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大雁塔與大唐文化論文

大雁塔與大唐文化論文

摘 要: 根據唐文化特徵,通過對大雁塔與唐文化及建築手法比對,對建築與文化在時間空間之間深層關係的解讀,分析建築與文化的關係,探討大雁塔設計發展模式。

大雁塔與大唐文化論文

 關鍵詞:大雁塔,設計,文化象徵

1. 建築與文化的關係

1.1 表裏關係

人們熱衷於研究建築與文化間密不可分的層層關係。隨着時間的推移,這種關係的演進呈現出愈趨複雜的狀態。經濟基礎決定了上層建築,而社會文化則是建築物的內在基礎,是決定其區別於任何其他文化層面下造就出建築的深層原因。建築藝術是對民族文化的側面反映,對地域文化的抽象闡釋,失去文化內涵的建築只能是淺薄而沒有説服力的。

建築在一定程度上表徵着城市文明,只有研究中國傳統文化發展並批判地繼承其精華的建築設計,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的物質和文化需求,承載真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內涵。

1.2 時空關係

設計應結合傳統文化,傳承歷史統一。中國歷史的演進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建築史尤是,所以設計工作的進行,決不可不顧歷史的統一性而天馬行空。建築生搬一些外來的案例,將背離傳統太遠。如果大範圍的打破傳統,則反映出社會心理一段時間內的畸形發展。

每一座城有每一座城的特色,每一座城也有每一座城的記憶,而反映一座城的城市文化的最直觀元素則是這所城市的城市建築。建築中體現着城市地域文化的傳承,我們可以通過建築元素這個新視角來理解一座城市的文化定位。

2大唐文化

西安是13個封建王朝古都,唐代又是我國封建社會的鼎盛時期,開明的政治、開放的外交、雄厚的經濟、多元的文化都是設計的語言詞彙。西安歷史文脈概括為“八川分流繞長安,秦中自古帝王州”。

盛唐時期是南北文化的融匯時期,繼承前代文化又創造性的轉為自己的風格,使文化空前繁榮,表現在詩詞,菜餚,音樂,唐三彩,醫藥,繪畫,哲學等多方面。期間中國佛教各大多主要宗派開始形成或成熟,佛教得到了穩固發展。在當時國際文化薈萃中心的長安,大小雁塔代表着佛塔的壯麗發展,象徵着當時高度的社會文明。

3塔

3.1由來與分類

塔源於印度,是一種佛教的建築物,譯作“蘇堵坡”,俗稱“寶塔”,我國第一座佛寺——白馬寺中即出現四方形樓閣式木塔建築。塔在中國各朝代、各地區、各民族間不斷與民族地方文化相結合,表現出多姿多彩的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唐塔早期建塔為仿木結構,平面多是方形,內部多是空筒式結構,形式多為樓閣式和密檐式,唐塔多不設基座,它身上也不做大片的雕刻與彩繪。

每座塔都有自己鮮明的個性與特徵。從材料上看塔分為木塔、石塔、鐵塔、琉璃塔和金塔,從建築形式可分:樓閣式,密檐式,單層塔,喇嘛塔,金剛寶座塔等。

3.2樓閣式塔

大雁塔代表樓閣式塔,來源於中國傳統建築——樓閣。

結合中國傳統,佛教以樓閣形式作為禮佛的紀念性建築物。樓閣式塔可供奉佛像,可供登臨,還可用來軍事瞭望。其特徵是具有台基、基座,有木結構或磚仿木結構的樑、枋、柱、斗拱等樓閣特點的構件。有的樓閣式塔有壯觀的外廊,可加強穩定性。

4大雁塔與大唐文化

塔在文化中象徵着神權,人們通過賦予塔各種含義來對神崇拜。雁塔這一詞在唐代即指佛塔,為落雁做塔,極具悲憫眾生的佛教情懷。

4.1大雁塔

大雁塔本名慈恩寺塔,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慈恩寺主持玄奘為保存從印度帶回的經書佛像而設計,初為磚表土心五層方形,後改為七層方形樓閣式,攀梯改為盤道,大曆年間修成十層,後遭戰火毀壞。現存的塔身是明代加砌面磚改修的,高達64.1米。塔的比例嚴謹,線條蒼勁,附有樹木掩映,代表唐代佛教建築。

