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幼兒園教學論文

幼兒園教學論文

幼兒園開展的各種教學活動中,傳統的教育思想往往只注重於教師的教,而較少考慮到幼兒的學。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學論文,歡迎閲讀。

幼兒園教學論文

所謂“教學”,是指教師引起、維持或促進學生學習的所有行為。而所謂"有效",主要是指通過教師在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後,學生所獲得的具體的進步或發展。也就是説,學生有無進步或發展是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並不是指教師有沒有教完內容或教得認真不認真,而是指學生有沒有學到什麼或學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者學了沒有收穫,即使教師教得很辛苦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教師在教學時既不能跟着感覺走,又不能簡單地把"效益"理解為"花最少的時間教最多的內容"。教學效益取決於對單位時間內學生的學習結果與學習過程綜合考慮的結果。幼兒期的孩子的注意力時間短、自控能力差,那麼怎樣抓住一個教學活動的時間讓孩子願意學、學進去,換句話説是讓教學更有效,是非常重要的。在實際的教學中我感覺做到了解孩子的學習的理解特點、心理特點,提供合理的教學用具,關注孩子當前的興趣點,將這些在叫學中適時採用,能讓教學活動更為有效。以下就是我在教學中的一點點實踐、體會。

一、瞭解孩子的學習特點,採用適時恰當的教學手段。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對事物的認識都是從具向思維開始的,對於剛剛開始認識這個世界的孩子更是如此,這點我們在實際的教學中是都能體會到的。在語言教學中讓孩子通過具像思維學習益處是非常明顯的如:在學習兒歌《全世界兒童是一家》時,我讓孩子先看與詩歌內容一致的圖畫讓孩子理解,再按順序畫好兒歌的圖符,在理解兒歌的基礎上使孩子看着圖符念兒歌,孩子兩遍下來基本能看着圖符念出來了。可見具像思維學習讓孩子較有效的學習了新知識。但孩子在三遍、四遍後卻還是不能脱離圖符念出來。孩子是依賴上了圖符,於是我想到孩子對一些自編的舞蹈動作總能記得很清,因為這是他們親歷親為的。於是我讓孩子根據兒歌內容、順序創編動作,孩子們不但興致高昂,通過邊做動作邊念很快記住了兒歌。讓孩子用做動記兒歌並不是否定採取前面的手段對教學產生的有效性。其實做動作也是具像思維學習的一種,如果沒有之前對兒歌的理解,直接創編動作,恐怕孩子們是編不出來的,更別説是記住了。因此,在瞭解孩子的認知特點後,面對眾多手段時,適時採用恰當的手段進行教學才使孩子更有效的學到知識。

二、探究孩子學習的心理特點,針對性的採取教學措施。

在實際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在新授歌曲的學習中的興趣往往不如複習課。時常發現一些孩子在新授課開始時由於對新歌曲的好奇,還有些興趣,但沒過一會就提不起勁,我這個老師也越教越沒勁,孩子是越反覆唱反覆糾正、越沒勁。在這種教學狀態下何談有效性。反而我們認為枯燥的複習課他們卻來了勁,不管平時在學新歌曲時接受慢或快的幼兒都想表現一下。孩子前後有這樣的迥異,是因為他們想在老師面前表現好的一面,得到讚揚。於是針對孩子的此心理,在學習新歌之前將歌曲在課間或飯後播放,讓孩子對歌曲的旋律熟悉,對歌詞有些許的記憶。在正式較這首歌時,孩子們説他們“會”,但我知道他們只是略會皮毛,但正是這點“皮毛”給了他們學習的信心。我讓略會一兩句的孩子先教給大家,孩子們很願意跟着同伴學,這樣東一句西一句,這首歌大體唱全了。我再把零散的句子理順、糾正,配上孩子已經較熟悉的旋律孩子們很快就學會了。這樣通過理解孩子的心理特點,針對性的採取積極的措施,讓我班孩子在輕鬆的學習氛圍內有效的學習了新歌曲。

