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論文

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論文

一、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對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意義

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論文

新型城鎮化“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是科學發展觀的核心,它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追求社會個體發展的自由平等和公平正義。一方面,個體全面發展和自由公平的實現要求進城人員素質的全面提升;另一方面,城鎮較高的工業化和信息化水平要求進城人員具有相應的技術和能力。誠然,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具有一定的知識和文化,具有更強烈的自我發展的願望,然而,第一代農民工大多隻是城市的建設者和“過客”,而在新型城鎮化背景下,新生代農民工不僅是城市的建設者,也將逐步變成城市的“主人”,構成城鎮化發展的主體。當前,雖然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願望強烈,但由於能力相對不足,使其徘徊於城市“邊緣”,難以融入其中。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9.8年,僅能滿足勞動密集型產業所要求的教育程度,而資本密集型的第二產業所需工人的受教育年限為10.4年,技術密集型的第三產業需13.3年。這説明新生代農民工的教育總體上處於義務教育初步完成階段,相應的專業技術技能教育尚未展開,無法滿足城鎮化、工業化和信息化發展的需求。現實中,農民工工作技能的提升主要是通過幹中學和加強熟練程度來實現,這也是造成許多新生代農民工只能從事技術含量較低的簡單工作的主要原因。但同時也必須看到,新生代農民工義務教育的完成使得他們具備了進行繼續深化教育的基礎和條件。因此,通過強化繼續教育,全面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素質,逐步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和就業能力,是促進新生代農民工融入城市的必要途徑。

二、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缺乏規範和系統,難以形成合力目前,對新生代農民工提供繼續教育和培訓的主要組織者有政府、企業和社團。這些組織者所提供的大多數是重視實用的簡單的短期培訓,而缺乏對被培訓者長期的知識技能、自身素質和工作能力的系統訓練。企業出於對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輕培訓的思想,對新生代農民工的培訓只是侷限於就職前的簡單的崗位培訓。而轉入地政府出於新生代農民工流動速度過快的考慮,也不願為此付出更大的精力和資金投入,缺乏長期系統的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繼續教育發展規劃。實質上,幾乎所有的培訓仍然是把新生代農民工定位於一個“打工者”,而不是未來城鎮化的構成主體。這種臨時的簡單培訓使得新生代農民工對所在城市和企業缺乏歸屬感和責任感,從而導致他們不得不經常流動以期尋求更為合適的就業和進城機會。

2.教育目標短期化,與城鎮化需求脱節

培養長期穩定的就業能力是確保新生代農民工能夠提高收入並紮根城鎮的關鍵。新生代農民工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就業問題,其就業的主要障礙之一是缺乏適當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目前,不論是政府,還是企業或其他組織對新生代農民工提供的繼續教育基本上是短期的上崗前培訓,這些零散的臨時的培訓難以有效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的技術技能和就業能力。培訓經費緊張、培訓主體單一、培訓內容陳舊和培訓形式不靈活是新生代農民工實際需求與現實矛盾所在。因此,結合不同地區城鎮化發展特點和新生代農民工的偏好和需求,制定針對性強的差別化的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長期目標,是提升新生代農民工綜合素養,滿足城鎮化發展的重要環節。

3.激勵機制不完善,教育缺乏推動力

不管是對於教育主體還是客體而言,良好充分的激勵和約束機制都是提高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積極性的重要保障。然而,目前的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體制缺乏的恰恰是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一方面,作為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的主要提供者———政府和企業都缺乏合理的激勵。由於信息不完善和不對稱,轉出地和轉入地政府以及企業均難以獲得新生代農民工流動和偏好的有效信息,而提供長期的系統的繼續教育培訓要付出較大的成本,一旦接受教育後的受教育客體選擇離開,提供教育的所在地政府和企業就不得不承擔相應的鉅額成本。另一方面,由於信息的缺乏,新生代農民工個體無法預測進城後的工作和生活,對於未來的職業規劃和流動具有較大的盲目性。由於政府對農民工一般採取放任自流的態度,疏於管理,企業出於自身利益最大化考慮,往往與新生代農民工簽訂短期用人合同,導致新生代農民工缺乏接受長期系統的繼續教育的積極性。

