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表達三忌的論文

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表達三忌的論文

摘 要:語文教學一定要注意課堂語言表達。切忌信口而講,針對性不強;語無倫次,遊離出主旨;表達宂繁,頻用口頭禪等現象的出現。加強語言修養,使得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表達水平不斷提高,應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永遠追求的課堂目標。

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表達三忌的論文

關鍵詞:語文教學 語言表達 案例 三忌

語文是語言文字的學問。“語文課堂教學離不開語言,語言是語文教師傳授知識、傳遞信息的主要載體之一。語文教學語言藝術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密切的關係。”[1]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必須具備很好的語言駕馭功力,才能使自己的語言成為與學生交流和溝通的橋樑,進而使學生在課堂中不僅可以學到知識,而且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語文課堂中的語言表達是對教師語言能力的一個挑戰,因為説的恰當要比説得漂亮更好。因此,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語言表達不能信口而講,語無倫次,表達宂繁。所以,作為一位語文教師,在課堂中的語言表達一定要注意三大忌諱:首先就是要忌信口而講,針對性不強;其次是要忌語無倫次,遊離出主旨;最後是要忌表達宂繁,頻用口頭禪。當然,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表達要想取得良好的課堂效果,並不是僅僅需要注意以上幾點。因此,這就要求語文老師必須在自己的課堂實踐中去不斷總結、不斷改善,進而不斷進步,不斷超越。下面就從以上三個主要方面對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表達進行分析,以望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忌信口而講,針對性不強。

作為一名教師,在上課之前進行備課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需要做的。課前認真備課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一個決定性因素。因此,如果教師在上課前不認真備課,不充分熟悉教材,不推敲教學語言,不瞭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上課就有可能出現信口而講的局面,進而使得課堂教學目的出現偏差,同時也會使得課堂教學的針對性有所降低。

一位北京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應聘到了一所中學當語文教師,由於對自己的學識很自信,就沒有做任何的準備工作。開學上課時,當他取出教材,才發現現在的初中語文教材版本和設計早已不同於他自己上初中時的那樣了。這時他便不知所措,但是又礙於情面,只好硬着頭皮講了下去。結果使得課堂教學語言十分凌亂,整節課下來,學生都不知道他講的主旨是什麼,課堂亂成一團。他還生氣的説道:“現在的學生怎麼連這麼簡單的課文都理解不了呢?”而學生都認為他語言表達凌亂,缺乏教學經驗。這樣,就從一開始給學生留下了不好的印象。

雖然這位教師是從師範類院校中最好的北京師範大學畢業,同時他也的確有着豐富的知識儲備,但是由於他沒有提前進行任何的準備,就去信口而講,從而導致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語言的針對性不強。他自己以為講明白了,可學生卻如同霧裏看花。因此,教師如果不在課前進行積極認真的準備,做好充分的知識儲備,在課堂實踐中就將很難達到高標準和高要求的教學目的。

二、忌語無倫次,遊離出主旨。

語文教師,在課堂上主要以語言表達和交流為主。因此,語言的簡潔、精煉就顯得尤為重要。這樣不僅有利於抓住課堂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有的教師上課主次不分,不分重點知識和一般知識,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自己想到什麼就説什麼,想到哪就説到哪,東拉西扯,語無倫次,遊離主旨。

一位語文教師要講《草船借箭》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對學生説:“今天我們來一起學習《草船借箭》這篇文章,這是由我國著名作者羅貫中所寫的《三國演義》中的一章,這個故事主要講述了諸葛亮如何使用計策,在三天的時間裏造出十萬只箭的故事,大家知道諸葛亮是一個神機妙算的人物,我們在前面一篇文章《火燒赤壁》裏面提到過這位軍師,同學們還知道有關諸葛亮的故事嗎?諸葛亮是劉備的軍師,在《水滸傳》中也有一位軍師,他的名字叫吳用,這個人沒有什麼功夫,只會出出主意,他肯定打不過豹子頭林沖,説道豹子頭林沖這個名字,你們來看看人家豹子頭這個外號起的多有水平,比起你們給別人起的“電線杆”、“冬瓜”一類的好多了吧,所以,你們在下次給別人起外號時也要注意這一點……”

這位教師由故事説到人物,又由諸葛亮説道吳用,又由吳用説道林沖,由功夫説道外號,由外號説道起外號,東拉西扯,語無倫次,不着邊際,完全遊離出了課堂教學的主旨,這樣的教學語言能讓學生學到什麼呢?因此,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注意語言表達的邏輯和主次。只有使用合理的思維邏輯和恰當的技巧方法來進行課堂導入,才能使得學生的學習狀態及時的轉換到新的`課堂和教學內容之中;只有在課堂實踐中抓住教學內容的重點,才能保證課堂教學不遊離出主旨。

三、忌表達宂繁,頻用口頭禪。

口頭禪是由於語言習慣和居住環境等因素的多元化影響而逐漸產生的一種語言表達模式。一些教師喜歡説口頭禪,完整的意思由於加進了教師自己的口頭禪,從而使得課堂教學語言顯得支離破碎,相當宂繁,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於整句話的理解,同時也分散了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一位教師在講《背影》這篇課文的時候這樣説道:“這篇文章主要是講一個平凡的父親,是吧,一個父親送兒子到火車站的故事,是吧,父親在爬月台是吧,還有給兒子買橘子的情景,是吧。文章通過兒子對於父親背影的詳細入微的描寫,是吧,寫出了一段偉大而感人的父愛,是吧。”

這位教師的口頭禪是“是吧”,本來簡單的兩句話,在他的嘴裏變得羅裏羅嗦,相當宂繁,“是吧”就佔了一半,這樣的教學語言如何能讓學生明白老師到底想要説什麼呢?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努力克服掉自己的口頭語言表達習慣。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堂教學內容表達的清楚和連貫。

總之:“在教學活動中,語文教師,如能把握好課堂語言,抓住語言藝術化的特點,就等於抓住了教學藝術的關鍵,就能激活課堂,使教學活動充滿無限的魅力。”[2]語文課堂中的語言表達是語文教師的一項基本功。一位優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是一個不斷追求語言藝術的人。加強語言修養,使得語文教學中的語言表達水平不斷提高,應該是每一位語文教師永遠追求的課堂目標。

參考文獻:

[1].蔣紅玉:語文課堂教學中語言藝術的運用[J].《金色年華:下》.2009年第4期.

[2].高洪民、孫華天:淺談語文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化的多重意義[J] .《現代語文(理論研究)》.2006年第1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yz93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