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大數據信息化管理教學模式論文

大數據信息化管理教學模式論文

一、“天時、地利、人和”促進教育信息化的快速發展

大數據信息化管理教學模式論文

1.準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要求是推進信息化成功的前提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把教育信息化納入國家信息化發展整體戰略,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網絡,加快教育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政府部門針對信息技術引用於教育領域給予了政策和資金上的有力支持,這些必然因素和大環境保障了我校教育信息化的不斷推進。學校秉承“讓生活走進學校、讓教育迴歸生活”的辦學理念,以“生活教育”為引領,將最先進的教育思想理念融入細緻務實的工作中,努力辦一所學生喜歡、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高質量高品位的學校。先進的教育理念為現代教育教學指明瞭航向,奠定了理論基礎,可謂是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推進提供了“天時”。

2.高質量的專業化配備為教育教學信息化奠定了基礎學校已全面實現“三通兩平台”的要求,裸光纖已經接入校園網絡,無線網絡覆蓋全校;已完成同嶗山教育雲平台的對接,初步實現了同步課堂、資源平台共享、辦公平台等教育功能。與學校合作的技術公司———時代智囊網絡技術公司,立足於教育,服務於教育,憑藉嚴謹務實的工作態度、豐富的經驗與強大的科研實力,在業界獲得了許多榮譽。高標準的硬件配置以及經驗豐富的網絡技術支持為教育信息化奠定了技術基礎,可謂是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成功提供了“地利”。

3.精良的師資隊伍為信息化教育教學提供了支撐學校有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充滿活力、可持續發展的教師團隊,教師願意研究,有能力研究。教師人手一機,近年來通過班班通、未來教室、電子白板、計算機初步應用、網絡安全及應用、微課軟件等各類別教育技術培訓,教師們的信息素養逐步提高,具備了綜合的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可謂是為我校的教育信息化成功提供了“人和”。

二、教育信息化在學校教育教學、後勤各方面全面推進

雲平台管理系統建設工程目前,學校的雲平台已經建設完成家校平台、教師管理、學籍管理、短信平台、教學資源、同步課堂、辦公平台、站內信、校園一卡通、視頻講堂、學籍管理、語音作業等子系統。同步課堂通過視頻編碼器、高清攝像頭和互聯網實現家校實時互通、校內同步教、校外異地教研。學生學籍管理工作是一項難度大、強度高的系統工程。用計算機管理來代替人工管理,提高了管理效率,使繁雜的學生管理工作變得輕鬆。學生學籍管理系統包含了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一系列的管理工作,提供將已有學生信息數據按數據文件形式進行導入的接口,便於學生數據信息的系統初始化。校園一卡通儲存學生的姓名、班級、照片等有效信息,芯片內可存諸學生的學籍信息、家庭信息、歷次考試成績、教師評語等檔案信息,方便學校數字化管理。校園一卡通還可以根據學校智慧校園的建設需要,作為考試電子准考證、食堂售飯卡、圖書借閲卡、校內消費卡、校車卡或公交車卡等,實現校園內外一卡通。教學管理方面可借助學生個人空間,提供學校信息通報,播報家庭作業、學生成績、評語、獎勵、處分,發送學生思想動態、在校表現、家長會通知、班級活動等功能。目前學校校園一卡通系統已經在雲評價和圖書借閲方面得到廣泛使用。

2.信息化在教育教學一線的廣泛應用

(1)藉助雲平台建設語音作業系統口頭作業的數據化管理。一二年級有較多的口頭表達作業,如説算理、背古詩、看圖説話、英語朗讀等。這些不能落實在書面上的作業,教師的檢查和指導非常困難。學校利用雲平台,建立了語音作業系統。教師通過手機APP系統佈置語音作業,家長、學生可以實時接收,學生通過手機的語音錄播功能很輕鬆地完成作業並上載。作業評價功能促學生持續發展。語音作業系統方便快捷,可以實現作業的反覆錄製,系統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借鑑,共同學習,共同提高。學生之間可以互相點贊,評選出優秀作業,達到激勵、示範學生的作用。教師和家長也可以參與其中,及時給予點評和指導。學生所有的作業和點評記錄都會在平台中得到保留,可供隨時查閲,為學生可持續的發展提供數據參考。

(2)建設“基於大數據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發展激勵研究”系統隨着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如何大規模實施過程性評價,充分反映學生的綜合素養,發展小學生的綜合素養是教育評價面臨的主要難題。學校基於“大數據”,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可穿戴設備,以手機APP、PAD、電腦為客户端,開發雲評價管理軟件,建立科學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發展評價體系。通過師評、互評、自評、家長評價等多元評價,全面採集、存儲、傳遞、彙總學生學習生活過程的數據信息,並對評價數據進行挖掘和分析,以“促進學生髮展”為目的,突出評價的激勵與調控功能,關注學生的發展需要,激發學生的內在發展動力,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髮展。其主要價值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更加全面科學評價學生,激勵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此係統遵循教育規律與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運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手段,關注學生成長曆程,把日常評價、成長記錄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通過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家長評價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方式多樣化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全方位展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綜合素養,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不斷認識自我、發現自我、完善自我,促進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

