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兒童早期潛力開展是一個稍縱即逝的時期,需求好好把握,孩子的開展是一維的、不可逆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論文,供大家參考。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論文

一、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

(一)家庭教育誤區

目前學期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誤區:

1、兒童觀落後

。如許多父母對孩子的身心發展缺乏瞭解、教育科學知識不足、孩子是附屬品、個人願望強加於孩子、天才教育大力宣傳,而出現拔苗助長現象。

2、教育目標失衡。如家長過高的文化期望、職業期望、心理預期;重智力第一,加上早期教育思潮,忽視兒童心理髮展過程,入校後厭學、逃學現象時有發生;輕能力,認為孩子太小啥也不懂,生活自理能力差;重身體,一味滿足吃穿;輕心理健康,這麼小,認為他們不需要或漠視忽略了。

3、教育方式不科學。不恰當的教養態度,如認為孩子小或是自己忙,造成教養分離;極端的教育方式,如對孩子過分親暱、照顧、縱容、包辦、甚至不適當的滿足一切需要,會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會起適得其反作用。

4、與托幼機構教育相脱節。如家長讓孩子死記硬背,而老師則支持在遊戲中學習;父母從自己願望出發,讓孩子上各種特長班,而老師則孩子自由發展。教育內容偏差,導致教育力衰弱。

(二)家庭教育的發展趨勢

縱觀以上,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現狀不容樂觀,教育中存在許多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也要看到隨着社會政治經濟急劇變革,家庭結構、父母價值觀等發生了明顯變化,也出現了新的發展趨勢:

1、大教育觀——由狹義的家庭教育向廣義的家庭教育發展。以往人們把家庭教育單純的理解為關心孩子的學習,現在更多的家庭關注孩子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交往等,注重孩子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從單向的家長向孩子實施教育走向雙向的家長和孩子相互教育;關注家庭結構、父母婚姻關係、家庭人際關係等家庭生態因素對孩子成長帶來的潛在影響;從社會學、倫理學、心理學、生態學等多種角度來考察兒童家庭教育等等,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逐漸豐富起來。

2、重視對家庭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家長的教育。家長是家庭教育中的關鍵因素。許多家庭教育工作者呼籲,家庭教育的中心不是研究孩子的教育,而是研究家長的教育,他們發現家庭教育的成敗主要取決於家長。近年來,家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日益提高,家長學校的興起、家長刊物的創辦、家教經驗的交流等為家長的學習與成長提高了平台。

3、走向學習型家庭。建設學習化社會,是21世紀人類社會的主旋律,創建學習型家庭是每個家庭開啟21世紀大門的鑰匙。學習型家庭是一種較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在學習型家庭中,兒童和家長都可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每個學期兒童都是家庭的活躍因素,他們與家長共同學習、共同成長,相互分享,促使家庭持續地、生態地發展。

二、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特點

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的特點主要有以下幾點:

