計中結合兒童不同時期的行為和心理特點劃分了不同的活動空間,讓兒童在多樣化的空間中游玩、學習、溝通、親近。

3.3設計手法

兒童户外活動空間主要佈置在幼兒園與文化活動站周邊,共分為三個區域(見圖1)。勇敢挑戰區:該區域位於幼兒園西側,適合6歲~12歲年齡段兒童,在這個空間內結合沙子與綠地集中放置了一些具有冒險性的遊樂設施,如爬網、獨木橋、蹺蹺板等,為兒童提供了一個極具挑戰性的運動空間;為其保證兒童的安全,在幼兒園南側部分地面鋪設了塑膠材質,不僅為兒童營造了視覺美感,保證了安全,兒童還可以進行騎車、輪滑等活動,為他們創造了寬敞的自由活動空間(見圖2)。幼兒活動區:這是個集休閒與景觀結合的空間,目的是為年齡較小的兒童提供一個親近大自然的活動空間。在樓與樓之間相對封閉的空間中,選取了適合兒童的木質、草坪、沙地等材料。沙地鋪裝區為1歲~3歲幼小兒童提供,在沙地旁邊還為家長設置了休息涼亭,便於照看兒童。木質小橋橫跨小區內水系,通過與噴泉、休息涼亭結合,將兩個空間連接起來,給兒童帶來不一樣的感受。在噴泉處使用了防滑材料的地磚,降低了兒童滑倒的風險。同時還結合着植物的形態對空間進行分隔,為空間增加活力,為兒童創造相對私密的空間(見圖3)。教育交流區:該區域是教育性很強的空間,能滿足不同年齡段的兒童需求。邯鄲被譽為“成語之鄉”,所以在充分利用現有空間的基礎上,結合文化活動站前廣場設計了一個兒童成語園地,不僅充分展現了邯鄲地域文化特色,還為兒童營造一個科普教育的環境。九宮格樂園位於該區域的西南角,採用的是鋪地形式的九宮格,即在地面上鋪放一些兒童可搬運的小構件,使兒童在遊玩過程中,思維得到一定的鍛鍊。傳統遊戲區既是休息的空間,也是兒童練習傳統遊戲的空間。在這裏兒童可以踢毽子、跳皮筋、扔沙包,讓兒童充分感受到傳統遊戲的趣味性。順着小橋到達河流對岸,這裏相對比較安靜,孩子們兩三一組、三五一羣坐在一起聊天、放鬆,感受課堂之外的樂趣。

4結語

居住區內户外兒童活動空間是為兒童提供一個更加貼近於自然的户外課堂,兒童可以充分利用這樣的活動空間,在户外課堂中更好的體會多彩的環境。我們在長大成人之後往往會覺得童年時代在户外進行的活動是最特別、最有意義的。因此,居住區內的活動空間應立足於健康、自然、樂趣的理念,充分發揮户外課堂的趣味性作用,營造出一個更加貼近自然、更具探索與快樂的氛圍,而不應該單單被一些健身器材來填充,充分的利用好這個户外課堂,從而發揮其最大的實用性價值,讓兒童也在其中得以最大收益。

參考文獻:

[1]王曉文.城市兒童户外活動空間研究[J].山西建築,2012,38(30):17-18.

[2]湯靜.兒童户外遊戲場地的優化設計研究[D].臨安:浙江農林大學,2010,38(30):17-18.

[3]張誼,戴慎志.國內城市兒童户外活動空間需求研究評析[J].中國園林,2011(12):75-76.

[4]高鬆.居住區兒童户外活動空間規劃設計研究[D].重慶:西南大學,2009.

[5]王曉文.城市兒童户外活動空間設計的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13.

[6]毛雪寧.城市公共空間中兒童活動場所的設計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5.

[7]張傑君,蔣浩,祝詩璇,等.城市居住小區兒童活動空間研究[J].浙江建築,2012(5):93-94.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egrpm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