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書都 >

實用範文 >論文 >

分析林則徐詩文水利思想和功績論文

分析林則徐詩文水利思想和功績論文

林則徐是一位禁煙英雄,同時也是位對水利非常重視且頗有功績的官員。他強調,“賦出於田,田資於水,故水利為農田之本”,“水道多一分疏通,即田疇多一分之利賴”。作為一位實幹家,他不斷踐行各種想法,對各地的水資源進行管控,防治水旱災害,開發水資源用於農業生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有政治家身份的同時,林則徐也是位文采斐然的詩人。光緒十二年(1886),其孫子林涸淑編輯刊行林則徐詩集《雲左山房詩鈔》,收錄了574首林公詩作。林則徐的詩作不僅記錄了他自身所經歷的事情,也不同程度地展現了他的人生態度,在一定意義上可稱為“史詩”。下文通過分析林則徐兩首與水利有關的詩文,延伸探究他的水利思想和功績。

分析林則徐詩文水利思想和功績論文

 一《裕州水發,村民異輿以濟,感而作歌》

皇天一雨三日強,積潦已沒官道傍。眾山奔泉趨野塘,平地頃刻成汪洋。高屋建領勢莫當,龍門激箭飛有芒。巨靈奮臂山精狂,裂破巖壑如沸湯。靈夔老蛟目怒張,擾土擲作黃河黃。對岸咫尺徒相望,翻身難傅雙翼翔。思鞭尾矍駕虹樑,神斤鬼斧不得將。就其深矣舟與方,無船誰假一葦杭。仰娣雲物紛莽蒼,會見陰雨來其零。輿人縮足憧僕愜,我亦四顧心旁皇。村夫效來燦成行,踴躍為我寨衣裳。異我籃輿水中央,如鬼雁泛相領頑。水沒肩背身盡藏,但見羣首波間昂。我恐委棄難周防,幸以眾擎成堵牆。我輿但如箕簸揚,已奪坎險登平康。P,嘻斯民真天良,解錢沽酒不足償。我心深感懷轉傷,為語司牧慎勿忘:孜孜與民敷肺腸,毋施籤楚加析楊,教以禮讓勤耕桑。天下輿情皆此鄉,世堯舜世無懷襄。

嘉慶二十四年(1819)四月,林則徐被任命為雲南鄉試正考官,赴滇途中於裕州遇到大雨,河水上漲,平地變成汪洋。此種情況下,由於既無法驅趕鼈魚架橋,又無舟船渡河,近在咫尺的對岸變得可望而不可即。正當輿人、憧僕膽怯不敢前行,林公也拿不定主意的時候,村民們撩起衣袖,踴躍地抬起轎子踏入沒及肩背的大水中,像鬼雁那樣前行將他平安送達對岸。善良友好的百姓讓林則徐心有所思,感動之時又為他們的處境而憂慮悲傷,內心希冀官員們可以安撫百姓,不要濫施刑罰;教他們禮儀謙讓,讓他們勤於耕作。詩文最後,林公發出“天下輿情皆此鄉,世堯舜世無懷襄”的感慨,認為倘若天下人都像這裏的百姓一樣友善,官員們關心愛護人民,則會天下太平,人人安居樂業,即使洪水到來也能與其抗衡團。本詩所寫的這一事件在林則徐日記中也有所記錄,據《乙卯日記》記載,五月二十八日,“大雨如注,沿途輿人多撅,餘亦為箕之簸揚矣。”

經查閲林則徐日記可知這次裕州遇水是其第一次親歷水患,此次大雨造成的環境、交通不便狀況和百姓的.友好態度都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後來三十年的為官生涯中,林則徐足跡遍佈大江南北,勘察多地水情,建設多處水利,從他的詩文中我們可以找尋到諸多關於災情或是對個人思想的描述及記錄,如《張仲甫舍人聞餘改役東河,以詩誌喜。因疊<寄謝武林諸君>韻答之》中“尺書來訊汁堤秋,歎息滔滔注六州。鴻雁哀聲流野外,魚龍驕舞到城頭”。描述了1841年8月初河南、安徽兩省五府二十三州縣因開封祥符黃河決口而遭受的重大災情;同時期的《喜桂丹盟(超萬)耀保定同知,寄賀以詩,並答來書所詢近狀,即次見示和楊雪茶原韻》寫道:“石銜精衞填何及,浪鼓馮夷挽亦難。我與波斯同皺面,盈盈河諸帶愁看。”口抒發了林公對河工困難重重的憂慮,體現了他的愛民思想。