三、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的定位

新時代農民工繼續教育的方式和目標定位取決於未來城鎮化的發展特徵和內在需求。新型城鎮化建設是以人為核心,逐步將農民轉化為城鎮居民的過程。這就要求,新生代農民工作為未來城鎮化建設和發展的主體,其繼續教育必須能夠滿足城鎮化的發展和需求。首先,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繼續教育要摒棄過去那種短期臨時的教育培訓模式。過去的這種模式只是將農民工作為城市的“過客”來對待,而沒有將他們作為未來城鎮“主人”和發展主體。農民轉化為市民不僅需要制度的完善和支撐,同時也需要農民自我素質的全面發展和適應。新生代農民工的自身素質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們的有效轉移,需要在專業技能、心理素質和思想道德修養等三個方面有所提高。因此,新生代農民工的繼續教育必須重視其全面素質的提升,以幫助他們儘快適應城市社會。其次,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是要從批量生產型經濟向質量生產增長型經濟轉變,新型城鎮化的發展也必將定位於質量增長型經濟模式。一方面,追求質量的經濟增長方式要求企業用人質量的提升,另一方面,新生代農民工日漸成為許多企業生產的主體,他們的技術水平和工作技能對企業產品競爭力具有重要影響。然而,目前企業一線技工普遍短缺,嚴重製約了企業產品質量的改善和新產品開發的空間。據統計,我國企業的高技能人才比例僅佔全部職工的4%,嚴重滯後於發達國家30%—40%的水平,技術工人短缺已經成為導致當前我國企業競爭力普遍不強的重要原因。而據調查,新生代農民工普遍意識到文化水平低和專業技能的缺乏是制約他們就業的主要因素,有近一半的農民工有接受職業培訓的願望。新生代農民工已完成的教育為他們成長為具有較高水平的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通過建立良好的繼續教育體系提高其技術技能水平能夠有效提升其融入城市的能力。新生代農民工具有未來的“市民”和“專業技能人才”的雙重身份,因此,新型城鎮化背景下,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繼續教育目標應該定位於促進新生代農民工有效融入城市的素質教育和職業技能水平教育兩個方面。其中,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繼續教育最重要的是職業技能教育。加強新生代農民工的職業技能培訓,不僅能滿足勞動力市場對技術工人的需求,也能解決新生代農民工自身的職業發展和收入問題。

四、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的新生代農民

工繼續教育的路徑雖然與第一代農民工相比,新生代農民工有知識、有文化、有着更強烈的自我發展願望,更加關心培訓機會特別是接受繼續教育等。但應該認識到,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繼續教育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政府和社會足夠的重視。實際上,同所有教育相似,對新生代農民工的繼續教育具有公共品或準公共品性質,必須視為一項社會性公共系統工程。因此,筆者認為,應該由政府為主導,企業和其他社會組織共同參與,通過整合和改造現有繼續教育資源,設計和制定相關激勵和約束機制,以推動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促進新型城鎮化健康順利發展。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的具體路徑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對現有的繼續教育體系進行整合與改造,在農民工居住集中區建立社區學院

實際上,自20世紀80年代起,全國各地為提高企業職工素質和技能水平,已經相繼建立起相對成熟的繼續教育培訓體系,並在當時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但是,隨着國有和集體企業破產和改制,該體系正逐漸被瓦解。當前,政府可以重新對這些已形成的原來針對城鎮職工繼續教育的資源和機構,如高校繼續教育學院、廣播電視學校、函授學校和職業培訓學校等根據時代發展的特徵進行整合和改造,建立主要針對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的社區學院。社區學院可以提供與更高收入相聯繫的大專學位、職業證書和短期培訓證書教育等。

2.採用社區學院與新生代農民工所在企業聯合培養的繼續教育模式

新生代農民工希望通過掌握和提高技能水平而紮根於城市,城鎮化和企業發展需要培養並留住技能人才。然而,由於缺乏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導致政府、企業和新生代農民工個體對繼續教育的收益或回報存在疑慮,都不願意對新生代農民工繼續教育進行投入。為此,政府、企業與新生代農民工可以通過雙向選擇,政府根據城鎮化發展要求制訂相關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和繼續教育規劃、政策和管理細則,明確政府、企業和農民工個體的責任和義務;企業根據技術和發展需求,針對新生代農民工個體的技術偏好制訂相應的繼續教育培訓計劃,並與社區學院進行聯合培養,明確規定受教育者所要達到的技術水平、服務年限、企業和受教育者的學習費用分擔等,並與培訓合格的農民工簽訂長期用工合同,建立充分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以增強新生代農民工對所在城市和企業的歸屬感和責任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3o2n0r.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