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學前兒童特點論文

學前兒童特點論文

在簡單分析學前教育兒童特點的基礎上,進而提出兒童歌曲的創編靈感需要來源於生活,選材需要符合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歌曲創編需要展現出兒童的童心等歌曲創編策略,以期能夠不斷提升學前兒童歌曲創編的質量,為學前兒童帶來全新的音樂學習體驗。

學前兒童特點論文

學前兒童歌曲創編的質量將會直接影響學前兒童歌曲學習的興趣以及未來歌曲學習習慣的培養。當前學前兒童歌曲學習中,普遍存在着學習興趣較低、學習質量較差的問題,學前兒童沒有實際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創新學前兒童歌曲創編活動,能夠帶給學前兒童更多的音樂學習情感體驗,促進學前兒童音樂智能的發展。文章將結合學前兒童的實際特點,分析歌曲創編的具體方式,希望能夠對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產生一定的借鑑意義。

一、學前兒童特點

學前兒童主要具有性格活潑好動,思維具有直接行動性以及喜愛模仿等方面的特點。

(一)性格活潑好動

學前兒童性格比較活潑、好動,比較喜歡遊戲等活動,遊戲類活動能夠快速調動學前兒童的參與興趣。所以在學前兒童音樂創編的過程中,也需要結合幼兒性格活潑好動的特點,創編一些跳動性較強的音符,使學前兒童能夠伴着音樂開展遊戲活動,真正實現在“學”中“玩”,在“玩”中“學”[1]。

(二)思維具有直接行動性

學前兒童思維具有一定的直接行動性特點,按照動作和視覺進行思考,他們通常在做之前沒有特殊的想法,而在做之後會結合自身的活動進行總結,學前兒童活動參與中通常沒有明確的目標、計劃[2]。

(三)喜愛模仿

學前兒童比較喜歡模仿,他們喜歡模仿老師的動作,模仿各類卡通形象的動作等等。在音樂創編過程中,可以融入更多卡通形象或者動物形象,比如小羊的聲音是“咩”,小狗的聲音是“汪”,小貓的聲音是“喵”等等,將更多動物的聲音融入到音樂創編中,使學前兒童能夠跟着聲音進行模仿,增添學前音樂學習的趣味性元素。

二、學前兒童歌曲創新策略

學前兒童歌曲的創編,可以通過兒童歌曲的創編靈感需要來源於生活,選材需要符合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歌曲創編需要展現出兒童的童心等方式深入實施。

(一)兒童歌曲的創編靈感需要來源於生活

學前兒童歌曲創編活動需要面向全體學前兒童,結合學生不同的特點和需求,使每一位學前兒童都能夠得到美的薰陶和藝術學習能力的培養,真正發揮學前兒童歌曲創編的價值。學前兒童性格活潑好動,如果在兒童歌曲創編的過程中,僅僅選取一些單調的歌曲,難以有效激發學前兒童的音樂學習興趣,從而導致學前兒童歌曲的學習質量也會相對較差。傳統的學前兒童歌曲主要包含《鮮花開》、《蟲兒飛》等歌曲,在歌曲學習的過程中,由於學前兒童的相關生活經驗不足,也會存在音樂學習慾望較低的問題[3]。

學前兒童藝術活動的能力,通常是在大膽的表現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學前兒童歌曲創編活動需要結合學前兒童的實際生活,使學前兒童能夠感受到生活中的音樂、音樂中的生活,激發學前兒童感受美、表現美的情緒,豐富學前兒童的審美經驗,使學前兒童能感受到音樂學習與自由表達的樂趣。

在學前兒童歌曲創編的過程中,可以結合兒童的'實際認知特點進行靈活創編,可以創編更多具有歡快節奏的歌曲,這種能夠有效展現出學前兒童天真、活潑的特點,將更多生活中的元素融入於學前兒童歌曲創編過程中。比如可以將學前兒童生活中的小花、校園中的小朋友以及父母的愛的等等融入到歌曲創編過程中,使音樂能夠成為學前兒童成長的好夥伴,使學前兒童能夠感受到音樂的力量以及音樂的魅力,符合學前兒童的身心發展特點,幼兒能夠在不拘一格的音樂中,自由的表達,與其他同學一起載歌載舞,邊唱邊跳,在音樂學習中滲透自己的情感,優美的歌聲陪伴幼兒快樂童年。