二、《和馮雲伯(登府)<志局即事>原韻》之一

風物蠻鄉也足誇,楓亭丹荔慢亭茶。 新潮拍岸添瓜蔓,端午前後積雨經旬,又值大潮,敝居門前河水漫溢。小艇穿橋宿藕花。近於西湖作大小二舟,小者可入城橋。愧比通仙亭畔鶴,陸萊減詩以通仙比餘,心甚愧之。枉談莊變井中蛙。琴尊待踐湖西約,一掉臨流刺淺沙。馮登府,字雲伯,曾修撰《福建通志》。本詩為林則徐依馮登府原韻而作,詩歌從閩地物產入筆,誇美仙遊楓亭的荔枝和武夷的茶葉,接着描寫疏浚後西湖的湖光水色以及自己的悠然自得。“通仙”指林通,北宋初年著名隱逸詩人,終生不仕不娶,無子,準喜植梅養鶴,自謂“以梅為妻,以鶴為子”,人稱“梅妻鶴子”;“莊變”指莊子,“井中蛙”語出《莊子·秋水》,此聯借林通隱居植梅飼鶴的典故和井中蛙的故事,抒寫自己居鄉的心情和狀態:比不上林通那般超凡脱俗,但又不像井中蛙那樣見識短淺、盲目自大。尾聯表達與友人一起泛舟西湖的期待。全詩描寫湖光山色和家居樂趣,流露出林公對疏浚西湖這項利民工程的欣慰G7 道光八年((1828),林則徐在家鄉為父守制期間關注到西湖存在的問題,即部分面積被當地土豪奸民佔用為農田,收採之後的殘根爛葉堆積成泥,導致湖水面積進一步縮小。面對這種情況,林公提出疏浚西湖的建議。根據民國何振岱所纂《西湖志》記載“總督孫爾準、巡撫韓克均重浚西北湖,在籍江寧布政使林則徐、福州海防同知陸我、閩縣知縣陳銑人其事。自北湖至西湖,砌石為岸,以杜佔墾。湖之石有岸,自是始。重浚工程從1828年12月始,入夏後因農忙及天氣原因暫停,秋復。至9月,湖邊四周(除開化寺、褒忠祠兩處外)石堤砌築完畢,共長一千兩百三十六丈五尺,約4100米。完工後,林則徐在岸邊種上千株梅樹,還代總督和巡撫撰《湖堤砌石種樹禁止掘毀告示》。林公對疏浚西湖之事盡心盡責,但卻遭到由於工程而利益受損的豪紳們攻擊。他們買通福州府糧捕通判、閩縣知縣候補知州張騰上遞bT帖,誣衊林則徐借興修水利之名為親戚陸我n謀利益,還説“褒忠祠”是其出於餡媚之心為現任督撫所建。所幸經福建布政使認真調查,此案真相大白,張騰所言均為不實之詞,西湖疏浚工程着實是為民工程

三、林公水利功績簡述

從《裕州水發,村民異輿以濟,感而作歌》我們看出林公為人民的困苦而哀傷,《和馮雲伯(登府)<志局即事>原韻》則傳達了林公為民辦實事後的喜J説之情。他心懷民為邦本的思想,關心民眾;他提倡經世致用,學習以治事、救世為急務,實事求是地研究適宜的策略,解決問題。在思想和能力二者兼具的條件下,林則徐在水利方面做出了一番事業,簡述如下。

早在1812年11月林則徐以新科進士的身份攜妻子從福州登舟北上時就在日記中詳細記錄所經閘道名稱和日行里程等行程情況;在京期間,他利用翰林院的便利條件,廣泛收集宋元明以來關於興修裴輔水利的奏疏和論著,查閲檔案文件,醖釀並着手寫作《北直水利書》;1819年,赴雲南任鄉試正考官途中甚為留意沿途農田水利和災情。

1820年林則徐任職杭嘉湖道時,目睹了當地水利失修、海塘毀壞的現狀,在時任浙江巡撫的陳若霖支持下,親自督促重修海塘;1824年,蘇北黃、淮、運三水交匯之處的高家堰決口,在家為母守孝的林則徐接道光帝聖旨後,身着素服到現場搶修堤工;1828一1829年在籍守制期間,重浚福州西湖。

1831年秋,林則徐赴江蘇任江寧布政使途中,目睹沿途“民田廬舍尚在巨浸之中”“多有災民於沿堤搭棚棲止”的嚴重災情,抵達後便與時任兩江總督兼兩淮鹽政的陶澎商議販災辦法,經各方磋商後擬定《江蘇辦災章程》十二條;同年,任職東河河道總督,對黃河一帶進行視察;1832年,親赴黃河沿岸查勘林秸料垛,完成《北直水利書》初稿,並在太湖流域全面興修水利;1833年,林則徐在給陳壽祺的信中提出令黃河改道北流,從而讓洪澤湖變成糧倉,減輕南糧北運的想法;1834年,在江蘇巡撫任上治理白茹河、劉河,並興建海口閘壩、涵洞等;1835年,治理太湖以下鉚、澱支河以及太倉州的七浦河、楊林河並興建運河張官渡地方的越閘和正閘,疏浚練湖;1836年,實地走訪當地羣眾,觀民意後決定動工修治皮大河。

1841年8月初,治理祥符黃河決口;1842一1845年,親歷天山南北勘視,疏浚水源,開闢溝渠,引水灌溉,參與興辦哈什河水利工程,主動捐資承修其中難度甚大的龍口首段(今伊寧縣以東哈什河水管所小龍口至團結電站一段),大力提倡並興修坎兒井。

四、小結

水利是關係到農田、交通等方面的民生問題,林則徐本着經世精神,積極着手水利建設,造福於民。他具有豐富的為官經歷,同時也有深厚的文化底藴。他發乎於情的詩文記錄了當時的一些社會狀況,也吐露了自己的內心,我們將其看做具有歷史憑證意義的史詩,從中探究林則徐思想和功績,與此同時更應學習他的民本思想和實幹精神,在當今水利建設中積極發揚。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shudu.com/shiyongfanwen/lunwen/22g2nd.html
專題