三、從孩子的角度思考,合理提供學具。

學具即老師為孩子提供的學習材料,是孩子學習知識的媒介。孩子通過學具間接或直接的學到知識,在自然科學知識的認識中,如:磁鐵,他的趣味性能激發孩子對它的探索,因為學具本身就是要學習的內容,而在一些數學教學中我發現並非學具越有趣越好。如:在以前小班數學的教學中的數數的教學活動中,我採用了雪花片,數數要求一説孩子們拿到雪花片後,許多孩子並不數數了而是插起了雪花片玩。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的初衷並非是讓孩子去了解雪花片,而是通過雪花片去學習數數。由於教具本身的趣味超過了所學知識本身,是教學變的無效。我想不能一味追求提供的教具的新、奇、有趣,而要提供的合恰到好處,這樣才能通過學具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四、關注孩子當前的興趣點,對教學加以適當的調整。

在我們組織的一些教學活動中,有時會發現孩子的興趣點轉移的現象,孩子的興趣點有時和大人是不一樣的,捕捉的及時,可提高幼兒參與活動中的興趣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我們可在不違反教學的大目標的前提下,適當調整活動。如:那天課間,我班的幼兒一直在談論近日來全世界都十分關心的汶川地震災情,第二節教學活動——綜合《給爸爸媽媽的一封信》開始了,大多數孩子還在談論地震,當我給孩子講寫信的格式時,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當問起給爸爸媽媽寫些什麼時(繪畫形式),孩子們也沒多少想法。於是我將寫信的對象換了,《寫給災區小朋友》的一封信,孩子們卻立即踴躍述説想“寫”什麼給災區小朋友。有的説,我想寫“災區小朋友,你們受苦了”,有的説“我們已經為你們捐款了,你們可以買東西吃了”,有的説“你們可以來我們這看病,我們還可以去看你們”。在“書寫”這封信時,孩子們格外認真,並且還不時的向同伴介紹自己信的內容。我想在當時孩子們的.興趣點正在“地震事件上”,我若繼續原有的教學內容,幼兒的積極性不會那麼高,整個教學的有效性也將大打折扣。正因為我及時調整了教學方式,不僅仍然讓幼兒瞭解了該怎樣寫信,也激發了他們對此教學活動的興趣,更懂得了怎樣去關心他可見興趣是開啟有效教學的金鑰匙。

五、挖掘遊戲的教學功能,拓展教學課堂。

建築遊戲中,其實也促進着數學邏輯、美術的發展,如:建築物的色彩搭配、外形的美觀需用到美術上的經驗;但累高就帶着數學知識,到底是從底端開始從小到大排穩,還是從大到小排更穩。讓我們能發現建構遊戲帶動着多教育領域的發展。因此,我常注意引導那些空間智能差和數學邏輯能力差的幼兒玩。玩的過程中問問他們你是怎麼把房子累這麼高的?你搭這樣東西,一共用了多少快長方型積木、幾塊三角積木。讓孩子在有趣的遊戲中,以愉快的心情去學習原本枯燥的數學知識,原本不喜歡、不擅長數學的幼兒也樂意説了。經過實際教學中發現一些孩子不太會記錄,有的孩子直接用數字加減還很不熟練,我們也可以嘗試讓孩子在玩建構遊戲時來記錄所用的不同積木的形狀數量,以及計算共用多少積木的方法幫助幼兒掌握。這樣抓住遊戲的教育面,讓教學不只在一個教學活動中,而是融入到了遊戲中,以孩子對遊戲極大的熱情,使教學變的更有趣味也更為有效了。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隨着時代的變遷師生之間不再是單純的傳與受的關係了。教師成了學生的學習夥伴,教師的角色也從傳授者轉向了設計者、促進者、支持者、管理者,這是我們正在做的。我們還應在有效教學的路上做好有心者和研究者,讓師生的授與學更有效,讓授與學更輕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emjp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