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有關深究題眼切住課堂脈搏的教學論文

有關深究題眼切住課堂脈搏的教學論文

語文教學論文:深究“題眼”,切住課堂“脈搏”

有關深究題眼切住課堂脈搏的教學論文

人們常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文章的題目正如一雙明亮的眼睛,是文章思想內容的精要所在。課題既是整堂教學活動的“生長點”,也往往成為破題開講的“切入點”,具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作用。每一堂課都要講究設計藝術,設計得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起到情感傳導作用。如何通過教師的引導,使閲讀教學收到激發學生的興趣、放飛孩子的思維、張揚兒童的個性的教學效果呢?可以從分析課文的題目入手。

傳説樑代畫家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畫了四條龍,龍的每一條觸鬚、每一片鱗甲,都清晰可見,簡直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可如此惟妙惟肖的蛟龍卻沒有點上眼睛,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説:“點了眼睛,龍就會飛去了。”別人不信,一定要他點上。他剛把其中兩條龍的眼睛點上,立刻電閃雷鳴,風雨大作,兩條龍震破牆壁,騰雲飛上了天。這就是“畫龍點睛”的由來,同樣的道理,文章的題目雖廖廖數字,卻點明瞭文章的實質,是內容的精闢所在,宛如文章的“點睛”之筆。一篇文章,該冠以什麼題目,是作者經過深思熟慮、字斟句酌、反覆推敲之後才確定的。文章的題目類型很多,大抵有以下幾類:

一、 點明文章的中心思想

如《全神貫注》體現了羅丹對待藝術“全神貫注”的態度。《她是我的朋友》道出了小男孩阮恆在錯誤地認為輸血後會死去,但仍然獻血的原因:因為“她是我的朋友”,為了救朋友。《我愛故鄉的楊梅》在題目上就可看出作者對楊梅的喜愛之情。在《狼牙山五壯士》中,更從“壯”字上體現了五位壯士的壯志、壯語、壯舉、壯氣、壯烈的英雄氣概。在教學伊始,如果教者能從題目上去深入探究、挖掘,就能瞭解作者的寫作意圖及文章表達的內容。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如初次接觸《參觀人民大會堂》一文,乍看題目,就知道內容是講什麼了。在教學《撈鐵牛》時,學生圍繞題目就可以質疑:課文寫誰撈鐵牛?為什麼要撈鐵牛?在什麼地方撈?採用什麼辦法撈鐵牛?鐵牛撈起來了嗎?……教師可相機進行點撥,讓學生帶着這些從題目上產生的疑問去學習課文,自主探索。而這些由題目上引發的課文疑點,恰恰也是本文的學習重點難點,由學生自主發現問題,並帶着問題去自主探究,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鍛鍊和發展了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能力。

三、塑造人物的精神品質

如《司馬光》《王二小》……這些課文,學生讀了課題之後同樣就會想從

課文中去認識和了解這個人。《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學生想知道魯迅先生是什麼樣的人,瞭解文中的魯迅先生的事蹟。《詹天佑》是誰?他生活在什麼年代?他的生平?他的光輝業績?……這些題目都會引導學生去閲讀、去交流、去探索、去領悟人物的品格,去學習主人公的精神。

四、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古井》《萬里長城》《落花生》等類文章。在接觸《高大的皂莢樹》題目後,就可以啟發學生圍繞這個題目質疑:皂莢樹生長在什麼地方?皂莢樹有多高、多大?一年四季它的幹、枝、葉有什麼變化?(教學論文 )皂莢樹與人們有什麼關係?……如此諸多的'不解,促使學生想弄明白,積極投入學習活動中,或是查閲資料,或是自學,或是討論,或是請教……直至對問題徹底解決和理解為止。通過問題的多向反饋,使學生的外在精神、情趣等處於最佳狀態,使知識的掌握及能力的培養過程達到最佳效果。

五、突出文章的故事情節

以事情為主的文章,通過老師引導,對題目的深入分析,圍繞題目展開問題,就能挖掘文章的主要內容。如《飛奪瀘定橋》,在教學時引導學生分析題目,瞭解本文是圍繞瀘定橋展開材料的,而描寫的重點就在於“飛”和“奪”這兩個高度概括的字上。請學生在文中找一找哪些部分是描寫戰士們“飛”?戰士們是怎樣“飛”的?為什麼要“飛”?“飛”對戰鬥的勝利有何意義?再學習“奪”,課文圍繞“奪”又是怎樣安排材料的?從而讓學生領會紅軍戰士不畏艱難,頂風冒雨,與時間賽跑,與敵人賽跑,以及英勇奪下瀘定橋等思想感情。《十里長街送總理》則緊緊圍繞“送”字展開教與學的課堂探究。

綜上所述,課文的“點睛”之筆有多種多樣,只要我們教者能以一顆對事業鍥而不捨的鑽研精神,多在課文的“點睛”之筆上下功夫、去深入挖掘,就會化平庸為神奇,將一堂課開展得有聲有色。

裴斯泰洛曾經説過:“教學的主要任務不是積累,而是發展思維。”同樣,教學如果沒有學生主體的積極參與,無疑是空中樓閣,鏡中之花。作為語文教師,在精心設計每一堂課時,如果緊扣“題眼”, 抓住文章的“點睛”之筆。引導學生主動從題目探入,切入課文,發現問題,引導學生去發現,體現新課改“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程一定會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之中展開,學生的積極探究和主動學習的能力一定會得到更好的發展,我們的教學也會更加得心應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7ek2l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