例如在學前兒童歌曲《下雨歌》中,便與學前兒童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連,歌曲中源自於生活的雷鳴聲、雨聲,能夠快速調動學前兒童音樂學習的積極性。“淅瀝淅瀝、嘩啦嘩啦”等歌詞內容模仿下雨的聲音,整個音樂內容圍繞着“淅瀝淅瀝,嘩啦嘩啦,雨下來了,我的媽媽來了來了拿着一把傘”重複性展開,簡短的音樂歌詞內容更便於學前兒童的記憶。學前兒童通常比較喜歡下雨天,而這首歌曲中主要是模仿暴雨經過的聲音,在有效激發學前兒童歌曲學習興趣的同時,歌詞朗朗上口,有助於成為學前兒童日常所喜愛的歌曲之一。與此同時,通過這首歌曲還能夠指導學前兒童雨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比如不能站在樹下等等,全面提升學前音樂教育的質量,彰顯學前音樂創編的豐富意義。

(二)選材需要符合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

學前兒童具有好奇、好動、想象力豐富、思維形象具體等心理特點,在學前兒童歌曲創編的過程中,選材的內容需要符合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主題鮮明,內容健康、易懂,真正滿足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營造快樂的學前音樂課堂教學氛圍。素質教育理念下,學前兒童音樂創編活動也需要進行重新審視,以多元化的視角審視學前兒童歌曲創編活動,基於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多創編一些趣味性的音樂內容。

比如在學前兒童歌曲創編的過程中,可以採取擬人的手法,使兒童能夠理解並接受音樂的內容,通過樹葉莎莎的聲音彷彿在與小朋友打招呼等等擬人化的方式,使學前音樂創編更加富含趣味性特點。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也可以組織學生營造音樂情境,模擬動物或者植物,這種方式更易於激發學前兒童的音樂學習興趣,使學前兒童能夠獲得更多的音樂學習體驗。

同時,音樂的創編需要保持短小、活潑的特點,篇幅較長可能會使得學前兒童由於感覺太難而放棄學習,不利於學前兒童音樂創編活動的深入開展。學前兒童音樂創編需要採用流暢的旋律和鮮明的節奏,增強音樂的感染力,激發學前兒童的活潑天性。學前兒童歌曲主題旋律中的音調需要明亮,主題更加鮮明,旋律歡快,學前兒童音樂創編的歌詞內容、題材、演唱形式等等均需要密切聯繫學前兒童的實際特點,引發學前兒童的音樂學習慾望。

(三)歌曲創編需要展現出兒童的童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學前兒童想象呈現出以無意想象為主,有意想象正在發展的特點。豐富音樂活動是發展學前兒童想象力的有效途徑,而學前兒童的想象力水平又會影響他們對音樂的理解,所以學前兒童歌曲創編活動變得尤為重要。當前學前音樂創編主要可以採用Cakewalk 9.0(Sonar)作曲軟件等進行創編,在創編的過程中,需要重點展現音樂旋律,可以採用重複法、變奏法、對比法、再現法等多種方式創編良好的音樂旋律,注重音樂主題的設計,通過換位思考的方式,基於學前兒童的實際性格特點、年齡特點以及認知能力進行音樂主題創編,展現出學前兒童的童心,避免音樂創編內容過於成人化、專業化,難以有效激發學前兒童的音樂學習興趣,也會使得學前兒童音樂創編活動失去價值。

在學前兒童歌曲創編活動中,需要充分考慮學前兒童的性格特點,歌曲的創編需要展現出兒童的童心,為學前兒童提供更多的想象空間,通過豐富且富含張力的音樂,使學前兒童能夠跟隨着音樂翩翩起舞,並且感受音樂學習的樂趣,展現兒童對音樂的理解。

比如學前兒童音樂創編中,可以融入“孔融讓梨”的小故事,融入一些有趣的小寓言故事等等,加之活潑的音樂,使學前兒童能夠在音樂的世界中學習到豐富的知識,並在音樂中展開想象、聯想浮篇,將音樂與語文、音樂與德育教育等相互結合,基於此,教師還可以重點指導學前兒童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培養學前兒童學會文明謙讓,真正發揮學前音樂教育的價值。學前音樂歌曲創編活動需要為學前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的平台,使學前兒童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並在積極的學習過程中,得到情感與智能的發展,促進學前兒童多元智能的發展。

結束語

音樂創編需要結合學前兒童的實際性格特點進行深入開展,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可以通過兒童歌曲的創編靈感需要來源於生活,選材需要符合學前兒童的心理特點以及歌曲創編需要充分展現出兒童的童心等方式,為學前兒童提供一個良好的音樂學習的平台,使學前兒童感受到音樂學習的樂趣,避免音樂創編內容過於成人化、專業化,從而為學前兒童音樂學習興趣的培養奠定良好的基礎。

標籤: 論文 兒童 學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oln9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