1、啟蒙性。教給孩子的東西,必須是他們周圍生活中能接觸到的、具體的、形象的、初步的、淺顯的。

2、複雜性。家長不但要撫養孩子,還要促其德、智體、美、諸方面和諧發展,注意他們的身體健康,並促其社會適應。

3、親情性。家庭的感染作用,受到父母與子女之間感情親密度的制約,孩子越小感染越大,效果越顯著。

4、生活性。由於思維幼兒的直接行動性和具體形象性。決定他們是從生活中的父母和家人身上學習的,必須關注自身的形象。

5、細緻性。大事因小事,家長應給予孩子細緻的照顧和教育,切不可粗心大意。

6、權威性。由於處於學前期的兒童,需依附與家長,家長在家庭中這種獨特的作用決定崇高威信。

7、個性性。每個人都具有不同的個性特徵,需給予幼兒相適應的、有針對性的教育,即因材施教。

三、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須知

(一)瞭解學前兒童的心理髮展特點

學前兒童是指三歲至六七歲這一時期,因為是兒童正式進入學校以前的時期。又因為這是兒童進入幼兒園時期所以又叫幼兒期。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神經系統方面。腦重量的增加,3歲兒童的腦重約1011克,相當於成人的75%,7歲兒童的腦重約1280克,基本已接近於成人的腦重量(成人平均為1400克);大腦皮層結構日趨複雜化;腦電波隨着年齡的增長而發展,5~6歲左右是腦電發展的第一個明顯加速時期;約4歲起由於神經系統結構的發展,內抑制開始蓬勃發展起來;清醒時間相對延長,3歲兒童睡眠時間為12~13小時,5~7歲只需11~12小時。

2、幼兒的遊戲方面。遊戲是學前期兒童的主導活動,遊戲主要有:創造性遊戲、教學遊戲和活動性遊戲。創造性遊戲,是由兒童自己想出來的遊戲,目的是發展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教學遊戲是結合一定的教育目的而編制的遊戲;活動性遊戲是發展兒童體力的一種遊戲,如爬、跳等。

3、言語的發展方面。幼兒期是一種一生中詞彙數量增加最快的時期,其3~4歲詞彙數量的年增長率最快,隨着年齡的增長不斷,詞彙內容豐富和深化,詞類範圍先掌握實詞後掌握虛詞,積極詞彙較嬰兒期大大增長;語法的掌握從簡單句到複合句、從陳述句到多種形式的句子、從無修飾句到修飾句。

4、認知的發展方面。隨着言語的發展,記憶在不斷的發展,與嬰兒期相比,幼兒的信息儲存容量相對增長,對信息的接受和編碼也在不斷的改進,記憶的策略和元記憶初步形成;思維的抽象邏輯性開始萌芽,言語在幼兒思維中的作用日益增強,最初實物、數和類的掌握,抽象邏輯思維的初步發展。

5、個性的初步形成和社會性發展方面。個性的初步形成是從幼兒期開始,社會性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

此中自尊感穩定與學年初期,應着重培養。自我意識發展總趨勢是,隨着年齡的增長而增長,思維發展成為兒童社會化的核心內容,傾犯行為和社會行為最早出現在此期,在兒童社會化的過程中,由於社會的要求,兒童逐步學會控制侵犯行為和發展親社會行為的同伴關係,並促進其社會性發展。

學前兒童心理髮展的特點總概括為:第一,遊戲是學前期兒童的主導活動,是促進幼兒心理髮展的主要形式;第二,腦重量已接近成人水平;第三,是口頭言語熟練掌握的關鍵時期;第四,認知是兒童發展的中心課題;第五,同伴關係尤在個性和社會性發展過程中起着成人無法取代的獨特作用;第六,品德發展成為兒童社會化的核心內容;第七,自尊感穩定於學前期。

(二)瞭解家庭氛圍中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因素

1、家庭居住條件。居住條件的好壞,影響到孩子的學習和休息的質量,也影響着身心的發展。如隨着城

市獨門獨户的增加,給孩子的同伴交往帶來減少問題應引起注意。

2、家庭物質條件。為孩子提供物質條件,家長不會吝惜,但應注意理智。

3、家庭結構。父母應儘量給孩子提供好的家庭教育理念,也要保持完整的家庭,有益於孩

子的心理健康發展。

4、家庭氛圍。氛圍是一種精神環境。家庭氛圍是衡量教育質量的指標。父母要為孩子營造健康的家庭氛

圍:營造和諧、平等、開放、快樂的家庭氣氛。

四、家庭教育的影響

(一)正影響例子

一個男孩子懂得“一個有良心的孩子都要回報養育之恩”的道理後,過生日時,不在吵着向父母要好吃好玩的,而是去問媽媽:“我是怎樣長大的?”媽媽告訴他:“你小時候我的工作很忙,是姥姥把你養大的。”男孩很感動,當他聽説姥姥60歲生日快到了,便利用課餘時間悄悄地折了60只紙鶴。姥姥生日那天,待全家人的生日禮物都送完後,他把紙鶴竄起的花環戴到姥姥的脖頸上,並輕吻了姥姥。姥姥感動得哭了,她説,這是她今天得到的最好的禮物。

