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基於體育運動對不同運動羣體心境影響的述評教育論文

基於體育運動對不同運動羣體心境影響的述評教育論文

【摘要】通過查閲和分析文獻資料,對體育運動對運動員、大眾健身者和大學生心境影響的研究內容進行了闡述和總結,並指出已有研究存在的爭議和需加強的方面,以期對該方面研究提供理論參照。

基於體育運動對不同運動羣體心境影響的述評教育論文

【關鍵詞】體育運動心境影響

1心境概念及測量工具

心境是人在一個相對長的時間內持續存在的某種情緒狀態,它有積極和消極之分,是一種比較持久的、微弱的、影響人的整個精神活動的情緒狀態。影響心境的因素是不可知的,人們往往覺察不到某種心境產生的原因和它所發揮的作用,但心境作為情感,具有對其他心理活動和行為的監視作用和控制效果。目前,心境的研究工具大部分採用BFS、MAACL和POMS。

2體育運動和心境

2.1體育運動與運動員心境

2.1.1運動成績和賽前心境

運動員賽前保持理想心境狀態被認為是取得優異成績的重要保證。Morgan的冰山模式被用來特指優秀運動員賽前或賽中的良好心境狀態模式。Gutnan等人(1984)用POMS對奧林匹克速滑運動員、Silva等人(1981)對國際重量級摔交運動員的研究都支持Morgan的冰山模式。但Durtschi和Weiss(1986)在一次重要比賽前對馬拉松選手進行測試卻得出相反的結論。因此,用POMS得分預測水平相似的運動員成績方面的研究並沒得到令人信服的結論。Hanin提出個人最佳功能區(IZOF)理論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最佳功能區,當個人的主觀情感經驗落在這個區域內時,其成績表現會最為理想。Terry(1995)曾報道,若考慮比賽持續時間、類型、對手及測量手段等具體情景變量的影響,用賽前心境預測成績的效果會明顯增加,但目前並沒有發現在此方面所做的定量研究。有關賽前心境與運動成績之間的關係還沒有明確結論,而需進一步研究,未來在此方面的研究者能考慮到運動類型,持續時間以及個體差異等因素得出的結論會更令人信服。

2.1.2比賽結果和心境

體育比賽勝負之分的'結果都會對運動員心境產生影響。研究發現,比賽結束後勝利者和失敗者的興奮性、運動能力及沉思度都有所下降,疲勞感則增加,勝利者快樂感、安靜感增加,憤怒感、抑鬱感減弱;失敗者則相反。但總體來説,比賽後勝利者和失敗者的心境都有朝平和方向變化的趨勢。

2.1.3運動疲勞和心境

運動疲勞往往使個體產生各種消極體驗,是大強度訓練或比賽引起的生理心理症狀。Feigley(1984)發現,具有運動疲勞症狀的運動員帶有焦慮、抑鬱、憤怒、缺乏自信等消極情緒體驗,Barron等人(1985)發現,與無運動疲勞的運動員相比,運動疲勞的運動員更為冷漠,缺乏動機,多厭倦。杜震城等人(2002)發現大負荷訓練周,隨着負荷增加,運動員“抑鬱”“憤怒”和總的心境狀態分顯著增高,隨運動量的增大,運動員的“抑鬱”“憤怒”“疲勞”和總的心境狀態分顯著的增加。良好心境狀態有利於競技水平的發揮,因此,需要在瞭解運動員個性基礎上,考慮各方面因素,並通過調整戰術和專門的心理訓練方法來調節心境,保證運動員競技能力的充分發揮。

2.2體育運動與大眾鍛鍊者心境

體育活動會對心境產生積極影響,但影響程度和強度有所差別,大量研究表明,鍛鍊活動具有平衡效益,可產生“情緒改善”現象。性別對體育活動中心境變化無明顯影響,年齡在體育活動中對心境變化有影響,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在參加體育鍛煉後其心境都趨於向積極方面轉化,但主體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其心境變化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因為在參加體育活動過程中,外在刺激,如訓練或鍛鍊中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也可能導致一些消極情緒的變化,這與個體認知和個性有關。

2.2.1鍛鍊方式和強度

有氧運動與心境改變有關,重複性、有節奏的運動有利於改善心境,因為這類鍛鍊方式不需要參加者太多的注意力,參加者常將注意力集中於孤芳自賞和腦力恢復上,而這種注意力的集中對心境的調節有積極意義,研究表明,經常進行遊泳可有效降低緊張、焦慮、抑鬱、憤怒和慌亂,同時感到精力增加。中等強度比高強度的鍛鍊對增加心境更有效,有一項研究認為,8分鐘高強度鍛鍊後,心境狀態量表測量發現緊張感和疲勞感短時間增加;低強度鍛鍊活動後會感到精力和活力方面的積極變化,似乎表明低強度比高強度對心境更有積極的作用。

2.2.2運動時間及頻率

雖有研究發現5分鐘步行運動就能提高心境,但大多數研究認為產生心理效益的運動需20-30分鐘,也有認為40-60分鐘的持續時間可能更好,因此持續時間少於20分鐘,在大多數情況下是不會產生心理效益的,在某一強度下活動時間過長,可能有疲勞厭倦感,不利於心境的改善。關於運動頻率與心境的產生目前有許多爭議。有研究認為每月鍛鍊一次就可產生一定心境效益,也有人認為每週3-5次,但大多數研究認為,每週2-4次可降低抑鬱水平。關於運動頻率對心境影響還有待進一步研究。加強心境和體育鍛煉關係的研究,根據不同人羣、不同心理、生理特點,提出適合他們的體育活動項目,並且能進一步研究,結合個體人格差異、生活方式及心境激活間的關係,制訂符合個人的心境效益運動處方,並可結合傳統或民間體育鍛煉項目對心境有何特殊影響進行研究。

3體育運動與大學生心境

目前,體育運動與心境的研究大多數在競技體育和大眾鍛鍊方面,學校體育方面研究較少。近幾年來,學生心理問題發生率達10%-30%,並且有逐年遞增的趨勢,體育課作為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形式,如何充分發揮其強身健體、促進身心健康的作用值得深思。

4討論與建議

體育運動與運動員心境有密切的關係,在體育活動中,應抓住心境和體育的相互關係,並充分考慮到個體差異及比賽具體情景等各種影響因素;在體育運動對大眾鍛鍊者心境影響方面,能進一步探索研究制訂個人最佳心境效益運動處方,並能探索傳統或民間體育鍛煉方式在改善心境方面的獨特作用;最後,應進一步加強體育運動改善學生心境方面的研究,進一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邢建輝,姒剛彥.心境與體育運動[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1996(1).

[2]葉冬茂,郭戈.體育課程對大學生心境及自信心的影響[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8).

[3]何穎,季瀏.體育鍛煉的持續時間對大學生抑鬱水平、身體自尊水平的影響及驗證中介模型[J].體育與科學,2003(4).

[4]任未多.身體活動與運動鍛鍊的心理效應[J].體育科學,1997(5).

[5]盧家楣,賀雯,劉偉,盧盛華.焦慮對學生創造性的影響[J].心理學,2006(4).

[6]李今亮.體育運動心理學中的情緒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4).

[7]劉永峯.東方傳統體育鍛煉對心境狀態及心理健康的影響[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1(3).

[8]陳大為.體育活動對情緒健康的影響[J].體育與科學,2002(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9e9w0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