二是引入“大數據”信息新技術,探索高效評價新路徑。“基於大數據的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與發展激勵研究系統”的建設是在學生評價領域引入先進的信息技術,通過可穿戴設備,以手機APP、PAD、電腦為客户端,開發相應的軟件,運用大數據的特色功能,通過對巨大數據的採集、挖掘和分析,對教育問題進行分析和反思,提高了評價的準確性和效率。

三是注重發展激勵作用,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終身發展。此係統針對學生個體,通過分析學生個體數據,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及特長髮展,實施個性化指導,從而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專題研究展。小學階段評價最終形成一個個學生自身發展的數據資源包,為學生、家長、學校以及社會提供科學全面的數據分析,判斷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成績、愛好特長等,為學生今後的學習生涯提供指導,助力學生的`終身發展。

四是切實減輕評價負擔,利於教育教學優化發展。採用此係統,資料的收集、整理、保存、傳送等都變得十分便利,減輕了學生重複上交評價材料的負擔,減輕了教師複雜的評價記錄工作,也減輕了學校整理、分析、存放等工作量,有利於三方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優化了教育教學。

五是評價與管理有機結合,促進學校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此係統把評價和教育教學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實現以評促教,最終使學校管理工作科學化。學校把評價與學生學習活動、德育發展、社會實踐等相結合,使評價逐步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同時,把評價和家庭教育相結合,整理分析評價數據,讓家長更加了解孩子的發展狀況,使家長的要求和期望更加適切,提升了家校合作的實效性,為教育教學和學校管理提供科學指導。

六是多元評價促教育公平,信息技術助建誠信體系。此係統關注學生成長曆程,把日常評價、成長記錄與實踐活動結合起來,通過學生自評、學生互評、家長參評和教師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內容和評價主體的多元化,關注每一個孩子的變化發展,促進教育公平。依靠互聯網的公開性、資源的互享性和評價環境的保密性,公眾監督落到了實處。此外,評價系統要求各評價主體在評價時必須提供必要的證明材料,以鏈接附件的形式上載,保證了評價過程和結果的真實性,也有助於建立誠信的評級體系。

3.信息化在後勤管理一線的應用

(1)“電子營養師”———把好身體第一關如何讓學生吃的更科學、更營養,學校基於聯合國兒童基金組織關於世界兒童營養標準和《青島市中小學營養午餐規範》而自主研發成功了營養配餐軟件,成為了我們的“電子營養師”。學生每餐裏所攝取的營養和能量由這款軟件進行檢測和評估。軟件菜單欄上有食譜制定、營養評價等多個菜單選項,裏面有13大類食物細分成2000多道菜品,並且有學生所攝入營養元素的能量標準。管理員藉助管理系統可以迅速測算出每道菜品的熱量、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等7種主要元素,以及硒、煙酸等7種微量元素的含量值,並且以一週食譜的營養攝入量做綜合評價。學校每週五下午將下一週的菜譜放在網站上公示,並且將每天的食譜分析報告告知家長,以此科學地指導家長做好每一頓晚餐,這受到了家長的好評。“電子營養師”軟件的開發應用,解決了很多學校無法配備營養師的問題,目前已在青島市教育系統進行推廣。國務院食安辦、國家食藥總局、國家疾控中心、全國人大等單位的領導先後來到我校調研,對於學校的創新工作給予充分肯定。“電子營養師”為全校學生的健康成長把好了第一關。

(2)“機器人廚師”構建智能化廚房學校將“機器人炒鍋系統”與“電子營養師”軟件相結合,建設智能化廚房。所有菜品經過電子營養師的精確測算,錄入到機器人系統中。機器人按照設定程序,什麼時候該放多少油,多久放葱花,應該加多少鹽,每到一個操作步驟,都會亮燈提醒。不用非得大廚,只要按照提示操作即可。最關鍵的是機器人炒菜快捷、省力,翻炒、出鍋、刷鍋都替代了人工。

三、結語

隨着信息化時代的迅猛發展及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的深入與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推進,如何大規模實施信息化教育,充分反映學生的成長曆程和學校的日常教育教學狀況是教育面臨的主要難題。目前,嶗山區第二實驗小學的教育教學工作正朝着“國際化、現代化、信息化”的方向大步邁進,一個民主、開放、多元、現代的新學校正在各級領導部門的引領下不斷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o77q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