(二)負影響例子

六歲女孩被祖母關進雞籠致手腳退化,並失語。她未被關進雞籠時,會説話,活蹦亂跳;他在竹塊編制的雞籠裏生活了一年多,春夏秋冬沒衣服穿,餓哭時靠鄰居丟點土豆或紅薯進雞籠充飢,且雞籠裏沒碗;他的媽媽已死,爸爸出門打工去了。他的祖母63歲,他説:“我不但靠不住竹子(指女孩父親),更想不到筍子(指女孩)的福。”他的祖母由於伴侶已死去在和別人談戀愛、她只關心她會自己不會坐牢、她還嫌給女孩洗衣服麻煩。

無論從家庭結構、家庭氛圍、健康方面來選擇,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讓我們覺得舒心,無疑是正面影響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潛移默化、是潤物細無聲,更需要實際行動。讓我們相信,播種愛,收穫愛。

五、學前兒童的家庭教育策略

(一)堅持家庭教育的原則

1、一致性原則。指對孩子進行教育時,家庭、社會、學校之間要協調一致,密切配合,協調一致,前後連貫,決不能各行其是、唱對台戲,或是前後矛盾、出爾反爾。

2、兩不原則。指再窮不能窮孩子,再富不能富孩子。

3、三為主原則。一是以正面教育為主。父母要鼓勵孩子,給他正面積極的教育,切忌給孩子頭目中灌輸恐怖、迷信之類的東西。二是以賞識教育為主。對孩子的獎勵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教育方法,本質在於善待生命、尊重生命。採用賞識教育,如給孩子一個擁抱,親親孩子的臉。當然不是容忍每一個錯誤,也不是溺愛,而是發現他們的長處,挖出他們的潛能,引導他們走向成功。三是以細節教育為主。要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特別是在學習和遊戲過程中,善於捕捉具有教育意義的細節,及時對孩子進行生動形象具有啟發性、説理性的教育。讓孩子在玩和學習過程中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教育,快樂地收穫了知識。

當然,適當的反面教育、計劃教育和批評教育,對孩子的成長也是必要的。

4、四尊重原則。一是尊重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瞭解孩子的身心發展規律,把握好規律,遵守好這些規律,實現教育能取得佳效。二是尊重孩子的權利。要相信自己的色孩子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小天地,不能把孩子當成自己的財產,孩子有平等交流、玩等的權利。三是尊重家庭成員的意見。温馨和睦的家庭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在教育孩子方面,要尊重每一位家庭成員的意見,形成教育孩子的孩子的合力。

一些重要問題上,可事先達成一致,避免當孩子的面唱反台戲。四是尊重家庭教育的特點。要取得家庭教育的成功,必須瞭解和掌握家庭教育的特點,採取適用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5、全面發展原則。指在培養孩子的德、智、體、美和勞動技能這五方面全面發展,不可偏廢。德育在兒童個性和諧發展中應居首位;美育是教孩子從周圍世界的美中看到精神的高尚、善良、真摯,並以此為基礎確立自身的美;體育要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來選擇;勞育是培養孩子正確的勞動觀念和態度、良好的勞動習慣和艱苦奮鬥的作風,使兒童獲得工農業生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智育必須全面發展,防止偏科。個性的全面發展,是各方面都達到基本素質,並能相互促進,在此基礎上充分發揮個人的優勢。

(二)家庭教育切記誤區

1、心理誤區。由於我們未完成的夢想或由於社會壓力逐漸加大,我們希望從孩子身上得到補償,希望越大,那麼我們的孩子壓力越大。壓力超出負荷,造成的後果不僅是身體,還有心理和社會的'不適。我們不

