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風險控制研究論文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風險控制研究論文

我國轉移支付制度是一項為了實現社會公平,儘可能縮小地區間差距和個人間貧富差距,維護社會經濟穩定的一項社會、經濟、財政政策,那麼用於社會保障方面支持建設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目標則主要是為了平衡中央和地方、區域政府之間的社會保障財政負擔能力,提高社會保障資金的使用效益,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對收入的第二次分配,全面實施社會保障制度覆蓋,逐步實現社會保障服務均等化的一種制度安排。隨着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市場經濟和和諧社會建設發展的新需求要求社會保障制度以及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都應該做出適應現實發展的相應調整。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着眾多的風險,同時,公共財政支出也面臨着財務風險,如果不綜合考慮兩種風險的作用程度,那麼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將無以為繼。

社會保障轉移支付風險控制研究論文

一、我國社會保障風險將越來越大,如不加以重視,最終會阻礙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由人口老年化日益嚴重、企事業單位養老制度改革、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户相結合的轉製成本、“養老金”空賬運行所帶來的養老保險制度的支付風險;受市場經濟發展、通貨膨脹率影響帶來的社會保障基金貶值風險;管辦不分離、監督不力所帶來的社會保障基金安全風險;城鄉二元社會保障結構、不同社會保障制度待遇差距以及社會保障立法滯後所帶來的制度風險等,都是當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可能存在的社會保障風險,並呈逐漸擴大趨勢,如不加以控制將越行越烈。

二、我國財政兜底責任將越來越大,如不合理分擔,將會出現西方高福利國家出現的各種社會問題

人口老齡化的加速、“未富先老”的尷尬、“養老金”的空賬運行、福利陷進、貧困陷進是現階段我國社會保障體系所面臨的突出問題,隨着社會保障支出的範圍擴大和剛性需求增長,國家財政對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投入發展只會越來越大,這將加重政府的財政負擔。以高税收和高財政負擔所換來的高福利水平,不利於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經濟的正常運轉。(可以看到,2002年開始,雖然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比例始終維持在10-11%之間,但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總額在不斷增加,2013已經增加到14490.54億元,接近2002年社保轉移支付總額的6倍)因此,我國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應該是綜合的控制風險的措施。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不僅僅是資金投入的舉動,還與社會其他綜合因素相關。需要考慮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轉移支付過程分級承擔的社會保障財政風險,因為財政風險就有很強的負外部性,一旦發生財政風險,轉移支付對社會保障的承諾支付就無法實現,這不僅直接導致廣大人民羣眾社會保障利益無法實現,還使羣眾對社會保障制度的信任、對國家的信心大打折扣;粗放式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具有不可持續性,也沒能真正的解決現行社會保障制度在運行中所面臨的問題,如養老保險資金缺口、社會福利水平剛性等社會保障償付風險,如果一味的以財政轉移資金來填補,這將是個沒有盡頭的“無底洞”,一方面對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短期來説有效果,但在長期發展的角度來看,還是無法從根本上消除風險隱患;另一方面,巨大的社會保障支出壓力需要更大份額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這樣就對公共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公共財政負擔過重無法抽身致力於其他有關社會經濟發展、民生計劃的事項,最終引發整個國家的財政風險。針對我國當前現實需求和問題,本文提出以下改進我國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均等化的建議措施。

1.防控社會保障轉支付風險的措施

主要有提高政府債務償還能力,降低自身財政風險,具有較好的債務償還能力的政府就有充足的財政資源而不至於身陷債務壓力之中,能為社會保障建設提供更多的資源支持,是社會保障制度運行的基礎保障,是政府最後兜底能力的體現;建立社會保障收支預算制度,規避社會保障財政支付風險,社會保障預算制度要求社會保障收支兩條線分開管理,專款專用,賬目清晰簡明,從而讓社會保障轉移支付有跡可循;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向重點領域傾斜,化解風險點,這個重點領域包括中西部落後偏遠地區、社會保障項目中的社會救助、城鄉分割中的農村社會保障服務的重點投入,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最需要資源的地方,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發揮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最大效益;推進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內消風險,在社會保障不斷髮展態勢,其自身表現出較強的生命力,包括制度的覆蓋人羣和基金的收支規模都呈不斷增長的趨勢,説明社會保障制度越來越被公眾認可,所以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抵禦風險、分散風險的功能,不斷提高社會保險基金的收益率,消滅積累基金的貶值風險,從而增強了社會保險的償付能力,就可以減輕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數額,減輕財政壓力。

2.完善社會保障內部制度建設措施

社會保障是一個系統的制度設計,包含生活中方方面面內容,涉及社會各種各樣的人羣,針對目前我國社會保障制度面臨的嚴峻問題,需要增進社會保障制度的公平性、整合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減小城鄉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共享社會經濟發展的成果,最終實現社會保障服務供給的均等化目標。

3.提高社會保障轉移支付效率措施

從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宏偉目標中分解出現階段符合實際情況而又能達到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分目標,分層次逐步的推進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進程;再建立科學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數額的計算公式,讓社會保障轉移支付能有簡潔明瞭、科學合理的計算依據,從而避免轉移支付額的隨意化、任意化;不同的轉移支付方式有需要符合不同的條件和環境,其對受補地區帶來的經濟社會效益也是不一樣的,針對不同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轉移支付形式,使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實現額外的功能;一個健全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管理體系是上述所有措施發揮作用的基礎,法律制度的完善、轉移支付程序透明、管理制度規範等決定着社會保障轉移支付效率的高低。

4.制定漸進式的延遲退休政策、職業年金政策和完善社會保障待遇正常調整機制

這些額外的輔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解決社會保障轉移支付所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延遲退休政策,緩解了養老保險制度的償付壓力,降低了養老保險制度所增加的社會保障財政支付風險,繼而對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的需求降低。

三、結語

總而言之,只有對社會保障制度在發展現期、發展後期所將面臨的風險因素考慮在內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制度,才是科學、合理的。這樣即在不增加財政壓力的基礎上改變了傳統粗放式的社會保障轉移支付方式,針對性的解決了社會保障制度在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資金不可持續”的大難題、還均衡了區域社會保障的發展水平,使具有公共產品特性的社會保障服務趨向全國範圍內的均等化,有利於我國財政制度、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rmn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