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幼兒小班教育教學論文

幼兒小班教育教學論文

導語:小班幼兒健康教育總結 當今社會,大多數家庭都是獨生子女,所以父母對孩子都是百依百順,從而形成了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習慣。以下為大家介紹幼兒小班教育教學論文文章,僅供參考!

幼兒小班教育教學論文

幼兒小班教育教學論文

1小班傳統數學教學的不足

1.1一般採取“灌輸式教學”

灌輸式教學即老師講,幼兒聽;老師問,幼兒答;老師演示,幼兒觀看。教師只注意到幼兒思維的集體形象性,而忽視了幼兒理解抽象問題過程中的思維呈直覺行動式的特點,將數概學念以教師重複講解演示,幼兒反覆模仿練習等方式進行傳授,傳授的知識不管是否能消化,硬往幼兒的小腦子裏灌,幼兒對知識只是“被動接受”。

1.2傳統數學教學無視幼兒的個性差異,以同一標準塑造

有的教師認為,數學知識太抽象,讓幼兒通過動手操作,尋求知識的內在規律很難,於是就越俎代庖,忽略了幼兒主體的作用。其實正因為數學知識的抽象,更應該讓幼兒藉助對物體的操作,大量積累感性經驗,形成對數學知識的認識。

2蒙氏數學教學的重要意義

蒙特梭利數學通過一系列的遊戲活動和蒙氏教具可以激發孩子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孩子學習數學的自主性,培養專心、細心、耐心、認真的學習習慣,提高孩子學習的自覺性和獨立思考的能力,促進孩子邏輯思維能力、想象力、理解力的發展。本學期我園開展蒙式數學課題研究,採用蒙氏數學的教學方法,把抽象的概念、高深的數學思想融入到簡單有趣的教具中,孩子在興致勃勃的玩教具時就潛移默化地理解數學概念,形成形象生動的直觀思維,利用操作材料成功地激發幼兒的興趣,孩子在操作中認知,提供給孩子藴含教育價值的材料,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基本的加、減、乘、除、讀、寫、算。因為蒙氏數學在教學方法上可以彌補傳統數學的不足,蒙氏操作材料可以讓幼兒“學中玩,玩中學”玩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蒙氏數學裏有趣又多樣的操作活動能激發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整個學習操作過程孩子變被動為主動,並不是老師強迫孩子學,孩子也不要背口訣,而是在遊戲中、操作過程中學會的,孩子在剪、拼、貼、畫的過程中,通過動手操作,帶動大腦思維,它能提高小班幼兒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使他們在愉快的情緒中,輕鬆自然、饒有興味地獲取知識,從而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3蒙氏數學在小班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3.1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學具,在操作中幫助幼兒初步學會了觀察

蒙台梭利認為孩子是在操作中認知的,提供給孩子藴含教育價值的操作材料,能夠讓孩子在操作中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過程中獲取知識。我們都有這樣的體會:一件事聽過之後,沒過多久就忘了;如果是看到的,便容易記往;假若再親自操作一下,就更容易理解了。對幼兒來説,親自“做”的效果遠遠勝過對他説、讓他聽。蒙氏數學課程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操作材料、學具,早期的數學學習都是建立在幼兒操作的基礎上,蒙氏的學具適應幼兒的學習特點,遵循數學概念的形成規律,為孩子提供的材料具備多樣的形式,能滿足不同層次幼兒的需要。幼兒在操作活動有利於學會按順序、全面地觀察事物,在比較中抓住事物的特點。結合幼兒的特點,我們在學習排序時,教師為每個幼兒準備人手一份的《小熊的一家》學具,在幼兒操作活動的前期,我們先訓練幼兒掌握良好的規則,即有序地取放操作材料,在每次操作進行之前,要求幼兒把學具拿出來,一一擺放在工作盤上還結合兒歌“學具拿出來,桌上擺一擺,小手頂一頂,全部都擺開,輕輕拿,輕輕放,我們的學具,我最愛。”經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實驗,幼兒養成操作的全面觀察習慣,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教師巧妙地運用材料的暗示圖形,幫助幼兒獨立地有順序地進行觀察。如小班第2冊《學習高矮》這個活動提供的學具“會變的小丑”總共有三個小丑,每個小丑分頭、上身、下身三個部分,幼兒在組合“會變的小丑”時,經常會重組錯誤,如果老師引導幼兒學會觀察,幼兒很快發現在學具的右邊都有星星、圓圈、雪花的暗示語,根據暗示語馬上就能把圖形恢復原樣。表象的積累和經驗的豐富反過來又促進幼兒的觀察,通過觀察來理解數學的`概念,使幼兒的抽象、概括、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大大提高。