可以把自己的興趣愛好強加給孩子。

2、教育誤區。知心姐姐盧勤把溺愛歸納為三種類型:代替型、看管型、滿足型,即雞媽媽似的溺愛。愛,不能只是看管、代替和滿足,我們的孩子還需要放開,如果説孩子是風箏的話,父母應是那根風箏線,起着引導、鼓勵、再鼓勵,並把握好度的作用。讓他們去實踐,有一天他們會創造比我們更強的未來。

3、形象誤區。言教也要身教,父母的形象本身就是孩子的榜樣。要想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我們要做好自己。所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撒一粒種子,生長出來的的確還是瓜和豆,關鍵在於他們有什麼作用。

4、行為誤區。耳濡目染,定型思維,驅之不去。父母的行為,每天都影響着孩子的感受,影響着他的思維意識、價值觀念、習俗好惡、道德品質和社會公德的形成及其心理健康。父母要以身作則,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培養他們成為明天社會所需要的一代。

5、語言誤區。家庭教育是靠家庭語言來完成的,父母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營養,愛的語言多了,有一天會有愛的成果收穫。肯定的語言,是孩子成長的信息,讓他們相信自己,才會有邁出前腳的一步。

(三)家長要提高自身素質並丟掉不健康心態

1、父母要提高自身的人格素質。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的修養,要自尊自愛自強,充滿自信心和責任心。

二是要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素養。父母家庭教育需要一定的人際關係、心理學、知識等和不斷學習。如歸因方面,父母對孩子應有正確的歸因,避免歸因偏見,例如行為中心偏見在知覺他人時,是因為“他就是這樣的人”,而不是認為許多情景因素在影響他的行為;自我暴露方面,可適當向孩子暴露一些父母也有的不足之處,也需不斷學習,讓我們的孩子和我們是同伴是朋友。合作方面,要想孩子和父母合作,平常注意做到和孩子溝通,做到榜樣效應,讓孩子知道回報;學習方面,沒有天生做父母的父母,只有學去做怎樣做父母的父母。

2、丟掉不健康心態。一是丟掉補償心。目的在於找回平常心,有平常心的父母往往創造出平常中的不平常。有了平常心,多幾分理智多幾分愛,畢竟目前我們知曉的一代聖君朱元璋,一代偉人如毛澤東等,他們的成長經過或長或短的歷練。他們的父母也是平常人,奉獻的是一顆平常心,擁有的是一個不平常的孩子。當然,英才豪傑畢竟也只是少數的少數,不可以把昨天自己未實現的願望加給孩子,因為孩子他有自己的思想,你可以給他愛。二是丟掉反常心。父母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孩子比較,俗話説,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比總是沒有盡頭的,用一顆平常心去培養孩子,相信有一天,他一定會找到自己的歸屬,也許還會讓你大吃一驚。因為比畢竟是有害的,花時間去吹捧,還不如花時間去賞識孩子的長處,讓他得到應有的發展。三是丟掉虛榮心。孩子考試好了,到處炫耀,好似在自己臉上貼了金。反之,則拳打腳踢、冷眼相待,把缺點看成是孩子的恥辱,把特長當成孩子的搖錢樹……虛榮,跨進了門檻,你意識到了嗎?作為父母,只是一個領路人,陪伴者,只是一段路陪孩子走而已,不能追尋他們一生,虛榮會害了孩子,也會害了自己。四是丟掉懼怕心。生個女孩怕受欺,生個男孩怕學壞。父母要培養女孩勇敢面對的精神,遇事不慌不亂,授予她一定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男孩的責任心,告訴他的責任是什麼,如在家保護家園,長大保衞祖國等。懼怕並不會解決什麼,關鍵在於怎麼樣才是保護。

(四)家庭教育中的健康關注

1、衣與健康。如新衣服上有大量病菌,新買時,應先洗後穿,且孩子的衣服單獨洗滌護理,衣服注意儲存,出現黴斑會傷害到孩子;服裝原料為棉、麻等,種植中使用殺蟲劑、化肥和草劑等,導致農藥殘留於纖維中,傷害寶寶的皮膚;儲存面料時使用的防腐劑,會導致過敏,呼吸道疾病。