4.2文化象徵意義

大雁塔是我國現存最早的樓閣式磚塔。塔從底向上逐層收縮,形成方錐狀。拾級而上,俯觀長安於塔上,將給朝拜者多麼寬廣的胸懷!在唐代,外來的佛教文化使大雁塔演化成一種遠非一般佛塔可比的'精神與文化的標誌性紀念物,它象徵着文化的高峯。大凡考科舉入進士的人,都可以在“雁塔題名”。現今大雁塔上還存留有幾處唐代雕刻及書法藝術。中國文化強大的包容性及創新性在大雁塔的歷史上體現的淋漓盡致。

如今的大雁塔休閒文化廣場在設計上,結合傳統與現代元素,緊緊把握唐文化的主軸,以石質牌坊、大匾額、名人雕塑等文化細節來展現大雁塔歷史的雄風。

5設計方面的思考——以大雁塔為代表

5.1 設計誤區

歷史在不斷重複自己的發展印跡,在建築設計上,兩種錯誤的價值觀依舊影響人們的設計思路,阻礙城市發展。一是不瞭解傳統內涵,以及歷史、社會、建築、文化的關係,片面照搬一些典型歷史時期的代表型符號元素,主張全然復古。這樣的復古是靜態並且形而上學的,敢問設計者到底想恢復到哪一歷史時期的勝景呢?就算西安最盛期公認為盛唐時期,請不要忘記,這也是一個時間段概念,盛唐時期建築風貌的每一刻也在發生着變化。第二種表現為受當前錯綜複雜的潮流誤導,對中國歷史文化不瞭解、不自信,認為西方的比中國的好。這樣盲目崇洋,照搬西方現成的設計,導致設計缺乏個性與創新,出現千城一面。

5.2設計思路

(1) 設計以人為本,從人的角度出發。考慮使用者羣體需要,講究設計效率,達到好效果的同時儘量降低成本。

(2) 把握整體性與系統性。尊重自然與歷史,緊扣時代特點,保護歷史文脈的整體性,提倡適應性設計以及跨學科團隊合作。

(3) 創新與個性化。每座城市及每個建築都是獨特的。應在前人設計的基礎上,動態地注入時代性新理念和思想,堅定不移地走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之路。

(4) 人景互動,激發活力。建築與景觀互相依託,不可想象沒有景觀的建築能為人們帶來什麼。採用多種靈活的方式可使建築與景觀實現良性對話,互相映襯,互相激發。

對於大雁塔廣場的設計與維護,應注意有效結合文化特點,結合周圍環境,營造出其獨特的佛教唐文化旅遊的氛圍,激發市民廣場的活力。以下兩點做的比較到位:(1)傳承文化的仿唐式。從色彩、結構、細節、整體上看,大雁塔廣場周邊的唐代建築都大體遵循唐代簡潔雄渾的風格,步行街上小品例如百姓祝壽、街頭賣藝、公孫飛劍等,以現代的簡明手法協調着唐代街頭生活風貌。(2)人景互動。大雁塔北廣場定位為藝術性的大眾城市廣場,它是為市民提供娛樂聊天的 場所。尤為特色的是它的音樂噴泉,藉助噴泉使人與人、人與廣場、人與文化互動起來,打造出情景交融、視覺聲覺的多重盛宴。這樣就抓住了設計的精髓,變被動欣賞為積極參與。

5.3結語

建築要從粗放型轉向集約型。世界,歷史,時代要求我們設計師構思一種傳承文脈、兼具個性化與人性化、美觀實用,且簡約而不簡單的設計。隨着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現代設計將在傳統文化中求靈感,在辯證統一中求發展 。城市建築景觀的設計,必須根源於其歷史文化環境。設計者通過深入挖掘地域文化,把握規律,洞悉人們的心理,提煉出歷史文化中最有代表性的元素和符號,同時圍繞可持續設計主題,結合傳統與現代,有機創新,做結合文化的設計。

參考文獻:

孫琳,《從大雁塔廣場看西安市城市文化》,知識經濟,2011/10

何碧潔,周建華,肖景孝,《歷史文脈在城市廣場景觀設計中的傳承與發展》,安徽農業科學,2012/40

於希賢,於湧,黃建軍:《旅遊規劃的藝術》,重慶出版社,2006

百度百科,

程競明,《漫談中國的幾座寶塔》,炎黃春秋,2003/11

朱海聲,《城市規劃的決策及實施研究初探》,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5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2x39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