3.2運用遊戲的形式,充分調動幼兒學數學的興趣

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較強的特點,如果組織不好,容易造成枯燥乏味的現象,因此,培養幼兒學習數學的興趣和願望作為向幼兒進行數學教育的一個任務。在小班初期,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是和成人正確的引導、恰當的教學內容、方法及良好的活動方式成正比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沒有遊戲就沒有、也不可能有完美的智力發展。遊戲猶如打開的一扇巨大而明亮的窗子,源源不斷地將有關周圍世界的觀念和概念的源流,通過這窗子注入孩子的心田。”在數學活動中,我總是採用遊戲的形式,千方百計地把幼兒的注意力吸引過來,讓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在利用學具《小熊的一家》學習配對時,筆者運用生動的語言“哎呀,不好了,小熊兄弟被大灰狼捉走了我們趁天黑去把它救出來吧”幼兒的注意力馬上集中過來,“接下來我們就要開始玩救小熊的遊戲了,大家準備好了。”利用幫助小熊兄弟具有童話色彩的遊戲活動展開教學。這樣,枯燥的數學知識就會變得有趣,簡單重複的練習也因遊戲而變得生動起來,小朋友學得輕鬆、學得愉快,效果也會更好。

3.3實施過程重視幼兒良好學習和生活習慣的培養

蒙氏數學課程實施的過程中,十分強調幼兒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培養,好習慣一旦養成,終身受益。如學具的收放常規,讓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養成了收放物品的良好習慣。引導幼兒自己整理學具,其實是非常好的培養幼兒良好學習習慣的機會。幼兒在操作整理中學會了分類,在教室的區角里體現最明顯,沒有上蒙氏課時,我們經常多次重複他們玩好玩具,要分類收拾,但是孩子總是沒有按老師的要求做,開展蒙氏活動後,孩子進步特別大,現在的玩具分類很清楚,幼兒都能整齊有序地收拾擺放。教師還可以利用工作毯幫助幼兒管理好自己的學具:要求幼兒擺放學具時應始終都在工作毯上進行,養成了認真做事、細緻、有主動性的習慣,久而久之幼兒就能在自己的“勢力範圍”之內操作,不會將學具丟失或與同伴的混在一起。

3.4操作活動重視合作,為幼兒創造交往的環境和機會

操作活動雖然每人一套學具,常以獨立的形式進行,但不意味缺乏合作,在操作前,或操作中,老師經常發現,在一些相對較高層次的材料或相對複雜有難度的材料前,因為幼兒發展能力不一樣,能力差的幼兒往往離不開同伴的幫助,往往需要一起討論,互相學習,幼兒在與同伴共同操作,共同討論中,相互啟發,解決問題,加深認知。合作促進幼兒共同努力,共享成功的喜悦。我們在活動室裏建立“展示台”。引導幼兒隨時將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台,裏面貼上幼兒的作業,幼兒在課間非常關注這一欄,他們爭着在課間圍過來,找自己或是同伴的作業,互相評比,看誰得的星星數多,讓老師倍感欣慰的是,以前最讓我們頭疼的課間,現在變得很井然有序,改變了幼兒愛鬧哄哄,打打鬧鬧的局面。幼兒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了,幼兒創造性也得以發揮,在向別人介紹自己作業情況的同時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及交往能力也得到培養。

3.5注重實際的運用,幫助幼兒初步學會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綱要》中指出,成功的數學教育應讓幼兒體會數學是從人類實踐中發展起來的。數學存在於現實生活中,讓幼兒感知各種數學問題在現實生活中是怎樣存在的很重要,因此蒙氏數學教育注重讓幼兒從現實生活中學數學,將學到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例如孩子在盥洗的同時可以引導幼兒觀察對應現象:一隻杯子內放一把牙刷,一個小朋友用一條毛巾,並知道小朋友和毛巾是一樣多的,但如果有位小朋友沒有來,就會出現小朋友少、毛巾多的情況;進餐時,教師請每個小朋友排隊取走一杯牛奶和一個蛋糕來感知對應的方法。再如幼兒通過給插座圓柱體排序,發現若從高到矮排,前邊的一個會擋住後邊的一個,因此站隊時,應該矮個子在前,高個子在後,這樣前邊的人就不會擋住後邊人的視線。數學與生活的有機結合,使幼兒運用數學思維去發現和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得到了培養和體現;相反,大量的生活經驗做基礎,也可以引導幼兒更好地理解一些抽象的數學概念。

4採用蒙氏數學教學的成果總結

通過一階段蒙氏數學的開展,我發現大部分的孩子都非常喜歡上蒙氏課,經常有幾個幼兒圍過來問“老師,今天要上蒙氏課嗎?怎麼還沒開始?”上過數學課後也會追問“明天還要上數學課嗎?”這種學習的熱情和積極的態度,是幼兒學好數學的前提和基礎。通過開展蒙氏數學教學活動,幼兒各方面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大部分幼兒對事物感知的靈敏度提高了,觀察更細緻了,無論是生活能力,還是學習習慣,都有很強的順序性。同時,他們更愛動腦筋,思維活躍,有強烈的求知慾。蒙氏數學是一套讓孩子喜歡上學習的數學教材,使孩子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幼兒園的數學學習必將成為他們學校生涯的良好開端。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33jp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