2、食與健康。合理膳食應遵循三條基本原則:即全面供給、平衡供給、合理烹調。

3、住與健康。如噪聲影響身心健康,一般認為強度在55~65分貝以上的對人體會造成傷害的聲音便是噪聲。如水受到污染,人體的健康首當其衝受到傷害,有可能導致某XI疾病的發生和傳播。作為父母,我們要儘量避免噪聲。孩子的生存空間不外乎三個:家居空間、社區空間、學校空間。家居空間中,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影響是第一位的;居住環境,孩子的玩伴應是父母選擇住房的一個重要因數;優美的校園景觀、奮發向上的同學、愛業敬業的老師構成整個學校空間。

4、行與健康。人的行為是健康狀態的反映。對於處於學前期的兒童着重在於培養行為,以促其社會適應。需要從同伴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移情能力、自主決策能力能力等方面來培養。

(五)手拉手——反饋檢驗

1、幫孩子開啟“我能行”大門。盧勤把“我能行”歸為六種力量:一是賞識的力量——相信你能行。成人賞識的目光,能使孩子創造出奇蹟;二是信任的力量——你很重要。在信任中長大的孩子充滿自信;三是發現的力量——你是奇蹟。學會用發現的力量,金子就在你身邊;四是評價的力量——你真棒。評價是一種力量,適當的評價能生髮出一種能力;五是合作的力量——朋友需要你。學會與人合作市成功的開始。六是創新的力量――你能做得更好。成功只留給那些具有我能做得更好的心態人。

2、幼兒心理健康標準檢驗。有正常的智力活動,能表現出與其年齡相符的行為和能力;樂於同人交往,如樂於交朋友、待人熱情;情緒飽滿愉快,如對事物能夠表現出情緒安定、愉快、樂觀向上;性格開朗活潑,如心情開闊、天真、樂觀、積極向上、心地善良;能夠悦納自己,如自信心強,能努力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難,有初步的責任感;有良好的適應性,如能主動地參加各種活動,生活自理能力較強,面對困難勇敢克服;有正常的行為方式,表現為:行為舉止與年齡相一致、行為方式與社會角色相一致、反應強度與刺激強度相一致、行為總體一致,不是忽冷忽熱喜怒無常。

3、家長的角色。家庭環境中家長應扮演什麼角色?孩子的朋友、孩子的領導、孩子的兼職教師、孩子的保健醫生、孩子的榜樣和導遊。家長要尊重和信任孩子,與孩子平等交流、做孩子的朋友;平時做孩子的朋友,關鍵時做孩子的領導,在一些原則問題和重大事項上必須由家長做最終的決策,而不能遷就孩子的任性;做孩子的兼職教師,講應儘量少,而引導他們發現的應該儘量多;身教比言教更有效,更重要,每一位家長都應給孩子樹立榜樣,帶着孩子去做;開明的家長不做“轎伕”,而當“導遊”,引導孩子在人生旅途中前行憑藉自己的知識和閲歷,向孩子介紹“旅行”路線;還要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

[1]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95-269.[/M]

[2]吳增強等.現代學校心理輔導[M].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8(05).a,411-412.b,422.[/M]

[3]張瑞芳.縱觀我國學前兒童家教的歷史和現狀[EB/OL].

[4]楊浩然.家庭教育的金鑰匙[M].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7(09).a,7-23.b,31—44.[/M]

[5]盧勤.好父母好孩子[M].桂林:灕江出版社,2005(04).a,6-20.b,139-151.c,201-219.[/M]

[6]宋寧等.班級心理教育手冊:幼兒版[M].太原:希望出版社,2009(05).4-6.[/M]

[7]鄭曉邊.心理變態與健康[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6.[/M]

[8]李丹.學校心理衞生學[M].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08).252-271.[/M]

[9]樂茗.身邊的危險之劣質童裝[J].家庭教育.2008(1):26.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w8y4o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